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参考答案:
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 .然后滴入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但SO 2通入BaCl 2溶液中不反应; B .浓硫酸先使蔗糖碳化,后C 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 .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亚铁离子;
D .氯水先氧化碘离子,碘单质遇淀粉变蓝.
【解答】解:A .然后滴入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但SO 2通入BaCl 2溶液中不反应,则开始不能生成亚硫酸钡沉淀,现象不合理,故A 错误;
B .浓硫酸先使蔗糖碳化,后
C 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故B 错误;
C .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亚铁离子,则不能说明FeCl 2溶液部分变质,故C 错误;
D .氯水先氧化碘离子,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则由现象可知还原性I ﹣>Fe 2+,故D 正确; 故选D .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现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2. 用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molHCl 所含的电子数为1.8N A
B 、标准状况下,11.2LSO 3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
C 、1Llmol/L 的Na 2CO 3溶液中的CO 32-
的数目为H A D 、1molC 5H 12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总数为15N A 参考答案:
A
3. 甲、乙、丙是三种不含相同离子的可溶性强电解质。

它们所含离子如下表所示:
取等质量的三种化合物配制相同体积的溶液,其溶质物质的量浓度:c(甲)>c(乙)>c(丙),则乙物质可能是( )
①MgSO 4 ②NaOH ③(NH 4)2SO 4 ④Mg(NO 3)2 ⑤NH 4NO 3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⑤ D .①⑤ 参考答案: C 略
4. 镁铝合金
5.1g 完全溶于过量的热浓硝酸中,反应中共产生11.2 LNO 2(标准状况),若在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则生成沉淀质量为 ( )
A . 7.8g
B .13.6 g
C .5.8g
D .4g 参考答案: B 略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和聚乙烯都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鉴别苯、甲苯和四氯化碳
C.(NH4)2SO4、CuSO4、C2H5OH都能使蛋白质变性
D.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参考答案:
B

6.
参考答案:
7. 某中性的溶液中含有Na+、NH4+、Fe2+、Br-、CO32-、I-、SO32-七种离子中的某几种。

进行以下实验:①在原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有气泡产生,溶液呈橙黄色;②向呈橙黄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沉淀生成;③橙黄色溶液不能使淀粉变蓝。

由此可以推知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
A. NH4+、Br-、CO32-
B. Na+、Br-、CO32-
C. Na+、I-、SO32-
D. NH4+、CO32-、I-参考答案:
A

8. 正硼酸(H3BO3)是一种片层状结构白色晶体,层内的H3BO3分子通过氢键相连(如右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硼酸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B.H3BO3分子的稳定性与氢键有关
C.分子中硼原子最外层为8 e-稳定结构
D.含1 mol H3BO3的晶体中有3 mol氢键
参考答案:
D

9. 下列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使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CO32-、CH3COO-、SO42-、K+
B. 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中:Fe2+、S2-、NO3-、Cl-
C. 使石蕊试液呈蓝色的溶液中:Mg2+、SO42-、Cl-、Ba2+
D. 使苯酚溶液呈紫色的溶液中:Na+、AlO2-、I-、SO32-
参考答案:
A
A项,使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为碱性溶液,CO32-、CH3COO-、SO42-、K+离子之间不反应,也不与OH-反应,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B项,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为酸性溶液,NO3-在酸性条件下能够氧化Fe2+和S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项,SO42-和Ba2+生成BaSO4

淀而不能大量共存,使石蕊试液呈蓝色的溶液为碱性溶液,OH-和Mg2+生成Mg(OH)2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项,使苯酚溶液呈紫色的溶液中含有Fe3+,和I-、SO32-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侧重考查有限制条件的离子共存问题,熟悉常见离子的性质,明确离子之间发生的反应是解题关键,主要涉及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双水解反应等,注意题目的隐含条件,如:本题中A、B、C三项都涉及溶液酸碱性的限制条件;D项隐含条件为Fe3+,注意Fe3+为常见氧化性离子,I-、SO32-为常见还原性离子。

10.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
A
11. 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

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在以上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2︰1
C 1︰2
D 2︰3
参考答案:
B

12. (2009·全国Ⅰ卷)将15 mL 2 mol·L-1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40 mL 0.5 mol·L-1MCln 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Mn+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n中n值是( )
A.4
B.3
C.2
D.1
参考答案:
B
本题为计算题,可用守恒原理快速解决。

由题意知:Mn+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溶液中剩余Na+与Cl-物质的量必然相等,即NaCl。

15×2×2=40×0.5×n,求得n=3。

当然,也可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依据“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系数比”及“原子守恒”观察得出。

