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导学案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本单元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不少传统文化的知识。
不管是传统节日,还是发明创造,抑或是艺术作品,其中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继续领略本单元的“风景”吧。
2.板书课题:语文园地三
二、目标引领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2.学会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多识字。
3.品析排比修辞手法的妙处,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仿写句子。
4.了解和背诵日积月累中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学过的方法识字。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交流的方法,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3.在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回顾,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指导
(一)交流平台
出示课文第45页的内容:
课文中有许多段落,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得很清楚。
如《赵州桥》第3自然段,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美观”,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把各种姿态的龙写得活灵活现。
再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3自然段,写了各种各样的店铺,还写了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清楚地写出了“画上街市的热闹”。
1.问题引领:
(1)读了以上内容,你知道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吗?
(2)除了以上文段,你还能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类似的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文段吗?
2.学习提示:
(1)齐读这两段话,边读边思考。
(2)画出这两段话中举的例子。
(3)分小组读句子,交流自己的理解。
(4)再读《赵州桥》中的文段: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
师指导: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美观”,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把各种姿态的龙写得活灵活现。
(5)再想一想,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文段是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示例: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
《富饶的西沙群岛》
3.梳理小结:
我们在写一段话的时候,构段时先概括地写,再具体地写。
可以在写之前先确立好要写的中心“意思”,写的时候,要围绕这个“意思”展开,这样写出来的段落,主题才明确,内容才集中。
4.拓展延伸:
(1)读下面一段话,用“”画出文段的中心句。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2)从下面几句话中任选一句作为中心句,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写一段话。
A.天上的云朵真是变化万千呀!
B.课间十分钟真热闹呀!
C.菜市场的菜真丰富呀!
(二)识字加油站
1.问题引领:
(1)生活中,你见过这些标牌吗?
(2)你能准确、流利地读出这些标牌吗?
2.学习提示:
(1)认识生字。
税(shuì)务局档(dàng)案馆
咖(kā)啡(fēi)馆阅(yuè)览室
废(fèi)品收购站农贸(mào)市场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点拨:“税”是翘舌音;“档”读dàng,不能读成dǎng;“咖”读kā,不能读成jiā。
找出易错的字:“贸”字第三笔是“点”,不要漏了这一“点”。
(3)用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一记这些字。
①加一加:税档咖啡阅废
②换偏旁:档——挡阅——问
③运用字理:贸,会意字,易货而求财。
(4)下面这些标牌你也会读?
敏博实验学校深圳火车站
康师傅方便面木糖醇口香糖……
3.梳理小结:
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处处留心,遇到不认识的字向大人请教,多读有趣的标牌,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认识不少的字。
4.拓展延伸:
(1)读一读,认一认,再组词。
税(税收)档(档案)咖(咖啡)啡(吗啡)
说(说话)挡(挡住)加(加法)非(非常)
(2)选择题。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识字(A)
A.经常留意身边的字,并记住它。
B.只看课本中的字就够了。
C.只看老师让看的字,别的不看。
(3)判断对错。
A.“咖啡”的“咖”读kā,不读jiā。
(√)
B.“贸易”的“贸”读miào ,不读mào 。
(X)
(三)语句段运用
第一部分:介绍手工活动的过程
1.问题引领:
(1)阅读下面这一段话,想一想蔡伦造纸用了什么流程?
(2)你能照样子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吗?
2.学习提示:
出示:
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gǎi
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m á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jiāng ;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1)这段话中用了这样的流程:“剪碎suì或切断→浸→捣dǎo →捞→晒”向我们介绍了蔡伦造纸的过程。
(2)你能根据示范,仿照这样的流程向我们介绍一次剪纸的活动吗?
(课前老师准备剪纸的材料:剪刀、彩色纸,课上做剪纸的示范或播放剪纸视频。
)
(3)学生自由汇报,得出剪纸的流程:
剪→折→剪→展开
(4)根据流程图,用一段话介绍剪纸的活动过程。
首先把纸剪成正方形,把纸对着角折三次;然后用剪刀顺着纸顶端边上剪成锯齿形,或半圆形;再在折叠的边上剪成波浪形;最后,展开来就是一朵栩栩如生的花。
(5)你能仿照这种方法选择:捏泥人、拼装玩具、编花绳其中一种活动,向大家介绍一次活动的过程吗?
3.梳理小结:
我们在介绍一种活动时,往往会用上一连串的动作,只要我们把这些动作连贯起来,就能说出一段通顺、具体的话。
4.拓展延伸:
教材中还有哪些描写活动过程的语段?
“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
……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清理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
第二部分:品析排比修辞手法的妙处
1.问题引领:
(1)想一想下面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特点?
(2)照样子,用上排比的修辞说一句话。
2.学习提示:
出示: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
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1)读一读这两段话,在小组内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点拨:这两段话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总分的写作手法,让句子有气势、生动。
(2)你能照样子写一段话吗?
(学生练习自由写话,然后汇报。
)
出示例句:
春天来了,公园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迎春花,黄色的蓓蕾在绿叶中若隐若现;桃花,粉红的脸蛋惹人喜爱;梨花,雪白的花瓣随风起舞……
3.梳理小结:
排比的修辞手法,能使意思表达更清楚,让句子更加生动、具体。
4.拓展延伸:
(1)补充句子。
在家里,玉玉为妈妈(洗衣服),为爸爸(拿拖鞋),为奶奶(捶背),大家都夸她是个有孝心的好孩子。
(2)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天空中的烟花越来越多,形态各异。
有的像撑开的大伞,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花朵,有的像数十条金色的银蛇,扭动着升上天空。
天空好似一幅美丽、迷人的画。
(四)日积月累
1.问题引领:
(1)这四类词语讲述了什么内容?
(2)你还能举例类似的词语或诗句吗?
2.学习提示:
出示:
文房四宝:笔墨(mò)纸砚(yàn)
雅(yǎ)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lán)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1)自由朗读四组短语,读准字音。
(2)指名读,然后齐读,正音。
教师点拨:“砚”读yàn,不读xiàn;“兰”读lán,是边音不是鼻音。
(3)这四组短语讲的是什么内容?
教师讲解:这四类词语蕴含着传统文化内涵。
(4)练习背诵这四类词语。
(5)拓展延伸:
①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
生活四事:衣食住行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与中医有关的成语:妙手回春悬壶济世
药到病除起死回生
②
画
[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梳理小结:
朗读这些短语或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后我们可以去搜集更多传统文化的知识,阅读更多古诗词,积累更多字词。
4.拓展延伸:
用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填空。
妹妹坐在(笔墨纸砚)齐全的书房里,没有一点心思去舞文弄墨,而是看着窗前的菊花发呆,她知道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了,虽然中医大夫(望闻问切),精心用药,可是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
可怜妹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自觉有(梅兰竹菊)的品格,却也改变不了命运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