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251A型人员管理系统说明书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J251A型人员管理系统说明书范文
;p
ISO9001:2000认证企业
产品使用说明书
感谢您选购本产品!为了保证安全并获得最佳效能,安装、使用产品前,请详细阅读本使用说明书并妥善保管,以备今后参考。

执行标准:版本号:VER2.0出版日期:2022.03.01
Q/MKC282-2022
目次
前言II1概述1
2结构特征与工作原理2
3技术特性6
4软件使用7
5故障分析与排除14
6维护、保养14
7警示语15
8运输、贮存15
9开箱检查15
10其它15
附录AKJ251型煤矿人员管理系统主要设备配置表17
前言
本说明书详细地介绍了KJ251A型煤矿人员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者在使用前请务必仔细阅读。

KJ251A型煤矿人员管理系统在生
产过程中执行的是企业标准Q/MKC282-2022
1.1产品特点
KJ251A型煤矿人员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是为加强井下作业人
员的管理、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而设计的可靠的实时监控管理系统。

它能够实时监测记录井下人员到达的位置、入/出井时刻、重点区域
入/出时刻、重点区域入/出时刻、限制区域入/出时刻、工作时间、井下
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的活动路线等。

并具有对上述信息的显示、打印、存储、查询、报警及管理等功能。

系统由KJ251-F2、KJ251-F8型
人员管理分站、KJF210A、KJF210B型矿用读卡器、KGE116B、KGE116C、KGE116D型识别卡、KJJ46数据通讯接口、矿用通信电缆、工控机及管理
软件(中心站)等组成。

KJF210A、KJF210B型等矿用读卡器是人员位置监测系统的数据信息
采集设备,通过对远距离移动、静止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实
现对人、车、物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下的自动识别;然后通过分站
将数据传输至地面中心站,完成对人员的监测与管理。

具有无线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声光指示、远距离通讯等功能。

KGE116B、KGE116C、KGE116D型识别卡均采用一次性电池供电,平均
电流小,使用寿命长;具有电池欠压提示功能;类型齐全,可分为帽卡、
胸卡及腰卡等;各类识别卡均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对人体健康无害;外壳密封性良好,安全可靠,发射稳定。

1.2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
系统主要应用于人员及其它移动目标进行位置监测,对人员进行考勤
管理的场所,也可作为现场事故调查和抢险救灾的重压依据,可在有煤层
及瓦斯爆炸危险的环境中使用。

1.3型号含义与类型1.3.1型号及含义产品设计序号
概述
1.4环境条件
1.4.1系统中用于机房、调度室的设备,应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环境温度:15℃~30℃;b)相对湿度:40%~70%;
c)温度变化率:小于10℃/h,且不得结露;d)大气压力:80kPa~
110kPa;e)接地电阻:≤2Ω。

1.4.2系统中用于煤矿井下的设备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环境温度:0℃~40℃;b)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RH;c)大气
压力:80kPa~110kPa;
d)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但无显著振动和冲击、无破坏绝缘的腐蚀
性气体。

1.5供电电源
1.5.1地面设备交流电源:
a)额定电压:220VAC,允许偏差标准值的:-10%~+10%;b)谐波:不大于5%;
c)频率:50Hz,允许偏差±5%1.5.2井下设备交流电源:
a)额定电压:127VAC/380VAC/660VAC,允许偏差标准值的-25%~+10%;b)谐波:不大于10%;
c)频率:50Hz,允许偏差±5%1.6传输介质
1.6.1采用煤矿用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屏蔽聚氯乙烯护套通信电缆。

1.6.2电缆参数:
a)电缆型号:MHYVP1某4(7/0.52mm)(单芯截面积≥1.5mm);b)线缆直流电阻≤12.8Ω/km(单芯);c)线缆分布电容≤0.06μF/km;d)线缆分布电感≤0.8mH/km。

2结构特征与工作原理
2.1结构特征
2
人员管理系统是一套分布式处理系统,分为硬件采集与传输及地面中心站软件分析处理两部分。

组网方式为接口型组网结构。

由地面管理软件(中心站)、工控机、UPS不间断电源、KJJ46数据通讯接口、避雷器、矿用通信电缆、KJ251-F2、KJ251-F8型人员管理分站、KJF210A、
KJ210B型矿用读卡器和KGE116B、KGE116C、KGE116D型识别卡等设备组成。

2.2工作原理
2.3.1.1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入限制区域时刻等监测功能。

