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文化人格的精神结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6 No6,2014
学 术 探 索 AcademicExploration
201结构
黄 健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要:依 据 文 化 人 类 学 理 论 ,文 化 的 核 心 是 价 值 观 念 ,因 此 ,价 值 观 是 形 成 作 家 文 化 人 格 的 根 基 ,作 家 的 精 神 信 仰 则 是 形 成 其 文 化 人 格 的 核 心 要 素 。 进 一 步 说 ,作 家 的 文 化 人 格 是 由 以 下 两 个 方 面 的 精 神 特 征 整 合 而 成 的 , 一是 人 生 经 历 和 人 生 体 验 中 逐 渐 形 成 并 发 展 演 变 而 成 的 精 神 图 式 ,二 是 文 化 知 识 体 系 的 建 构 中 逐 渐 形 成 并 发 展演 变 而 成 的 精 神 图 式 。 这 两 个 方 面 的 精 神 图 式 又 分 别 由 血 脉 人 伦 情 结 、社 会 道 德 情 感 、宗 教 意 识 、哲 学 观 念 这四 个 层 面 的 精 神 内 蕴 建 构 而 成 ,鲁 迅 文 化 人 格 精 神 结 构 的 形 成 也 是 如 此 。 在 文 化 人 类 学 视 阈 中 探 究 和 建 构 鲁迅文化人格的精神结构,能够充分体现出中西方价值观的交融以及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鲁迅;文化人格;精神结构;文化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I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4)06-0142-05
鲁迅遵母命而与朱安女士完婚,这使他长期 陷入无爱 的 苦 闷 心 理 体 验 中,他 深 深 体 会 到,自 然、健康、完整的生命绝然不可缺失真正的爱情。 对于爱的思 考、追 求、呼 唤,贯 穿 了 鲁 迅 的 一 生, 他有着人世间最多的爱。
鲁迅是其所属的封建士大夫阶级的叛逆者, 家境败落 后,因 为 很 早 就 直 面 了 世 事 真 相,鲁 迅 逐渐形成了独立判断的理性思想境界,也就是透 视社会本质和从整体上观照人生现象,他发现了 自己归属的封建士大夫阶级正是“瞒”和“骗”的 封建文化的维护者。正是因为经历了家境败落, 他饱受了亲属们的势力的白眼,他投入野孩子群 后重新确立了自己民众立场的思想和文化归属。 他原先的封建性家族伦理情结出现了分解,向内 强化了家 庭 情 感,向 外 扩 展 为 对 家 乡 民 情 的 关
. All Ri鲁gh迅t在s接R受e中se西rv方e人d.伦文化的过程中,形成
含的内容很广泛,家庭观念(或家族意识)是其主 要内涵。鲁迅自幼受到了封建伦理文化的严格 教育,家 庭 观 念 在 他 的 思 想 意 识 中 有 很 深 的 根 基,在他幼 年 时 家 境 衰 败 和 父 亲 病 逝 的 境 况 下, 因为身为长子长孙,他自然而然地树立起为家庭 牺牲自己的生命信念,他要尽心尽力担负起养家 的重任,为此,他做出了第一个重大的人生抉择, 是“走异路,逃 异 地 ”,开 辟 一 条 能 够 振 兴 家 庭 以 及家族的人生道路。
如何在鲁迅研究中体现出中西方价值观的 交融以及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和谐发展,杨义先生 的观点很有启发性,他提出:“文学现代性如果有
. A什ll么国Ri际g标ht准s的R话es,e就r不ve应d该. 是单边标准,而应
该是多边 标 准,起 码 是 东 西 方 互 为 参 照、互 为 方 法,从而在反复的文化对话中形成一种尊重世界 多样性的、互相取长补短的‘多边现代性’。”[1]笔 者认为,以文化人类学理论解析鲁迅文化人格的 精神结构,可以成为在鲁迅研究方面体现中西方 文化对话和价值观互补的一种有效研究视角。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专项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黄 健,男,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鲁迅研究、五四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体学研究。
