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测试(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测试
(60分钟100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共12小题,60分)
1.物体在甲、乙两地往返一次,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v1,返回时的平均速度为v2,则物体往返一次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是()
A.0v1+v2
2 B.
v1+v2
2
2v1v2
v1+v2C.0
2v1v2
v1+v2 D.
2v1v2
v1+v2
2v1v2
v1+v2
2.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很小
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D.加速度很大时,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
3.如图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由此可知()
A.2 s末物体返回出发点
B.4 s末物体运动方向改变
C.0~4 s和4 s~8 s物体的加速度相同
D.3 s末与5 s末的速度相同
4.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开始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如图所示的物体运动的v-t图象中正确的是()
5.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0时刻起运动过程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x=(10t-0.1t2)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
B.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s
C.0时刻的初速度为10m/s
D.刹车过程的位移为5m
6.汽车以5 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紧急制动时以-2 m/s2的加速度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则在4 s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A.4 m B.36 m
C.6.25 m D.以上选项都不对
7.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 s与开始刹车后6 s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1∶1 B.3∶1
C.3∶4 D.4∶3
8.一列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观察,第一节车厢全部通过他需4 s,全部车厢通过他需20 s,设各节车厢等长,车厢连接处的长度不计,这列火车的车厢节数为()
A.5节B.25节
C.10节D.15节
9.取一根长2m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cm再
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cm 、60cm 、84cm ,如图所示。
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直,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
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各垫圈( )
A .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
B .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
C .依次落到盘上的速度关系为1 :2 :3 :4
D .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 :(2-1) :(3-2) :(2-3)
10.一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匀加速下滑距离为L 时,速度为v ,当它的速度是v
2时,它沿斜面下滑的
距离是( )
A.L 4
B.
2L 2
C.L 2
D.3L 4
11.如图为一个运动物体的v -t 图象,已知两段图线和t 轴所围的面积分别为s 1、s 2,则对于匀加速和匀减速阶段描述正确的是( )
A .两段加速度的大小之比a 1
a 2=s 2s 1
B .两段平均速度的比v 1v 2=s 1
s 2
C .两段平均速度的比
v 1
v 2=11
D .两段时间的比t 1t 2=s 1s 2
12.甲、乙两质点在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3 s 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 )
A.甲在乙之前2 m B.乙在甲之前2 m
C.乙在甲之前4 m D.甲在乙之前4 m
二、(实验、计算题,共4小题,40分)
13.(10分)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取好计数点A、B、C、D、E,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得B、C、D、E距A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则打C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
14.(10分)卡车原来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即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 m/s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当即放开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卡车就加速到了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速的过程用了12 s.求:
(1)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
(2)开始刹车后2 s末及10 s末的瞬时速度.
15.(10分)雨后,屋檐还在不断滴着水滴,如右图所示.小红认真观察后发现,这些水滴都是在质量积累到足够大时才由静止开始下落.她测得,屋檐到该窗台的距离H=3.2 m,窗户的高度为h=1.4 m.取g=10 m/s2,试计算:
(1)水滴下落到达窗台时的速度大小;
(2)水滴经过窗户的时间.
16.(10分)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108 km/h,若驾驶员发现前方80 m处发生了交通事故,马上紧急刹车,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经过4 s才停下来.
(1)该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
(2)如果驾驶员看到交通事故时的反应时间是0.5 s,该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
答案及解析
1.解析: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往返一次,说明最后物体回到了出发点,说明位移是零,因此平均速度是0;而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可由公式求平均速率:v =
2s s v 1+s v 2
=
2v 1v 2
v 1+v 2
,故选C. 答案:C
2.解析:加速度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快慢,与速度变化量变化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故选项A 、D 错误,选项B 、C 正确.
答案:BC
3.解析:0~2 s 物体运动方向没有发生变化,物体沿正方向做变速运动,选项A 错误;2 s 末物体速度为零,物体的速度方向开始改变,故选项B 错误;0~4 s 物体的加速度和4 s ~8 s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选项C 错误;3 s 末和5 s 末物体的速度方向与正方向都相反,大小相等,故选项D 正确.
答案:D
4.解析:由a -t 图象可知0~1 s 时间内物体做正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2 s 物体做正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2 s 末物体速度减小到0,物体在2~3 s 做正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4 s 做正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故选项C 正确.