2.3.1.2系统具有识别携卡人员出/入巷道分支方向等功能。

2.3.1.3系统能对乘坐电机车等各种运输工具的携卡人员进行准确识别。

2.3.1.4系统能识别多个同时进入识别区域的识别卡。

2.3.1.5系统具有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每位下井人员携带1张卡唯
一性检测功能。

2.3.1.6系统具有接收识别卡发送的报警信息功能。

2.3.1.7系统具有发送报警信息到识别卡的功能。

2.3.2管理
2.3.2.1系统具有携卡人员下井总数及人员、出/入井时刻、下井工
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并具有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
员总数及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2.3.2.2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出/入重点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重点区
域时刻、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并具有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及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2.3.2.3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出/入限制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限制区
域时刻、滞留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

2.3.2.4系统具有特种作业人员等下井、进入重点区域总数及人员、
出/入时刻、工作时间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具有工作异常人员总数
及人员、出/入时刻及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

2.3.2.5系统具有携卡人员下井活动路线显示、打印、查询、异常报
警等功能。

2.3.2.6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年龄、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每月下井次数、下井时间、每天下井
情况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2.3.2.7系统具有按部门、地域、时间、分站、人员等分类查询、显示、打印等功能。

2.3.2.8系统具有接收、发
送报警信号的查询功能2.3.4存储和查询
2.3.4.1系统具有存储功能,存储内容包括:
a)出/入井时刻;b)出/入重点区域时刻;c)出/入限制区域时刻;d)
进入读卡器识别区域时刻;e)出/入巷道分支时刻及方向;f)超员总数、
起止时刻及人员;g)超时人员总数、起止时刻及人员;h)工作异常人员总数、起止时刻及人员;
i)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年龄、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
工作地点等。

j)接收报警的信息,包括人员、时间以及报警类型。

k)发送
报警的信心,包括人员、时间以及报警类型。

2.3.4.2系统具有查询功能。

查询类别如下:
a)按人员查询;b)按时间查询;c)按地域查询;d)按识别区查询;e)
按超时报警查询;f)按超员报警查询;g)按限制区域报警查询;h)按工作
异常报警查询;i)按人员分类查询;j)按部门查询;
k)按工种查询等。

2.3.4.3系统具有防止修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等存储内容(参数设
置及页面编辑除外)功能。

2.3.4.4系统具有数据备份功能。

2.3.4.5分站具有数据存储功能。

当系统通信中断时,分站存储识别
卡卡号和时刻;系统通信正常时,上传至中心站。

2.3.5显示
2.3.5.1系统具有汉字显示和提示功能。

2.3.5.2系统具有列表显示功能。

显示内容包括:下井人员总数及人员、重点区域人员总数及人员、超时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报警总数
及人员,限制区域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总数
及人员等。

2.3.5.3系统具有模拟动画显示功能。

显示内容包括:巷道布置模拟图、人员位置及姓名、超时报警、超员报警、进入限制区域报警、特种作
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等。

具有漫游、总图加局部放大、分页显示等方式。

2.3.5.4系统具有系统设备布置图显示功能。

显示内容包括:分站、
电源箱、传输接口和电缆等设备的设备名称、相对位置和运行状态等。

2.3.6打印
系统具有汉字报表、初始化参数召唤打印功能(定时打印功能可选)。

打印内容包括:下井人员总数及人员、重点区域人员总数及人员、超时报
警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报警总数及人员,限制区域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总数及人员、领导干部每月下井总数及时间统
计等。

2.3.7人机对话
2.3.7.1系统具有人机对话功能,以便于系统生成、参数修改、功能
调用、图形编辑等。

2.3.7.2系统具有操作权限管理功能,对参数设置等
必须使用密码操作,并具有操作记录。

2.3.7.3在任何显示模式下,均可
直接进入所选的列表显示、模拟图显示、打印、参数设置、页面编辑、查
询等方式。

2.3.8自诊断
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

当系统中分站、传输接口等设备发生故障时,
报警并记录故障时间和故障设备,以供查询及打印。

2.3.9双机切换系统主机具有自动双机切换功能。

2.3.10备用电源
系统具有备用电源,地面采用UPS不间断电源,井下采用防爆电源中
的备用电源。

2.3.11网络通信
系统具有网络接口、将有关信息上传至各级主管部门。

2.3.12其他
2.3.12.1系统具有软件自监视功能。

2.3.12.2系统具有实时多任务功能,对参数传输、处理、存储和显
示等能周期地循环运行而不中断。

3技术特性3.1主要技术指标3.1.1最大位移速度
最大位移速度为:10m/。

3.1.2并发识别数量
并发识别数量为:200张识别卡。

3.1.3漏读率
漏读率:≤10。

3.1.4最大传输距离
a)识别卡与矿用读卡器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为:50m;
b)在传输电缆参数满足1.6.2的条件下人员管理分站至数据通讯接口
之间的最大通讯距离为10km。

