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课件3: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课件3: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李四光
大庆 华北 大港
胜利
2.为发展我国核能事业做出贡献
李四光还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为我 国的核能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铀矿 资源
3.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
为了能够探索预报规律,李四光不顾高龄,深入邢台震区进行考 察和研究,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 的途径。
后来,李四光曾对辽宁营 口等地的地震提出了预见。
台李 地四 区光 考在 察邢
李 四 光 在 野 外 进 行 地 质 考 察
学术地位: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建者、新中国 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人格特征:他把一生都献给科学事业,献给祖国和人民。他早 年立下报国之志,以国家强大、开发祖国地下宝藏为己任。他 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962年,李四光完成《地质力学概论》一书, 这是他对自己40余年地质力学理论研究与实 践经验的总结。此书成为地质力学的代表作, 也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地质学概论
2.在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1)古生物学研究方面 李四光在1920年回国后,陆续采集了大量科化 石标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 由于深感描述与鉴定的烦琐,李四光创立了10 条鉴定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这一标准被中外古生物学家普遍采用。
1910年李四光毕业回国,次年 在北京参加清政府的“游学毕 业生考试”,获“最优等”成 绩,赐“工科进士”,成为中 国历史上最后一批期间,发生了一件对李四光人生影响极 大的事。1905年,年仅16岁的李四光参加了 孙中山筹组同盟会的活动,并宣誓加入同盟 会,当时,孙中山抚摸着他的头说:你年纪 这么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你“要努 力向学,蔚为国用”。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教学设计 教案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李四光留日学习造船及其志向;留英学习地质及其目的。

李四光代表性的地质力学论著及其成就;创立蜓科化石鉴定标准;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

以地质力学理论指导石油、铀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地震预测。

②理解:李四光能够成为中国科技界一面旗帜的原因。

③运用:李四光回国工作的原因与目的。

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力学奠基人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推翻“中国贫油”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引导探究编制与研读李四光生平年表概括关键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李四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志向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科学的态度,不迷信权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努力,是李四光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

急国家之所急,将科学服务于祖国与人民,李四光是科技界的旗帜。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李四光的研究成就及其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

难点:李四光如何应用他的科学理论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

3. 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谱写者其雕塑和孔子、鲁迅等中华名人一起“落户”在中华世纪坛,供全国人民纪念曾是前清进士、同盟会员、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人把“中国贫油论”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他是……2 进入正课[1]留学生涯:1、留学日本:学习造船——1910年回国,赐“工科进士”2、留学英国:学习采矿、地质——1920年回国,从事科研与培养人才(北大教授)3、赴英深造(对国民政府不满)——1950年回国,为祖国科学事业作伟大贡献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

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

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原创3: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原创3: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德国冰川权威李希霍分断言:“中国南方太暖,而 北方太干,第四纪中国无冰川发生。”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它要靠许许多多人民的劳 动和智慧积累起来。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 家都取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所压倒”。
创新精神 打破两个“外洋神话”, 造就一个“地质之光”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进一步营 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 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 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考验的。有了这样双重的保障,我们就可以放心大
胆地去做,不会自掘妄自尊大的陷阱。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
辉变得暗淡。
坚持真理
——李四光
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始于李四光。 在20年代他已在山西大同及河北太行山东麓发现了冰川 漂砾,识别出冰川流动形成的擦痕。 30年代,他又在江西庐山发现冰川沉积物,在鄱阳湖边 发现具冰川擦痕的羊背石;并在安徽黄山发现U形谷削壁 上的擦痕,在该山后海发现具擦痕的漂砾。
李四光的科学理论对祖国建设的贡献 1、寻找石油资源 ,推翻中国“贫油论”,为国家经济 建设提供能源保障; 2、寻找铀矿资源, 发展核能事业; 3、地震预报,加强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 4、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为成昆铁路
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总重大工程服务。 5、创立(虫筳)科化石的鉴定标准,
要的指导作用。
第四纪冰川 科学家们称距今最近的(距今约200万年)一次冰川期为 第四纪冰川。冰川的发生是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 巨大冰体。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 压力下形成,冰川从源头处得到大量的冰补给,而这些冰 融化得很慢,冰川本身就发育得又宽又深,往下流到高温 处,冰补给少了,冰川也愈来愈小,直到冰的融化量和上 游的补给量互相抵消。一般冰川为舌状,冰川面往往高低 不平,有的地方有深的裂口,即冰隙。中国第四纪冰川的

