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学院2011级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合集下载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学设计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学设计

范文样本年度:《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学设计(五)——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家庭、社会的危害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教学中,通过小组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协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参与和合作,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相关图片资料或播放课件中的实际例子,介绍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家庭、社会的危害,结合法律与体育知识的传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远离烟、酒、毒,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体育锻炼意识,使学生成长为一名健康少年。

二、教材与对象:1、教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体育理论基础知识——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家庭、社会的危害。

2、对象:初二年学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结合体育知识传授,明确学法懂法的重要性。

难点: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四、教法、手段与学法:1、教法:语言启发、图片或课件诱导、分组讨论、激励思维、设疑作答等。

2、手段:运用相关图片资料或体育教学课件等。

3、学法:小组协作学习、观摩思考、动手动脑、互纠互勉等。

五、课的程序与构思:1、课前准备:在上课前一至二周,布置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13-20岁人群中吸烟、酗酒、吸毒比例。

通过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学习的探索能力。

2、常规导入:师生问好,介绍本课教学目标、内容及有关事项。

教师以启发性的语言,导入教学。

3、实践交流:各小组长介绍社会调查结果,通过介绍与交流,为学生提供展现成果的机会,并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目的。

4、观摩图片资料或课件:通过媒体的特殊手段与效果,为学生展示吸烟、酗酒、吸毒对个人、家庭、社会产生危害的残酷画面,启迪学生思维,引发想象,并提出问题。

5、探究学习:针对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促进小组的协作性学习,激发学生对法律意识的提高。

6、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分析与点拨相关的法律知识,并运用体育基础知识,来丰富学生的思想宝库,使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远离烟、酒、毒,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体育锻炼意识,使学生明确学法懂法的重要性,使学生成长为一名健康少年。

健康知识《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健康知识《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具有抗病能力,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脸不易发炎。 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总计
得分
身体健康标准检查表有10个条目,每一条目得分从0—10分,10分为最好,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实 回答,10项得分之和为总分。超过60分为良好,超过80分为最好。
能吃与会吃—饮食与健康
(一)理智做“食神”
青春期营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1、补充足够的钙质。如:奶、奶制品和虾 皮。 2、能量充足、营养均衡。 3、补充铁元素。 4、补充锌元素。 此外,青春期的早餐应当热量充足,营养丰 富。
(二)谨防食物中毒
常见的食物中毒分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 3、植物性食物中毒。 5、化学性食物中毒。
2、真菌毒素中毒。 4、动物性食物中毒。
(三)饮食卫生注意事项: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饭前便后要洗手。
3、生吃瓜果要洗净。
4、不随便吃野菜、野果。
5、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6、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贩出售的食品、
饮料。
7、在商店购买食品饮料,要特别注意是否标明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过期食品饮
料,不食、饮过期食品饮料。
调控你的情绪
扮演好你的角色
为了能让社会这个巨大的“机体”健康地运 作,我们都要扮演好自己生活方式与健康的角色 并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
生活方式与健康
(一)如何理解“生命在于运动”
古希腊格言: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体育理论课健康教育教案(全)

体育理论课健康教育教案(全)

体育理论课-健康教育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健康的概念,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基础知识,提高体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健康概述:健康的定义、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标准。

2. 体育理论基础知识:体育的概念、功能、分类、锻炼原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健康的概念、体育理论基础知识。

2. 教学难点:健康的重要性、体育理论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健康概述、体育理论基础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健康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健康的重要性。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健康的认识和体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对健康的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健康的定义、重要性、标准,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3. 讲解:介绍体育理论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的概念、功能、分类、锻炼原则。

4. 案例分析:分析健康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体育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5.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健康的认识和体会,总结健康的重要性。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健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注健康的意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运用体育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健康水平。

8.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体育理论课-健康教育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认识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必要性。

