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紧张激动的歇后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容紧张激动的歇后语
形容紧张激动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短孝幽默、形象的语句。

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

为大家分享了有关紧张激动的歇后语,欢迎阅读!
形容紧张激动的歇后语
胆小鬼偷东西——忐忑(tante心神不定)不安;惴惴(zhuizhui 又愁又怕)不安
2. 肚里钻进二十五只小耗子——百爪挠心
3. 恶老婆骂街——四邻不安
4. 饿虎进宅——四邻不安
5. 二十五只老鼠咬死人——百爪挠心
6. 猴屁股扎蒺藜(jili一年生草本植物。

果皮有尖刺)——坐立不安
7. 怀揣兔子——忐忑(tante)不安;不安
8. 怀里揣着十五只兔子——七上八下
9. 脚长鸡眼臀生疮——坐立不安
10. 裤子里进蚂蚁——坐立不安
11. 蚂蚁爬树——七上八下;接连不断
12. 屁股长疮脚扎刺——坐立不安
13. 屁股生疮背又痛——坐卧不安;诚惶诚恐
14. 请小姨子作伴——不安好心眼
15. 热地上的蚰蜒(youyan节肢动物。

像蜈蚣而略小,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坐卧不安;穷途末路
16. 三脚凳子搭床脚——坐卧不安;诚惶诚恐
17. 生吞蜈蚣——百爪挠心;挠心
18. 十五把铡刀铡草——七上八下
19.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20. 土地爷跟城隍打架——神鬼不安
21. 小偷遇警察——心神不安
歇后语含义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调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歇后语幽默幽默,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

”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其实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

例如用“倚伏”替代“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后来的歇后语在构造上是“比喻——说明”式的调皮话。

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

《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

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意思就是说,丧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

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
高”。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成心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

通常有两种。

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

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

也有利用同音字的。

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替代“丈”。

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调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

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

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

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

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调皮话"等名称。

加以比较,大都提醒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