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如何培养幼⼉亲社会⾏为
教师如何培养幼⼉亲社会⾏为
⼀、教师应多注意观察幼⼉的亲社会⾏为,分析幼⼉产⽣此⾏为的原因及其⼼理特点
多注意观察幼⼉的亲社会⾏为,这是教师对幼⼉的亲社会⾏为进⾏⼲预的前提条件,教师应有意识的加以注意。

⽽且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幼⼉的亲社会⾏为进⾏观察,这样有利于对亲社会⾏为的分析。

最后对幼⼉产⽣的这种⾏为利⽤⼼理学或是教育学的观点进⾏分析,分析幼⼉产⽣此⾏为的原因及其⼼理特点,以求能充分的了解幼⼉,并以此来设计教育⽅式。

⼆、运⽤多种教育⽅式,让幼⼉充分理解并实践亲社会⾏为
在观察幼⼉的亲社会⾏为,分析幼⼉产⽣此⾏为的原因及其⼼理特点的基础上设定教育⽅式,要以幼⼉能接受为标准,⽽且要采取正确的、适当的、多种形式的教育⽅式。

这样幼⼉就能很快的接受并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育⽅式,教育的效果会更好。

1、塑造良好的亲社会⾏为环境(包括道德环境,班级舆论和评价体系)
研究中发现:幼⼉在园近20%的亲社会⾏为是模仿当时情景中的其他幼⼉的⾏为,且多是模仿助⼈⾏为。

幼⼉有近50%的亲社会⾏为是与其他幼⼉或教师⼀起完成的,⽐⼀个⼈完成的亲社会⾏为要多⼀些。

幼⼉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中更倾向表现亲社会⾏为,其⾏为多指向同伴。

教师应该在班级中积极倡导亲社会⾏为,⾝体⼒⾏并及时给予表现亲社会⾏为的幼⼉以积极的反馈。

另外培养师⽣之间、同伴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环境⽓氛,对幼⼉产⽣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2、重视安慰⾏为
在研究中可知,安慰是最少的亲社会⾏为,为什么?原因有以下三点:(1)在集体教学或是在集体谈话中教师强调要互相帮助、相互合作很多,⽽提出要安慰他⼈的很少。

(2)安慰⾏为给予幼⼉的⽰范很少,安慰针对的对象为个体,教师都是进⾏个别安慰,其地点和场合都不为幼⼉们所注意。

(3)在幼⼉园中,幼⼉们需要安慰的事件较少。

当犯错误受到教师的批评时,⼏乎所有的幼⼉都认为是必然的,也不会、不应当去进⾏安慰。

教师在倡导助⼈、合作的同时,要倡导安慰⾏为,同时,在集体的场合多给予幼⼉以具体事件的安慰⾏为⽰范,让幼⼉感受并学习去做。

3、关注同伴关系
研究数据在亲社会⾏为的指向对象发现,发⽣在同伴间的远远⾼于发⽣在集体和教师间的。

这⼀情况不难理解,幼⼉经常与这些同伴活动在⼀起,⾃然⼀些⾏为的发⽣也都在其中,这是受幼⼉的交往范围所限制的。

中班的幼⼉已开始有亲密同伴的组合迹象,由于现在幼⼉园更多的安排幼⼉的⾃主游戏(⾃主选择内容,⾃主选择伙伴),这些⼩团体成员便在各种活动中经常在⼀起。

教师在⼀⽇活动的安排中要给予幼⼉与不同同伴的组合,让幼⼉有与不同同伴交往的机会,扩⼤交往范围,感受并体验丰富的亲社会⾏为,同时进⼀步促进幼⼉的亲社会⾏为的发展。

4、提供亲社会⾏为的榜样
模仿是幼⼉获得相应社会⾏为的重要途径。

因此,为幼⼉提供亲社会⾏为的榜样是培养亲社会⾏为的最基本⽅法。

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班级幼⼉同伴中的榜样;⼆是通过故事等形式树⽴同龄⼈中的榜样;最后教师⾃⾝要时刻意识到做好幼⼉的榜样。

5、加强社会技能的训练,改善同伴交往能⼒
社会交往技能的提⾼能使幼⼉更多的表现出积极的亲社会⾏为,所以加强幼⼉社会技能训练也是培养幼⼉亲社会⾏为的重要⽅法。

教师应该多组织同伴间的集体活动,设计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的活动。

因此幼⼉在集体活动中可以获得许多与他⼈交往的技巧,⽽且集体活动也是诱发亲社会⾏为的积极因素。

6、在⽇常的教学活动结合移情训练
有很多研究表明移情训练都是有效的培养亲社会⾏为的⽅法。

移情是⼀种⾮常重要的社会性情绪、情感,也经常被称为“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因为它会使⼉童产⽣⼀种内在⾃觉性,要求⾃⼰能使别⼈快乐、幸福,否则⾃⼰会感到不愉快。

“霍夫曼指出:‘移情是诸如助⼈、抚慰、关⼼、合作、分享等亲社会⾏为的动机基础。

他激发、促进⼈们的亲社会⾏为,是个体亲社会⾏为的推动器。

’”具有良好移情能⼒的⼉童能更好、更经常的做出亲社会⾏为,对周围承认和同伴亲切、友好;移情能⼒较贫乏的⼉童,亲社会⾏为很少,⽽消极的、不友好的⾏为较多。

提⾼⼉童的移情能⼒,能显著的提⾼其亲社会⾏为。

三、对幼⼉的亲社会⾏为多进⾏积极的反馈
中班幼⼉的同伴关系还只是初级的,成⼈的影响仍然处于主要地位。

教师在幼⼉园⾥是与幼⼉相处时间最长的成⼈,对幼⼉的亲社会⾏为多进⾏积极的反馈就成为了教师理所当然要做的事。

可是从本次研究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幼⼉亲社会⾏为的积极反馈太少了,教师应该从⾃⾝做起改变这种局⾯。

对幼⼉的亲社会⾏为多进⾏积极的反馈,⽆论是幼⼉⾃⼰因做出的亲社会⾏为⽽受到教师的赞扬,还是看到别的幼⼉因做出了亲社会⾏为⽽得到教师的赞扬,幼⼉可以⼀直感受到教师对⼩朋友们的亲社会⾏为的肯定与⿎励。

渐渐的幼⼉就会养成⼀种进⾏亲社会⾏为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