2. 让学生掌握运动营养基础知识,提高运动效果。

七、教学内容:1. 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

2. 运动营养基础知识:营养素的分类、作用、食物来源。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运动营养基础知识。

2. 教学难点: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运动营养的合理搭配。

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运动营养基础知识。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教案目标:通过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健康生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 掌握健康生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能够制定个人的健康计划;
4. 培养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
1.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2. 健康生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制定个人的健康计划;
4. 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有关运动和健康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进行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介绍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向学生介绍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包括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等方面的好处。

3. 教授健康生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向学生介绍健康生活的六个方面,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良好的睡眠、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避免有害的生活习惯等。

4. 讨论和制定个人的健康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健康计划,包括每天的饮食、
运动、睡眠等方面的安排。

5. 演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健康饮食的制作、日常运动项目的练习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健康生活的好处。

6. 总结和展望: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并展望未来的健康生活,鼓励学生坚持参与体育活动和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教学评估:
1. 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的表现;
2. 学生制定的个人健康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4. 学生的学习笔记和问答练习的成果。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案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案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案第一章:引言1.1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性1.1.1 体育与健康课程有助于学生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1.1.2 体育与健康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1.1.3 体育与健康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育理论素养。

第二章:知识点讲解2.1 体育理论知识2.1.1 体育的含义与功能:介绍体育的定义、类别、功能及其在人生各个阶段的作用。

2.1.2 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讲解科学锻炼的原则、方法及其应用。

2.1.3 运动营养与运动损伤:介绍运动营养的基本知识、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2.2 健康理论知识2.2.1 健康观念与现代健康观:阐述健康观念的演变、现代健康观的内涵。

2.2.2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讲解健康生活方式的内涵、健康行为的特点及其养成。

2.2.3 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压力管理的策略。

第三章:教学内容3.1 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践3.1.1 体育的含义与功能:通过案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体育的内涵及功能。

3.1.2 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讲解锻炼原则、方法,并进行实地演练。

3.1.3 运动营养与运动损伤:讲解运动营养的基本知识,进行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实操。

3.2 健康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践3.2.1 健康观念与现代健康观:通过视频、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健康观念的演变。

3.2.2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讲解健康生活方式的内涵,进行健康行为养成实操。

3.2.3 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进行压力管理实操。

第四章: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体育的含义、功能及锻炼原则和方法。

4.1.2 学生能够理解健康观念、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4.1.3 学生能够掌握运动营养和运动损伤的基本知识,以及压力管理的方法。

4.2 过程与方法4.2.1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体育与健康理论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教案教案标题:体育与健康理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体育与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原则和理论知识。

3. 培养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积极态度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的定义和关系- 介绍体育与健康的概念,强调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 分析体育对健康的积极影响,如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促进心理健康等。

2. 体育与健康的基本原则- 强调适度与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训练和运动伤害。

- 介绍全面性原则,指出体育应涵盖身体、心理和社交等多个方面。

- 强调个体差异原则,指出每个人在体育锻炼中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目标进行合理选择。

3. 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 介绍身体锻炼的基本原理,如热身、拉伸、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等。

- 介绍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如耐力训练、柔韧性训练、力量训练等。

- 强调合理饮食和休息对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并总结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2. 视频观看:观看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视频,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和原则的理解。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如跑步、伸展操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体育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体育运动项目,进行简单的展示和解说,分享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教学评估:1. 口头提问: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理论的掌握程度。

2. 实践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对体育与健康理论的应用能力。

3. 小组展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展示中对体育与健康理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视频资源: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视频。

2. 图片和图表:用于说明体育与健康的概念和原则。

3. 实践活动场地和器材:用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器材。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深入学习,了解该项目对健康的影响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体育健康教育理论课教案

体育健康教育理论课教案

体育健康教育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锻炼习惯和方法,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2. 体育锻炼的方法与原则3. 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4.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5. 体育道德与团队协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体育锻炼的方法与原则,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体育道德与团队协作。

