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饮用水安全与健康知识问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安全
饮用水安全与健康知识问答
1、水质与健康的关系如何?
在全球范围内,死亡和患病总人数7%左右是水污染造成的,每年有300~400万人死于水传播的疾病。

亚洲和非洲死亡总人数的8.5%和7.7%是由腹泻引起的。

发展中国家90%的废水未经处理而排入当地河流和溪水。

尼泊尔、中亚、中国(黄河)和印度(恒河)的河流污染严重。

在城市边缘区,人们往往用未经处理的市政污水和废水作小型灌溉之用,尤其是用于种植蔬菜,污水因营养丰富而使蔬菜生长茂盛。

但是这种做法给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
胁。

2、有时饮用自来水会有消毒水药味,为什么?
为确保自来水符合安全卫生,避免水生传染病的发生,供水皆经消毒处理(加氯消毒),并需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余氯范围。

因此有些人饮用时会感觉到消毒水味,但这对人体健康并无影响,而且已习惯自来水生饮的先进国家的民众到各地旅游时,若当地自来水无此类消毒水味,反而不敢安心饮用。

3、有时自来水从水龙头流出后,看起来像牛乳般的白浊,但放置一会儿又变回清澈,为什
么?
这是因为在输送自来水至用户的管线中需加压送水,在加压过程会混入空气,使得从水龙头流出的自来水夹带大量的气泡,看起来白浊,但放置一会儿,气泡自然消失就可变回清澈,这与水质没有任何关系。

4、一般居民应如何判断其自来水有无问题?
居民仅能由自来水的外观、气味、和尝味来判断自来水水质,一般正常的自来水的外观应是澄清无色、闻起来没有气味(些微消毒水味是正常现象)、喝起来也没有异味(些微消
毒水味是正常现象)。

5、什么是有效余氯?它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
自来水多以氯气消毒,当氯气溶于水中会变成次氯酸或次氯酸根离子,即俗称有效余氯。

由于次氯酸具有极高的氧化能力,如自来水含有效余氯,它在配水管中停留时可预防细菌(病原菌)的滋生,因此有效余氯在自来水的安全卫生上扮演极重要的角色。

为了卫生,自来水含有效余氯是必要的。

6、饮用水水质标准情况如何?
目前,全世界具有国际权威性、代表性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有三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饮用水水质准则》、欧盟(EC)的《饮用水水质指令》以及美国环保局(USEPA)的《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我国目前执行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是1985年颁布的国家水质标准(GB5749-85),我国建国五十年来水质标准颁布了4次,从开始的16项增加到现在的35项,每次标准的修改制订都增加了水质检验项目并提高了水质标准。

但与当今的国际三大水质标准相比,我国的水质标准不论从项目的数量上,还是项目的指标值上都有较大的差距,
有待提高。

7、国家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情况如何?
2000年至2004年,国家共安排国债资金近100亿元,加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总投入约180亿多元,共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80多万处,使5700多万农村人
口告别了饮水难。

8、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情况如何?
(1)概况: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批示:“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006年8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并决定用两个“五年计划”解决全国3.2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为了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去年中央已经安排了60亿元国债资金进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我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比较严重,省委、省政府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2006年12月30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列为全省12项“民生工程”之一,决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将国家原核定的两个“五年计划”中解决我省1626.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的建设任务,提前到5年时间全部完成,确保让全省人民早日喝上干净水。

根据新的形势和省政府的要求,从2007起,用5年时间解决全省剩余的1579.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2006年中央已下达我省142.34万人投资计划),分年度安排计划是:2007年计划解决282.47万人、2008年解决300万人、2009年解决316.41万人、2010年解决343.85万人、2011年解决336.96万人。

重点解决饮用水高氟、高砷、苦咸、污染及微生物病害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水质问题,以及局
部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优先解决人口较少民族、水库移民、血吸虫病区和农村学校的饮水问题,优先支持马鞍山市、铜陵市、广德县、宁国市、霍山县等市、县人民政府有明确决定、
配套资金到位、实施较快较好的地区。

(2)农村饮水不安全类型:经水利部核定,截至2004年底,我省5200万农村人口中,饮用不安全水的有1626.6万人,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31.3%。

其中,饮水水质不达目标人口达1337.1万,水量、方便程度、保证率不达目标人口达289.5万。

在饮水水质不达目标人口中,饮用水氟超目标有435.6万人,主要集中在淮北地区的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阜阳市以及淮南市的凤台县;饮用水砷超目标19.1万人,主要分布在蚌埠市淮上区、五河县、桐城市、凤阳县、来安县、泗县和淮北市相山区;饮用苦咸水的有213万人,分布除马鞍山市、铜陵市和池州市以外的14个市的59个县区;血吸虫疫区饮水不安全人口145.5万人,主要分布在沿长江圩区;饮用严重污染水的520.2万人,主要分布在各市郊区、污染河流两岸及巢湖周边地区;其他饮水水质不达标,如水源矿物质污染、铁锰等含量超目标3.7万人。

针对全省南北自然状况不同、供水类型差别大的特点,我省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工程形式,确定了8个方面的建设方案。

即对城郊、集镇附近农村居民点实行公共服务设施延伸;对人口居住集中地区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实行整体带动;对家庭居住分散的山区,建设分散式供水工程;对严重缺乏水源的地方建造雨水蓄积工程等。

同时,创新、完善工程管理运行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3)农村饮水安全的标准:为了解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水利部和卫生部联合制定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将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分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

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就不能定为饮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

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的为安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
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为基本安全。

水量: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60升为安全;不低于20-40升为基本安全。

根据气候特点、地形、水资源条件和生活习惯,将全国分为5个类型区,不同地区的具体水
量标准可参照附表确定。

方便程度: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安全;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为
基本安全。

保证率: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为基本安全。

9、我省下一步如何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为了摸清全省农村存在的饮水不安全现状,从2005年初,省水利厅及有关部门正在按照水利部的安排,进行农村饮水安全现状普查和规划调查工作。

根据各地条件、需求和可能,抓紧编制"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规划和到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总体规划。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等饮用水水质不达标以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供应严重不足问题,到2010年,使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饮用水的农村居民比例降低三分之一。

到2020年,使农村居民饮水达到安全或基本安全。

各地应以县为单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明确本地的工作目标任务。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