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活性染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节能减排成了染整企业的热门话题。

因为,这不仅牵涉到国家的节能环保大计,而且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为此,一些环保节能型的染料,也相继涌现出来。

上海安诺具公司研究和开发的安诺素L型活性染料,就是一个具有节能减排优势的低温型活性染料的代表。

(注:浙江龙盛集团近年也推出了料华素ST低温系列活性染料)
L型活性染料,属乙烯砜型染料。

但它具有不同於其它活性染料的特殊母体结构,反应能力强,对温度的依赖性小。

适合较低温度浸染,是具最大的亮点。

1.L型活性染料的实用性能
(1)染料的溶解稳定性。

①耐盐溶介稳定性。

L型活性染料同其它活性染料一样,浸染时,只有在盐(电介质)的存在下,才能获得较高的吸色率。

所以,浸染时必定要施加一定量的盐。

然而,盐(电介质)含有大量钠离子(Na+),而钠离子的水合能力很强,能以直接或间接水化层的形式,将大量极性水分子吸附在其周围,从而对水中的染料产生盐析作用。

同时,大量纳离子的存在,由于同离子效应,会使染料分子中水溶性基因(-SO3Na)的电离度下降,溶介度变小。

因此,盐的存在,会导致染料的凝聚度增大,溶介稳定性下降。

以活性黄L-2G、活性红L-4B、活性艳兰L-R三元素为例。

根据检测在染料浓度15%,40—45℃的软化水中,活性嫩黄L一2G与活性艳兰L—R 的耐盐稳定性优良,其耐盐能力>120%。

活性深红L一48的耐盐稳定性则相对较差,在同样的条件下,其耐盐能力只有90%。

当食盐浓度>90g/L后,便会发生严重的凝聚、析出。

从整体上看,这组三元色的耐盐能力是好的,在盐(电介质)的常规浓度(≤70g/L)不会因染料一溶解不良产生染疵。

②耐盐、碱溶介稳定性
L型活性染料和其它活性染料一样,需要在碱性条件下固色。

然而,碱剂的加入,第一,会促使染料母体与β-羟乙基砜硫酸酯活性基的结合稳定性下降,硫酸酯基会逐渐脱落,致使染料的溶解度变小。

第二,碱剂也是电介质,对染料同样会产生盐析作用。

因而,碱剂的添加,对染料的溶解稳定性,也会产生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检测结果显示,在染料浓度15%,食盐60%,40—50℃的染液中,添加粉状纯碱5g/L,固体烧碱1g/L(复合碱剂PH=12.21),这组三元色的溶介稳定性都很能够好,没有可察觉的凝聚迹象。

这组染料在盐碱固色浴中,溶解稳定性良好,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一是,复合碱剂的PH值虽高,但碱剂的实际浓度低,对染料产生的盐析作用小。

二是,不同于其它活性染料的母体结构,使活性基比较稳定,既使在碱性浴中,硫酸酯基的脱落,也比较缓和,远没有中温型活性染料那样激烈。

因此,对染料水溶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2)最适合的染色温度
L-型活性染料所适应的浸染温度
说明:(1)染料1.25%(0.w.f).食盐40g/L、纯碱为20g/L(PH=11)复合碱为纯碱5g/L+固碱1g/L(PH=12.20)浴比1:30、不同温度吸色30min、固色50min→皂洗。

(2)★为复合碱固色所适应的浸染温度
▲为纯碱固色所适应的浸染温度
(3)分别以复合碱或纯碱40℃染色时的得色深度作100%相比较
(4)Detacoeor SF 600x测色
检测数据表明三点:
第一、L型活性染料的反应能力,比中温型(或高温型)活性染料强。

以碱性较弱的纯碱(PH=11)作碱剂时,50℃恒温染色,可获得最高得色量。

以碱性较强的复合碱(PH=12.2)作碱剂时,40℃恒温染色,就可获得最高得色量.
第二、活性艳兰L-R是个特例,对染温的要求较高。

以纯碱作碱剂时,60℃恒温染色的得色量最高(比50℃染色偏深约26%)。

以复合碱作碱剂时,50℃恒温染色的得色量最高(比40℃染色偏深约3—4%)。

这说明,L型活性染料可采用低温40℃染色(艳兰L-R为50℃)。

前题条件是,不能采用碱性较弱的纯碱作碱剂,必须采用碱性较强的复合碱作碱剂。

原因是,在温度较低碱性又较弱的条件下,染料的反应能力下降,固着率低得色浅。

注,倘若以纯碱作碱剂时,囤色温度必须提高到50℃(艳兰L-R为60℃)。

不过,具得色深度依然会偏低。

(3)最佳固色PH值
活性染料在碱固色过程中,即与纤维素发生共价键反应而固着,又与水反应而水介。

所谓最佳固色PH值,即指同着量最大、水介量最小、得色最深的PH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活性染料的最佳固色PH值,是随固色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

