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3~6自然段的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烧云3~6自然段的教学
757_399588 1、火烧云3~6自然段的教学《火烧云》全文七个自然段,可分三段:
第一段(1)写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
第二段(2、3)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
第三段(4——7)写火烧云形状变化。
现代文学作品,萧红创作的《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
摘入沪教版五班级课文,以及人教版四班级课文。
火烧云属于低云类。
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或者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天涯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所以叫火烧云。
扩展资料:
太阳刚刚出来或者快要落山的时候,天涯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过的一样。
这种通红的云称为朝霞和晚霞,形象地称之为“火烧云”。
那么,太阳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成的。
在这几种光中,红光穿过空气层的本领最大,橙、黄、绿光次之,青、蓝、紫光最差。
天气晴朗的时候,悬在空中的雨滴少,红、橙、黄、绿几种色光几乎全部通过,只把青、蓝、紫三种色光挡住,而这几种光中,又数蓝色光反射的最多,所以把整个天空“染”成了蓝色。
而在早晨或者傍晚有云的时候,太阳光穿过的空气层要比
中午的时候厚一些,其中的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在空气里“行走”没有多远就筋疲力尽了,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探出头来,将天涯“染”成红色,这就形成了火烧云。
2、火烧云3~6自然段教学设计《火烧云》3~6自然段描写火烧云的变化极多。
《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5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爱好
老师使用多媒体件,出示配上美丽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学生可以参看练习册:早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天涯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
人们把这种通红的云,叫做火烧云,又叫早霞和晚霞。
有时候,没有云,天涯也会出现火红的颜色,这叫火烧天。
太阳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成的。
这几种
颜色的光中,红光穿过空气层的本领最大,橙、黄、绿光次之,青、蓝、紫光最差。
天上没有云的时候,悬在空中的雨滴少;中午空气层较薄,太阳光里的红、橙、黄、绿几种色光几乎全部通过,只把青、蓝、紫几种色光挡住,而这几种光中,又数蓝色光反射的最多,所以把整个天空染成了蓝色。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太阳光射到地面上,穿过的空气层要比中午太阳当顶的时候厚一些。
太阳光中的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在空气层里行走没有多远就已经筋疲力尽,不能穿过空气层。
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探出头来,将天涯染成红色。
火烧云可以猜测天气,民间流传的谚语“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就是说,火烧云或火烧天假如出现在早晨,天气可能会变坏;出现在傍晚,第二天准是个好天气。
)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加
1、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读后抽生认字正音,留意多音字“模”和ABB形式词语的读法。
2、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把火烧云写得很美,找出来读读看。
3.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挨次写火烧云的?(是根据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挨次来写的。
4.师:自由读课文第1节,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①火烧云的霞光有哪些奇妙的地方?②人们的心情怎样?
③为什么用“烧”而不用“红”?
5.师:火烧云上来了,霞光遍照大地,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
不过,更壮丽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6.学生自由快速读第3节,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①圈出表示颜色的词。
②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说说自己见到的某种颜色的事物,加深对颜色的理解。
③火烧云有这么多的颜色,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烂多彩、颜色镔纷……)④既然颜色这么美,我们能把它读得美吗?(小组内读,派代表竞赛,谁读得好)⑤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⑥这么多描写颜色的词,谁已经把它记住了?按课文内容填空。
(出示课件练习题)⑦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对比图片练习题试着背诵。
7.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变幻莫测的,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①分组自学4、5、6节,要求:a、你认为哪一节写得好,为什么?b、你能把它读好吗?②沟通,小组派代表竞赛谁读得好。
③这么多的形状,你也想用哪个词来概括?④这三小节写得都很好,由于把云想象成马、狗、狮等等,把云写活了,下面老师要让大家学着的样子来想象,看谁想得好,看谁想得好玩,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育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长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是啊,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按挨次描写,才让我们欣赏到了稍纵即逝而又美丽奇异的火烧云,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奇多快变。
我们这儿也有比较奇异的景物,如岷江晨雾,云亭紫烟,蔗林落日等等,大家要去仔细观察观察,像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欣赏它赞美它,并把它以日记随笔的形式让下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习作材料。
3、火烧云3至6自然段的教学
一、组织学生阅读本文的阅读提示,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
引入课外资源:什么是火烧云?先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进行介绍,老师适当补充。
然后,用多媒体出示火烧云的全景图,让学生直观地熟悉火烧云,激发学习课文的爱好。
二、初读课文,读对读通。
1、课前布置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上课老师组织开火车轮读检查读文情况:师生边听边订正错误的读音,读不顺畅的句子。
本课一共5个生字:檀、盈、凶、庙、惚;一个多音字:“模”:模糊——一模一样。
学生可以根据文中标注的拼
音自己学会。
若出现错误,老师提示指正即可。
一个字音变调:红彤彤里的“彤”单独念时读二声,在这个abb结构的词组里发生变调,读一声。
老师在学生朗读时要提醒他们读正确。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受。
1、理清思路,粗知课文大意。
(1)引导学生思考沟通:读课文时,跟随的目光,你都看到了什么?
