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届一轮复习岳麓版 第12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学案
1.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考点一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共体的形成
(1)背景:20世纪5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国强烈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经过⎩⎪⎨⎪⎧ ①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 时和卢森堡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这六国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上述三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影响⎩⎪⎨⎪⎧ ①欧洲一体化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 和实力的增强。
②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 它的对欧政策。
归纳总结 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2)现实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丧失。
(3)外部因素:美苏的威胁。
(4)直接原因: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
2.日本的崛起 (1)发展的原因⎩⎪⎨⎪⎧ ①“冷战”爆发后,美国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 共桥头堡,转而扶植日本。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化 改革,铲除了明治维新以来残存的封建因素。
③日本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与教育,把发展经 济放在首要位置。
(2)经济发展状况:1956~1972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局面,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3)影响⎩⎪⎨⎪⎧ ①外交政策: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 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和西欧 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了两极格局。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二战后,亚非拉地区诞生了许多新兴 独立国家。
但它们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弱势 地位,强烈要求改变不合理的状况。
(2)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
脑会议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
基本原则和宗旨。
(3)意义: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 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 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深层点拨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
不结盟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
4.中国的振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迅速增强。
主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具体原因: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表现为:
(1)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给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使自身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2)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严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
(3)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维护和平的力量。
(4)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进入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
讲史料
史料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否则,欧洲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阿登纳回忆录》
朋友,是的。
盟国,是的。
但是,它们正在与我们竞争。
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它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导读 前则史料说明了欧洲联合的政治因素,即: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后则史料中提到的美国遇到了“做梦也想不到的挑战”是指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
这给国际关系格局带来的影响是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练史料
史料 《全球通史》指出:“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
险的。
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
探究史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寓意是什么?
答案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东山再起,中国正在复兴,美苏两极格局正在受到冲击,这说明世界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1.(2014·山东高考)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
其目的是()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答案 A
解析所给材料并没有涉及美国在世界霸主方面的信息,排除B。
也没有关于美国战略重心转移方面的信息,排除C。
根据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世界处于两极对立,没有出现多极化趋势,排除D。
2.(2013·海南高考)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
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
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
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
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
答案 A
解析这里的“第三世界”是1952年法国学者提出的概念,不是七十年代毛泽东对世界局势的划分,答案选A项。
3.(2013·四川高考)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
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对《反殖民主义宣言》投了弃权票,说明这些国家不愿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并已感受到非殖民化的趋势,①②正确;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目标,③错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法德为主导的欧洲的一体化,其目的之一是摆脱美苏超级大国的控制,④错误。
故答案选择B项。
4.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
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指“冷战”)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
”美国支持“共同市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美国霸权服务
B.欧洲一体化有利于美国对其加强控制
C.欧洲一体化增强了其对抗美国的实力
D .“冷战”形成是欧洲一体化的必备条件
答案 A
解析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主要是欧洲实力衰落,为了摆脱美国控制和苏联威胁,故B 说法不正确;“冷战”形成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故D 说法不正确;C 项不能说明美国支持“共同市场”的实质。
美国支持“共同市场”是从自身利益考虑,故A 正确。
5.“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文化以电影、时装、摇滚音乐这类商业形式牢固占领欧洲市场时,许多欧洲人不安地要求:欧洲应当有一个简明有力的自我概念。
法国在反对美国文化影响方面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欧洲的价值和传统而战……”欧洲特别是法国对美国文化的反应实质上反映出( )
A .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
B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 .世界政治冲突的不断加剧
D .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在激化
答案 B
解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但仍然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不能说“丧失”,故A 项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崛起并走向一体化,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故B 项正确;材料所述现象发生在文化领域,没有反映“政治冲突”,故C 项错误;美国与法国等欧洲国家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他们之间是国家利益的冲突而非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故D 项错误。
考点二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原因⎩⎪⎨⎪⎧ 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愈益突出。
②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路线,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
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2)表现⎩⎪⎪⎨⎪⎪⎧ ①东欧剧变:在苏联的影响下,东欧大多数国家 纷纷实行多党政治,共产党和工人党在很短的 时间内丧失了政权,东欧新政权向西方靠拢。
1990年,德国实现了统一。
1991年,经互会和
华约组织相继解散,苏联在欧洲构筑的体系
崩溃。
②苏联解体:1991年,“8·19事件”成为苏联解 体的催化剂;1991年12月,独立国家联合体 成立,至此,苏联完全解体。
(3)影响: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2.当今的政治形势
(1)特点: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但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原因⎩⎪⎨⎪⎧
①缓和:两极格局瓦解,大国间军事对抗和军备 竞赛减弱。
②动荡: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 对比平衡,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及宗教纠纷、 领土争端等矛盾暴露。
出现霸权主义和恐怖 主义等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3)表现:1998年科索沃战争爆发,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
3.当今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1)特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明显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2)表现⎩⎪⎨⎪⎧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 其主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但地 位相对削弱。
②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 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3)影响⎩⎪⎨⎪⎧
①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 秩序。
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用“一、二、三、四”归纳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主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以及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
