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2O
C
C
C
CH2OH O
HO
O
C
H
COOH
OH
H
实验三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注射剂(水针)的制备方法及工艺过程中的操作要点
2. 熟悉注射剂成品质量检查标准和检查方法,了解影响成品质量的因素
3. 熟悉提高易氧化药物稳定性的基本方法
4.了解无菌与灭菌制剂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操作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注射剂系指将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注射剂的生产车间设施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的准备、配制、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澄明度合格、使用安全、无毒性无刺激性;稳定性合格,即在贮存期内稳定有效。
注射剂的pH值应接近血液pH值,一般控制在4~9范围内,含量合格;凡大量静脉注射或滴注的输液,应调节渗透压与血浆等渗或接近等渗。
维生素C(Vitamin C或Ascorbic Acid)用于防治坏血病,促进创伤及骨折、预防冠心病等,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维生素C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但在潮湿状态或溶液中,其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结构被很快氧化,生成黄色双酮化合物,虽仍有药效,但会迅速进一步氧化、断裂、生成一系列有色的无效物质。
氧化反应式如下:
抗坏血酸去氢抗坏血酸
2,3-二酮-L-古罗
COOH
COOH C C HOOC OH H H OH CH 2OH 糖酸
+
草酸 L-丁糖酸
溶液的pH 值、氧、重金属离子和温度对Vitamin C 的氧化均有影响。
针对Vitamin C 溶液易氧化的特点,在注射液处方设计中应重点考虑怎样延缓药的氧化分解,通常采取如下措施:
(1)除氧,尽量减少药物与空气的接触,在配液和灌封中通入惰性气体,常用高纯度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2)加抗氧剂。
(3)调节溶液pH 在最稳定pH 范围。
(4)加金属离子络合剂。
金属离子对药物的氧化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当Vitamin C 溶液中含有0.0002mol/L 铜离子时,其氧化速反可以增大104倍,故常用依地酸钠或依地酸钙钠络合金属离子。
三、仪器和材料
仪器:烧杯,量筒,普通天平。
3号垂熔玻璃漏斗,安瓿(2ml ),pH 计,灌注器,熔封设备,电炉,水浴,澄明度检查台。
材料:Vitamin C (注射用规格)、碳酸氢钠(注射用规格)、焦亚硫酸钠(注射用规格)、依地酸二钠(注射用规格)、二氧化碳、注射用水、钢瓶、亚甲蓝、硫酸铜。
四、实验内容
1.1 处方:
维生素C 52g
碳酸氢钠 24.2g
亚硫酸氢钠 2.0g
依地酸二钠0.5g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1.2 制法:
(1)原辅料质检与投料计算供注射用的原料药与辅料必须经检验达到注射用原料标准才能使用。
按处方计算投料量,如注射剂灭菌后含量下降,应酌情增加投料量
(2)空安瓿的处理
空安瓿→锯口→圆口→灌水→热处理→洗涤→烘干
(3)注射液的配制
量取处方量80%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饱和,加依地酸二钠、Vitamin C 使溶解,分次缓缓加入碳酸氢钠,搅拌使完全溶解,加焦亚硫酸钠溶解,搅拌均匀,调节药液pH5.8-6.2,添加二氧化碳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
用G3垂熔漏斗预漏,再用0.65mm的微孔滤膜精滤。
检查滤液澄明度。
(4)灌注与熔封
将过滤合格的药液,立即灌装于2ml安瓿中,通二氧化碳于安瓿上部空间,要求装量准确,药液不沾安瓿领壁。
随灌随封,熔封后的安瓿顶部应圆滑、无尖头、鼓泡或凹陷现象。
(5)灭菌与检漏
将灌封好的安瓿用100℃流通蒸气灭菌15分钟。
灭菌完毕立即将安瓿放入1%亚甲兰水溶液中,剔除变色安瓿,将合格安瓿洗净、擦干,供质量检查。
2. 质量检查:
(1)pH值:应为5.0~7.0; 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VI H检查方法进行;
(2)颜色: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检查方法进行;