2. 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运动生理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体育道德与团队协作等内容。

2. 实践演示法:演示正确的锻炼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技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引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4. 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讲解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生理机制。

5. 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介绍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6. 体育道德与团队协作:讲解体育道德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7.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8.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10.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练习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团队协作精神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体育健康教育理论课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

体育理论课健康教育教案(全)

体育理论课健康教育教案(全)

体育理论课-健康教育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健康教育的意义与目标1.1 教学目标:了解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明确健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1.2 教学内容:健康教育的定义和意义。

健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健康教育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健康教育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健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分享讨论结果。

第二章: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2.1 教学目标:了解健康促进的概念和重要性。

明确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健康促进的定义和意义。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健康促进的策略和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健康促进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健康促进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关系,分享讨论结果。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健康促进的理解和看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健康促进的策略和方法,分享讨论结果。

第三章: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3.1 教学目标:了解健康行为的概念和重要性。

明确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健康行为的定义和意义。

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培养健康行为的方法和策略。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健康行为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健康行为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的关系,分享讨论结果。

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健康行为的认识和看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健康行为的方法和策略,分享讨论结果。

第四章: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4.1 教学目标:了解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掌握健康教育的实际操作方法。

4.2 教学内容: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如何设计和实施健康教育计划。

如何评估健康教育的效果。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的实际操作方法。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运动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的概念及关系2. 体育锻炼的好处3.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4. 运动营养与饮食5. 团队协作与比赛规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体育锻炼的好处,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运动营养与饮食,团队协作与比赛规则。

2. 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运动营养与饮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分析体育锻炼的好处,传授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介绍运动营养与饮食知识,讲解团队协作与比赛规则。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体育锻炼心得,分享运动营养与饮食的经验,探讨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体验运动项目,感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4.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讲解运动损伤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5. 运动营养与饮食:介绍运动营养与饮食的知识,引导学生科学饮食,为体育锻炼提供能量保障。

6. 团队协作与比赛规则: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分析比赛规则,培养学生的竞技道德和集体荣誉感。

7.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8.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体育锻炼心得,分享运动营养与饮食的经验,探讨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9.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运动项目,感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10.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

体育健康教育理论课教案

体育健康教育理论课教案

体育健康教育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锻炼习惯,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和技巧。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的内涵2. 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技巧3. 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4.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5. 团队协作与竞技体育精神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引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2. 体育与健康的内涵:介绍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理的益处,阐述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3. 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技巧:讲解各种锻炼方法,如跑步、游泳、健身等,并演示部分锻炼技巧。

4. 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介绍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如运动强度、运动频率等。

5.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讲解运动损伤的类型、成因及预防措施,展示部分处理方法。

6. 团队协作与竞技体育精神:介绍团队协作在体育比赛中的重要性,弘扬竞技体育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技巧等理论知识。

2. 演示法:展示运动技巧、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等。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团队协作与竞技体育精神展开讨论。

4. 实践法:安排课后体育锻炼,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关于体育锻炼方法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态度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实践成果:检查课后体育锻炼的效果,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团队协作:评价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团队协作意识。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体育健康教育理论课教材。

2. 课件:体育健康教育相关PPT课件。

3. 视频资料:体育锻炼方法、运动损伤处理等视频资料。

4. 体育器材: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

5.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体育健康教育的文章、研究报告等。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明亮,配备多媒体设备。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提高运动技能。

二、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2.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3. 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4. 运动技能的提高5. 自我保健能力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运动技能的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3. 演示:演示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

4.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体育锻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次课程所学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制定个人体育锻炼计划,坚持进行体育锻炼。

3. 观察自己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进步,学会自我评价。

4. 向家人或朋友分享体育锻炼的收获,传播健康理念。

5. 下一节课前分享自己的体育锻炼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体育与健康理论的掌握情况。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应用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交流,了解他们在体育锻炼中的实际体验和收获。

