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散文《 一个女人的爱情观 》美学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晓风散文《一个女人的爱情观》美学感悟
天崖白鹿
一、诗意之美与语言之美
1、画面美(用形象表情达意)
大凡写爱情观的文章,总离不开“呵护”、“体贴”、“体谅”、“宽容”、“扶持”、“相濡以沫”等说教性的字眼,可你找遍全文,几乎没有。
她的理念,全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来了。
全文真可以说是无韵之“骚”。
作者深谙一点,散文的美,必须借鉴诗歌的表现手法。
作者仿佛变身为一个丹青妙手,她拿她充满感情的妙笔,为我们绘就了一组一组日常的,却又是美好的画面。
她不说爱一个无怨无悔,她说“爱一个人就是横下心来,把自己小小的赌本跟他合起来,向生命的大轮盘去下一番赌注。
”
她不说爱就是愿意与他白首偕老,她说:“爱一个人总会不厌其烦地问些或回答些傻问题,例如:“如果我老了,你还爱我吗?”“爱。
”“我的牙都掉光了呢?”“我吻你的牙床!”
她不说回忆中的爱情美好而思念让人伤怀,她说:“爱情对我的意义是终夜守在一盏灯旁,听轰声退潮再复涨潮,看淡紫的天光愈来愈明亮,凝视两人共同凝视过的长窗外的水波,在矛盾的凄凉和欢喜里,在知足感恩和渴切不足里细细体会一条河的韵律。
”
散文里“一把青菜一条鱼”、“苹果”、“刚沸的热水”、“一双筷子”、“一杯茶”、“一瓶川贝批杷膏”、“残肴”、“电话”都被用来作为意象。
作者还善于将这些画面动态化,并配上音响,她很率真地把自己对生活的体会,用动态的诗意的画面和细节表达出来。
激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
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诗一般的情怀和语言所带来的审美愉悦。
2、情感美(动人的、充满张力的情感)
我们来看这一段可能会被读者忽略的文字:
“客居岁月,暮色里归来,看见有人当街亲热,竟也视若无睹,但每看到一对人手牵手提着一把青菜一条鱼从菜场走出来,一颗心就忍不住恻恻地痛了起来,一蔬一饭里的天长地久原是如此味永难言啊!相拥的那一对也许今晚就分手,但一鼎一镬里却有其朝朝暮暮的恩情啊!”
作家客居在外对爱人的思念与感伤已然跃然纸上!那种平凡的相守,才是作家想要的爱情。
“你会依他如父,却又怜他如子;尊他如兄,又复宠他如弟;想师事他,跟他学,却又想教导他把他俘虏成自己的徒弟;亲他如友,又复气他如仇;希望成为他的女皇,他唯一的女主人,却又甘心做他的小丫鬟小女奴。
”
如果你也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你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果你没有得到真爱,你也会羡慕煞这种充满相互喜爱、疼爱、关爱一对!
什么是爱,“爱”就是依他、怜他、尊他、学他、亲他、宠他、气他、容他,想征服他,却反被征服!
如此种种复杂的情感,表达何其尽致!那种情感可以归结为中国女生的古典之美。
那颇有些绕口的句子,简洁而对仗,诗意浓郁,隽永含蓄而富有张力。
读来不得不佩服作者驾驭汉语的能力。
她这篇的散文,与她的其它散文一样,有情有景,像一幅甜美的画卷。
3、语言美(古典的语言,重章复沓的结构,恰切的比喻)
张晓风的散文之所以能保持长久的魅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兼备精深的古典文学造诣。
她写山用“一册册”,写水用“一行行”。
你看本文中的这些语言:
“天地鸿蒙荒凉,我们不能妄想把自己扩充为六合八方的空间,只希望彼此的火烬把属于两人的一世时间填满。
”
“小儿吮乳的时候,你多么希望自己的生命就此为他竭泽啊!”
