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与提高
学生计算能力
摘要:对于小学中年级时期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而且这
一时期的学生正是培养其计算能力的关键阶段,教师应更新教学手段和理念,以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当作主要教学任务,当学生有了良好计算能力时,会更好地
促进后续学习工作的开展,并影响着其工作和日常生活,而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
的计算能力,要求教师能系统分析和研究,并以一种正确的眼光看待当前教学工
作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围绕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
计算能力为主题来展开分析,再提出落实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
生计算能力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培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及时抛弃传统、落后教学手段,更新教
学理念,在各教学环节中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知
识点,并且计算是较为严谨和认真的,在数学计算中要有信心、耐心,提升计算
准确率。

在这一潜移默化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快乐,以此来提升计算能力,而教师也要以一种正确的眼光看待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具体的问
题具体分析,采取可行性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1.
针对于培养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现实意义
当学生具有良好计算能力时,也会有着较强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时期的学生刚刚接触专业化的教育,因此在学习计算时,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而且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最终的数学学习成绩,数学教学知识虽然具有多样化特征,但是大多数知识点都和计算有联系,学习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教师则应合理划分各教学流程,落实从简单到复杂,在这一
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良好逻辑思维能力,当学生的年级逐渐升高时,所面对的计算类试题的难度系数也会变大,因此教师应善于总结以及激励学生,提升学生的严谨性。

在计算工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严格计算每一个步骤,具有耐心,而在潜意识里会让学生具备严谨性,在计算步骤以及难度系数增强下,学生们更要严谨地去对待每一个步骤和最终结果,促使学生的严谨性以及综合素质都有着广阔发展空间。

第三,辅助学生理性思考。

计算教学工作的开展会让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思维,更加顺利地处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1.
落实培养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可行性对策
2.1优化创新教学手段
为了落实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教师及时更新教学手段和理念。

采用现代化教学模式授课,并且各种教学手段的采用要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计算中自主探究和深度思考,以此形成良好的计算思维和学习能力。

教师还要善于采用先学后教的手段,让学生提前预习各重点内容,并通过预习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思考探究的意思,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让学生主动和其他同学或者教师交流沟通,实现对计算机教学开展深度、全面的学习。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应发挥出自身引导优势,带领学生们提前对所学习的重点完成预习,并自主探究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式,根据教材中的案例深度思考和研究,以此来掌握在计算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各重点内容有着一定认知。

而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则可以给予学生更多时间,依据探究的计算问题交流沟通,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全面掌握各重点内容。

同事,教师也应积极采用生活化教学手段加强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并合理设计教案内容,像如果在一个班级中一共有40人,教师要想把班级中的人划分成为四个小组,那么每个小组有多少人呢?通过提出这一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在预习中形成的良好计算能力,并且还能准确对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提取,最终得出正确的算式是“40÷4=10”人。

2.2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良好教学情景的创设会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更加主动融入到学习过程中,而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来创设特定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特的教学情景中深度学习,并让学生把自身关注点始终放在学习中,以此强化计算能力。

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内容时,则应为学生们创设文化、教学、经济情境,实现让学生始终处于良好学习氛围下来掌握更多关键性知识,而为了融入生活实际,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超市购物情景,要先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表演,像让学生扮演顾客、售货员等,再为学生制定完善的生活情节,教师给学生们发放不同的卡片来代表金钱和商品,而标价也要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标价相符,以此来积极引导学生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相关问题,像“如果小明想要买一个铅笔盒需要3.2元,一个铅笔需要1.5元,一个笔记本需要2.5元,那么作为售货员则应采用小数运算的手段进行准确计算。

2.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时,会主动融入到各学习过程中,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但是要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对于小学中年级时期的学生来说,因为其接受的专业化教育较少,所以在学习中难免会存在粗心大意现象,影响了计算的准确率。

而在实际练习工作中教师则应耐心指导学生,深入、全面阅读计算题的题目,再让学生对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提取,了解信息所存在的联系,从而准确进行检查,避免学生单纯追求速度而忽略解题的正确率。

所以说,在授课中教师要善于巧妙引导学生采用习题以及课后作业的手段开展教学资源的练习,并将各种运算中的解题思路深度剖析,明确各关键步骤,掌握学生的解题能力,确保学生更加深刻对计算机理解,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提升计算能力。

1.
结束语
通过上述问题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但是不可否认,当前在实际授课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教
师要更新教学手段和理念,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会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对待任何事情都具有严谨性,并辅助学生开展理性思考。

而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形成良好计算能力,教师则应优化创新教学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以此主动融入到各学习环节中,获得良好学习体验,为促进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海真.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研究(2630-4686),2018,001(004):P.7-8.
[2]陈浩.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0):110-111.
[3]林传月.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J].新课程(上),2018,000(010):201.
[4]朵含兰.小学数学中年级计算教学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上旬,201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