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教学设计2: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教学设计2: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案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课程标准解读】[课标要求]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认识他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课标解读] 基本目标是掌握李四光的主要经历、历史贡献等史实。

能力目标是依据上述活动认识李四光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理解其振兴祖国的爱国精神和孜孜以求的严谨科学态度。

考查重点是着重于具体的贡献和体现的精神、品质,往往与其他科学家相联系命题。

【情境激趣诱思】彼此不同右图漫画是描写的大庆油田发现的石油与食用油混为一谈的笑话,表达了人们对中国发现石油的喜悦心情。

1959年9月26日下午4点,位于松嫩平原腹地的“松基三井”首喷工业油流!适逢新中国十年之庆,人们赋予这个共和国石油工业的“长子”一个响亮的名字——大庆!大庆油田的发现,验证了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的陆相生油理论。

【诱思探究】李四光为我国地质科学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哪些巨大的贡献?【教材内容详解】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家庭出身:李四光原名李仲揆,清朝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一个农村教师家庭。

13岁考入武昌高等小学,改名李四光。

2.留学经历(1)留学日本:①学校和专业: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造船专业。

②愿望:立志为祖国建造第一流的兵舰和轮船,建设强大的海军,使中国不再受外国的侮辱。

③结果:学成回国的第二年,他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生考试”,获得优异成绩,被赐以“工科进士”,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批进士之一。

清末留学转向日本的原因:甲午一战使向以天朝大国为尊的清王朝大为震惊,举国上下受到极大的刺激,这次失败对中国的震动之大,远远超过了1840年以来的中英、中美之战。

一部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及青年急欲至日本探究日本速强的原因,而朝廷中的一些大员也欲借鉴日本的经验,使中国的变法取得速效。

又因为甲午中日战争以前,中国从西方引进的一些先进的“制造驾驶”技术在甲午战争中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对中国落后进行探究的思考自然从科学技术转向对社会与文化的改造上来。

高中历史选修4精品学案: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高中历史选修4精品学案: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目标导航] 1.了解李四光少年时代的生活,分析其树立远大志向的社会根源。

2.概括李四光在地质学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明确其在地质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四光在推动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开采方面的突出贡献,认识其伟大的品质。

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留学日本:学习造船专业,学成回国后被赐以“工科进士”,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进士之一。

2.留学英国:初学采矿,后改学地质,经过几年勤奋学习,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3.回到祖国:在北京大学一面从事科学研究,一面为祖国培养地质人才。

[思维点拨]矢志“科学救国”的信念是李四光两度出国,两度回国服务的关键动力。

二、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1.创立地质力学(1)1926年: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提出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假说。

(2)抗日战争时期:发表论著,介绍自己对地壳运动所造成的不同类型构造体系的测定和推论,并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一名词。

(3)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李四光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

地质力学作为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

(4)20世纪60年代初:完成《地质力学概论》一书,该书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2.其他科学领域(1)在古生物学研究方面:李四光通过对大量化石的研究,创立了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在冰川学的研究上,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并最终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

[易错提醒]地质力学是李四光在批判已有地质理论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并不完全是“土生土长”的学说,其真正确立的标志是《地质力学概论》一书的正式发表。

[重点精讲]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对农业生产的重大意义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对兴修水利、发展灌溉、防止水旱灾害、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山区经济、改良土壤、开展水土保持等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三、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1.推动中国石油的开发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高中历史选修4精品学案: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高中历史选修4精品学案: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预习导引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

2.认识李四光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1.重点:李四光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的杰出成就和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贡献。