4. 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和态度的变化。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材料。

2. 体育器材如球类、跳绳等。

3. 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4. 网络资源,如健康相关的网站、视频等。

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运用示范法和实践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运用反思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思考。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锻炼中得到适合自己的锻炼。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一课次:第一周第一次课教学内容:体育课课堂常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中学体育课的常规要求,更好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

教学步骤:一、课前常规:1、教师应整理好着装,注重仪表,提前到操场准备上课。

2、认真写好教案,准备好器材,规划好场地。

3、向体育委员、小组长布置上课内容,提出有关要求。

4.上体育课时,学生应提前1分钟到指定地点等待教师并准备上课,体委应带领部分同学协助教师准备场地,器械。

5、学生一律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不准戴帽子、手套、围巾。

严禁携带小刀、笔、证章等物品。

6、凡因病、事等未能到校上课的学生,一律由体育委员向教师说明情况,记入考勤。

7、体育课需请假的学生,应向任课体育教师说明,教师视其情况安排见习或适当活动。

8、值日生按教师要求,将器材安放在规定的位置。

9、轻病假和女生例假,必须随课见习,并由教师安排适当活动。

10、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包括见习生)。

11、上体育课时,学生应精神饱满尊敬教师团结合作,积极进取,认真听课,刻苦学习,积极主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据此评定学生课堂表现分。

二、课上常规:1、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按教师指定位置,迅速集合队伍。

2、体育委员报告出勤情况。

师生问好。

教师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

3、学生迟到需喊报告,经教师允许后方可入列。

4、学生按教师要求刻苦锻炼,不擅自离开场地。

5、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体育考核标准,不弄虚作假。

6、教育学生注意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7、总结本课情况,布置课下练习,安排归整器材。

三、课后常规1、分析本课情况,写好课后小结。

2、能认真完成课外体育作业。

体育与健康室内理论课教案2中华养生:修其德与运其智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知道高尚的道德和丰富的知识是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必要条件。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说出和恰当地解释课文中的两句话——“大德必得其寿”、“知者不惑”;同时,能做到日行一善(天天做好事)、日增一智(天天添知识)。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3. 引导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提高运动技能。

二、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2. 体育锻炼的方法与原则3. 运动生理基础知识4.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5. 体育赛事简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体育锻炼的方法与原则,运动生理基础知识。

2. 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体育赛事的分类与规则。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体育锻炼的方法与原则,运动生理基础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损伤的案例,让学生学会预防与处理运动损伤。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体育赛事的分类与规则,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体育锻炼的方法与原则,运动生理基础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运动损伤的案例,让学生学会预防与处理运动损伤。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体育赛事的分类与规则。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了解一种体育赛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2. 学生掌握程度:通过作业、小测验或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体育锻炼方法、运动生理知识和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讨论质量:在课堂讨论环节,评价学生的参与态度、观点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正式出版的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材,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 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文并茂的讲解和相关的视频案例,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体育新闻网站、在线体育知识库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体育与健康理论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掌握体育健身方法,提高身体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2. 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技巧3.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4. 运动营养与健康5. 心理健康与运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技巧。

难点: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运动营养与健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激发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技巧,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运动营养与健康,心理健康与运动等内容。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示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技巧。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运动损伤的预防经验,探讨运动营养与健康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整理笔记。

2. 制定个人的体育锻炼计划,坚持进行体育锻炼。

3. 观察身边的同学或家人,了解他们的运动损伤经历,思考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4. 调查身边的同学或家人,了解他们的运动饮食习惯,思考如何做到运动营养与健康的平衡。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体育锻炼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的能力。

4. 学生对运动营养与健康知识的了解。

5.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体育与健康理论教材。

2. 课件:体育与健康相关课件。

3. 视频:体育锻炼方法与技巧的视频。

4. 实物:运动器材、运动损伤的样本等。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与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2. 演示法:展示体育锻炼方法与技巧,让学生直观学习。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体育锻炼,提高实践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经验,互相学习。