通常是,固色温度高,具最佳固色PH较低;固色温度低,具最佳固色PH值较高。

染温与PH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平衡关系。

L型活性染料,采用低温40℃染色时,之所以不适合纯碱作碱剂,只适合碱性较强的复合碱作碱剂,正是这种关系的体现。

L型活性染料40℃固色的最佳PH值
粉状纯碱与固体烧碱的浓度(g/L)和相应PH值
检测条件:染料1.25%o.w.f 食盐50(g/L)
浴比l:30 40℃吸色30min固色50min。

皂洗
从上图可以看出,L型活性染料40℃低温浸染时,最佳同色PH值以12.2—12.4比较合适,PH<12.2具有色量会明显下降。

这表时,适合L型活性染料40℃低温染色的复合碱,其配比范围应该是:粉状纯碱5g/L+固体烧碱1一5g/L。

可见,L型活性染料与常用中温型活性染料相比,不仪具有“节能”优势,而且具有“经济”优势和“减排”优势。

同时,它还摒弃了以单一纯碱作碱剂时,容易因溶介不良,产生“石碱”(结晶碱),造成织物擦伤或循环泵磨损等弊端。

(4)对电介质的依附性
食盐浓度对得色深度的影响
检测条件:染料1.25%(o.w.f)、食盐20~20g/L、纯碱5 g/L、烧碱(100%)1 g /L
浴比1:30 40℃吸色30min;固色50min,皂不洗
以食盐50 g/L的色力度作100%相比较
“+”为增深。

从检测数据可以看出,电介质浓度在20—50g/L范转内,浓度每提高10 g/L,其得色深度会提高14—8%。

这表明,L型活性染料浸染,对电介质的依附性,是比较大的。

(这与中温型染料浸染很相似)。

因此,实用时,电介质的施加量,应根据色泽深浅,准确控制,以免因电介质的浓度差异,造成色泽波动。

(5)对固色时间的要求
上型活性染料,由于其活性其中的砜基与硫酸酯基的结合相对稳定,硫酸酯基的消去反应比较和缓,所以,要求固色时问要相对充分。

L型活性染料对同色时间的要求
检测条件:染料2%(o.w.f)。

六偏磷酸钠1.5g/L、食盐50 g/L、纯碱5 g/L、100%烧碱1.25 g/L、40℃吸色30min、40℃固色50~90min,水洗中性皂洗、水洗。

数据显示,多数染料浸染2%(o.W.f)较深色泽,固色60~70min才能真正实现上染平衡,得色稳定。

显然,固色时间短(特别是染深色),容易产生色泽波动,影响染色的重现性。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低温型活性艳兰L—R,具有较强的性能“个性”。

比如,它需要相对较1岳的染色温度(50℃)与相对较高的固色PH值(纯碱5g/L+烧碱1.5 g/
L,PH=12.4)。

由于它反应速率相对较低,需要的固色时间也相对更长。

因此,当活性艳兰L-R并不适合与其它染料配伍染色。

因为,染色温度、固色PH值、固色时间等一旦产生波动,就会因艳兰L-R固着率高低不同,造成严重色差。

(6)染深性能
检测条件:染料5.8%o.w.f 食盐70g/L
纯碱5g/L.固碱1g/L(PH=12.21)
40℃吸色40min固色60min皂洗
这组L型三元色的染深性能,凸显一大特点,即彼此差异大,提深不同步。

