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教案 (公开课)2022年(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三角形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三角形,能用符号表示三角形。
2.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根本概念及三边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情景,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
2.通过操作、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开展空间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联系实际,创设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和反思,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培养数学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2.在探索活动中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探索和归纳。
三、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和探究法。
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的演示。
B
C 3.三角形的表示
“三角形〞用符号“Δ〞表示,如图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做“ΔABC 〞,
A
B C
4.比一比 〔1〕指出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出来
C 〔2〕假设在BC 边上再取一点E 连接AE ,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出来
5.房梁模型
观察房梁模型,答复以下问题 ①从图中你能找到几个三角形? ②请与你的同桌交流,用什么方法找才能做到不重不漏?
复习三角形各局部的名称,学习三角形各边的表示方法。
学生认真思考,小组合作探究。
]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彼此结论。
总结找三角形做到不重不漏的方法。
法一、以BD. DE. EC. BE. DC. BC. 为边的三角形,再加上ΔAFD 和ΔAEG
法二、以A 为顶点的三角
形,以B 为顶点的三角形
以C 为顶点的三角形
稳固所学根底知识,培养表达能力及运用数学 语言的能力,在完成第一问的根底上,鼓励学生探讨有顺序的找三角形的方法。
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复杂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
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严谨的学习作风。
A B D
A B C
D E F G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总体说明
〔1〕本节的主要内容包含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以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2〕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与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在此根底上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练的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决过程
环节1:
学生举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实例;
回忆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并据此性质从图16.1.1中找出平行四边形。
环节2:【探究】
学生操作探索:如图16.1.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如图16.1.2,用剪刀把ABCD从方格纸上剪下,再在一张纸上沿ABCD的边沿,画出一个四边形,记为EFGH。
在ABCD中连接AC、BD,它们的交点记为O。
用一枚图钉在O点穿过,将ABCD绕点O旋转180度。
观察旋转后的180度和
纸上所画的EFGH 是否重合。
根据观察结果,运用上一章所学的知识,你能探
索出ABCD 中存在哪些相等的边与相等的角?
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观察和探索的结果,再试用文字总结,得“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
【注意:平行四边形中对边是指无公共点的边,对角是指不相邻的角,邻边是指有公共端点的边,邻角是指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而三角形对边是指一个角的对边,对角是指一条边的对角.〔教学时要结合图形,让学生认识清楚〕】【〔相邻的角指四边形中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注意和七年级学的邻角相区别.教学时结合图形使学生分辨清楚.〕】 环节3: 理解和稳固: 例1 如图16.1.4,在
ABCD 中,∠A=40度,
求其他各个内角的度数。
例2 如图16.1.5,在ABCD 中,AB=8,周长为24,求其余三条边的长
环节4、〔随堂练习〕 1.填空:
〔1〕在ABCD 中,∠A= 50,那么∠B= 度,∠C= 度,∠D= 度. 〔2〕ABCD 中,∠A —∠B=240°,那么∠A= ,∠B= ,∠C= ,∠D= . 〔3〕如果ABCD 的周长为28cm ,且AB :BC=2∶5,那么AB= cm ,BC= cm ,CD= cm ,CD= cm .
〔4〕在ABCD 中,如果EF∥AD,GH∥CD,EF 与GH 相交与点O ,那么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一共有 .
第2课时 重点、难点
(H)
(G)
(F)(E)D C B
A
O
H G
F
E D
C B
A (B)(D)
(C)(A)
H G F E 图16.1.3
重点: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难点: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二解决过程 环节1 1.复习提问:
〔1〕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是: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具有一般四边形的性质〔内角和是 360〕. ②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环节2【探究】:
在像上节课有图16.1.3那样的旋转过程中,让学生探究OA 与OC 、OB 与OD 的关系
〔1〕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注意:教学时要讲明线段互相平分的意义和表示方法.如图,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假设AC 与BD 互相平分,那么有OA =OC ,OB =OD . 环节3: 理解和稳固:
例3如图16.1.6,在ABCD 中,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与点O ,△AOB 的周长为15,AB=6,那么对角线AC 与BD 的和是多少? 环节4、〔随堂练习〕
1、如图,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AC=8,OB=6,那么OA= ,OC= OD= BD=
2、在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AC +BD=24,且AC=3BD,那么OA= OB=
O
D
C
B
A
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周长等于48, ① 一边长12,求各边的长 ② AB=2BC ,求各边的长
③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AOD 与△AOB 的周长的差是10,求各边的长
第3课时: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 一、重点: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
难点: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性质的应用 二、解决过程 环节1:
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环节2:
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
例1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比它的邻角大42度,求四个内角的度数。
例2如图,在ABCD 中,AE 垂直于CD ,E 是垂足。
如果∠B=42°,那么∠D 与∠DAE 分别等于多少度?
例3如右上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两条对角线的和为36厘米,CD 的长为5厘米,求三角形OCD 的周长。
环节3: 学生实践操作:
在方格纸上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在其中一条直线上任取假设干点,过这些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用刻度尺量出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的长度。
学生探索:你发现什么结论?在其中一条直线上再取一点,验证一下。
教师给出概念“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学生试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环节4:学生稳固:
E
D
C
B
A
O
D
C
B
A
例4如图,如果直线m ∥n,那么△ABC 的面积和△DBC 的面积是相等的。
你能说出理由吗?你还能在两条平行线m 、n 之间画出其他与△ABC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第4课时:平行四边形的综合练习
一、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综合应用
难点:开展学生进一步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解决过程 环节1:
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性质。
题组一:〔复习〕
1、 在ABCD 中,假设∠A+∠C=130,那么∠A= ,∠B= 。
2、 在ABCD 中,假设周长为40厘米,两邻边AB 与AD 之比为:3:2, 那么CD= AD= 。
3、ABCD 中,∠A :∠B :∠C :∠D 的值可能是〔 〕。
A 1:2:3:4 B 1:2:2:1 C 1:2:1:2 D 2:2:1:1 环节2:
例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10cm ,AD =8cm ,AC ⊥BC ,求BC 、CD 、AC 、OA 的长以及ABCD 的面积.
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得BC 、CD 的长,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C 的长.再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得OA 的长,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高为此底上的高〕,可求得ABCD 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学学过,再次强调“底〞是对应着高说的,平行四边形中,任一边都可以作为“底〞,“底〞确定后,高也就随之确定了.〕
解略. 环节3:
m
D
C
B A
n
题组二〔稳固〕
1、在ABCD中,AB=10,AB与CD之间的距离为6,那么S ABCD=
2、平行四边形一边长为10,那么它的对角线长度可以为〔〕。
A.8和12
B.20和30
C.6和8
D.4和6
3、平行四边形被一条对角线分得的两个三角形〔〕。
A、关于该对角线成轴对称
B、关于该对角线的中心成中心对称
C、既关于该对角线成轴对称,又关于该对角线的中点成中心对称
D、既不关于该对角线成轴对称,又不关于该对角线的中点成中心对称
环节4:
思考与探究〔提高〕
1、如图,假设P点是ABCD内的一点,连接AP、BP、CP、DP,假设△APB 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BPC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CPD的面积是15平方平方,请问根据题目所给条件能求出△PAD的面积吗?如能,请求出△PAD的面积;如不能,请说明理由。
D
P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