(2)老师板书小结:先写了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接着描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然后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2、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详细体会火烧云颜色极多、形状丰富、变化极快的特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不同符号画出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词句。
(2)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老师引导反复诵读积累语言。
abb式词语:笑盈盈、红彤彤、金灿灿
aabb式词语:恍恍惚惚
引入课外资源,多媒体出示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紫檀色”、“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茄子紫”、“庙门前的石头狮子”。
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以上两种形式的词语,并且练习说话。
4、三月桃花水3~6自然段仿写它观察一群小孩正在放着燕子风筝,嘿,你别说,那忽大忽小的风,让风筝飞得忽高忽低,可真像一只活泼会动的小燕子;它观察一位白发老人欣赏着美丽的风光,看着这么春意盎然的画卷,不禁吟诗一首:“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
摇萝枝,半摇青天月”,他映在水中,像极了古时诗人作诗的模样;它观察桃树上桃花已挂满枝头,有些花瓣已像蝴蝶一样轻快地飘落在了水中……
《三月桃花水》,散文,是著名诗人、词人、翻译家、评论家刘湛秋,描写阳春三月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的美丽,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抒发了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语言美丽,引人入胜。
5、丁香结4~6自然段的意思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
(主体写丁香花样貌。
)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提出的疑问、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
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扩展资料
《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
生命给你芬
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
自述:
常写游记的原因在喜欢旅行,喜欢与山水相亲。
山水于我是伴侣,是知音,给我灵气和想象,却限于体力,浅尝辄止者多。
苏辙曾云:“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有奇气。
名山大川一句是向自然,我足迹有限;与豪俊交游一句是向社会,也更感欠缺。
统而言之是要有阅历,枯坐斗室,未免干瘪。
二寸象牙上的雕刻不管怎样精细,总觉拘束。
何况只是粗粗有个模样儿呢。
集子以篇名名,曰《丁香结》。
我虽孤陋,尚知生活中多的是难解的结,也许有些是永久解不开的,不过总会有人接着去解。
《丁香结》所收文字原截于一九八五年底,于八七年春排印时又收入八六年所写的两篇。
八一年至八六年之散文统归于此矣。
,告知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
(主体写对丁香结的感悟。
)
6、猎人海力布6~11自然段猎人海力布缩写5~11自然段猎人海力布5到11自然段缩写:海力布借着宝石得到了可怕消息,劝说乡亲们搬家,自己变成了石头,乡亲们得救了,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猎人海力布》主要内容:本系列改编自黄蓓佳倾情小说
系列及《中国童话》。
内容浅显,笔调活泼流畅,加上注音,让刚刚识字的低班级孩子能够尽早走进黄蓓佳的倾情世界,走进引人入胜的文学殿堂。
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对我说:“我是读着你的作品长大的!”孩子们于是就为难了——该怎么称呼我呢?爸爸妈妈小时候读我的作品,我应该是奶奶辈的人了,可是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个人还算年轻,也挺时尚,叫奶奶实在有点……孩子很乖巧,怕叫老了我让我伤心,还是选择称呼“阿姨”。
7、观潮3~4自然段原文3-4段: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似乎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知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似乎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
第3、4自然段主要内容:潮来之时,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观潮》在文中,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
人数之多、热忱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异。
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8、那个星期天2~6自然段母亲行为的句子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这是母亲发觉我在绝望、绝望后流泪、伤心时的表现。
母亲的惊惶表明她并不是一个不疼爱、不体谅孩子的母亲,她太沉浸于自己的劳作中,以致临时忽视了“我”。
从这些动作和语言中,表现出母亲对自己没有兑现承诺而感到自责、担心,试图来劝慰我。
看出她对我的怜爱。
可以感受到母亲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迫于生计只能不停地劳作。
她带着怜爱、悲伤和悔恨抱住“我”,让“我”感受到那一直不曾离开过的母爱,“我”也为这次期盼的落空而更加委屈。
也正是由于“我”与母亲心意相通,所以能够感受到母亲在那一刻的惊惶。
动作、语言描写表达情感。
9、我的长生果3~10自然段仿写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动的欢快音符的乐章。
仿写:像小鸟飞过树林,像蝴蝶飞越花丛,我每想到童年时代,心中不免涌起一阵涟漪。
在记忆里,少年时代的玩
耍恰似一部完善的连环画,也似餐桌上的一道美味盛宴。
课文主要内容是: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白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10、总也倒不了的老屋4~17自然段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
过程与进展:
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知道老屋倒不了的原因,培育学生根据旁批猜测故事进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老屋的慈爱及乐于助人,体会小猫、老母鸡及蜘蛛的不易。
重难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知道老屋倒不了的原因,培育学生根据旁批猜测故事的进展能力。
教学目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日,我们就来听一个有关老屋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熟悉生字。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2、出示要求会认的字。
3、多种方式熟悉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师生正音。
(3)小组赛读。
(4)男女生读。
4、在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老屋为什么倒不了?
老屋给谁帮忙了呢?
三、书写指导
1、课文中还有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宝宝呢,它们轻轻走来。
(课件出示)
2、认读生字。
(1)指名认读。
(2)老师点拨关于音节。
3、小组合作沟通写好每个字的方法。
4、老师规范写生字。
5、学生练习生字,师巡视指导。
6、帮生字扩词,并选择喜欢的词说句子。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会认的字:暴、喵、孵、叽、偶、尔
会写的字:准、备、等、暴、睡、壁、砍、蜘、蛛、漂、撞、饱、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