c)在传输电缆参数满足1.6.2的条件下人员管理分站至矿用读卡器之
间的最大通讯距离为2km。

3.1.5最大监控容量
a)系统允许接入的分站数量32台;b)系统最大容纳识别卡数量为:65535张。

3.1.6最大巡检周期
系统最大巡检周期:≤30。

3.1.7误码率
系统误码率:≤10。

3.1.8存储时间
a)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入限制区域时刻、进入识别区域时刻、出/入巷道分支时刻及方向、超员、超时、工作异常、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年龄、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
点等记录应保存1年以上。

当主机发生故障时,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长度
应不大于5min;
b)分站存储数据时间不小于2h。

3.1.9画面响应时间
-8
-4
调出整幅画面85%的响应时间不大于2,其余画面不大于5。

3.1.10双机切换时间
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入正常工作时间应不大于5min。

3.1.11识别卡电池寿命
系统的识别卡电池采用不可更换方式,其电池寿命不小于3年。

3.1.12备用电源工作时间
在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应能保证系统连续监测时间不小于2h。

3.1.13远程本安供电距离
最大远程本安供电距离2km。

3.1.14传输性能
分站与数据通讯接口和矿用读卡器之间均采用RS485传输方式,传输速率:2400bp,电压峰值:6V,电流峰值:100mA。

3.2功能a)分站有不同的地址编码;
b)识别卡信息可以通过RS485端口上传至管理计算机;
c)考勤:管理软件可以把两个分站设置为考勤点,记录进井和出井的识别卡号和时间,并将这些数据纳入考勤数据管理,可以对考勤数据进行显示、查询和打印输出;
d)查询:分站可以识别和记录识别范围内的识别卡,并记录识别卡进入和离开的时间,管理软件能够对分站上传的识别卡号、时间和分站地址进行管理,能够显示、查询和打印输出这些信息。

e)屏幕显示和打印:考勤和位置监测信息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并打印出来;
f)人机对话:管理软件可以调用设置、显示和打印菜单,可以设置分站参数,可以显示和打印考勤和位置监测数据;
g)备用电源:地面管理计算机和井下分站应有备用电源,当主电源缺失时,备用电源应能够马上投入使用,当主电源恢复时,备用电源应能退出。

4软件使用
中心站软件负责和系统内分站通讯,收集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入限制区域时刻、进入读卡器识别区域时刻、矿井下实时分布、识别卡使用状况及携卡人员身份等信息并进行存储并显示;根据存储的实时数据,统计超员总数、起止时刻及人员,超时人员总数、起止时刻及人员,工作异常人员总数、起止时刻及人员等;可以按时间、人员、地域、识别区、超时报警、超员报警、限制区域报警、工作异常报警、部门、工种等类别进行查询并打印。

4.1软件主界面
系统主界面显示矿井巷道图,分站及读卡器在巷道内布置位置。

4.1.1系统中界面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上部分为系统菜单,里面包含了所有的系统功能;主界面是最主要的部分为井下示意图,上面显示了各个分站的安装分置,用来对井下的信息进行示
意性显示。

4.1.2在主界面上可以选择显示的包括:系统标题、当前登录用户名称,当前井下人数等。

这些显示都可以在系统设置中进行灵活的设置,设置方法参见相关的操作。

4.1.3系统菜单
系统菜单及所含操作及功能说明如下所示:
4.2系统权限控制4.2.1系统用户分级
人员位置监测系统WEB终端具有严格的权限控制体系,各个操作都只
有具备比设定权限高(或相同)的权限才能够对相应的功能进行操作。


体的各个操作要求的最低权限由用户自行设定。

系统用户共分为四个级别:系统管理员、超级管理员、普通操作员、
受限用户。

四个级别的按此顺序权限由高至低:系统管理员、超级管理员、普通操作员、受限用户。

4.3主界面功能4.3.1示意图上员工分布进入人员位置监测系统WEB终端,主界面显示各功能菜单,井下巷道
的示意图,示意图上分布着各个分站及读卡器,人员在矿井的实时分布信息。

通过各功能菜单可以分类统计、查
询并进行打印。

4.3.2井下人数和下井总人数
进入系统,示意图显示着当前井下的总人数或当天下井的总人数,显
示方式一共有三种,分别是:显示当前井下人数;显示当天下井总人数;
显示当天下井人数和当前井下人数;三种显示方式在系统设置中进行设置,设置方法参见系统设置。

