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5 瀑布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作业题(鄂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上5 瀑布教案作业题(鄂教
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5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课后田字格内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悦。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瀑布声音的洪大、气势的壮观。

教学难点:
重点句的想象以及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瀑布的壮观气势。

【教具准备】
教学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见过瀑布吗?
2.学生自由交流对瀑布的认识或印象。

师相机揭示课题。

(板书:瀑布)。

3.学生齐读课题,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借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可能会提到的问题:瀑布是什么样的?瀑布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叫它瀑布?)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
教师出示朗读要求,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出示2)(1)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2)圈出文中的生字,并给生字找几个朋友;
(3)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三、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吗?
出示:(出示3)
yīn
zhèn
sōnɡ

zhànɡ
zuò
zhēn
chén
声音
阵阵
松林没法
千丈
一座
珍珠
如尘
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词语,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

(出示4)重点指导:
前鼻音“阵、珍、尘”,后鼻音“松、丈”,平舌音“座”,
翘舌音“阵、丈、珍、尘”。

出示:(出示5)

yǒnɡ
hūrán
zhuǎn
bān
yín
yǎnɡ
pínɡ
yān
瀑布
涌上忽然
一转
这般
白银
仰望
屏风
如烟
自由练读第二行词语,同位轮读,指名读。

(出示6)重点指导:整体认读音节“银”,前鼻音“然、转、般、烟”,后鼻音“涌、仰、屏”。

四、初读课文,读通顺,整体感知。

.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

(2)朗读长句子,朗读课文
.出示长句子:“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进/松林。

”(出示7)
朗读指导:注意根据朗读节奏划分进行停顿。

注意自由读,指名读。

注意读通顺。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

放到课文中你能读正确吗?
2.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出示8)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远看瀑布,千丈(
)衬着一道(
),仰望瀑布像一座(
)。

五、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出示9)出示生字田字格:“音、阵、松、法、丈、
座、珍、尘”。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3.(出示10、11)(1)加一加:“立”加“日”是“音”,“阝”加“车”是“阵”。

“氵”加“去”是“法”,“木”加“公”就是“松”,“广”加“坐”就是“座”,。

(2)减一减:“仗”减“亻”就是“丈”。

(3)换一换:“诊”减“讠”加“王”就是“珍”。

(4)猜谜语:“此是弹丸地”就是“尘”。

4.指导写字。

(出示12)
“珍”右边下面的三撇,注意起笔位置,第二笔在第一笔上部三分之一处起笔,第三撇在第二撇的三分之一处起笔。

“尘”上部是不带勾的“小”。

“松、阵、法、珍”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座”是半包围结构。

六、检查字词。

.教师运用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字,组词。

2.教师运用拼音卡片,要求学生运用手势给出字的笔画。

【课堂作业新设计】
.你能写出带有下面偏旁部首的字吗?看谁写得多。

写带有“阝”的字:(
)(
)(

写带有“王”的字:(
)(
)(

2.你把瀑布比作什么?
3.抄生字、新词各一行。

参考答案
.“阝”字旁的字:阵、陈、防
王字旁的字:珍、珠、现。

2.瀑布像一条白练挂在山前。

3.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瀑布声音的洪大、气势的壮观。

【教具准备】
教学
【教学过程】
一、生字检查,复习引入。

.出示生字,认读生字游戏。

(出示13)
2.分组比赛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课文(师指导学生读准,读通,读懂)
A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B小组合作读课文。

要求:正音,解决部分疑难点。

c教师范读并指导学生朗读。

2.学生在充分初读的基础上,针对最初的提问交流讨论,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三、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小节
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快乐的旅行,现在就出发吧!
.师:我们离瀑布越来越近了,你们听—((出示14: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瀑布飞流直下的声音)
2.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听到的瀑布的声音。

(师要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胆想象,如:咚咚的鼓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水坝开闸放水的声音,山洪爆发的声音等,学生模拟声音)
3.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
4.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句。

(教师要抓住两
个比喻句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出示15:第一小节)波浪拍岸是什么声音?风吹树林是什么声音?你还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读。

(出示16)
(板书:声音: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阵阵的风吹进松林)
5.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再来描述瀑布的声音(师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6.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课文(教师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
(二)学习第二、三小节
.师:瞧:瀑布就在我们的眼前了,你看到了什么?(出示17)
(板书:看到;(全身)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2.学生结合插图,表达自己的直观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姿态去观察瀑布的美貌,激发学生奇妙的想象。