2.难点:李四光能够成为中国科技界一面旗帜的主观与客观原因。

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接受良好教育:出生于清末湖北省黄冈县一个农村教师家庭,13岁他考入武昌高等小学。

2.留学日本:被选送到日本留学。

经过三年普通科学习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

3.学成归国:1910年回国,被清政府赐以“工科进士”。

4.赴英深造:再次离开祖国,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

最初学习采矿,后来改学地质。

几年后,他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1920年回国到北京大学,一直从事科研与培养人才。

[知识点拨]李四光一定要回国工作的原因李四光想到自己是中国人,应该为自己的祖国服务。

而当时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正处于初创时期,迫切需要大量专业人才。

二、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1.创立地质力学(1)1926年: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提出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假说。

(2)抗日战争时期:发表论著,介绍自己对地壳运动所造成的不同类型构造体系进行的测定和推论,并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一名词。

(3)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李四光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

地质力学作为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

(4)20世纪60年代:完成《地质力学概论》一书,该书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2.其他科学领域(1)在古生物学研究方面:李四光通过对大量化石的研究,创立了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在冰川学的研究上,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并最终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

[深度理解]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对农业生产的重大意义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对兴修水利、发展灌溉、防止水旱灾害、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山区经济、改良土壤、开展水土保持等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目标导航] 1.了解李四光少年时代的生活,分析其树立远大志向的社会根源。

2.概括李四光在地质学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明确其在地质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四光在推动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开采方面的突出贡献,认识其伟大的品质。

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留学日本:学习造船专业,学成回国后被赐以“工科进士”,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进士之一。

2.留学英国:初学采矿,后改学地质,经过几年勤奋学习,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3.回到祖国:在北京大学一面从事科学研究,一面为祖国培养地质人才。

[思维点拨]矢志“科学救国”的信念是李四光两度出国,两度回国服务的关键动力。

二、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1.创立地质力学(1)1926年: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提出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假说。

(2)抗日战争时期:发表论著,介绍自己对地壳运动所造成的不同类型构造体系的测定和推论,并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一名词。

(3)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李四光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

地质力学作为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

(4)20世纪60年代初:完成《地质力学概论》一书,该书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2.其他科学领域(1)在古生物学研究方面:李四光通过对大量化石的研究,创立了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在冰川学的研究上,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并最终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

[易错提醒]地质力学是李四光在批判已有地质理论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并不完全是“土生土长”的学说,其真正确立的标志是《地质力学概论》一书的正式发表。

[重点精讲]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对农业生产的重大意义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对兴修水利、发展灌溉、防止水旱灾害、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山区经济、改良土壤、开展水土保持等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三、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1.推动中国石油的开发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六单元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六单元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学设计
3.教学评价:
a)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讨论情况,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
b)成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c)情感态度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自信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4.教学拓展:
a)邀请地质学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地质力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2.教学步骤:
a)导入:以李四光先生的生平事迹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讲解:详细讲解地质力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c)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d)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地震预测、资源勘探等。
e)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六单元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四光先生的生平事迹,认识他在地质力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2.掌握地质力学的基本原理,如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地震成因等。
3.熟悉李四光提出的主要学术观点,如新华夏构造体系、地质力学在资源勘探和灾害预测中的应用等。
2.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实际案例引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3.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4.鼓励学生提问,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李四光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在地质力学领域的贡献,地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b)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观点,互相交流。
c)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六单元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六单元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六单元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高中历史选修4第六单元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通过学习李四光先生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使学生深刻理解地质力学的发展历程和李四光先生在其中的杰出贡献,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科学家贡献的认识和对地质力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关注李四光先生在科学研究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从而培养他们的坚韧精神和应变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关于李四光先生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通过问题导向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质力学的本质和意义,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四光先生的科学成就和地质力学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4.以李四光先生的先进事迹为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四光先生的生平背景,包括他的出生、教育经历、工作历程以及主要成就。
2.掌握李四光先生在地质力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包括他的研究方法、理论体系和实践成果。
3.理解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以及李四光先生对该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
4.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李四光先生的科学成就和爱国主义精神。