142
切,其中包括对家乡历史文化中爱国志士仁人的 特别尊崇。
(二)鲁 迅 在 其 知 识 体 系 建 构 中 形 成 的 家 族 性伦理情结
一、鲁迅文化人格精神结构中的 家族性伦理情结
(一)鲁迅在其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中形成 的家族性伦理情结
人的生命活动创造了文化,人不仅促进了自 然和社会的发展,也发展了人自身,因此,个人的 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逐渐形成并发展了他们的 文化心理特质,也就确立了作为其文化心理特质 核心要素的文化人格。正如文化人类学家所言: “人类的人 格 和 心 灵 柔 韧 可 塑,几 乎 完 全 是 由 个 人的生活经历所铸成,既然这种经历发生在某种 文化背景中,那么作为结果的人格大多可以从社 会因素得到 解 释。”[2]中 国 封 建 社 会 伦 理 文 化 包
美国文化 人 类 学 家 威 廉 · A.哈 维 兰 说 道: “所 有 文 化 都 是 习 得 的 而 不 是 生 物 学 遗 传 的 ,著 名的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把这 称 为 人 的 ‘社 会 遗 传 ’。 人 们 与 文 化 一 起 成 长 ,因 而 学 会 自 己 的文化。”[3]人类学是研究 人 类 的 科 学,这 一 学 说在种 族 的 生 物 本 性 和 民 族 的 文 化 属 性 两 方 面,共同建 构 了 人 类 的 血 脉 伦 理 特 征。留 日 时 期,鲁迅开 始 以 人 类 学 理 论 研 究 中 国 国 民 性 形 成的根源,其 中 一 种 视 角 便 是 研 究 中 华 民 族 血 脉情缘在中国国民性形成过程中巨大而恒久的 影响作用。据 许 广 平 回 忆:在 鲁 迅 藏 书 中 就 有 很多 是 “人 类 学 中 之 人 种 学”方 面 的。他 因 对 “各地 风 俗 人 情”极 注 目,所 以,有 关 “民 族 学、 民俗学以及风土记之流也爱浏览”。[4]鲁迅在研 究中国古 籍 时,从 文 化 人 类 学 和 原 始 神 话 传 说 中,发现了 中 国 民 族 性 中 “吃 人 ”现 象 普 遍 存 在 的生物性根源。
学 术 探 索 AcademicExploration
201结构
黄 健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要:依 据 文 化 人 类 学 理 论 ,文 化 的 核 心 是 价 值 观 念 ,因 此 ,价 值 观 是 形 成 作 家 文 化 人 格 的 根 基 ,作 家 的 精 神 信 仰 则 是 形 成 其 文 化 人 格 的 核 心 要 素 。 进 一 步 说 ,作 家 的 文 化 人 格 是 由 以 下 两 个 方 面 的 精 神 特 征 整 合 而 成 的 , 一是 人 生 经 历 和 人 生 体 验 中 逐 渐 形 成 并 发 展 演 变 而 成 的 精 神 图 式 ,二 是 文 化 知 识 体 系 的 建 构 中 逐 渐 形 成 并 发 展演 变 而 成 的 精 神 图 式 。 这 两 个 方 面 的 精 神 图 式 又 分 别 由 血 脉 人 伦 情 结 、社 会 道 德 情 感 、宗 教 意 识 、哲 学 观 念 这四 个 层 面 的 精 神 内 蕴 建 构 而 成 ,鲁 迅 文 化 人 格 精 神 结 构 的 形 成 也 是 如 此 。 在 文 化 人 类 学 视 阈 中 探 究 和 建 构 鲁迅文化人格的精神结构,能够充分体现出中西方价值观的交融以及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鲁迅;文化人格;精神结构;文化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I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4)06-0142-05
鲁迅遵母命而与朱安女士完婚,这使他长期 陷入无爱 的 苦 闷 心 理 体 验 中,他 深 深 体 会 到,自 然、健康、完整的生命绝然不可缺失真正的爱情。 对于爱的思 考、追 求、呼 唤,贯 穿 了 鲁 迅 的 一 生, 他有着人世间最多的爱。