如:山很高大,像一堵墙。

瀑布像一头银白的长发披在山间。

瀑布像一条洁白的哈达挂在山间。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表达内心对美的体验。

(板书:感受:(美)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3.师:你想用什么方式表现瀑布的美?
4.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

(朗诵、绘画等多种形式均可,教师指导:绘画是要表现出青山白水的色彩对比;朗诵要抓住两个“!”抒发对瀑布的赞叹。

通过“千丈”、“一道白银”感受瀑布的壮美。


5.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畅谈感受。

.师:读了课文以后,你们是不是也想到瀑布的脚下去玩一玩?现在,我们就站在瀑布的脚下,你有什么感受?你联想到什么?
2.(出示18:图文)图文结合,欣赏瀑布的美景。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推荐代表发言。

3.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下抄写“音、阵、松、法、丈、座、珍、尘”各一行。

2.课下练习感情朗读课文两遍。

3.写一段描写瀑布的诗句。

参考答案
.略
2.略
3.要下山,要出谷!
一声呐喊,
从云崖扑下,
哪怕它粉身碎骨!
向往着浩浩江河,茫茫大海,
思念着展翼的风帆,击浪的桡橹。

啊,全凭一腔燃烧的信念,
脚下,才开辟出一条奔腾的生命之路!【板书设计】
5瀑布
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听到:声音

阵阵的风吹进松林


看到;(全身)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近
感受:(美)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课后反思】
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全诗从听瀑布写到看瀑布,由远及近,抓住了瀑布的声音、颜色和形态进行描写,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利用图、文、等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地阅读。

一、创设情境,激发美感。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从而带动学生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对瀑布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如果利用多媒体的声、像视觉来辅助教学,这样学生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教学效果非同凡响了。

二、以读为主,重视读的实践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个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在教学中,以形式多样的朗读,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瀑布》这篇课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还要求学生能把课文背下来,使学生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扩展思维、激发想像。

《语文课标》中要求教师积极钻研教材,抓住教学重点、难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我应该设计一个拓展活动,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瀑布,这样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完成一幅美丽的瀑布图画。

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瀑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瀑布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猜猜他是谁?请听(播放:瀑布的声音。

)你猜出来了吗?(生猜。


2.板书:瀑布怎么了?少一部分,谁来补充(瀑的右下部分,和水比较。

)瀑布是水,但不是一般的水,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

(播放)
3.谁来说说瀑布与我们平时见过的河水、江水有什么不一样?
4.是啊,瀑布的水是从高处直落而下,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非常壮观,非常美丽的。

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赞美瀑布的诗篇。

谁还记得描写瀑布的古诗吗?齐背《望庐山瀑布》,这是李白笔下的瀑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著名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配乐)。

2.你感觉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或者眼前出现了什么?老师有个建议:在说的时候可以这样说:我觉得……;我感觉……;我认为……。

3.哦,你们想象的真丰富,想不想自己也来读读课文
呀?好,请同学们打开书72页,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小诗。

4.请同学们自由读小诗,把你喜欢的那一小节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
三、品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美。

汇报。

(以学生为主体,他们说喜欢哪小节,就从哪一小节开始学起。


(一)第一小节。

读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进松林。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你觉得你读出来了吗?再读读。

指名读,评议。

2.作者用什么比喻瀑布的声音的?(生答)
板书:叠。

边板书边说:看,浪涌上了岸滩,‘又’一个浪涌上来,‘又’一个浪涌上来。

”你从“叠叠”这个词看出了什么?
生答:浪很大,一个压过一个,声音也很大,一阵紧接一阵。

师: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进松林。

”是什么样的声音。

(播放:句子)
3.想不想听听浪涛声和松涛声呀,我们来听听。

(海浪声、松涛声)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

读到这里,你心情怎么
样?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很激动,特别想看看瀑布。

板书:激动)
(二)学习第二小节
还没有看到瀑布,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瀑布那磅礴的气势,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叶老先生一起去看看吧。

.读第二小节,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你们互相说说为什么喜欢。

(同桌互学)
2.汇报。

指读,评议。

说说为什么喜欢。

生:“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千丈’说明山高而陡,瀑布壮观。

白银是瀑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的样子。

)让我们来看看。

师:是啊!瀑布太美了,太壮观了,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赞叹到:千丈青山挂着一道白银。