(3)澄明度: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检查方法进行;
(4)热原: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XI A检查方法进行;
(5)含量测定: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其他: 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注射剂通则(附录I B)项下。
实验指导
一、预习要求:
1.1.了解Vitamin C的有关化学性质,复习影响药物氧化速度的因素2.2.掌握注射用水的制备方法与质量要求;
3.3.了解注射剂生产上常用的洁净技术;
4.4.了解常用滤器的特性与使用方法;
5. 复习注射剂成品质量检查的标准与方法。
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一)注射剂制备一般要点
1.操作环境由于注射剂直接注入人体组织或血管,吸收快,作用迅速, 特别是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常用于抢救危重病人,所以对注射剂的生产原料、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要求都极其严格。
注射剂的生产车间设施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必须按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要求划分洁净级别:一般生产区、控制区、洁净区。
控制区与洁净厂区内的空气中尘粒数。
活微生物数、温度、湿度应符合有关规定。
2.安瓿与配制用具的处理安瓿切割前须先经外观检查、清洁度试验、耐热、耐酸、耐碱性试验以及中性试验等。
切割的长度应符合要求以利于洗涤和灌封;切割后断面须用火焰圆口,以免玻璃悄掉入安瓿内。
为提高洗涤效果,在洗涤前安瓿内先灌入去离子水(或0.1%盐酸),经100℃蒸煮30分钟的热处理后,再趁热甩水,以滤净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灌洗数次。
大生产时,1~2ml小安瓿须经灌水机和甩水机反复数次操作,洗净的安瓿应立即烘干备用。
调配器具使用前,要用洗涤剂或硫酸清洁液处理洗净。
临用前用新鲜注射用水荡洗或灭菌处理,不得引入杂质及热原。
3.配液方法有稀配法和浓配法两种,可根据原料纯度加以选用。
4. 药液过滤有减压过滤、加压过滤以及高位自然滴滤等。
过滤用具的种类较多,砂滤棒、压滤机等常用作初滤,再依次经垂熔玻璃滤器和微孔滤膜精滤,使药液澄明并除去微粒。
5.灌封灌注药液时尽量不使药液碰到安瓿颈口,以免封口时产生炭化和白点等。
灌装后随即封口。
手工熔封时,火焰应用调节至细而呈蓝色,待玻璃烧红后用镊子夹去顶部并在火焰中断丝。
6.灭菌、检漏封口后应及时灭菌,趁热放入亚甲蓝溶液中检漏。
(二)维生素C注射液制备要点
1.维生素C显强酸性,加入碳酸氢钠使其部分中和成钠盐,既可调节至维生素C较稳定的pH值6.0左右,又可避免酸性太强,在注射时产生疼痛。
加入碳酸氢钠至维生素C溶液中时应缓慢,以防溶液溢出,并应充分搅拌以免局部碱性过强。
2.维生素C易氧化变色、含量下降,尤其当金属离子(特别是铜离子)存在时变化更快。
故在处方中加入NaHSO3作抗氧剂,EDTA作金属离子络合剂,并在药液内和灌封时均通CO2气,尽量避免药液与金属器具接触,以减少氧化。
3.惰性气体的使用对维生素C等易氧化药物的注射液,除加入抗氧剂、金属离子络合剂等外,较有效的方法是在配液和灌封时通入高纯度氮气或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
惰性气体应先通过洗气装置,除去微量杂质。
使用纯度较低的二氧化碳时,可将气体分别通过盛装浓硫酸,1%硫酸铜、1%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处理,以分别除去水分、硫化物、有机物和微生物,最后经注射用水洗气瓶除去可溶性杂质和二氧化硫。
若惰性气体纯度较高时,只需通过甘油和注射用水洗涤即可。
氮气应依次通过碱式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和10%高锰酸钾溶液(除去氧和有机物质)。
4. 为减少维生素C氧化变色,灭菌时间控制在100℃、15分钟。
三、思考题
1.分析影响注射剂澄明度的因素。
2.用NaHCO3调节维生素C注射液的pH值,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3.影响药物氧化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止?
4.何谓注射用水?制备时主要采用哪些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