其中,活性艳兰L-R表现较好,染料用量从5%(o.w.f)提高到8%(o.w.f),其得色深度可提高27%。

活性嫩黄L-2G表现一般,仅提高19%。

活性深红L-4B表现最差,染料用量从5%(o.W.f)提高到6%(o.w.f)其得色深度仅提高6%。

染料用量>6%(o.w.f),得色深度不但不增加,反而会下降。

这显然是由于活性深红L-4B耐盐稳定性差,随着染料浓度提高,凝聚性增加,上染力下降所造成的结果。

可见,这组三元色,并不适合染5%(o.w.f)以上的特深色。

(7)相对SERF值
活性嫩黄L-2G的相对SERF值
活性艳兰L-R的相对SERF值
检测条件:染料1.25%(0.W.f)、食盐40g/L.
粉状纯碱5g/L+100%
烧碱1 g/L(PH=12.21)
浴比1:30.40℃吸色、固色.
上述SERF曲线,虽说是相对值,但依然可看出这组三元色的基本染色性能:
①S值相对较小在中性盐浴中吸色30min的相对吸色量<30%。

(注:常用中温型活性染料,一般可达30~50%)。

说明这组三元色,亲和力较弱,在中性盐浴吸色阶段,上色缓和,而且移染性、易洗性良好。

但需注意,这组三元色的亲和力差异明显,吸附上色存在不同步问题。

为此,三者拼染时,吸色时间一定要充分,以确保三者均能达到吸色均匀与吸色平衡。

②S’值较低。

在加碱固色10min内,相对吸色量仅提高30%左右(中温型活性染料,一般要提高40%以上),几乎不存在骤然上色现象。

这是因为,L型活性染料,具有与其它乙烯砜型染料不同的染料母体,母体染料的结构特征,提高了β羟乙基砜硫酸酯活性基中砜基与硫酸酯基之间的结合稳定性,在碱性浴中,硫酸酯基的消去反应进行的比较和缓。

因此,L型活性染料,即不像具它中温乙烯砜染料,在加碱固色初始阶段,因活性基的硫酸酯基快速脱落,浴解度快速下降,而产生显著致严重的凝聚问题,也不像其它中温型乙烯砜染料,在加碱固色的初始阶段,因活泼的砜基大量生成,在快速固着同时,又会引发瞬间上色现象,产生不匀染问题。

③R值相对较小。

(中温型活性染料的相对R值,一般>50%)
这表明,该组染料,采用PH>12的碱剂,低温40℃染色时,反应速率中等。

显然,这是由于染色在碱性浴中,硫酸酯基的消去反应,进行得比较和缓的缘故。

也是加碱固色的初始阶段,染料的二次吸色不激烈,上色均匀度好的原因所在。

④相对F值可达80%以上。

这表明,其固着率不低,未固着的浮色染料色不多。

而且,由于这些浮色染料的亲和力较弱,易洗性较好,沾色性较小,所以,染后净洗较容易,即可知当减少水洗皂洗时问,又可适当降低水洗皂洗温度,从而产生节能减排效果。

⑤黏合稳定性
活性染料与纤维素之间,虽说是以共价键结合而固着,但其结合键却存在稳定性问题。

即,在酸、碱或氧化剂的作用下,会发生“断键”,使原本与纤维素大分子结为一体的染料分子脱落下来,变为附着在纤维上的浮色,这即会导致染色的湿牢度的明显下降,还会由于浮色的耐氯候牢度差,而产生明显有“风印”。

因此,结合键稳定性的好坏,也是活性染料一个重要的实用性能。

L型活性染料——纤维结合黏的稳定性
检测说明:
①试样深度为1.25%%o.w.f
②检测条件为100℃x60min,水洗,皂洗。

③中性处性,自来水经100℃x60min处理,呈弱碱性(ph=8.13)
④酸性处理,用98%模酸,me/L,残液ph=3.75
⑤碱性处理,用纯碱10g/L,固体烧碱5g/L,残液ph=11.83
⑥氧化处理,3.5/H202,0.6g/L,纯碱1g/L残液ph=9.46
检测结果说明,L型活性洒料一纤维素结合黏的化学稳定性如下;
①对酸的稳定性优良。

