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温习生物新课改省份专用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固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固性
一、选择题
1.以下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C.信息的传递能够调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固
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永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解析:选B 用黑光灯诱捕、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特点,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传递的应用,A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信息的传递能够调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固是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之一,C正确;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永生长期,是“日照长短”那个物理信息对黄麻植物的刺激引发的,D正确。

2.(2019·德州月考)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

如蝉在夏天的鸣唱、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地甫鸟的雄鸟在发觉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

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很干净无声,仍是引发了其他椿象的逃跑。

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以上信息别离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
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彼此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
C.种间关系的调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信息传递的负反馈调剂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固的基础
解析:选B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还能够是无机环境(如颜色、湿度、温度、磁力等),并非是只来自生物。

3.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
B.碳元素要紧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稳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二者彼此依存
解析:选A物质循环应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A错误;碳元素要紧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在短时刻内被大量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稳,C正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因此二者彼此依存,D正确。

4.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某生态系统中某个种群数量的增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击力稳固性
B.通过秸秆还田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C.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循环顺利进行
D.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仍然维持河水清澈,这说明其恢复力稳固性强
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抗击力稳固性与生态系统的成份和营养结构有关,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增加生态系统抗击力稳固性,A错误;通过秸秆还田能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可是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C正确;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仍然维持河水清澈,这说明其抗击力稳固性强,D错误。

5.(2019·洛阳统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原理。

依照这一原理,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细胞的各类化合物
B.物质循环中的“循环”指的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显现、循环流动
C.传统农业中的耕地技术能够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增加对农田的物质投入能够有效避免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选A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细胞的各类元素,A错误。

6.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猫竖尾巴向对手示威;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种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能够够使休眠孢子提早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以上三个实例别离表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解析:选B物理信息指通过物理进程传递的信息,行为信息指通过生物的特殊行为传递的信息,化学信息指通过能够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

题中闪光为物理信号,竖尾巴为特殊行为,植物根系分泌的化合物为可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故三个实例别离表现了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7.我国政府正大力推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态农业。

以下关于生态农业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流向人类有利部份能量越多
B.生态农业系统的食物网较复杂,其抗击力稳固性较高
C.生态农业系统设计的指导原那么是实现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D.生态农业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其总能量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解析:选A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多,流向人类有利部份的能量越少,A错误。

生态农业系统的食物网较复杂,自我调剂能力就较强,其抗击力稳固性较高,B正确。

生态农业系统设计的指导原那么是实现废物资源化及能量的多级利用,C正确。

生态农业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流入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D正确。

8.(2019·石家庄模拟)生态学家林德曼在研究赛达伯格湖时发觉,某种鱼因年龄不同而食性不同:幼年鱼要紧以浮游生物为食,成年鱼要紧以小鱼为食(包括其幼年鱼)、小虾为食。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该鱼的成年鱼、幼年鱼和小虾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B.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大于所有消费者的同化量之和
C.该鱼的成年鱼和幼年鱼因食物来源不同而散布在不同水层,属于垂直结构
D.假设大量增加湖中养殖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必然能够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抗击力稳固性
解析:选B该鱼的成年鱼、幼年鱼和小虾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如竞争空间,A错误。

生态系统中能量是逐级递减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故生产者同化量大于所有消费者同化量之和,B正确。

垂直结构描述的是群落的特点,而该鱼的成年鱼和幼年鱼属于同种生物,C错误。

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那个生态系统的抗击力稳固性就越高,但其生物的数量增加,不必然能够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抗击力稳固性,D错误。

9.(2019·牡丹江模拟)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3种生物的CO2释放量(相对值)曲线图,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B.b、c曲线代表的生物能够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a、b、c曲线代表的生物都有可能是细菌
D.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解析:选D a曲线表示只释放CO2,不吸收CO2,因此可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A正确;b、c曲线表示都能吸收CO2,b属于光能自养型,c属于化能自养型,都为生产者,因此能够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a曲线可代表异养型细菌,属于消费者,b曲线可代表通过光合作用自养的细菌,属于生产者,c曲线可代表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属于生产者,C正确;b曲线不能代表所有的生产者,如不能代表硝化细菌,D 错误。

10.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富营养化水体显现蓝藻水华的现象,能够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信息传递并非都是双向的,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CO2能够在某生物群落中循环利用
解析:选B富营养化水体显现蓝藻水华的缘故是大量有机污物排到江湖中致使藻类大量繁衍,能够说明物质循环的再生利用,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A错误。

信息传递并非都是双向的,如草原上,草的绿色给羊传递了可食用的信息,羊不传递信息给草,这是单向的,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B正确。

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成份,C错误。

物质循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D错误。

11.(2019·河北两校模拟)以下实例能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剂能力的是()
A.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取得含氮养料
B.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致使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加
C.山区植被受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乃至泥石流的发生
D.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慢慢生长出杂草,进而慢慢显现小灌木林
解析:选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表现的是种间关系,A不符合;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致使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加,这属于负反馈调剂,负反馈调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剂能力的基础,B符合;山区植被受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乃至泥石流的发生,表现的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阻碍,C不符合;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慢慢生长出杂草,进而慢慢显现小灌木林,表现的是群落的演替,D不符合。

