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现代化信息技术实验五年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入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谁能把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教育工作之中,谁就能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谁就能大大增强教育的综合实力。

在新的形势下,我校将继续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质量、变革教学方式、提高管理效能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现将2009——2014年我校现代化教育技术实施的规划如下:
一.学校概括
目前,学校教育设备、活动设施比较齐全,有协作教室、计算机、音乐、实验、美术、科技、书法等三十六个专用教室。

安装了校园音响系统、双向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络系统,校园通讯系统,建立了综合电教室、微格教室、心理松驰室、儿童电台、欣欣电视台等,每个教室配了实物投影仪和计算机,还有30个教室安装了大屏幕液晶投影仪。

现在学校共有48个教学班,2300多名学生,114位教师,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开始探索“校区层面走均衡发展之路、学校层面走内涵发展之路”。

二.总体目标:
在新的五年中,树立教育信息化观念,加快现代化教育环境建设,探索信息技术科研化,加大教学和管理软件开发与应用,使信息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办公管理、校本研修、教育科研、家校沟通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建设一支适应信息化环境,具有信息技术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一定信息技术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目标有:
1.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

根据《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性学校设备配备标准》力争配齐我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

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对服务器等集中式服务性设备的投入力度,有利于整合资源。

2.资源建设。

通过购买和自制等各种方式积极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资源库,方
便师生利用资源库进行教育教学。

积极参与浙江省“农远工程”资源建设项目。

3.教师队伍建设。

面向全校老师进行分层次基础培训,内容为应用软件、网络基础、课件开发、网络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对学校的领导核心骨干将邀请教育技术专家进行观念意识方面的研讨
4.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引进一至两名信息技术人员,从现有教师队伍中培养一批技术骨干队伍,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提高信息技术人员的业务素养。

与网络信息公司合作,寻求网络公司的技术支持,形成一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技术人员队伍。

5.教学信息化。

科研先导,努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

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积极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6.管理信息化建设。

不断优化学校办公平台和学校档案资源系统。

探索学校管理中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加快学校管理网络化,方便两校区管理。

7.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作用。

8.研训信息化建设。

开展《构建教育博客,优化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
9.校际交流的信息化建设。

参与“视像中国”活动,密切与国内外兄弟学校的网上互联和信息交换。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软件开发(信息部)
1.开发软件
通过培训,使教师基本掌握多媒体制作工具软件。

学会设计、制作课件。

学校定期举办现代教育技术讲座,计算机辅助教学课题研究和课件制作培训班。

各科年级备课组每学期至少开发10个成品的软件,多出精品,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组织老师积极制作教学录像,参加省、市教学录像比赛并获奖。

2.多渠道添置软件资料
学校通过购买、互换、受赠等方式,增添软件资料。

专门拨出资金购置教学和办公管理软件,提高工作效能。

3.建设软件资料库
为了满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需要,我们重视加强现代教育资源库建设,
①教学信息库。

教学信息资源库有:课件库、课件制作素材库、试题库、仿真实验演示库等。

在校园网上形成教学、学习、讨论、查询、答疑、测试、阅卷系统。

在我校各级组、科组、处室、教室的各终端工作站上,安装课件制作、备课系统软件,教师可在校园网任意一台终端机上进行电子备课和课件制作。

②学校管理资源库。

学校安装校园网应用系统和校长办公系统(网络版),建立学校管理信息资源库,实现校长决策、教师管理、教学评价、学生管理、教务管理(排课、组卷、阅卷等)、图书管理、体卫管理、财务管理现代化。

③音像资料库。

建立音像资料库,教师、学生可以在音像阅览室或级组、科组工作站访问多媒体信息资料库,运行教学软件,点播音像、图文资料,播放CD、VCD。

④远程教学资源库。

建立学校的互联网站点,编制校园网主页,学生可以在家中通过互联网登录、查阅学校的多媒体资料库,教师可以建立包含教案、教程、习题等内容的主页供学生上网学习。

家长及其他关心学校的人士可通过校园网外部登录,查阅学校校史、师资、成果、教学情况的资料,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

(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教导处)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变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传统行为模式,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

让教师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的交互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逐步实现远程教学和教学信息的远程交换。

各科课件、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让多个教师参与,发挥教师集体的教学智慧,保证教学设计的最优化。

让学生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进行个别化学习,让因材施教成为现实。

让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及参与性。

通过计算机辅助学习,使学生改变对测验的看法,学生可以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革我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在教师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师训处)
现在,老师们面对的不再仅仅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环境,而是一个由多媒体电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微格教室等构成的全新的现代化教学环境。

如果不加强学习、培训,习惯于传统教学环境中工作的老师将很难适应。

1.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活动,办计算机培训班。

制订培训方案,规定学校所有在职人员均须参加计算机课程学习。

对开展计算
机辅助教学有成效的教师实行奖励。

组织骨干教师到由教育部电教培训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省电教馆、市教委电教站等部门举办的技术培训班学习,学校定期组织培训活动。

为了检验和巩固计算机培训与应用的成果,进一步推动教师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组织行政领导和教职工参加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考核。

组织教师参加市人事局计算机考核。

2.培训内容适时化,培训形式多样化
紧密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和学校的应用实际,组织培训,在培训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把课堂教学、演示、上机练习、课后作业等学习形式灵活运用到培训中。

提高培训效率,增强培训效果。

(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研究
学校在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同时,大力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实施科研兴校的策略。

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以改革课堂教学为核心,确立了“科研兴校”的战略。

作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其根本任务是研究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应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为此我校在进行软、硬件建设的同时,全面开展与现代教育技术有关的教学活动和课题研究。

大力开展《构建教育博客,优化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

通过课题的实施让老师们的撰写文章能力得到了提高,行动研究的目的得到了落实,丰富和改革传统的校本教研形式,让老师在研训中,参与面也得到了提高。

最后在相互传播沟通的过程中,反思、互动,进行思想的复制与创新。

(五)积极开发优质资源,为省“农远工程”贡献自己的一砖一瓦。

“农远工程”其实是一项“惠民工程”,它是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热情参与和支持的。

学校将发挥每位老师的积极性,一方面,从每一学期的期初开始,从编制的目录中让老师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对其中的某一已研究过的内容进行编制,另外一方面,从每次的教研活动中收集优秀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成为选送资源。

同时对编制的老师进行多媒体教案编制和多媒体课件的相关培训工作,从而保证资源的更“优质”。

2009年1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