“你会依他如父,却又怜他如子;尊他如兄,又复宠他如弟。
”
“爱情对我的意义是终夜守在一盏灯旁,听轰声退潮再复涨潮。
”
或对仗或借用成语或化用古诗,不难看出张晓风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功底,尤其是古诗功底。
张晓风在散文中还借鉴古典诗歌的表现形式。
她的许多散文是用诗一样的结构组合而成的。
《一个女人的爱情观》全文几乎都是由一种句式写成,反复吟诵爱一个人就是怎样怎样。
这种跳动的节奏,一咏三叹的旋律,分明就是诗。
1977年张晓风的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
”有评论家说:“她的文字里自然的飘摇着这个时代文字里几乎要绝迹的古典情怀,并且,她对中国古典艺术以及美学有相当的功底。
”
读本文,也让我感受到浓浓有中国风,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文中作者将文言、现代人的口语和欧化语熔为一炉,精心铸造,巧妙地加以剪裁衔接,富有新意,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张晓风的散文,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比喻精妙。
她的比喻神奇而不着痕迹。
这得益于作家丰富的想像力。
如:
“你发觉这世上有超乎雅俗之上的情境,正如日光超越调色盘上的一样。
”
“爱一个人便是小别时带走他的吻痕,如同一幅画,带着鉴赏者的朱印。
”
“爱一个人就是横下心来,把自己小小的赌本跟他合起来,向生命的大轮盘去下一番赌注。
”
“爱一个人就是上一刻钟想把美丽的恋情像冬季的松鼠秘藏坚果一般,将之一一放在最隐秘最安妥的树洞里,下一刻钟却又想告诉全世界这骄傲自豪的消息。
”
“在矛盾的凄凉和欢喜里,在知足感恩和渴切不足里细细体会一条河的韵律。
”
这些神来之笔,虽反复把玩仍觉隽永。
最让我心动的是这一句:
“爱一个人就是在拨通电话时忽然不知道要说什么,才知道原来只是想听听那熟悉的声音,原来真正想拨通的,只是心底的一根弦。
”
这是多少有情人之间的真实并微妙的感受!而又有几个人能捕捉到的呢?特别是“一根弦”这个比喻,美极了,把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思极为准确地描述出来了。
化虚为实,弦,细细的,一如女诗人细细的心思,隐藏在心底,多么恰当,真的是妙手偶得!
二、古典的温婉之美与现代的知性之美
文章开头她说自己的爱情观很土气。
是那种“一对人手牵手提着一把青菜一条鱼从菜场走出来”,是那种“一蔬一饭里的”天长地久,是“一鼎一镬里却有其朝朝暮暮的”恩情,是“在冰箱里为他留一只苹果,并且等他归来”,是“在寒冷的夜里不断在他杯子里斟上刚沸的热水”。
确实貌似有点土。
慢慢读下去,发现作者的爱情观,在行文中步步推进,步步升华。
全文作者都在用意象回答一个问题:爱情是什么?但并不是平行思维,并列结构。
如果真这样,这篇文章并算出色了。
现在我们理一下作者的思路:在这个充满古典之美的女诗人眼里,爱情是在细节上关心对方——是幸福地共同完成家务——是享受对方的关爱——是对对方无时不在的思念——是对恋情的自豪的炫耀——是对对方的劣迹的宽容——是喜欢听他讲他的童年往事和人生经历——是依靠又是牵挂——是渐渐老去,却对幸福往事的追忆——是“同衾共枕,奔赴一个命运共寝一个墓穴”——是生命最后呼唤的名字——是为他生育,并用生命爱他的孩子——即便不能生育,也爱他的事业和亲人——是共剪西窗烛的终生不渝的忠贞美好。
这还土吗?
写到后来,爱情早已跨越了茶米油盐,超脱了物质界限,进入到了一种空灵的天堂般美好、充满诗意的精神境界,并超越了浪漫进入到了一种伟大的壮美的可歌可泣的神圣境界。
作者表面上写的是的小女人的细腻的爱情,其实写的是人类的爱情的讴歌,而爱情超越生死,又是对生命的壮丽的思考和颂扬。
作者题为“一个女人的爱情观”,难道只写一个女人?读罢全文,我想所有读者都为怦然心动,都会掩卷深思,她借自己的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真挚爱情之外,也在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我们的前人今人和来人诠释什么是爱情——正是这绵绵不绝的爱情之火,让我们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长,生生不息,才会涌现那么多传颂千古的爱情佳话。
作者用一唱三叹的华彩乐章,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间平凡却无比动听的爱情之歌。
作者在文中自己也说:这就是“众生”,就是“自古以来匹夫匹妇”,就是这“微不足道的喜悦与悲辛”,超乎了雅俗之上。
有人评价说:“唐朝的诗歌、宋代的散文、元朝的戏曲。
她的行文善用知性来提升感性,视野上亦将小我拓展至大我。
她有一双透视平常的慧眼,将琐碎平凡的生活,品出美丽、典雅、温柔。
”
口味全文,深有同感。
文章取材朴素,诗意盎然的文字里,既洋溢着温婉的情感之美,也澎湃着无处不在的激情。
她回味爱情,歌颂爱情,其中的自豪、幸福、感伤,无不氤氲着甜蜜的爱情之甜美,又体现了一个现代知识女性的知性之美——时间层迭逻辑层迭不露痕迹,思维缜密,思考理性,层层递进,匠心所在,令人拍案折服。
有人曾评论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
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一个散文作家不仅仅追求散文的情感美,更追求散文的艺术美,无怪她的作品令那么多人喜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