4.3.3异常显示
系统共有三种异常情况,分别是中心站停止运行、员工异常和设备异常,当出现异常时都会进行实时提示。

直到有管理员去确认了该异常为止。

4.4系统4.4.1修改密码
该功能修改当前登录用记有的密码。

输入当前登录户的旧密码,然后输两次新密码,确定即可修改密码。

该功能只能修改当前登录用户的密码。

要修改用户的其它信息请使用“用户管理”进行修改。

4.4.2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功能用于设置系统的一些参数,不同用户登录后得到的对话
框就不一样,当使用系统管理员登录时,可以在这里进行系统的基本设置、权限设置和该用户界面的显示设置。

4.4.3操作日志管理
系统各个操作的一旦对数据进行了更改,都作了记录,该功能用于查
询和删除记录的操作日志。

查询时各个条件可以自己组合。

删除按钮用于删除三个月前的操作日志,三个月内的操作日志无法删除。

查询出来列表可以直接打印或导出为E某cel文件进行相关的编辑并
打印。

选中以月查询,将查询出一个月内的所有操作日志。

4.4.4示意图
管理
系统可能有多张示意图,通过该功能可以在各张示意图之间进行切换。

4.4.5作图
作图操作是将分站描到上传上示意图上去,新上传的示意图都需要通
过该功能将分站画到图上。

4.4.7注销登录
注销当前登录的用户。

返回到系统的登录界面,使用新的用户进行登录。

4.5管理设置4.5.1部门管理
部门管理,用户具有足够的权限,对部门进行管理,操作有新建、修改、删除。

4.5.2职务管理
职务管理,对职务进行管理,操作有新建、修改、删除。

4.5.3职称管理
职称管理,对职称进行管理,操作有新建、修改、删除。

4.5.4工种管理
工种管理,对工种进行管理,操作有新建、修改、删除。

4.5.5班次设定
班次设置是对员工的工作时间制度进行设置。

4.5.6工作面管理
工作面(区域)管理用来对工作面进行新建、删除和设置的,通过这里设置后就可以对工作面内的人进行统一的查询。

4.5.7下井补贴管理下井补贴管理是用来定义各种不同级别的补贴。

4.6用户管理4.6.1新建用户
新建用户操作用来建立新的登录用户,进入系统需要进行登录,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就是在这里进行建立的,进行新建用户。

4.6.2修改用户信息
修改用户信息操作用于对有关用户信息的修改。

该操作只能得到权限正确验证后才能进行。

4.6.3删除已有用户
删除用户操作用于用户信息的删除。

4.6.4查询用户信息
查询用户信息功能用于查询当前系统中所有存在的用户详细信息,可以分级别进行查询。

4.7人员查询4.7.1选择查询
选择查询用于对指定人员进行井下实时查询。

登录用户具有一定的权
限后就可以进入到相应对话框,该对话框显示当前查询的员工在井下的位
置和一些其它信息。

点击下面的“打印”、“导出E某cel”可以直接进
行打印或导出为E某cel表格。

4.7.2实时查询
实时查询用于对井下活动的人员进行查询,井下活动人员的定义是在
系统设置中定义的。

该列表列出来井下所有流动的员工,并实时进行刷新。

4.7.3位置查询
位置查询用于查询员工所在位置,是否在井下,在井下的位置等等。

4.7.4活动轨迹
轨迹再现功能是对某个员工一天内的活动轨迹按照时间比例进行示意
性的重现,首先进入时得到如下对话框,在这里输你再现的时间和对应的
员工卡号,点击确定。