比如,经100℃酸性(ph=3.75)处理,试样深度几乎不变,残液几乎无色。

这表明,在一般酸性浴中处理,染料不发生或极少发生断黏现象。

②对碱的稳定性则表现较并。

比如,100℃碱性(PH=11.83)处理,试样色泽严重变浅,处理残液色泽深浓。

这表明,L型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的结合键、耐碱性差,容易发生碱性断键。

显然,这与L型活性染料,带有乙烯砜活性基,与纤维素羧基发生醚黏结合,密切相关③在氧化物与碱剂的双重作用下,染料的断黏脱色程度一般。

这表明,L型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的结合键,对氧化物的稳定性尚可。

从L型活性染料容易发生碱性水解断黏的特性中,可以得到三点启示,一是应避免高温碱性皂洗。

为此,染后一定要经充分热水洗,将残留碱剂洗去。

同时,要采用中性或弱酸性皂洗剂。

二是,染色物应进行酸化处理,但不宜采用醋酸中和,因为,中和后生成的醋酸钠,依然是碱性物。

在高温后整理以及贮藏过程中,它即会引起织物泛黄,又会导致染色牢度下降。

故建议采用新型中和酸处理,如染浴室PEU等。

因为,其中和产物为中性硫酸钠,不
会产生醋酸钠那样的危害。

三是当染色产生色泽过深或色光过头时,可根据具体要求,采用不同浓度的复合碱剂(纯碱+烧碱)进行减色处理,无疑会取得良好效果。

综合以上检测结果,L型活性染料,具有以下实用特点。

第一,反应性强,浸染料纤维素纤维具有低温固着能力。

第二,当固色浴PH为12.2~12.4时,低温40℃恒温染色(吸色、固色)能获得相对最高的固着深度。

第三,适合的复合碱(纯碱5g/L+100%烧碱1g/L,PH=12.2—12.4)作固色碱剂,而不适合采用纯碱。

第四,在中性盐浴中(吸色浴)。

吸色温和移染性好一次吸色不容易产生“不匀染”问题。

在碱性盐浴中(固色浴)固色速率与二次吸色速率较低,也没有明显地骤染现象。

所以,几乎不存在匀染问题。

第五,同着率较高,易洗性良好,对皂法的要求较低。

第六,由于采用低温(40℃)染料,复合碱固色,所以,节能减排优势明显。

2、L型活性染料的染色方法
L型活性染料染纤维素纤维,适宜的染色配方与染色工艺如下:
(1)染色配方
A~L型活性染料x%(o.w.f)
B一软水剂(六偏磷酸钠) 1-2g/L
C一电介质(食盐、光明粉) 20—60g/L
D一纯碱(粉状) 5g/L
E—烧碱(100%) 1~1.5g/L
(2)染色工艺
①普通染色法
工艺模式
该法比较适合中浅色染料
②预加碱染色法
工艺模式
该法比较适合中染色泽染色
③特殊染色法
工艺模式
该法特别适合活性艳兰L—R染料。

低温型活性染料的实用染色技术
作者:崔浩顽所属行业:染色点击次数:486
[摘要]近年来,节能减排成了染整企业的热门话题。

因为,这不仅牵涉到国家的节能环保大计,而且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为此,一些环保节能型的染料,也相继涌现出来。

上海安诺具公司研究和开发的安诺素L型活性染料,就是一个具有节能减排优势的低温型活性染料的代表。

L型活性染料,属乙烯砜型染料。

但它具有不同於其它活性染料的特殊母体结构,反应能力强,对温度的依赖性小。

适合较低温度浸染,是具最大的亮点。

近年来,节能减排成了染整企业的热门话题。

因为,这不仅牵涉到国家的节能环保大计,而且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为此,一些环保节能型的染料,也相继
涌现出来。

