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版)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版)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通过反复朗读,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进一步进行鉴赏。
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进一步进行鉴赏,体会诗的意境。
课时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复备栏正文(包括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题破山寺后禅院》
一、题解: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
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
诗人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见旭
日初升,光照山林,又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
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面对这幽美的圣境,作者慨然命笔,
写出了这寄托自己遁世情怀诗篇。
大意: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
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
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
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二、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
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
所独有的静趣。
1.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
的环境。
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
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
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
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
的情绪。
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2.颔联“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
出通向后禅院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
成语“竹(曲)径
通幽”源于此诗,意思是说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的地方。
3.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是从内心的感受的来描绘后禅院
的清静幽美。
迷人的山光景色使小鸟儿怡然自啼,山光和白云在潭水中
的倒影更是秀美无比,令近潭观水者忘却心中的一切杂念。
这就更加衬
托出其景之幽静佳绝。
一个“悦”字,赋予鸟儿以人的灵性,向读者传达了鸟音关关的画外音。
一个“空”字,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静趣。
“空人心”应对上句“悦鸟性”,写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鸟性”又暗示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
颔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无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
“悦”、“空”,使动用法:解释为:“使……欢悦”、“使……空明”
4.尾联“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
万籁俱静,实难以名状,于是诗人采用以动(声音)显静的手法,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
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从而以动映静,给人以静的感受,收到“鸟鸣山更幽”般的强烈艺术效果。
这两句以动钟馨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
成语“万籁俱寂”源于此诗,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