5.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损伤案例,提高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能力。

《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案参考

《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案参考

《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案参考第一章:体育与健康的关系1.1 体育的概念与功能1.2 健康的概念与标准1.3 体育与健康的相互关系1.4 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第二章:运动生理学基础2.1 运动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2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2.3 运动与能量代谢2.4 运动与心肺功能第三章:运动损伤与预防3.1 运动损伤的类型与原因3.2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3.3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与康复3.4 安全运动的理念与实践第四章:运动营养与健康4.1 营养基础知识4.2 运动与营养的关系4.3 运动营养补充的原则与方法4.4 健康饮食的实践与指导第五章:运动心理与健康5.1 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5.2 运动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影响5.3 运动心理辅导与训练的方法5.4 运动心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与案例分析第六章:运动技术与训练方法6.1 运动技术的基本原理6.2 不同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6.3 运动训练方法的原则与分类6.4 运动技术的实践与提高第七章:运动训练与比赛的组织与管理7.1 运动训练计划的设计与实施7.2 运动比赛的组织与运营7.3 运动团队管理与领导力7.4 运动训练与比赛的评价与反馈第八章:体育教学方法与实践8.1 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与目标8.2 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8.3 体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8.4 创新性体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第九章:体育与健康教育9.1 体育教育的概念与目标9.2 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与方法9.3 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整合策略9.4 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践案例分析第十章:体育与健康的未来发展10.1 体育产业发展趋势与挑战10.2 健康中国战略与体育的角色10.3 科技在体育与健康领域的应用10.4 青少年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第十一章:运动与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11.1 慢性病的特点与影响11.2 运动在慢性病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11.3 慢性病患者的运动指导11.4 运动与慢性病的实证研究第十二章:女性体育与健康12.1 女性生理特点与运动12.2 女性体育健康问题的特殊性12.3 女性体育活动的推荐与实践12.4 女性体育与健康的的社会支持与政策第十三章:老年体育与健康13.1 老年人体生理特点与运动13.2 老年体育活动的类型与推荐13.3 老年体育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处理13.4 老年体育与健康的社会支持与政策第十四章:特殊人群的体育与健康14.1 特殊人群的定义与特点14.2 特殊人群体育活动的原则与方法14.3 特殊人群体育活动的案例分析14.4 特殊人群体育与健康的政策与支持第十五章:体育与健康的国际视角15.1 国际体育健康发展的现状与趋势15.2 国际体育健康政策的比较与分析15.3 国际体育健康领域的合作与交流15.4 中国体育健康发展的国际定位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理解体育的概念与功能,以及体育与健康的相互关系。

体育理论课健康教育教案(全)

体育理论课健康教育教案(全)

体育理论课-健康教育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健康教育的意义与目标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培养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1.2 教学内容健康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健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健康教育的定义、意义和作用。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健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1.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章: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内涵和要求。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习惯。

2.2 教学内容健康生活方式的定义和内涵健康生活方式的要求和特点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健康生活方式的定义、要求和特点。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活动。

2.4 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活动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自我调节的实践应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情绪的实践。

3.4 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活动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心理健康和自我调节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运动与健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培养学生科学锻炼的习惯。

4.2 教学内容运动与健康的关联性科学锻炼的原则和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运动与健康的关联性以及科学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4.4 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活动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了解其对科学锻炼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饮食与健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案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案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2. 培养学生正确的锻炼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体育比赛的基本规则,提高体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2. 体育锻炼的原则3. 运动营养与健康4.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5. 体育比赛的基本规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体育锻炼的原则,运动营养与健康,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体育比赛的基本规则。

2. 教学难点:运动营养与健康,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体育锻炼的原则,运动营养与健康,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体育比赛的基本规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损伤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体育锻炼的心得,分享运动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思考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2. 基本概念:讲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认识到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

