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和贾舍人早朝》全文、翻译和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和贾舍人早朝》全文、翻译和鉴赏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珮声归到凤池头。
【原诗今译】
头戴红巾的卫士不住报说寒夜欲晓,
尚衣官员给天子呈上了翠绿的云裘。
早朝的百官曙色中走进辉煌的宫殿,
同万国使节向加冕悬旒的皇帝叩头。
初出的日光晃动着君王的雉尾掌扇,
浮动的香烟飘向了皇上的衮龙袍绣。
罢朝后把天子的圣旨写在五色纸上,
紫服玉珮的中书文官此刻纷忙不休。
【鉴赏提示】
中书舍人贾至写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的七律,典雅凝重,深合台阁应制之体。
他的朋友杜甫、岑参、王维都曾和过此诗。
王维的这首和诗,颇有些与众不同,它另外选择了一个角度,大处着笔,小处落墨,正面描绘了皇帝临朝过程中庄严肃穆、雍荣华贵的宏大场面,气格雄深,句调工丽,经常为人们所称道。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首联两句从表现宫廷生活入手,写早期前皇帝起居仪式的繁缛隆重以及宫内紧张而严肃的气氛。
卫士每隔一会就报一次时间,那嘹亮悠长的声音在曙色晨空中传得很远,
宫内尚衣官们正忙着准备皇帝早朝用的服饰。
绛帻是大红色的包头,为古代宫廷宿卫者的头饰。
鸡人,据《周礼·春官》记载,本指祭祀时,夜呼旦以警百官的官吏,后多代指宫内报晓的卫士。
尚衣,指宫内掌管皇帝衣服的官吏。
翠云裘,是绣着绿色彩云花纹的皮衣。
颔联两句表现早朝场面的盛大宏伟。
在一片鼓乐声中, 宫门大开,各国的朝贡使臣和本朝的文武官员依次列队,鱼贯而入,参见圣明天子,叩谢隆恩,山呼万岁。
阊阖,本指南天门,这里用来比喻宫门,“阊阖”前饰以“九天”,一则是为了与下句中的“万国”对仗,再则极言宫门之宽敞高大。
宫殿, 即大明宫,唐太宗贞观八年(634)置,唐高宗时改称蓬莱宫。
内有紫宸、蓬莱、含元三大殿,为皇帝接受群臣朝贺和宴请群臣的地方。
冕旒,本是皇帝戴的帽子,这里代指皇帝。
万国衣冠,指各国朝贡使者和本朝官员。
“衣冠”前饰以“万国”极言人数之众多,在万国衣冠后再用一“拜”字,形成了国别上的一多、人数上的众寡和位置上的尊卑的强烈对比,烘托出唐朝天子统一宇内、君临天下的威严至尊。
由于这两句诗气势宏大,句调工丽,所以每每被治唐史者所称引,用以证明盛唐气象的宏伟强大。
诗的极度夸张写意,反而紧紧地握住了历史心灵的脉搏跳动,这是很值得深思的。
颈联两句进一步渲染早朝仪式的庄严华贵气氛。
阳光初临,为皇帝遮光挡风的障扇就准备好了,不停地摆动,香烟紫气在皇帝御前缭绕飘动,进一步突出了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娇贵至尊。
“朝罢须裁五色诏,珮声归到凤池头。
”尾联点出酬和对象,即题中的贾舍人。
凤池,又叫凤凰池,即中书省。
是唐代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中央机构。
贾至文彩风流,少年得志, 刚参加完朝见大典,马上又回到中书省官署为皇帝草拟诏命。
通过“珮声归到”的忙碌紧张,把贾至作为皇帝近臣的尊贵身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全诗从正面描写了宫内早朝前的准备、早朝中的威仪和早朝后奉旨行事三个阶段,气格雄深,华丽壮大,是唐代宫内礼仪制度的一个高度凝练而又形象的说明。
作为一首和诗,虽然没有步原韵,但在文意上却与原诗不即不离,既在称颂圣明的大主题下极尽变化,较贾诗创意颇多,又在细节微处尽量关
合照应原诗。
如贾诗首句中用“银炷”“晓苍苍”点明时辰,王诗中则以“晓筹”“日色才临” 表现早晨。
贾诗中用“剑珮声随”泛指自己与朝臣同行大礼, 王诗则用“珮声归”专写贾至朝后归中书省公干。
贾诗中的“身惹御炉香”比喻朝臣沐恩蒙泽,而王诗中的“香烟欲傍” 则表现帝王的至尊。
贾诗是个中人写亲身体验,所以沐恩欣喜得意之情从字里行间的叙述中流露出来,溢于言表;而王诗则以旁观者的身份记录经过,全景拍摄,所以将歌功颂德之意糅合渗透到描写之中,尽量表现出宫廷朝仪的庄严隆重。
明人陆时雍赞此诗“神色冥会,意妙言前”,似有些过誉, 顾璘评此诗: “气象阔大,音律雄浑,句法典重,用事清新。
” (均引自《杜诗详注》卷五)是比较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