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保护区监管相关工作方案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用水保护区监管相关工作方案范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确保饮用水安全。
(二)工作目标
1.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划定工作,完善保护区标识设施。
2. 完善水源地环境监测网络,加强水源地水质监测力度。
3. 严格控制保护区内污染物排放,有效管控环境风险。
4. 加强保护区内各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5. 健全应急预案,提高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能力。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保护区范围划定和标识工作
1. 开展保护区范围核实工作,补充完善保护区范围划定依据。
2. 对现有保护区标识设施进行检查维护,新划定保护区应设置明显标识。
(二)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
1. 根据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布设水质自动监测点位。
2. 监测因子应包含水质基本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3. 监测结果应定期公布,并作为保护区管控评价依据。
(三)严格控制保护区污染物排放
1. 严格控制保护区内各类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
2.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农药化肥使用监管。
3. 禁止在保护区内堆放贮存粪便和有毒有害物质。
(四)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1. 保护区内各类建设项目必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2. 评价内容应包含对水源地的环境风险分析。
3.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经专家评审合格后,方可开工建设。
(五)制定完善应急预案
1. 建立水源地环境风险调查制度,评估突发事件对水源的影响。
2. 制定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3. 明确应急管理职责,完善应急监测、预警、救援、善后等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保护区规划、监管和突发事件应对。
(二)明确部门责任
环保、水务、农业等部门要切实履行保护区监管职责。
(三)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水源地保护经费投入,用于完善监测网络、应急能力建设等。
(四)广泛开展宣传
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