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一轮导学案MicrosoftWord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一轮导学案
一、高考命题热点:育种方法和基因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考纲知识梳理
(一)、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1:两者的比较
(二)、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1.概念的理解
提醒(1)、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重组。

(2)、优点:①与杂交育种相比较明显的优点: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障碍。

②与诱变育种相比较明显的优点:定向改造生物性状,目的强性。

2、工具
3、步骤:
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 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 →目的基因的 4 、 基因工程的应用:
提醒
(1)基因工程操作工具酶只有两种,工具有三种。

(2)操作步骤中只有第三步导入受体细胞不涉及到碱基互补配对,其余三步都涉及到。

二、常见考点
考点一:几种常见育种方式的比较
基因工程与作物 ,如抗虫棉
基因工程与 研制,如胰岛素、乙肝疫苗等 基因工程与 保护,如超级菌分解泄漏石油
(一)深化拓展
1.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前者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基因,创造变异新类型;后者不能产生新基因,仅仅实现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

2.在所有育种方法中,最简捷、常规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

3.根据不同育种需求选择不同的育种方法
(1)将两亲本的两个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生物体上,可利用杂交育种,亦可利用单倍体育种。

(2)要求快速育种,则使用单倍体育种。

(3)要求大幅度改进某一品种,使之出现前所未有的性状,可利用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

(4)要求提升品种产量,提升营养物质含量,可使用多倍体育种。

4.杂交育种选育的时间是F2,原因是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选育后是否连续自交取决于所选优良性状是显性还是隐性。

5.杂交育种是通过杂交培育具有优良性状且能稳定遗传(纯合子)的新品种,而杂种优势则是通过杂交获得种子,一般不是纯合子,在杂种后代上表现出多个优良性状,但只能用杂种一代,因为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6.诱变育种即使能提升突变率,但处理材料时仍然是未突变的远远多于突变的个体;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一般有害的特性决定了在突变的个体中有害仍多于有利,仅仅与自然突变相比较,二者都增多。

考点二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和步骤
(一)、深化拓展
1.基因工程操作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
限制酶)
①分布:主要在原核生物体内。

②特性: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
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③实例:EcoRⅠ限制酶能专一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④切割结果:产生两个带有黏性末端
的DNA片段。

⑤作用: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
具,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的
DNA无损害。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催化对象:两个具有相同黏性末端
的DNA片段。

②催化位置: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缺口。

③催化结果:形成重组DNA。

(3)常用的运载体——质粒
①本质:小型环状DNA分子。

②作用:a.作为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送到宿主细胞中去;
b.用它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实行大量复制。

③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稳定保存并大量复制;
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有标记基因。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导学案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⒈内容:和。

这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⒉意义:历史上的____________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⒈内容:过度繁殖、__________、遗传与变异、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

⒉提出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一书的出版。

⒊意义: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因为所有生物都有_______,生物多样性是_____的结果。

⒋局限性
⑴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观点,没有对_________的本质作出
科学的解释。

⑵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___________水平。

⑶强调物种形成都是_______________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______________等现象。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论的发展
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

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⒈种群的含义: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__生物的_______个体构成一个种群。

⒉基因库与基因频率:一个种群中_______个体所含有的_____基因,构成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___________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要掌握算法)
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⒈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其中______和______统称为突变。

⒉虽然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_______,而且突变绝大部分是_______的,但是种群是____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每一个细胞内都有_______个基因,这样,每一代就会产生_____突变,所以突变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⒊突变的有害还是有利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的_____________。

⒋因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它们只能提供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不能________生物进化的方向。

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__________的个体有更多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对应基因频率会________。

即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_________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持续进化。

㈣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实例: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同地雀的形成
⒈隔离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________的现象。

⑴若引起隔离的原因是因为地理上的障碍导致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称为________。

⑵若引起隔离的原因是因为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植物因开花季节、花的形态不同导致种群间个体不能相互交配,或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称为_________。

⒉物种:指能够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⒊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物种之间肯定存有着_____________;物种之间出现了________
则标志着已经形成新物种。

总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⒈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________的改变。

⒉________和_________产生进化的原始材料。

⒊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⒋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五、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㈠共同进化
⒈概念:共同进化是指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持续进化和发展。

⒉意义: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但出现了千姿百态的________,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__。

⒊实例:见教材P123
㈡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⒈生物多样性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⒉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⑴理解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

⑵大约35亿年前~15亿年前,只有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两极生态系统。

⑶大约15亿年前,出现了________生物,出现了一种新的繁殖方式:_______,实现了
__________,增强了生物变异的_________,加快了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

⑷距今约 5.7亿~5.0亿年前的寒武纪,出现了大量的动物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第三极——
_________。

⑸大约距今4亿年,一些海洋生物开始适合陆地生活,形成原始的陆地生物,主要是
____ ,随后出现了适合陆地生活的动物——_______________。

⑹生物的登陆改变着陆地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又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____
和__________先后扮演生产者的主角,_______、________等成为地球上占优势的的动物类群,复杂多样的陆地生态系统逐渐形成。

㈢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⒈有些学者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__________的逐渐积累,而不是___________。

⒉有些人认为:物种形成并不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_______与_______交替出现的过程。

⒊在现有的生物进化理论中,影响最广泛和最深远的是以_______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课后探究学案
探究活动一: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一、利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组成的各基因型个体数求解
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总数/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总数×100%
种群中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个体数/该种群的个体数×100%
例1 已知人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

在一个有30000人的群体中,蓝眼的有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体12000人。

那么,在这个人群中A、a基因频率和AA、Aa、aa基因型频率是多少?
二、利用基因型频率求解基因频率
种群中某基因频率=该基因控制的性状纯合体频率+1/2×杂合体频率
例2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 的个体占12%,基因型Aa 的个体占76%,基因型aa 的个体占12%,那么基因A 和a 频率分别是多少? 例3 据调查,某小学的小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 B X B
(43.32%)、X B X b
(7.36%)、X b X b (0.32%)、X B Y (46%)、X b Y (4%),则在该地区X B 和X b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多少? 三、利用遗传平衡定律求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 遗传平衡指在一个极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中,在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的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以世代保持不变。

遗传平衡的种群中,某一基因位点上各种不同的基因频率之和以及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都等于是1。

2 遗传平衡定律公式应用
⑴ 遗传平衡群体中一对等位基因A 、a 的遗传平衡定律公式
设群体中A 的基因频率为p,a 的基因频率为q.♂(pA+qa)×♀
(pA+qa)=p 2AA+2pqAa+q 2aa=1,即AA 的基因频率为p 2\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2pq ,aa 的基因型
频率为q 2。

例4 已知苯丙酮尿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据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大约为
1/10000,请问在人群中该丙苯酮尿隐性致病基因(a )的基因频率以及携带此隐性基因的携带者(Aa)基因型频率各是多少? 探究活动二: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物种:能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种群 小种群(产生许多变异) 新物种
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1)基因突变 (2)基因重组 (3)自然选择 (4)迁移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变化,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地理 隔离 自然 选择 生殖
隔离 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