鲁迅是其所属的封建士大夫阶级的叛逆者, 家境败落 后,因 为 很 早 就 直 面 了 世 事 真 相,鲁 迅 逐渐形成了独立判断的理性思想境界,也就是透 视社会本质和从整体上观照人生现象,他发现了 自己归属的封建士大夫阶级正是“瞒”和“骗”的 封建文化的维护者。正是因为经历了家境败落, 他饱受了亲属们的势力的白眼,他投入野孩子群 后重新确立了自己民众立场的思想和文化归属。 他原先的封建性家族伦理情结出现了分解,向内 强化了家 庭 情 感,向 外 扩 展 为 对 家 乡 民 情 的 关
. All Ri鲁gh迅t在s接R受e中se西rv方e人d.伦文化的过程中,形成
含的内容很广泛,家庭观念(或家族意识)是其主 要内涵。鲁迅自幼受到了封建伦理文化的严格 教育,家 庭 观 念 在 他 的 思 想 意 识 中 有 很 深 的 根 基,在他幼 年 时 家 境 衰 败 和 父 亲 病 逝 的 境 况 下, 因为身为长子长孙,他自然而然地树立起为家庭 牺牲自己的生命信念,他要尽心尽力担负起养家 的重任,为此,他做出了第一个重大的人生抉择, 是“走异路,逃 异 地 ”,开 辟 一 条 能 够 振 兴 家 庭 以 及家族的人生道路。
如何在鲁迅研究中体现出中西方价值观的 交融以及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和谐发展,杨义先生 的观点很有启发性,他提出:“文学现代性如果有
. A什ll么国Ri际g标ht准s的R话es,e就r不ve应d该. 是单边标准,而应
该是多边 标 准,起 码 是 东 西 方 互 为 参 照、互 为 方 法,从而在反复的文化对话中形成一种尊重世界 多样性的、互相取长补短的‘多边现代性’。”[1]笔 者认为,以文化人类学理论解析鲁迅文化人格的 精神结构,可以成为在鲁迅研究方面体现中西方 文化对话和价值观互补的一种有效研究视角。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专项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黄 健,男,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鲁迅研究、五四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体学研究。
142
切,其中包括对家乡历史文化中爱国志士仁人的 特别尊崇。
(二)鲁 迅 在 其 知 识 体 系 建 构 中 形 成 的 家 族 性伦理情结
一、鲁迅文化人格精神结构中的 家族性伦理情结
(一)鲁迅在其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中形成 的家族性伦理情结
人的生命活动创造了文化,人不仅促进了自 然和社会的发展,也发展了人自身,因此,个人的 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逐渐形成并发展了他们的 文化心理特质,也就确立了作为其文化心理特质 核心要素的文化人格。正如文化人类学家所言: “人类的人 格 和 心 灵 柔 韧 可 塑,几 乎 完 全 是 由 个 人的生活经历所铸成,既然这种经历发生在某种 文化背景中,那么作为结果的人格大多可以从社 会因素得到 解 释。”[2]中 国 封 建 社 会 伦 理 文 化 包
美国文化 人 类 学 家 威 廉 · A.哈 维 兰 说 道: “所 有 文 化 都 是 习 得 的 而 不 是 生 物 学 遗 传 的 ,著 名的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把这 称 为 人 的 ‘社 会 遗 传 ’。 人 们 与 文 化 一 起 成 长 ,因 而 学 会 自 己 的文化。”[3]人类学是研究 人 类 的 科 学,这 一 学 说在种 族 的 生 物 本 性 和 民 族 的 文 化 属 性 两 方 面,共同建 构 了 人 类 的 血 脉 伦 理 特 征。留 日 时 期,鲁迅开 始 以 人 类 学 理 论 研 究 中 国 国 民 性 形 成的根源,其 中 一 种 视 角 便 是 研 究 中 华 民 族 血 脉情缘在中国国民性形成过程中巨大而恒久的 影响作用。据 许 广 平 回 忆:在 鲁 迅 藏 书 中 就 有 很多 是 “人 类 学 中 之 人 种 学”方 面 的。他 因 对 “各地 风 俗 人 情”极 注 目,所 以,有 关 “民 族 学、 民俗学以及风土记之流也爱浏览”。[4]鲁迅在研 究中国古 籍 时,从 文 化 人 类 学 和 原 始 神 话 传 说 中,发现了 中 国 民 族 性 中 “吃 人 ”现 象 普 遍 存 在 的生物性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