上海安诺具公司研究和开发的安诺素L型活性染料,就是一个具有节能减排优势的低温型活性染料的代表。

(注:浙江龙盛集团近年也推出了料华素ST低温系列活性染料)
L型活性染料,属乙烯砜型染料。

但它具有不同於其它活性染料的特殊母体结构,反应能力强,对温度的依赖性小。

适合较低温度浸染,是具最大的亮点。

1.L型活性染料的实用性能
(1)染料的溶解稳定性。

①耐盐溶介稳定性。

L型活性染料同其它活性染料一样,浸染时,只有在盐(电介质)的存在下,才能获得较高的吸色率。

所以,浸染时必定要施加一定量的盐。

然而,盐(电介质)含有大量钠离子(Na+),而钠离子的水合能力很强,能以直接或间接水化层的形式,将大量极性水分子吸附在其周围,从而对水中的染料产生盐析作用。

同时,大量纳离子的存在,由于同离子效应,会使染料分子中水溶性基因(-SO3Na)的电离度下降,溶介度变小。

因此,盐的存在,会导致染料的凝聚度增大,溶介稳定性下降。

以活性黄L-2G、活性红L-4B、活性艳兰L-R三元素为例。

根据检测在染料浓度15%,40—45℃的软化水中,活性嫩黄L一2G与活性艳兰L—R的耐盐稳定性优良,其耐盐能力>120%。

活性深红L一48的耐盐稳定性则相对较差,在同样的条件下,其耐盐能力只有90%。

当食盐浓度>90g/L后,便会发生严重的凝聚、析出。

从整体上看,这组三元色的耐盐能力是好的,在盐(电介质)的常规浓度(≤70g/L)不会因染料一溶解不良产生染疵。

②耐盐、碱溶介稳定性
L型活性染料和其它活性染料一样,需要在碱性条件下固色。

然而,碱剂的加入,第一,会促使染料母体与β-羟乙基砜硫酸酯活性基的结合稳定性下降,硫酸酯基会逐渐脱落,致使染料的溶解度变小。

第二,碱剂也是电介质,对染料同样会产生盐析作用。

因而,碱剂的添加,对染料的溶解稳定性,也会产生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检测结果显示,在染料浓度15%,食盐60%,40—50℃的染液中,添加粉状纯碱5g/L,固体烧碱1g/L(复合碱剂PH=12.21),这组三元色的溶介稳定性都很能够好,没有可察觉的凝聚迹象。

这组染料在盐碱固色浴中,溶解稳定性良好,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一是,复合碱剂的PH值虽高,但碱剂的实际浓度低,对染料产生的盐析作用小。

二是,不同于其它活性染料的母体结构,使活性基比较稳定,既使在碱性浴中,硫酸酯基的脱落,也比较缓和,远没有中温型活性染料那样激烈。

因此,对染料水溶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2)最适合的染色温度
L-型活性染料所适应的浸染温度
说明:(1)染料1.25%(0.w.f).食盐40g/L、纯碱为20g/L(PH=11)复合碱为纯碱5g/L+固碱1g/L(PH=12.20)浴比1:30、不同温度吸色30min、固色
50min→皂洗。

(2)★为复合碱固色所适应的浸染温度
▲为纯碱固色所适应的浸染温度
(3)分别以复合碱或纯碱40℃染色时的得色深度作100%相比较
(4)Detacoeor SF 600x测色
检测数据表明三点:
第一、L型活性染料的反应能力,比中温型(或高温型)活性染料强。

以碱性较弱的纯碱(PH=11)作碱剂时,50℃恒温染色,可获得最高得色量。

以碱性较强的复合碱(PH=12.2)作碱剂时,40℃恒温染色,就可获得最高得色量.
第二、活性艳兰L-R是个特例,对染温的要求较高。

以纯碱作碱剂时,60℃恒温染色的得色量最高(比50℃染色偏深约26%)。

以复合碱作碱剂时,50℃恒温染色的得色量最高(比40℃染色偏深约3—4%)。

这说明,L型活性染料可采用低温40℃染色(艳兰L-R为50℃)。

前题条件是,不能采用碱性较弱的纯碱作碱剂,必须采用碱性较强的复合碱作碱剂。

原因是,在温度较低碱性又较弱的条件下,染料的反应能力下降,固着率低得色浅。

注,倘若以纯碱作碱剂时,囤色温度必须提高到50℃(艳兰L-R为60℃)。

不过,具得色深度依然会偏低。

(3)最佳固色PH值
活性染料在碱固色过程中,即与纤维素发生共价键反应而固着,又与水反应而水介。

所谓最佳固色PH值,即指同着量最大、水介量最小、得色最深的PH
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活性染料的最佳固色PH值,是随固色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

通常是,固色温度高,具最佳固色PH较低;固色温度低,具最佳固色PH值较高。

染温与PH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平衡关系。

L型活性染料,采用低温40℃染色时,之所以不适合纯碱作碱剂,只适合碱性较强的复合碱作碱剂,正是这种关系的体现。

L型活性染料40℃固色的最佳PH值
粉状纯碱与固体烧碱的浓度(g/L)和相应PH值
检测条件:染料1.25%o.w.f食盐50(g/L)
浴比l:30 40℃吸色30min固色50min。