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教案

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教案

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一、课标内容:1.了解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2.了解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的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就,认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留学归来报效祖国、创建地质力学、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感受李四光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操,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发展要求:认识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李四光的科学研究成就及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贡献。

教学难点:李四光能够成为中国科技界一面旗帜的主观与客观原因。

导入新课:他是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谱写者他的雕塑和孔子、鲁迅等中华名人一起“落户”在中华世纪坛,供全国人民纪念他曾是前清进士、同盟会员、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地质部部长他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人,他把“中国贫油论”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他曾当选中国科技协会主席,世界科技协会副主席,又入选苏联科学院院士他是……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

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

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1)留学日本(1904—1910):学习造船。

——1910年回国,赐“工科进士”;(“实业救国”)留学期间:接受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掌管全省农、林、工商、矿业事务。

2、留学英国(1912—1918):学习采矿、地质,获得硕士学位。

——1920年回国,受聘北大(1920— 1928),从事科研与培养人才。

(“科学救国”)李四光在伯明翰大学学习期满时,有一位好心的老师找到他说:“印度有一个矿山需要聘请一位高水平的工程师,待遇十分优厚。

高中历史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

高中历史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

2014年高中历史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习目标】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认识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

【重点难点】李四光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的杰出成就和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贡献。

李四光能够成为中国科技界一面旗帜的主观与客观原因。

【自主学习】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李四光原名,清末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家庭,13岁他考入高等小学,改名。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他被选送到留学。

经过三年普通科学习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日本学校。

1910年回国,被清政府赐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进士之一。

2、回国几年后,他再次离开祖国,赴英国留学。

在那里,他最初学习采矿,后来改学。

几年后,他获得硕士学位。

1920年回国到,一直从事科研与培养人才。

二、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1、回国后,李四光一面从事,一面致力于的研究与勘探。

1926年他发表《》一文,对大陆运动的提出假说,这是萌芽之作;2、抗战时期,已担任中央研究院所长的李四光,开始过着颠簸流离的生活,但他从未中断过地质科学研究,于1945年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正式提出了“”这个名词。

3、1948年李四光出席了在伦敦举行的第届国际地质学会,并就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作了题为《》的学术报告,引起强烈反响。

“地质力学”从此被载入史册,李四光也被公认为地质力学的。

4、20世纪60年代初,李四光完成了《》一书,这部书成为地质力学的代表作,也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5、在其他科学领域:在古生物学研究领域,他创立蜓科化石的鉴定的条标准,提高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冰川学研究领域,他确定中国冰川的存在,推翻外国人的错误结论,并最终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

三、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1、寻找石油资源——勘测到、大港、、华北等大油田;使中国摘掉“贫油”的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能源保障。

2、寻找铀矿资源——为发展我国事业作出了贡献。

历史ⅳ人教新资料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学案

历史ⅳ人教新资料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学案

历史ⅳ人教新资料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学案思维激活1.李四光是地质力学的奠基者,你知道他第一次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一名词是在哪部著作中吗?提示:李四光1945年发表了《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第一次使用了“地质力学”这一概念。

2.李四光不仅提出了独特的地质力学理论,在冰川学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你知道他对冰川学的研究作出了什么贡献吗?毛泽东与李四光亲切握手提示:李四光确定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最终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公认。

自主整理【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少年时代的李四光先是留学日本,立志为祖国造出第一流的兵舰和轮船,建设强大的海军,选择学习了_______专业。

答案:造船2.后来,李四光又到英国_______大学留学,最初学习采矿,后来改学地质,并获得_______硕士学位。

他婉言谢绝老师希望他留在英国的好意,回国到北京大学,一面从事科学研究,一面为祖国培养地质人才。

答案:伯明翰自然科学【二】献身祖国科技,取得突出成就1.创立地质力学〔1〕创立理论①1926年,李四光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提出大块大陆运动的_______假说,这是其地质力学萌芽时期的代表作。

②抗日战争时期,李四光先后发表10余篇论著,介绍自己对地壳运动所造成的不同类型构造体系进行的测定和推论,并在《___________________》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一名词。