12.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物根系和土壤动物的呼吸都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统称为土壤呼吸,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如图是某林下的苔藓和凋落物覆盖条件下土壤呼吸的日转变动态。

以下分析错误的选项是()
注:Rs-裸为裸土土壤呼吸速度;Rs-苔为苔藓覆盖土壤呼吸速度;Rs-凋为凋落物覆盖土壤呼吸速度。

A.凋落物中的能量可供给分解者和其他各营养级生物利用
B.该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环节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C.土壤表层的凋落物覆盖会阻碍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度
D.土壤表层的覆盖物提高土壤呼吸速度的缘故可能与提高温度有关
解析:选A分解者分解凋落物释放的能量,大部份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量转移到ATP中供分解者自身生命活动所需,不能被其他营养级生物利用,A错误;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正确;据坐标图中曲线数据转变分析,Rs-凋>Rs-苔>Rs-裸,说明土壤表层的凋落物覆盖可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度,C正确;温度阻碍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推测土壤表层的覆盖物提高土壤呼吸速度的缘故可能与提高温度有关,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甘肃第一次诊断)如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用意,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部份生物组成的食物网。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组成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填字母)。

与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有关的生理活动主若是
④________,其中①进程表示____________作用,大气中CO2的来源除图中所示之外,还可来自________________等。

(2)图2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丙和丁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该食物网中,假设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8kJ,能量传递效率按10%~20%计算,那么最高营养级至少能取得________kJ的能量。

(3)假设由于某种缘故,造成图1中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了较大波动后又慢慢趋于稳固,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________调剂来实现的。

解析:(1)图1中A是生产者,C是无机环境,B是分解者,D、E是消费者,组成群落的所有生物包括A、B、D、E;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要紧依托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CO2来自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2)图2中有甲→乙→丁→戊、甲→乙→丁→丙→戊、甲→乙→丙→戊和甲→丙→戊4条食物链,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是戊;丙和丁都以乙为食,二者为竞争关系,丙吃丁,二者为捕食关系;最高营养级至少取得的能量(选择最长食物链、最小传递效率计算)为1×108×10%×10%×10%×10%=1×104kJ。

(3)生态系统发生波动后慢慢稳固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剂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负反馈调剂实现的。

答案:(1)A、B、D、E光合作用分解者的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2)4戊捕食和竞争1×104
(3)自我调剂负反馈
14.如下图为自然界中碳循环示用意。

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自然界中,除绿色植物外,生产者还有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生物)。

(2)假设图中①②别离表示动、植物部份同化能量的流向,那么动物(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填“①”或“②”)。

(3)图中③④别离表示两种重要的生理反映,即________和________。

(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________和信息传递,前二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不仅会致使温室效应,还会致使雾霾,而雾霾可在一按时刻内自行散去,这反映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是减缓温室效应和雾霾的重要方法,除该方法之外还能够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能够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生物均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和蓝藻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将CO2和H2O转化成糖类等有机物,而硝化细菌等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CO2和H2O转化成糖类等有机物。

(2)依照题意可知,①是动物(兔子)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份,②是植物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份,而动物(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植物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份,即②。

(3)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CO2。

(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中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5)显现雾霾说明环境受到必然的破坏,而雾霾的自行散去,说明生态系统具有必然的自我调剂能力。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产生大量CO2和一些颗粒性物质,植物具有吸收CO2和吸附颗粒物的功能,必然程度上能减缓温室效应和雾霾。

答案:(1)蓝藻、硝化细菌(2)②(3)呼吸作用光合作用(4)能量流动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来回(或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5)必然的自我调剂大力植树造林、开发并利用干净能源等(答一条即可)
15.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中并加以必然的饲养治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衍和爱惜,从而取得高产的养殖方式。

养殖技术人员对某水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形调查后,取得了下面甲图所示的食物网,乙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刻的转变曲线。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的生物中,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________条,鲫鱼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若是除去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那么黑鱼的产量将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抗击力稳固性将________。

(3)甲图的食物网中,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能够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黑鱼能够依照鲫鱼量的信息操纵繁衍,这说明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份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假设y a>y b,那么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抗击力稳固性的关系为a____b(填“>”“<”或“=”);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讲,x和y呈___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

解析:
(1)甲图中黑鱼所占的营养级最高,其所含能量最少,缘故是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别离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鲫鱼→黑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鲫鱼→黑鱼,浮游植物→摇蚊幼虫→鲫鱼→黑鱼。

鲫鱼处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

(2)若是除去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必然致使摇蚊幼虫增多,可推出黑鱼的产量将会上升;因为物种丰硕度减少,因此该生态系统的抗击力稳固性会降低。

(3)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能够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黑鱼能够依照鲫鱼量的信息操纵繁衍,这些表现了信息传递调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固性的功能。

(4)乙图的虚线部份表示处于动态平稳,说明是生态系统稳固性的正常范围。

在相同强度的干扰下y a>y b,说明a生态系统受到的阻碍更大,其抗击力稳固性低。

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讲,偏离正常范围越大,恢复需要的时刻就越长,故x和y呈正相关。

答案:(1)黑鱼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三、四
(2)上升降低(3)调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固
(4)生态系统稳固性的正常范围<正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