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分扣子》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分扣子》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分扣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领域数学好玩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次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分类和比较的知识之后安排的,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运用,又是以后学习简单统计的基础。
旨在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给扣子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比较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让学生经历分类活动的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表达。
【课标解读】
内容要求:关注幼小衔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学业要求: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能主动表达并与他人交流,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好奇心,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提示:以解决实际分扣子问题为重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实践意识。
【学习目标】
1.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
3.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
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教学方法】
操作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观察比较法
【学习方法】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发现
【教具学具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纸质扣子分别装入信封1号袋和2号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引出扣子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谜语让你们猜一猜。
(出示课件)
师:谜底是什么呢?
生:是扣子。
师:同学们,今天扣子们请大家来帮一个忙。
一群哭哭闹闹的扣子,他们迷路走到了这里找不到同伴也找不到家了,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师:怎样帮它们呢?(给扣子分类。
)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分扣子的问题。
(板书:分扣子)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猜谜游戏导入新课,又用扣子的口吻邀请学生帮忙,激发学生的兴趣。
】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根据不同的标准将扣子进行第一次分类
1.引导学生观察扣子的特征
(同学们,让我们仔细观察这些扣子,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合作将1号信封的扣子分成两类
在开始之前老师先说一下活动要求:
(1)现在请同学拿出1号信封中的扣子放在中间,小组合作把这些扣子分成两类。
分的时候扣子要摆开,不能重叠。
(也就是扣子不能压在一起。
)
(2)分完以后不要动扣子,同桌一人保管一类扣子,轻声交流你们是怎么分的。
完成后用坐姿告诉老师。
3.学生在黑板上展示
(1)展示学生“按形状”分的结果
生:我们是按形状分的,分成两类,一类是圆形,一类是方形(板书:按形状分,分成圆形和方形。
)
(2)展示学生“按扣眼数”分的结果
生:我们是按扣眼数分的,分成两类,一类是2个扣眼的,一类是4个扣眼的(板书:按扣眼数分也就是分成了4个扣眼的和2个扣眼的)
4.引导学生对比分类结果
(这两种分发的结果一样吗?同样的扣子,为什么分的结果不一样?什么原因造成的? )
小结: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不同。
【设计意图:分类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分类标准,一个科学的分类标准,能够将需要分类的对象进行不重复、无遗漏的划分,且在同一次分类中只能根据同一标准。
所以“分扣子”这一部分,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建立“我以什么为标准,将谁分成了几类,分别是什么”的思维链条,从而对分类思想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
活动二:根据新的标准将扣子进行第二次分类
1.引导学生发现新的分类标准并尝试分类
扣子们对刚才的分类结果可不太满意,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还是长得不一样,不能一起回家。
2.组织所有学生按照新的发现进行第二次分类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保管的扣子,想一想还能再选一个标准,继续分吗?动手试一试)
3.学生展示二次分类过程和结果
(1)谁能看出他是怎样继续往下分的?
(2)总共分成了几类,每一类扣子还可以继续分吗?为什么?(每类扣子完全一样,没有区别) 4.对比两种分法的结果
(板书:分到不能再分时,顺序不同,结果相同。
)
过渡:我发现咱班同学动脑筋特别快,接下来看看大家动手快不快?请把桌面上的扣子装进1号信封,放在左上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关注一个指标到关注两个指标进行分类,体现了认知的递进过程,同时按按不同的标准分别进行分类也可以避免出现认知上的混乱。
】
活动三、体会按不同的标准三次分类,最后结果相同
1.出示扣子
选择分类标准观察,你发现些扣子有什么不同?(有紫色的,桔色的,圆形的,方形的,2个扣眼的,4个扣眼的。
)我们可以按什么标准给这些扣子分类?
颜色扣眼数形状
2.讨论分类顺序(现要把这些扣子分一分,你会怎么分? )
预设:先按__分,再按_分,最后按__分。
猜想结果(猜一猜按照不同的顺序一直分下去,结果会一样吗? )
拿出2号信封的扣子,开展分类活动,并完成任务单。
3.学生展示分类顺序和结果
同学们真的太棒了。
现在让我们把这些扣子放到2号信封中放好,看哪组最先完成并坐姿端正。
【设计意图:提高活动难度,按不同标准分更多样的扣子,猜想一直分下去,结果是否一样。
再通过实际分一分验证,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
】
四、拓展小结
1.演示生活中的分类
(其实不但扣子们需要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分类问题,你知道哪里需要分类吗?我们又为什么要分类呢?)
超市、图书馆、衣柜、冰箱中的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顺序分类整理后,就会变得更整齐。
大家学会分类的方法,也会让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有条理性。
)
2.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
(1)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不同
(2)分到不能再分时,顺序不同,结果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梳理、总结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
五、课堂评价
课堂自我评价(本节课我们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还学会了分类,你对自己的表現满意吗?请在你的评价栏中圈出来。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过程中自己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这里关注的是对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因此,设计了“能找到合适的分类方法” “能主动参与分类活动”“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三个指标,主要对学生活动中分类方法、参与主动性、是否积极思考进行评价,体现了对于这个活动中学生表现的主要关注点。
】
六、作业设计
1.计算并分类
[考查重点]正确计算并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考查素养]推理意识运算能力
[素养水平]掌握
2.帮妈妈整理衣柜
[考查重点] 按不同标准分类并整理
[考查素养] 推理意识应用意识
[素养水平] 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