皂洗
从上图可以看出,L型活性染料40℃低温浸染时,最佳同色PH值以
12.2—12.4比较合适,PH<12.2具有色量会明显下降。

这表时,适合L型活性染料40℃低温染色的复合碱,其配比范围应该是:粉状纯碱5g/L+固体烧碱1一5g/L。

可见,L型活性染料与常用中温型活性染料相比,不仪具有“节能”优势,而且具有“经济”优势和“减排”优势。

同时,它还摒弃了以单一纯碱作碱剂时,容易因溶介不良,产生“石碱”(结晶碱),造成织物擦伤或循环泵磨损等弊端。

(4)对电介质的依附性
食盐浓度对得色深度的影响
检测条件:染料1.25%(o.w.f)、食盐20~20g/L、纯碱5 g/L、烧碱(100%)1 g/L浴比1:30 40℃吸色30min;固色50min,皂不洗以食盐50 g/L的色力度作100%相比较
“+”为增深。

从检测数据可以看出,电介质浓度在20—50g/L范转内,浓度每提高10 g /L,其得色深度会提高14—8%。

这表明,L型活性染料浸染,对电介质的依附性,是比较大的。

(这与中温型染料浸染很相似)。

因此,实用时,电介质的施加量,应根据色泽深浅,准确控制,以免因电介质的浓度差异,造成色泽波动。

(5)对固色时间的要求
上型活性染料,由于其活性其中的砜基与硫酸酯基的结合相对稳定,硫酸酯基的消去反应比较和缓,所以,要求固色时问要相对充分。

L型活性染料对同色时间的要求
检测条件:染料2%(o.w.f)。

六偏磷酸钠1.5g/L、食盐50 g/L、纯碱5 g /L、100%烧碱1.25 g/L、40℃吸色30min、40℃固色50~90min,水洗中性皂洗、水洗。

数据显示,多数染料浸染2%(o.W.f)较深色泽,固色60~70min才能真正实现上染平衡,得色稳定。

显然,固色时间短(特别是染深色),容易产生色泽波动,影响染色的重现性。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低温型活性艳兰L—R,具有较强的性能“个性”。

比如,它需要相对较1岳的染色温度(50℃)与相对较高的固色PH值(纯碱5g/L+烧碱1.5 g/L,PH=12.4)。

由于它反应速率相对较低,需要的固色时间也相对更长。

因此,当活性艳兰L-R并不适合与其它染料配伍染色。

因为,染色温度、固色PH值、固色时间等一旦产生波动,就会因艳兰L-R 固着率高低不同,造成严重色差。

(6)染深性能
检测条件:染料5.8%o.w.f食盐70g/L
纯碱5g/L.固碱1g/L(PH=12.21)
40℃吸色40min固色60min皂洗
这组L型三元色的染深性能,凸显一大特点,即彼此差异大,提深不同步。

其中,活性艳兰L-R表现较好,染料用量从5%(o.w.f)提高到8%(o.w.f),其得色深度可提高27%。

活性嫩黄L-2G表现一般,仅提高19%。

活性深红L-4B表现最差,染料用量从5%(o.W.f)提高到6%(o.w.f)其得色深度仅提高6%。

染料用量>6%(o.w.f),得色深度不但不增加,反而会下降。

这显然是由于活性深红L-4B 耐盐稳定性差,随着染料浓度提高,凝聚性增加,上染力下降所造成的结果。

可见,这组三元色,并不适合染5%(o.w.f)以上的特深色。

(7)相对SERF值
活性嫩黄L-2G的相对SERF值
活性艳兰L-R的相对SERF值
检测条件:染料1.25%(0.W.f)、食盐40g/L.
粉状纯碱5g/L+100%
烧碱1 g/L(PH=12.21)
浴比1:30.40℃吸色、固色.
上述SERF曲线,虽说是相对值,但依然可看出这组三元色的基本染色性能:
①S值相对较小在中性盐浴中吸色30min的相对吸色量<30%。