答案:C 5.答案:C
解析:根据公式x =v 0t +1
2at 2和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 =(10t -0.1t 2)m 可得刹车初速度和加速度为v 0=
10m/s ,a =-0.2m/s 2,故A 错误,C 正确;由公式v =v 0+at 可得:刹车时间t 0=-v 0
a
=50s ,故B 错误;
刹车位移为x 0=v 0
2
t 0=250m ,故D 错误。
6.解析:根据公式v =v 0+at 得:t =-v 0a =5
2
s =2.5 s ,
即汽车经2.5 s 就停下来,则4 s 内通过的路程为:x =-v 20
2a =522×2 m =6.25 m.
答案:C
7.解析:汽车刹车后减速到零的时间t 0=
0-v 0a =205 s =4 s .故 2 s 时的位移x 1=v 0t +1
2
at 2=⎝⎛⎭⎫20×2-12×5×22 m =30 m,6 s 时的位移x 2=v 02·t 0
=10×4 m =40 m ,位移之比x 1∶x 2=3∶4,选项C 正确. 答案:C
8.解析:设每节车厢长为x 0,这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x 0=1
2at 20
=8a ,设全部车厢
的长度为x ,则有x =12at 2=200a ,那么该列火车的车厢数n =x x 0=200a
8a
=25,故选项B 正确.
答案:B 9.答案:BC
解析:根据Δx =aT 2知A 错,B 对,根据v 2=2ax 知C 正确,根据x =1
2at 2可判D 错。
10.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v 2=2aL ① (v
2
)2=2ax ② 解得x =L
4,A 选项正确。
11.答案:ACD
解析:加速阶段v 2-0=2a 1s 1 减速阶段0-v 2=2a 2s 2
故a 1a 2=s 2
s 1,A 正确; 两个阶段的平均速度 v 1=v 2=v
2
,B 错C 对;
因为s 1=v 1t 1,s 2=v 2t 2,所以t 1t 2=s 1
s 2
,D 正确。
12.解析:甲、乙两质点3 s 末在途中相遇时,各自的位移为2 m 和 6 m ,因此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甲在乙之前4 m.
答案:D
13.[解析] C 为B 、D 的中间时刻,则 v C =v BD =x AD -x AB 2T =(19.10-2.13)×10-
2
2×0.1
m/s
=0.85 m/s.
a =(x DE +x CD )-(x AB +x BC )4T 2=x CE -x AC
4T 2
=
x AE -2x AC 4T 2=33.97-2×8.504×0.1
2
×10-2 m/s 2 =4.24 m/s 2. [答案] 0.85 4.24
14.解析:(1)卡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设卡车从A 点开始减速,则v A =10 m/s ,用t 1时间到达B 点,从B 点又开始加速,用时间t 2到达C 点,则v B =2 m/s ,v C =10 m/s ,且t 2=1
2
t 1,t 1+t 2=12 s ,可得t 1=8 s ,t 2=4 s.
由v =v 0+at 得,在AB 段,v B =v A +a 1t 1, ① 在BC 段,v C =v B +a 2t 2,
②
联立①②两式代入数据解得a 1=-1 m/s 2,a 2=2 m/s 2.
(2)2 s 末的瞬时速度为v 1=v A +a 1t ′=10 m/s -1×2 m/s =8 m/s,10 s 末的瞬时速度为v 2=v B +a 2t ′′=2 m/s +2×(10-8) m/s =6 m/s.
答案:(1)-1 m/s 2 2 m/s 2 (2)8 m/s 6 m/s
15.解析:(1)水滴下落至窗台通过的距离为H =3.2 m 由v 2=2gH 得v =2gH =2×10×3.2 m/s =8 m/s (2)水滴下落至窗户上边缘的时间为
t 1=
2(H -h )
g
= 2×(3.2-1.4)
10
s =0.6 s
水滴下落至窗台的时间为
t 2=
2H g
= 2×3.2
10
s =0.8 s 水滴经过窗户的时间为Δt =t 2-t 1=0.8 s -0.6 s =0.2 s 答案:(1)8 m/s (2)0.2 s
16.[解析] (1)取汽车行驶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公式v =v 0+at 可得,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为 a =v -v 0t =0-304m/s 2=-7.5 m/s 2.
汽车从刹车到停止所经过的位移为
x =v 0t +1
2
at 2=⎣⎡⎦⎤30×4+12×(-7.5)×42 m =60 m. 由于前方距离有80 m ,汽车经过60 m 就已停下来,所以不会有安全问题. (2)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 x 0=v 0t 1=30×0.5 m =15 m. 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
x=60 m.
汽车停下的实际位移为
x′=x0+x=(15+60)m=75 m.
由于前方距离有80 m,所以不会有安全问题.[答案]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