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净潭中学
面对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实现新课标的总目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是摆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面前的迫切课题。

信息技术既是一门知识性的学科,也是一门技术性的学科,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不仅需要像语文数学那样熟记各种知识点,还需要自己动手去实践,证实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掌握技术的目标。

信息技术一般来说都是在机房中上课,这与其它学科不同,也就是这种不同之处,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何避免问题而提高课堂活动成为了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

一、层次教学法
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学生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主要表现为: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

由于家庭、小学教育背景等不同,一些学生已经成为计算机方面的“高手”,而另一些学生则面对计算机显得手足无措,不知从何下手。

②学生兴趣方面的差异。

有的学生是“电脑迷”,有的学生对电脑持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讨厌信息技术课。

③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

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有的学生则不思上进,一有空余时间并不是利用起来学习,而是游戏玩乐。

根据学生的这些表现以及平时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考察,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评价,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客观的认定每个学生的层次,学生层次确定后,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调整,鼓励学生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手段。

学生层次确定以后,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要遵循“既要让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同学超过课程要求去学习”的原则,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

例如,在“网页制作初步”教学中,面向学习
困难学生提出“利用FrontPage制作出一个简单的个人网页”,面向学习较有余力同学提出“制作个人网页,并修饰成一个图文并茂的漂亮网页”的教学目标。

一般情况下,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的设计上要分出不同层次,从作业量上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练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饱”,从作业难度上又要设计难易程度有差异的练习,分为基本题、变式题和综合题,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基本题和变式题,达到大纲规定要求,通过练习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学生设计综合性问题让其解决,总之,通过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和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使用WORD制作作文选的过程中,老师讲解完卷首语的制作后,让学生完成如下任务:
①在Word中把卷首语制作出来。

②制作一个属于你自己设计的卷首语
③想办法使卷首语看上去更漂亮(可以从“颜色、背景……等方面”考虑)
④总结一下你制作卷首语的绝招
要求学生按照次序完成这些任务。

这里①是基本任务,一般同学都是可以完成的;②③④是扩展任务,让能力强的同学使用。

当然,我们研究教学方法时,不能形成思维定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因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对象的变化,不断探索新的方法。

三、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水平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与学共同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①师生共同教学。

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老师怎样教,学生就得怎样学。

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

学生无
条件地服从于教师,教学变得沉闷死板,学生感到压抑无趣。

在新课标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必须打破这种格局,让学生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

让他们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让教学活动“动起来”。

②师生共同评价。

长期以来,单向的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而且还让学生失去一个认识自我的机会。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进来,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

通过自评让同学们较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小组同学集体评议,可以补充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同学们可以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补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及需努力改进的缺点。

③师生共享成功的快乐。

成功是快乐的开始,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我就调动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去攻克难关,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育,上课不再是教师单向的付出,而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创设基于师生互动、互惠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对信息技术课程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使本课程真正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