(注:常用中温型活性染料,一般可达30~50%)。

说明这组三元色,亲和力较弱,在中性盐浴吸色阶段,上色缓和,而且移染性、易洗性良好。

但需注意,这组三元色的亲和力差异明显,吸附上色存在不同步问题。

为此,三者拼染时,吸色时间一定要充分,以确保三者均能达到吸色均匀与吸色平衡。

②S’值较低。

在加碱固色10min内,相对吸色量仅提高30%左右(中温型活性染料,一般要提高40%以上),几乎不存在骤然上色现象。

这是因为,L型活性染料,具有与其它乙烯砜型染料不同的染料母体,母体染料的结构特征,提高了β羟乙基砜硫酸酯活性基中砜基与硫酸酯基之间的结合稳定性,在碱性浴中,硫酸酯基的消去反应进行的比较和缓。

因此,L型活性染料,即不像具它中温乙烯砜染料,在加碱固色初始阶段,因活性基的硫酸酯基快速脱落,浴解度快速下
降,而产生显著致严重的凝聚问题,也不像其它中温型乙烯砜染料,在加碱固色的初始阶段,因活泼的砜基大量生成,在快速固着同时,又会引发瞬间上色现象,产生不匀染问题。

③R值相对较小。

(中温型活性染料的相对R值,一般>50%)
这表明,该组染料,采用PH>12的碱剂,低温40℃染色时,反应速率中等。

显然,这是由于染色在碱性浴中,硫酸酯基的消去反应,进行得比较和缓的缘故。

也是加碱固色的初始阶段,染料的二次吸色不激烈,上色均匀度好的原因所在。

④相对F值可达80%以上。

这表明,其固着率不低,未固着的浮色染料色不多。

而且,由于这些浮色染料的亲和力较弱,易洗性较好,沾色性较小,所以,染后净洗较容易,即可知当减少水洗皂洗时问,又可适当降低水洗皂洗温度,从而产生节能减排效果。

⑤黏合稳定性
活性染料与纤维素之间,虽说是以共价键结合而固着,但其结合键却存在稳定性问题。

即,在酸、碱或氧化剂的作用下,会发生“断键”,使原本与纤维素大分子结为一体的染料分子脱落下来,变为附着在纤维上的浮色,这即会导致染色的湿牢度的明显下降,还会由于浮色的耐氯候牢度差,而产生明显有“风印”。

因此,结合键稳定性的好坏,也是活性染料一个重要的实用性能。

L型活性染料——纤维结合黏的稳定性
检测说明:
①试样深度为1.25%%o.w.f
②检测条件为100℃x60min,水洗,皂洗。

③中性处性,自来水经100℃x60min处理,呈弱碱性(ph=8.13)
④酸性处理,用98%模酸,me/L,残液ph=3.75
⑤碱性处理,用纯碱10g/L,固体烧碱5g/L,残液ph=11.83
⑥氧化处理,3.5/H202,0.6g/L,纯碱1g/L残液ph=9.46
检测结果说明,L型活性洒料一纤维素结合黏的化学稳定性如下;
①对酸的稳定性优良。

比如,经100℃酸性(ph=3.75)处理,试样深度几乎不变,残液几乎无色。

这表明,在一般酸性浴中处理,染料不发生或极少发生断黏现象。

②对碱的稳定性则表现较并。

比如,100℃碱性(PH=11.83)处理,试样色泽严重变浅,处理残液色泽深浓。

这表明,L型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的结合键、耐碱性差,容易发生碱性断键。

显然,这与L型活性染料,带有乙烯砜活性基,与纤维素羧基发生醚黏结合,密切相关。

③在氧化物与碱剂的双重作用下,染料的断黏脱色程度一般。

这表明,L型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的结合键,对氧化物的稳定性尚可。

从L型活性染料容易发生碱性水解断黏的特性中,可以得到三点启示,一是应避免高温碱性皂洗。

为此,染后一定要经充分热水洗,将残留碱剂洗去。

同时,要采用中性或弱酸性皂洗剂。

二是,染色物应进行酸化处理,但不宜采用醋酸中和,因为,中和后生成的醋酸钠,依然是碱性物。

在高温后整理以及贮藏过程中,它即会引起织物泛黄,又会导致染色牢度下降。

故建议采用新型中和酸处理,如染浴室PEU等。

因为,其中和产物为中性硫酸钠,不会产生醋酸钠那样的危害。

三是当染色产生色泽过深或色光过头时,可根据具体要求,采用不同浓度的复合碱剂(纯碱+烧碱)进行减色处理,无疑会取得良好效果。

综合以上检测结果,L型活性染料,具有以下实用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