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文理念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文理念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江苏省邳州市议堂中学赵辉宗
【内容摘要】“言由心生”、“文如其人”应当是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作文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作文的教学也应该以人文精神为写作的源泉,而当下语文写作的人文精神已经尽然丢失,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忽视人的重要性,片面追求功利化的写作教学心理严重阻碍了作文教学的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基于人文理念的教学观念逐步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重视。

本文从人文理念的角度出发,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人文理念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求让学生写出富有情感、人文精神、创新、个性的作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人文理念创新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功利化的写作目标、单调的教学模式、枯燥的写作内容、弱化的写作主体等一直充斥着语文写作的课堂,由此使得作文写作现状一直停滞不前。

如何在语文写作中更好的融入人文的色彩、让学生写出“言由心生”、“文如其人”的文章成了当下教育者广为关注的话题。

我国的人文理念突出了求善和关爱的特点,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人文理念中最为缺少的便是人文精神的民主和平等。

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不仅阐述了我国人文理念中的求善和关怀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同时也探讨了如何将民主、平等的人文精神巧妙的融合到写作的教学中。

一、写作之前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
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把重点放在对写作技巧的讲解上面,殊不知没有内容和灵感的支撑,写作技巧也只能成为一场漂亮的空话。

教师不仅要在出示写作题目之后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也要在出示材料之后让学生充分的想象。

比如在一次以“美”的话题作文写作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我会出示作文题目
“美”,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

“同学们,在你们的眼中所谓的‘美’是什么呢?换句话说什么样的人和事才能称为美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讨论之后,学生的思维被彻底的打开。

“美就是寒冬里一支迎风生长的腊梅,因为它是冬天里最具生命力的颜色。

”、“美就是妈妈亲切和蔼的笑容。

”、“在我困难的时候有人愿意安慰我、帮助我,我就会觉得她很美。

”学生的想法各种各样,从植物、动物到人类,从无生命的个体到有生命的个体,总之学生的思维跨越真是天马行空,总是会让我觉得眼前一亮。

其次我会提示“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曾经感受过美吗?如果你曾经驻足过一抹新绿、一弯皓月、一轮彩霞、一股清泉、一粒雨水;如果你曾经感动于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祝福、一个拥抱,那么请放飞你的心灵、打开你的想象,拿起手中的笔将这些令你驻足、感动你的美记录下来。

”学生从我给出的材料中获得了太多的提示、受到了太多的启发。

紧接着我会让学生趁热打铁,将自己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技巧用语言表达出来,继而写出作文的大纲。

经过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时间以及各种精彩的提示,学生的作文必将文思如泉。

二、张扬写作的个性风采
写作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写作中塑造自己、发展自己,但是现阶段初中生写作个性缺失、随波逐流的现象十分严重。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中张扬自己的个性风采呢?第一,要让学生走进生活。

如果说写作是流水的话,那么生活必然是源泉,只有保证源泉的充盈,才能让流水永不歇止。

教师要让学生走进生活,避免一些耸人听闻故事的虚构和空洞的说辞,比如写“雨”,那么教师就让学生去亲自感受雨水落在脸上和手心里的感觉,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雨水的存在,而不是从成千上万的文章中总结出别人的感受。

第二,培养学生自我的认识。

学生在写作中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认识,写作的主体是“我”,无论是真实的我还是虚构的我,在文章中都要或多或少有所体现。

只有学生将“我”与文章巧妙的融合和在一起,学生才会通过写作去感悟如何去成长、如何去做人。

比如有的学生在写《塞翁失马》的读后感时这样写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下,如果一味的凭借侥幸和等待的心理,而不去及时的补救,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那么福气又会从何而来?”可见学生已经学会了在文章中形成了自我的认识。

第三,个性化语言的运用。

在写作中,有的学生擅长谨慎的语言、有的学生擅长幽默的语言、有的学生擅长优美的语言,教师要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化语言的发展,而不是用所谓的条条框框来限制学生个性化语言的发展。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去写日记、记读书笔记、议论文、剧本、小说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文体中大胆的彰显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培养自己与众不同的写作个性。

三、多元化的批阅模式
在传统的作文评价中,教师会掌控批改的全过程,而学生只能看到批阅的结果。

在人文理念融合的批改模式改革下,评价多元化已经逐渐成为作文批改的主流。

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改全批为面批。

在批阅某位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旁目睹教师批阅的全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自己的作文上面,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及时的沟通交流,一旦出现任何不清楚的情况,师生之间都可以通过及时的沟通加以解决。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批阅的权利“下放”给学生。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批改作文、或者是让成绩水平处于不同档次的学生来互换作文进行批阅。

这样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也可以通过阅读的积累来开拓自己的写作视野。

比如学生在批阅以“约定”为主题的作文时,发现别人的作文写的是自己与小草的一个约定,这位学生立刻产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我和小草也可以有个约定啊!”由此学生的写作思路进一步的打开。

同时学生也可以从别人作文中出现的作文来警醒和督促自己在以后的写作中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准确度。

总而言之,在人文理念的引导下,学生要能够解放思想、挣脱约束,要在写作中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这样才能使人文理念在写作教学中得以真正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刘闯,郭海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J].教学
与管理,2010(27).
[2]杨利香.应用文写作教学探索[J].职业圈,2007(22).
101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