确定后,整个轨迹再现是在示意图上面进行的。

4.7.6个人设定
个人位置监测是实时监测井下的某一个人,并在示意图上标识该人的
位置。

4.8查询统计4.8.1井下员工查询
井下员工查询功能,查询井下的员工相关信息,输入各种条件后就可
以得到满足条件的员工信息。

按分类及条件统计井下人数,可以导出E某cel表格并打印。

4.8.2员工分布查询
员工分布查询用于查询井下员工在各个分站的分布情况,可以导出E
某cel表格并打印。

4.8.3井下人数统计
井下人数统计功能是对当前井下人数和当天下井总人数进行统计。

4.8.4区域人数统计
区域人数统计是针对“管理设置”中定义的工面作进行的,可以查询几个工作面的人数和详细的员工列表。

4.8.5未到达区域查询未达到区域查询是针对工种进行的,该功能可以查询某种工种的流动情况。

4.8.6超时员工查询
超时员工查询,查询当前井下员工当中在井下停留时间起过指定时间的员工详细信息。

4.8.7班中餐员工查询
该功能统计班中餐的实际享用人数,并可进行打印。

4.8.8上下井人数查询
该功能用来统计某个时间段里的上下井人数,并可进行打印。

4.8.9分站信息查询
该功能查询当前定义的所有分站的信息,以及各个分站的状态信息。

4.8.10分站异常情况查询
该功能用来查询各个分站的各种异常情况,并可进行打印。

4.8.11员工异常情况查询
该功能用来查询井下员工的异常情况。

员工异常就是指员工在井下停留起过了指定的时间,并且在指定的时间内没有在井下活动,那么该员工将会被当着为异常。

4.9考勤管理4.9.1部门日考勤管理
部门日考勤用于查询部门(全矿)员工某一天的出勤情况。

4.9.2个人月考勤查询
个人月考查询报表的表现方式与部门日考勤查询类似。

4.9.3干部日考勤查询
干部日考勤查询与部门日考勤查询类似,只是部门日考勤查询针对的
是所有的员工,而干部日考勤查询只对干部进行查询。

4.9.4干部月考勤
统计
干部月考勤统计是对干部的月下井情况进行统计,并可进行打印。

4.9.5部门月考勤统计
部门月考勤统计与干部月考勤统计类似,只是部门月考勤统计针对所
有员工进行,而干部月考勤统计只针对干部进行。

4.9.6部门工时统计工时统计用于统计部门一个月的工时统计情况,并可进行打印。

4.9.7全矿日考勤统计
全矿日考勤统计用于统计全矿所有员工一天的下井信息,统计有两种
表现形式,一种表现方式是考察全矿某一天的下井人数、考勤次数等信息。

另一种表现方式即是表出班次信息,并可进行打印。

4.9.8全矿月考勤统

全矿月考勤统计用于统计全矿一个月的下井情况,共有三种表现方式:⑴仅列出各个部门全矿一个月的下井情况,并可进行打印;⑵列出各个部
门和各天的下井情况,并可进行打印;⑶列出各天全矿的下井人数。

4.10
员工管理4.10.1员工查询
该功能用于查询当前的员工信息。

4.10.2新建员工
该功能用于新建员工信息。

4.10.3修改员工信息
该功能用于修改员工的信息。

修改后点击“修改”或“完成”即可。

在相片显示处点击“删除相片”就会删除该员工的相片,点击该员工
的相片可以重新上传相片。

4.10.4删除员工信息
该功能用于删除员工的信息。

4.10.5识别卡管理
该功能用于替换员工识别卡的操作。

输旧的识别卡卡号,然后输新的识别卡卡号,确认即可。

5故障分析与排除
5.1分站没有显示人员信息,检查主板与无线收发板通信、电源是否正常等因素,否则考虑后面的电路。

5.2分站直流电源发光二极管不指示,可用万用表在输入插头检测12V、3.3V直流电压。

如无电压,则考虑是对应电源板接触不良或故障。

5.3红外遥控操作不灵,应用万用表检测其解码芯片对应管脚电平是否正常翻转,如不能,可能是BL9149或红外接收头损坏。

5.4分站与地面监控主机不能正确通讯,首先应检查相应跳线是否正确,电源是否正常,如没有异常,则考虑是否MA某1487E、MA某813L、光藕等芯片是否损坏。

5.5直流电源输出偏低,应检查对应不同电源等级的变压器抽头是否正确。

5.6当交流电源停电后,备用电源不能正常投入,应考虑电池是否失效。

否则可能是电源充电板故障.
6.1保养
6.1.1使用时,必经指定人员负责分站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6.1.2维护及保养人员必经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及熟悉有关电路图,熟悉分站的内、外结构及电路原理。

6.1.3使用中,维护及保养人员应经常检查分站的各通道及电源的连接是否可靠,箱盖是否压紧、盖板螺丝是否紧固。

6.1.4分站必须安放在无水处使用,严禁被水打湿。

6.1.5分站长期不使用时,必须将分站的备用电池断开,且每隔三个月务必给备用电池充电一次,以确保备用电池的使用寿命。

充电时间:一次大约15小时。

6.2维护
6.2.1系统的维修必须由接受过生产厂家专门培训的修理人员进行。

6.2.2系统各配接设备在使用中发生故障,应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再按照安全规程的要求进行处理。

7警示语
7.1严禁改变系统的配置设备!7.2井下严禁带电开盖!7.3识别卡必须远离磁场!7.4严禁擅自拆卸识别卡!7.5不得随意改变分站配置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