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
(1)多极化是指当今世界存在多个力量中心,处于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状态。
(2)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迄今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3)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
(4)多极化趋势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
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
2.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
(1)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以及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讲史料
史料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
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
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1993年的一次讲话导读理解该史料,首先应肯定基辛格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他说现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一观点是合理的,因为从综合国力和军事上着眼,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确定无疑,但如果仅从经济上论,美国难以独大。
练史料
史料一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
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
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
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及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美)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9年
史料二“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
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
探究(1)据史料一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
(2)史料二提出了什么观点?据史料一、二指出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1)主张: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目的:为美国独霸世界提供理论支持。
(2)观点: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曲折过程。
理由: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多极化趋势遭遇美国“一极”图谋的挑战。
1.(2014·重庆高考)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
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
材料表明,日本()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答案 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含义,即日本随着经济的崛起,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故A项错误,C项正确。
日本不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B项本身错误;日本捐款和出资援助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不能说明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D项错误。
2.(2014·江苏高考)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答案 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是“一超多强”,即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A项符合题意;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的特点是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建立,世界处在新旧格局交替之中,故B、C、D三项不符合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
3.(2013·重庆高考)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
因此,“中国梦”()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通过“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争霸的史实可知它的大国梦是要称霸世界,这与中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之梦是截然不同的,排除含②的选项。
4.德国教授施耐德说苏联解体是由于美国“插手”;美国前国务卿贝克认为苏联演变是“遏制起了作用”;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则明确说,苏联发生的事情是“我们的价值观念的道义力量的胜利”。
这些材料旨在说明苏联解体()
A.是美国直接进行干预的结果
B.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
C.其根源是与美国的争霸
D.是美国对苏联进行封锁包围的结果
答案 B
解析注意关键信息“我们的价值观念的道义力量的胜利”,可知苏联解体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A表述错误,美国没有直接插手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根源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长期得不到纠正,造成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不是美苏争霸;D与材料不一致。
5.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答案 C
解析美苏“冷战”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紧张,结束美苏“冷战”有利于世界和平,故A、B项说法不正确。
材料“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是指美苏解体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暂时形成多个力量中心,故C项说法正确。
单极霸权更容易造成动荡的国际局面,故D项说法不正确。
1.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现。
2.欧共体的成立及发展壮大,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日本迅速崛起,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也对大国的霸权主义和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产生了冲击。
4.两极格局动摇: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兴起。
5.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瓦解,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
6.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都是由于共产党丧失政权,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而发生改变;根源都在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长期错误政策造成的矛盾积累;都受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都受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7.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仅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中国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8.20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但其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又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9.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热考视角
视角一文明史观——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
亨廷顿认为,在文明的冲突中,欧洲和美国将彼此携手或彼此分离,世界各伟大文明也将彼此携手或彼此分离;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
下列说法与亨廷顿观点一致的是()
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根源于经济格局多极化
B.基于单一文明的政治格局更有利于世界和平
C.美国单极化的目标构建带来文明的冲突
D.多元文明的对话有利于构建稳定的世界秩序
答案 D
解析由材料“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可知,多元文明的对话有利于构建稳定的世界秩序。
亨廷顿认为世界文明之间的冲突是对和平的最大威胁,故其强调文明的多元化和对话,因而选D项。
视角二历史思维看现实——当今的“多极化”
“近年来围绕美伊战争,世界上还发生了几个分裂:联合国分裂为主战和反战两方,北约内部出现和平解决与军事打击之争的“裂痕”,欧盟也分化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反战派和以英、西为代表的主战派。
中国:通过联合国途径和平解决,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日本:追随美国,提供经济支持。
阿拉伯世界:反对侵略伊拉克,但没有统一的实质性行动。
”以上现象深刻地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并没有结束
B.“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C.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迫在眉睫
D.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建立世界和平十分重要
答案 A
解析材料表明,围绕美伊战争,出现不同态度,这些不同态度代表各种力量,反映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并没有结束,故A项正确。
2004年5月1日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欧盟扩大会议上说:“在今天,我们要欢迎欧盟大家庭里又多了11个新成员国和7500万新的欧盟人民。
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了50年后,“冷战”造成的欧洲分裂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联合的欧洲。
”促进欧盟扩大化最有利的条件是()
A.共同的文化遗产B.共同的心理认同
C.美国势力的减弱D.两极格局的结束
答案 D
解析从材料中“冷战造成的欧洲分裂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联合的欧洲”,可知“冷战”结束推动了欧洲进一步联合。
故选D。
其它三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
视角三史学前沿——“后美国时代”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
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答案 A
解析这场剧变导致社会主义力量严重削弱、社会主义运动严重受挫,故排除B项;早在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时社会主义阵营就开始瓦解,故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
美国学者扎卡利亚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
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秩序。
第—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他者的崛起。
”关于第三次权力转移对国际秩序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冲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促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直接导致人口爆炸、恐怖主义等严重社会问题
答案 C
解析美国的崛起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故A项错误;B项“建立了”的表述与史实不符;D项“直接导致”的说法太绝对,故排除;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故C项正确。
练出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