③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李四光作了题为《______________》的学术报告,从此,地质力学作为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

④20世纪60年代,李四光完成《____________》一书,该书是地质力学的代表作,也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2〕影响深远①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_______、胜利油田、华北油田,不仅使李四光的理论和科学预见得到最有力的证明,还使中国摘掉了“_______”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李四光大班教案

李四光大班教案

李四光大班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李四光的求学经历;了解对地质科学研究的主要成就;了解对新中国建设所做的杰出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本课学习,使学生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的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李四光求学经历的了解,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通过学习李四光对地质学的研究成就,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通过了解李四光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将来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的理想,使学生理解学习科学知识对建设国家的重要性,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理解。

【教学重点】李四光的研究成就及其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

【教学难点】第四纪冰川及地质力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示例一:多媒体放出建国出公共汽车上背着煤气包的图片。

老师提问,汽车上放的黑色大包是什么吗?老师指出是煤气包。

又问,为什么要背煤气包吗?回答:是因为那时中国没有足够的石油,要靠煤气提供燃料。

现在大家知道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汽车,水上游的轮船,它们的燃料来源都是石油。

中国的石油早已达到自给。

那么,中国的油田是怎样发现的?这和一个人是密不可分的,他就是被称为“地质之光”的李四光。

李四光并不是现在学生很熟悉的历史人物,所以,本课导入应首先利用学生熟悉的和有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导入示例二: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中国的建设也是依靠科学技术,依靠一批具有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科学家打下了基础,李四光就是这些科学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把对李四光的理解和现实联系起来,并且上升到“科教兴国”的高度去理解。

一、求学生涯(板书)(提出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归纳、总结李四光的主要求学经历有哪些?(学生活动)学生可依据教材回答。

要求学生简练、准确、条理清楚地总结、归纳出李四光的求学主要经历,训练和提高学生提炼课本知识点的能力,这也是历史科必备的能力,这样也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李四光留日学习造船及其志向;留英学习地质及其目的。

李四光代表性的地质力学论著及其成就;创立蜓科化石鉴定标准;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

以地质力学理论指导石油、铀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地震预测。

②理解:李四光能够成为中国科技界一面旗帜的原因。

③运用:李四光回国工作的原因与目的。

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力学奠基人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推翻“中国贫油”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引导探究编制与研读李四光生平年表概括关键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李四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志向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科学的态度,不迷信权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努力,是李四光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

急国家之所急,将科学服务于祖国与人民,李四光是科技界的旗帜。

重点:李四光的研究成就及其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

难点:李四光如何应用他的科学理论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谱写者
其雕塑和孔子、鲁迅等中华名人一起“落户”在中华世纪坛,供全国人民纪念
曾是前清进士、同盟会员、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人
把“中国贫油论”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
他是……
2 进入正课
[1]留学生涯:
1、留学日本:学习造船—— 1910年回国,赐“工科进士”
2、留学英国:学习采矿、地质—— 1920年回国,从事科研与培养人才(北大
教授)
3、赴英深造(对国民政府不满)—— 1950年回国,为祖国科学事业作伟大贡献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

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

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
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

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

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

”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

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

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

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

问:李四光为什么选择造船专业?
答:课本历史纵横——甲午中日战争时,由于中国的舰船不如日本,吃了败仗。

在日本学习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勉励他“要努力学习,蔚为国用”。

李四光把这些教导铭记于心。

为实现儿时的心愿,后来他选学造船专业。

李四光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用自己的所学,为国所用,可见李四光的志向十分的远大和崇高。

问:李四光为什么一定要回国工作?
答:李四光在少年时代丢立下“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志向。

他去英国学习的本意就是让国人也能开发自己的矿藏。

获得伯明翰大学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后,虽然有机会在国外工作,并有优厚待遇,但当时中国的地质科学发展正处于初创时期,迫切需要大量专门人才,李四光想到自己是中国人,应当将自己的所学为祖国服务,因此毅然踏上归国之路。