13.
生活中碰到的某些问题,常涉及到一些化学知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Mg(OH)2和Al(OH)3均受热分解生成的气态水可覆盖火焰、驱逐O2、稀释可燃性气体,分解产物MgO和Al2O3能较快地与塑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及腐蚀性气体反应,所以它们可以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的无机阻燃剂
B.用工业废弃物二氧化碳生产塑料,不会产生白色污染并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C.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
D.蒙古牧民喜欢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有其科学道理: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溶入的极微量的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防止牛奶变质
参考答案:
C
14. 在下列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微粒组是()
A.c(H+)=1×10﹣14mol/L的溶液:K+、Na+、AlO2﹣、S2O32﹣
B.上表提供的数据下:HClO、HCO3﹣、ClO﹣、CO32﹣
C.能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NH4+、Ca2+、NO3﹣、I﹣
D.中性的溶液中:CO32﹣、Na+、SO42﹣、AlO2﹣
参考答案:
A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A.c(H+)=1×10﹣14mol/L的溶液,显碱性;
B.由表中的数据可知,酸性HClO>HCO3﹣;
C.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
D.中性溶液中不能存在水解显碱性的离子.
解答:解:A.c(H+)=1×10﹣14mol/L的溶液,显碱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A正确;
B.由表中的数据可知,酸性HClO>HCO3﹣所以HClO和CO32﹣二者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不能共存,故B错误;
C.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碱溶液中不能存在NH4+,酸溶液中NO3﹣、I﹣(或A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C错误;
D.CO32﹣、AlO2﹣均水解显碱性,与中性溶液不符,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选项BD为解答的关键,注意选项B中表格数据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5. 氢气和氟气混合在黑暗处即可发生爆炸而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在反应过程中,断裂 lmol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 Q1kJ,断裂1 mol F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 HF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
A. Q1+Q2<2Q3
B. Q1+Q2>2Q3
C. Q1+Q2<Q3
D. Q1+Q2>Q3
参考答案:
A
解析:断裂1mol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则H-H键能为Q1kJ/mol,断裂1molF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则F-F键能为Q2kJ/mol,形成1molHF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则H-F键能为Q3kJ/mol,对于H2(g)+F2(g)=2HF(g),反应热△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Q1kJ/mol+Q2kJ/mol-2Q3kJ/mol=(Q1+Q2-2Q3)KJ/mol,由于氢气和氟气混合在黑暗处即可发生爆炸而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反应热△H<0,即(Q1+Q2-2Q3)<0,所以Q1+Q2<2Q3,答案选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资料显示:。

某学习小组
利用此原理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并探究其性质。

①在该实验中,甲部分的装置是(填字母);指出a中m仪器的名称。

②乙装置中FeCl2溶液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证明FeCl2与Cl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是(填加试剂的名称、至少填二种)方法、

③丙装置中通入少量Cl2,可制得某种生活中常用的漂白、清毒的物质。

已知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则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为测定漂白粉中Ca(ClO)2的质量分数,该小组将2.0g漂白粉配制成250mL溶液,取出25mL并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稀H2SO4、过量KI溶液,完全反应后,再滴入
溶液:,共消耗20mLNa2S2O3溶液,则漂白粉中Ca(ClO)2
的质量分数为。

参考答案:
(1)
(2)①C分液漏斗
②KSCN溶液NaOH溶液
(或苯酚等合理答案均给分)

(3)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08上海12校联考)目前一种新型抗酸剂能迅速改善和缓解胃酸过多的症状,它主要由碳
酸镁、氢氧化镁和
氢氧化铝组成。

现按如下步骤测定药剂中三种主要成分的配比:
(1)取药剂样品,研磨后,加入50mL3.6mol·L—1盐酸,正好完全反应并收集得到标准状况下224mL气体
(2)过滤,弃去其中不溶性物质(其余成分不参与反应)
(3)取(2)中滤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洗涤、灼烧,所得固体2.4g。

试求该药剂中三种主要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参考答案:
答案:设MgCO3、Mg(OH)2、Al(OH)3分别为x、y、z mol
MgCO3~ CO2 nMgCO3=Nco2=0.0.1mol (2分)
nMg2+=nMgO= nMg(OH)2=0.06-0.01=0.05mol (2分)
0.06×2+3z=0.18 z=0.02mol (2分)
所以 x:y:z=1:5:2 (2分)
18. (2004·北京卷)29.有三种不同质量比的氧化铜与炭粉的混合物样品①②③。

甲、乙、丙三同学各取一种样品,加强热充分反应,测定各样品中氧化铜的量。

(1)甲取样品①强热,若所得固体为金属铜,将其置于足量的稀硝酸中微热,产生1.12 L气体(标准状况),则样品①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g。

(2)乙取样品②a g强热,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再将反应后的固体与足量的稀硝酸微热,充分反应后,有b g固体剩余,该剩余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样品②中氧化铜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g(以含a、b的代数式表示)。

(3)丙称量样品③强热后剩余的固体,质量比原样品减小了c g,若该固体为金属铜,则样品③中氧化铜物质的量(n)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6.0
(2)C
(3)mol≤n≤mol

19. (14分)2g Cu2S和CuS的混合物在酸性溶液中用400mL 0.075mol/L KMnO4溶液处理,发生反应如下:
8MnO4-+5Cu2S+44H+=10Cu2++5SO2+8Mn2++22H2O
6MnO4-+5CuS+28H+=5Cu2++5SO2+6Mn2++14H2O
反应后煮沸溶液,赶尽SO2,剩余的KMnO4恰好与350mL 0.1mol/L(NH4)2Fe(SO4)2溶液完全反应。

(1)配平KMnO4与(NH4)2Fe(S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nO4-+ Fe2++ H+= Mn2++ Fe3++H2O
(2)KMnO4溶液与混合物反应后,剩余KMnO4的物质的量为mol。

(3)欲配制500mL 0.1mol/L Fe2+溶液,需称取(NH4)2Fe(SO4)2·6H2O(M=392g/mol)的质量为 g。

(4)混合物中Cu2S的质量分数为。

参考答案:
答案:(1)1、5、8、1、5、4 (2)0.007
(3)19.6
(4)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