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风险预测及护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风险
预测及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风险预测及护理。
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8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0)和研究组(n=30),常规组给予基础护理,研究组给予风险预测及护理。
对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进行观察。
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6.67%,常规组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3.33%,研究组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给予下肢淋巴水肿风险预测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风险预测;护理干预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isk prediction and nursing of postoperative lower extremity lymphedema in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ncer.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nce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20 to April 2022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pided into routine group (n = 30) and study group (n = 30). The
routine group was given basic nursing,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risk prediction and nursing.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lower extremity lymphedema in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lower extremity lymphedema was 6.67% in the study group and 23.33% in the routine group.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lower extremity lymphedema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risk prediction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lower extremity lymphedema in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ncer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lymphedema, which has high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endometrial carcinoma; Postoperative lower extremity lymphedema; Risk predic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子宫内膜癌,又被称作是子宫体癌。
近几年,该疾病发生率不断上涨,且呈
现出年轻化趋势【1】。
现阶段,临床治疗该疾病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以化疗、放疗为辅。
临床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会出现下肢淋巴水肿,具
有局部肢体肿胀、疼痛、麻木、沉重感等临床表现,直接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和
生存质量【2】。
因此,在子宫内膜癌术后需要注重下肢淋巴水肿风险预测及护
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提升手术治疗效果。
下文从我院随
机挑选2020年8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对子宫内膜癌患
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风险预测及护理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8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并
分为常规组(n=30)和研究组(n=30)。
在常规组中,患者年龄段在40-57岁之间;在研究组中,患者年龄段在39-58岁之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
异(p>0.05),可比。
1.2方法
常规组,给予基础护理。
其中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健康宣教、用药
指导、康复训练等。
研究组,给予风险预测及护理。
第一,组建风险预测和护理小组。
小组成员
结合以往子宫内膜癌术后发生下肢淋巴水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通过总结分析,把淋巴清扫、病理分期、腹腔冲洗液细胞学、DTV、术后放疗纳入为风险因素,且利用ROC曲线进行验证,为后续预测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护理干预
措施。
术前有目的、有侧重的对下肢淋巴水肿进行预防,以风险预测结果为基础,
护理人员可以全面、准确的对患者下肢淋巴水肿风险变化进行掌握,开展前瞻性防范与评估。
具体来讲,护理人员需要对即将进行手术治疗且存在下肢淋巴水肿风险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把术后有可能出现下肢淋巴水肿的风险、患肢周径测量方法、诱发或加重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告知给患者。
与此同时,在不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基础上,可以预防性改进手术方式,在术中清扫淋巴时需要按顺序清扫,积极开展术中护理,及时把黏液、血液等进行清除,进而减少淋巴管损伤和阻塞情况发生。
此外,针对高风险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利用针对性预防手段、心理护理干预、加强随访等,降低下肢淋巴水肿风发生率,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 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的比较采用 t 值检验,计数的比较采用 X2检验,P <0.05 代表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6.67%,常规组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3.33%,研究组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 <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比较(±s)
组别例数(n)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
[n(%)]
研究组302(6.67)
常规组307(23.33)
X2 4.587
P值<0.05
3.结论
临床研究显示,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继发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早期接触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晚期。
早期可逆性水肿,通过休息、抬高患肢便可以消失退,如果不及时给予治疗和护理干预,会导致组织纤维化、脂肪沉积等,这些都是不可逆的病理变化【3】。
因此,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需要做好早期下肢淋巴水肿风险识别与护理工作。
在本文研究中发现,淋巴清扫、病理分期、腹腔冲洗液细胞学、DTV、术后放疗是下肢淋巴水肿风险因素【4】。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结合上述几个风险因素,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
通过健康教育,把术后有可能出现下肢淋巴水肿的风险、患肢周径测量方法、诱发或加重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告知给患者;通过预防性改进手术方式,按顺序清扫淋巴,积极及时把黏液、血液等进行清除,通过利用针对性预防手段、心理护理干预、加强随访等,能够有效减少下肢淋巴水肿风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5】。
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6.67%,常规组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3.33%,研究组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下肢淋巴水肿风险预测及护理干预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能够有效降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李蓉,植艳茹,等.中老年患者院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0,(1).68~73.
[2]张佳佳,张易.宫颈癌术后下肢中度淋巴水肿延迟治疗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20,(2).303~306.
[3]邓媛.宫颈癌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9,(6).498-502.
[4]王娜,李娟,李霞,等.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9,(6).805-811.
[5]韩志红,蔡东阁,翟振波,等.低中危子宫内膜癌术中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9,(17).3098~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