情感教育:现在的人才流失与李四光的对比,教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2]为中国力学奠基:
李四光生平年表
1889年出生湖北黄冈
1902年考入武昌高等小学
1904年破格选送日本留学
1905年加入同盟会
1907年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造船机械
1910年毕业回国
1911年参加留学生廷试,被赐“工科进士”
1913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后改学地质
1920年回国,北大地质系执教
1926年发表《地球表面现象变迁的主因》
1928年担任中央地质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1945年发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
1948年在伦敦第18届国际地质科学大会上作《新华夏海的起源》的报告1950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60年代初完成《地质力学概论》一书
1971年卒于北京
1926年,李四光发表《地球表面现象变迁的主因》一文,在这一著作中,李四光在吸收了当时国际先进地质学家思想营养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和东亚的地质构造特点,形成了中国的地质理论,对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提出假说,这是地质力学萌芽时期的代表作。

抗日战争时期,已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所所长的李四光,
1945年,李四光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率先将力学引入地质构造的分析,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个名词,地质力学理论始具雏形。

问:什么是地质力学呢?
答:地质力学是一门边缘科学,按李四光的说法,“它的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面。

反映地壳运动的一切现象是地质力学考察和研究的对象”。

地质力学的研究对矿产的分布规律、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等方面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领域成就突出:
1、古生物学研究领域:创立蜓科化石的鉴定标准——提高坚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蜓,是昆虫化石的一类,壳为石灰质,多呈纺锤型。

通过对蜓的种属鉴定,可以较为准确地划分含煤的石炭二叠纪地层的先后顺序,为寻找和开发煤炭资源提供依据。

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深感描述与鉴定的烦琐,李四光创立了10条鉴定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一标准被中外古生物学家普遍采用。

2、冰川学研究领域: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推翻外国人的错误结论
第四纪冰川
李四光是我国第四纪冰川学研究的奠基人。

1921年在太行山东麓和大同盆地首次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

30年代在长江中下游庐山、黄山、九华山、天目山等地发现了各类冰蚀、冰碛地形和冰碛物,撰写了经典名著《冰期之庐山》,划分了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推翻了国际上许多冰川学权威断言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

并最终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确立,是我国第四纪地层学和气候学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对寻找地下水资源、矿金矿床、选定工程建设场址,都有重要指导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亲自组织指导冰川专业人员开赴西南地区,运用其研究成果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

李四光的治学态度,实地考察,“让事实说话”的科学精神,是我们现在学习上所急需的,我们就应该学习这样的精神,把它应用到我们的日常学习中去。

[3]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发
在20世纪前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为了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曾派遣一批批专家学者来中国勘察和了解矿产的蕴藏情况。

一战期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组织的一支打井对,曾在他们认为最有希望找到石油的陕北一连打了七口探井却一无所获;还有其他一些外国人,也在中国的土地上到处找油,同样是两手空空。

于是,他得出了“中国贫油”的结论。

李四光早在三十年代,就预言中国东部新华夏系沉降带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面对毛泽东的垂询,李四光根据地质力学的原理,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整个新华夏体系就是"多字型构造体系",它的三个沉降带既生油又储油,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

从理论上否定了"中国贫油"论。

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完全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见。

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学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


这里可请学生同桌商讨,在阅读课文的前提下,找出若干个不同领域的“关键词”,以便让他们能准确地理解李四光对现代化建设的贡献:石油勘探、铀矿资源、地震预测。

发展我国核能事业
李四光早就预见到新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需要铀矿资源,回国时克服重重困难
带回了一台伽玛仪,这为后来寻找铀矿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
[4]评价李四光
李四光是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

1、学术地位:我国地质力学的奠基者,杰出的地质学家,是新中国地质事业的
开拓者和奠基人;
2、人格魅力:他把一生都献给科学事业,献给祖国和人民,他身上你凝聚着强
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3、总体评价: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中国科学
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以李四光的年表,再次抓住重点内容,回顾他历时40年的地质力学研究,一生为科学、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巨大、不可磨灭的贡献。

板书:努力向学,蔚为过用地质力学第四纪冰川“贫油”论铀矿地震预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