(出示句子)比较:“衬”和“挂”用哪个好?
查字典:“衬”是衬衣的意思,是贴身穿的衣服,衬托外衣的。

引申为“衬托”的意思。

诗中“青”衬托“白”,(播放)青白相互映衬,青的更青,白的更白,多美呀!让我们再读读诗人精心挑选的文字吧。

再读这小节。

指名读,评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两个“!”,你此时有什么感想?(惊讶,板书)让我
们也来感受感受但是的情景吧。

(播放)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第三小节
刚才我们只是从远处望见了瀑布,最美的景色还在后面,让我们来读读第三小节。

请你自己读一读,学一学。

把你读懂的和想象到的和小组里同学说一说,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自学。

2.汇报:指读课文。

生:我读懂了:没风和有风时瀑布的样子是不同的。

没风时像“珍珠的屏”,有风时“如烟,如雾,如尘。

”读一读。

生:“仰望”说明瀑布是从很高的地方倾泻下来的。

师: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瀑布从很高的山上流下来,水碰到石头上,溅起很多的小水珠,小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颗颗珍珠,许多连在一起就像一座珍珠的屏。

)(:屏)师:如果你就站在瀑布脚下,看到如此美丽壮观的景象,你会说什么呢?(齐读前两句)
师:这时忽然吹来一阵风,会把珍珠的屏吹成什么样呢?(如烟,如雾,如尘)
师:你能读读吗?指读,评价(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瀑布的图片)创设情景:
师:瀑布从千丈青山直泻而下,被风一吹,溅起许多的小水珠,那些轻飘飘的,纷纷扬起,像烟;那些密集一些的,
迷迷蒙蒙的像雾;那些细小飞散落下的像尘。

这样美丽的景象,如人间仙境。

你此时的心情如何呢?(陶醉)作者的心情呢?板书:陶醉
还没有看见瀑布,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然后远远的看到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一座珍珠的屏,不但叶圣陶老爷爷被这美景陶醉,我们也被陶醉了,让我们带着陶醉的情感一起读读小诗,能背诵的可以不看书。

四、背诵小诗。

师: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创造出这么美的奇观呢?(大自然)你还听过或见过哪些景象是大自然的杰作呢?(生答)小结:学习了《瀑布》你有什么想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答)
是啊,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惊叹作者用词的精辟,更惊叹这创造神奇美景的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吧。

板书设计:
瀑布
叠激动
惊讶大自然的杰作
陶醉
【精彩片段】
《瀑布》教学片段
教学流程
美读诗歌,感悟诗境。

1.同桌互读互评。

师:这节课,我们要举行个师生诗歌朗诵会。

我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呢?(生:好了。

)那你就挑自己读得最好的一个小节,读给同桌听听。

同桌读得好,你就夸夸他;哪个地方读得不好,你就给他提提建议。

2.学生展示读。

师生评议,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预设:
师:为了朗诵会的成功举行,我们先互相听听是不是把每个小节都读好了。

谁愿意把第一小节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①第一小节:感受瀑布的声音之美
生1:(读第一小节)
师:谁愿意当小评委,给他评一评。

(指名评议)
师:瀑布的声音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瀑布的声音)
师:第一小节里说这声音好像——
生: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进松林。

师:我们班哪些孩子到过海边?浪涌上岸滩的声音,你
们能学一学吗?
生:哗——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竖起机灵的小耳朵,展开想像的翅膀,想一想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播放瀑布的声音)师:下面,就让我们在瀑布的轰鸣声中,再次读读这两个比喻。

(女生读,男生读)
师:听到这样的轰鸣声,你最想干什么?
生:快一点去看看瀑布是什么样的!
师:我们就听着瀑布的轰鸣声,怀着想早点看到瀑布的急切心情读读第一小节。

(齐读第一小节)
②第二小节:感受瀑布的色彩之美。

师:瀑布先声夺人的非凡气势,让人急切地想一睹它的真面目。

我们继续往前走,请看第二小节,谁来读?
生:(读第二小节)
师: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该生自评后,再指名评议)
师:老师听出来了,“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一句,你把两个感叹号读出来了。

这里为什么用了两个感叹号?
生:因为作者看到瀑布很激动。

因为……
师:联系上句和第一小节,想想,还有什么原因,让作者连续用了两个感叹号?
生:第一小节讲作者只听见瀑布的声音,急切地想看到它的样子。

现在“山路忽然一转”,就一下子看到了瀑布的全身。

师: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谁再来读读一、二行的诗句?(指名读,再齐读)
师:这“瀑布的全身”到底是什么样的?请看大屏幕。