4. 运动营养与健康:讲解运动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饮食来提高身体素质。

5.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分析运动损伤的案例,讲解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6. 体育比赛的基本规则:讲解体育比赛的基本规则,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8.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锻炼计划,并关注运动营养与健康。

10.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对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评价。

2. 同伴评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了解彼此在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中的表现。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运动实践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案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案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体育素养。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2. 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3. 运动营养与健康4.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5. 运动心理素质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运动营养与健康,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运动心理素质的培养。

2. 教学难点: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运动营养与健康,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运动营养与健康,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运动心理素质的培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运动损伤案例,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预防的认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运动营养与健康,运动心理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兴趣。

2. 基本理论知识讲解:讲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

4.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讲解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分析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5. 运动心理素质的培养:讨论运动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运动心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兴趣。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4.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体育与健康理论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视频资料:收集相关的运动损伤处理视频,直观地展示运动损伤的处理过程。

昆明医学院2011级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昆明医学院2011级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昆明医学院2011级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课次:1 主讲人:吴晓虹时间:2012.2教学内容: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体育健康与心理健康(抑有症为例)学习目标:1、能够区别体质与健康两个概念及其关系2、能够评价自身的体质状况与健康水平3、能够对自己的健康进行管理,制订体育锻炼计划重点: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的概念、内容。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抑郁症的内容及案例)教学手段:可采用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教学要求:明确体质与健康的概念、内容,以及相关案例健康标准。

学会制定自身健康计划。

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涵义、了解国内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了解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抑郁症康复的作用。

一、体质评价量表二、亚健康状态自测体质健康理论及案例一、案例及材料二、体质健康理信纸(一)体质和健康的概念1、体质的概念:是指人体的质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健康的概念:是体质状况的反应和表现。

(二)体质和健康和内容1、体质的内容2、健康的内容(1)生理健康(2)心理健康(3)社会适应健康(4)道德健康(三)健康影响因素先天因素16%环境因素21%生活方式53%医疗保健10%(四)体质与健康的标准1、身体健康的标准书P21表(2-2-2---4)2、理想体质的主要标准P22三、案例书P23(一)健康状态连续变化体系(二)健康管理健康亚健康疾病第三节应用、拓展、作业一、健身与活动的概念(一)健身的概念(二)活动的概念二、健身的分类三、健身锻炼流程(一)锻炼的原则1、锻炼的原则2、适宜量度原则3、及时恢复原则4、全面发展原则5、持久性原则6、局部与全面原则(二)健身锻炼流程图四、健康美学五、与健康有关网站链接作业与讨论:1、“体质”和“健康”两个词经常在一起出现,如2002年我国开始试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标准》,2007年开始在全国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等。

请问体质与健康是一回事吗?有什么差别?两者的关系是什么?2、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有什么意义?3、根据本章学习内容,评价自身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并制订健康管理计划。

锻炼与心理健康

锻炼与心理健康
目的要求: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本学期学习内容及要求,使学生、对本学期学习,考试相关知识得到进一步了解,并做好课前准备。
重点:学习内容,考试内容及标准。
难点: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自测,根据自身情况正常发挥成绩。
教学方法:传统讲授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互动教学,提问反馈。
思考题:
1、简述本学期考试内容
2、制订自身训练方法
(一)测自身抑郁指数
(二)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与理论
①心理健康概念
②作业
目的要求: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的相关知识,学会正确分析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的联系,学会自测,评价健康与亚健康的区别。
教学重点:体质健康概念,评价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案例抑郁症测评指数。
教学方法:
采用传统讲授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可采用提问式,讨论式教学。
思考题:书P30(3)书P40(9)
1、制定自身健康计划。
2、自我评价健康标准。
3、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哪些
4、何谓抑郁症。
5’
课堂总结:
1、对本节课内容总结
2、要求课后复习要求
教师课后针对学生提示的问题
进行辅导
课的
部分