(:白色的屏幕上只出现一条瀑布)
师:你们能看出这瀑布很美吗?
生:看不出来。

师:再认真看——(:瀑布的背景渐渐变成了“千丈青山”)
师:现在,你觉得瀑布美吗?
生:太美了。

师:是啊,雪亮的瀑布在千丈青山的映衬下,好像一道白银,是那样的光彩夺目。

这就是“衬着”。

(:出现“衬着”,生齐读;再出现整句话“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生有感情读。


师:我们一起读第二小节,把这般景象的美读出来。

(生齐读)
③第三小节:感受瀑布的形态之美
师: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多迷人的景象,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近它吧。

请看,我们来到了瀑布脚下。

(:瀑布的
录像)
师: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有什么感觉?
生:兴奋、激动、陶醉……
师:景物一样,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感受。

带着自己的感受,自己读第三小节。

生:(自由读第三小节)
师:谁愿意到瀑布脚下来读?(指名上台读,边播放瀑布的录相)
师:同一节诗,刚才这几个同学读出了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语气。

下面,让我们一起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3小节。

师: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这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

(创设语言情境,帮助理解)
一阵阵微风吹来,吹散了珍珠帘,飞沫慢慢上升、飘舞,漫天浮游,如同轻烟;又渐渐扩散、弥漫,一切若隐若现,好似薄雾;再过会儿,终于化作尘埃,纷纷飘落……
师:这是何等美丽的景色,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站在瀑布——让学生反复读,体会这种情境。

(看有瀑布视频和文字的,全班齐读。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描写瀑布壮美景象的诗歌,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诗人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准确而生动地展示了大自然令人赞叹的美。

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全诗从听瀑布写到看瀑布,由远及近,抓住了瀑布的声音、颜色和形态进行描写,
【作者介绍】
叶圣陶生平简介及主要作品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

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闲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这些小说一反该刊物的趣味主义,较真实、广泛地反映了国民初年的社会生活,想象力较为丰富,构思不落俗套。

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用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其间与好友吴宾诺、王伯祥等人实验新式教育方案,传播新文化、新思潮。

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锁谭》,推重具有自立的妇女。

1919年参加北京
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社》上发表小说和论文,探讨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改造。

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上发表作品。

同年应朱自清之邀到杭州第一师范教书。

1923—193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

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

1930年转到开明书店当编辑。

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到成都主持开明书店编务。

1946年返回上海。

解放前夕由上海经香港辗转到北京,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被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与相关的资料介绍】
叶圣陶的作品有哪些?
.文学作品
叶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1914年开始创作文言小说,1918年开始发表白话文作品。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

《春宴琐谭》叶圣陶的第一部白话小说1918
《雪朝》1922
《隔膜》(小说集)
《稻草人》1923
《火灾》(小说集)1925
《倪焕之》1929
《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
《文心》1934
《未厌居习作》1935
《圣陶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1936
《略读指导举隅》1946,
《儿童文学研究》1947
《精读指导举隅.》1948
《写作杂谈》1951
《叶圣陶童话选》1956
《叶圣陶出版文集》1958
《抗争》1959
《夜》1959《平常的故事》1959
《微波》1959
《箧存集》1960
《潘先生在难中》1964
《叶圣陶散文》1983
《我与四川》1984
《讲话》1997
《文话七十二讲》1999,(与夏丏尊合著)
2.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文学周报》、《公理日报》、《国文月刊》、《苏州评论》、《妇女杂志》、《小说月报》、《中学生》、《开明少年》、《中国作家》、《人民教育》、《中国语文》、《诗》、《光明》、《国文杂志》、《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3.叶圣陶童话代表作:
《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皇帝的新衣》、《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芳儿的梦》等等。

课后作业
一、读拼音,写词语。

shēng
yīn
sōng
lín
méi

qiān
zhàng
zhēn
zhū
chén

二、请把量词送回家。




一(
)屏
一(
)白银
一(
)风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涌上岸滩,
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吹进松林。

2.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仿写感叹句)
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四、课文整体梳理。

全诗共三节,分别描写听见瀑布的_________、________瀑布及_______瀑布
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__________之情。

五、想一想,填一填。

读了诗歌,我被那壮观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我想用大诗人李白“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来赞美叶圣陶笔下的瀑布。

参考答案
一、声音
松林
没法
千丈
珍珠
尘土
二、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