课的内容
练习分量
组织教学
次数
时间
70’
二、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书P14-30
(一)体质健康的相关调查
①体质健康的相关调查
②亚健康状态自测
(三)体质健康理论及案例
体质和健康的概念
(三)应用、拓展、作业
①健身概念、分类、流程、美学、与健康有关网站链接
②作业
三、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以抑郁症为例),书P31-4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医学院2011级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课次:1主讲人:吴晓虹时间:2012.2
教学内容: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
体育健康与心理健康(抑有症为例)
学习目标:
1、能够区别体质与健康两个概念及其关系
2、能够评价自身的体质状况与健康水平
3、能够对自己的健康进行管理,制订体育锻炼计划
重点: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的概念、内容。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抑郁症的内容及案例)教学手段:可采用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要求:明确体质与健康的概念、内容,以及相关案例健康标准。

学会制定自身健康计划。

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涵义、了解国内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了解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抑郁症康复的作用。

一、体质评价量表
二、亚健康状态自测
体质健康理论及案例
一、案例及材料
二、体质健康理信纸
(一)体质和健康的概念
1、体质的概念:是指人体的质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健康的概念:是体质状况的反应和表现。

(二)体质和健康和内容
1、体质的内容
2、健康的内容
(1)生理健康
(2)心理健康
(3)社会适应健康
(4)道德健康
(三)健康影响因素
先天因素16%
环境因素21%
生活方式53%
医疗保健10%
(四)体质与健康的标准
1、身体健康的标准书P21表(2-2-2---4)
2、理想体质的主要标准P22
三、案例书P23
(一)健康状态连续变化体系
(二)健康管理
健康亚健康疾病
第三节应用、拓展、作业一、健身与活动的概念
(一)健身的概念
(二)活动的概念
二、健身的分类
三、健身锻炼流程
(一)锻炼的原则
1、锻炼的原则
2、适宜量度原则
3、及时恢复原则
4、全面发展原则
5、持久性原则
6、局部与全面原则
(二)健身锻炼流程图
四、健康美学
五、与健康有关网站链接
作业与讨论:
1、“体质”和“健康”两个词经常在一起出现,如2002年我国开始试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标准》,2007年开始在全国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等。

请问体质与健康是一回事吗?有什么差别?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2、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有什么意义?
3、根据本章学习内容,评价自身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并制订健康管理计划。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以抑郁症为例
学习目标:
1、能自测抑郁指数,判断自己的抑郁程度;
2、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涵义;
3、了解国内外对心理的评价标准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4、了解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5、了解体育锻炼对抑郁证康复的作用。

第一节抑郁症相关调查与思考书P31-41
抑郁指数评分测试:1、测试题1-21题2、自评分
第二节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与理论书P34
一、案例及材料
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理论
(一)心理健康概述
1、心理健康的涵义
2、心理健康的标准:书P35(表3-2-1——5)
3、心理疾病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作为社交经验的体育锻炼,有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
2、专为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1)体育锻炼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2)体育锻炼能产生丰富的情绪体验,改善情绪状态
(3)追求刺激的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4)作为审美经验的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5)作为精神解脱的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6)作为自然磨练的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三)体育锻炼与抑郁症的控制
1、抑郁症的概念:指个人的心理显著而持久低落,并伴有思维和行为怪异的心理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WTO)最新统计约7亿(占世界总人口10%)
2、抑郁症的表征及致因
3、体育锻炼与抑郁症康复
4、慢跑或散步对抑郁症康复的生理学分析
作业与讨论:
1、通过测试结果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

2、心理健康在人生中有什么重要性?
3、体育锻炼是否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4、你一般用什么方法缓解你的抑郁?
5、心理健康及其涵义是什么?
6、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哪些?大学生心理健康10条标准是哪些?
7、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哪些作用?
8、什么是抑郁症?
9、体育锻炼对抑郁症的康复有3哪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