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特殊灯光带结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特殊灯光带结构设计
赵秋林
【摘要】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长度位居亚洲公路山岭隧道第一,其双洞4车道高速公路的隧道建设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为了减缓超特长隧道司乘人员行车单调、
紧张、烦躁、恐惧等情绪,保障行车安全,专门为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设计了特
殊灯光带景观.简要介绍特殊灯光带结构设计方案,包括平纵断面布置、内轮廓设计、衬砌支护设计等,为超特长隧道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
【年(卷),期】2007(000)003
【总页数】3页(P72-74)
【关键词】特长隧道;公路隧道;特殊灯光带;结构设计
【作者】赵秋林
【作者单位】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西安,7100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3.7
1 概况
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工程是西康高速公路穿越秦岭的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长
18.020 km,为东线、西线双洞4车道,中线间距30 m。
洞内为人字坡,最大纵坡为1.1%。
主隧道轴线基本为直线,仅在南口40 m处设有曲线与洞外路线相连。
最大埋深1 600 m。
设计行车速度为80 km/h。
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横穿秦岭东西向构造带,该带历经了多期构造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和混合岩化作用,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复杂。
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岩爆、突涌水及围岩失稳。
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大致可分为以下4段。
第一段:岩性以混合片麻岩为主,夹有斜长角闪片麻岩和片岩残留体,干抗压强度100.0~148.0 MPa。
大部分段落岩体受构造影响较严重~严重,节理发育~较发育;该段分布有19条断层,均为压性逆断层。
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绝大部分位于贫水段,可能发生轻微~中等程度的岩爆。
第二段:岩性为混合花岗岩,局部夹片麻残留体,干抗压强度152~209 MPa。
区域性大断层F4、F5通过本段,受其影响发育有5条小断层、数条挤压结构面及多处节理密集带。
水文地质条较差,包括中等富水和弱富水两段,可能会发生大或较大的涌水,可能发生中等程度的岩爆。
第三段:岩性为混合片麻岩,干抗压强度82~325 MPa。
局部夹云母片岩残留体或穿插花岗质伟晶岩脉的地段岩质软弱,加之受高应力影响,围岩失稳现象严重。
本段发育数条断层。
大部分位于贫水段,可能发生轻微~中等程度岩爆,局部发生中等~强烈岩爆。
第四段:岩性以含绿色矿物混合花岗岩为主,干抗压强度117~226 MPa。
共发育15条断层,且均为逆断层。
本段发育数条挤压软弱结构面及多处节理密集带。
水文地质条件较好,不会出现大段落的涌、突水,可能发生轻微~中等程度岩爆。
3 特殊灯光带设计
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全长18.020 km,若按60 km/h的车速计算,约需要20 min左右才能通过。
在修建这种超特长隧道时,应考虑如何预防司机们通过隧道
时的烦躁、恐惧感和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
与挪威SINTEF公司合作,设计了用灯光带进行缓解的方案,达到公路使用者有安全感、舒适感、缓解单调感、保证交通安全、方便交通管理的目的,并结合美学方面要求综合设计。
通过对长隧道内司机行为和反应的研究,比选了“时光旅行”照明方案、“航线”方案、“热闹”方案、“反差式灯光和结构”方案、“阴阳”方案共5个;并通过39名挪威和中国司机在SINTEF的驾驶模拟器上驾驶试验,收集了他们对照明设计的意见。
实验表明,通过与艺术家和试验参加者合作,既美观吸引人又安全的照明方案得以设计成功。
在每个隧道设3处照明灯光带,最终采用“时光旅行”照明方案。
4 平纵断面布置
根据特殊灯光带位置、地质情况及现场施工情况,本着安全、经济、合理,在功能上充分满足行车需要,在结构上安全可靠的原则进行设计。
东西线特殊灯光带间距约为4~6 km,将每个隧道分为4段,类似于4个较短隧道。
平纵断面如图1、
图2所示。
图1 特殊灯光带总平面(单位:m)
图2 特殊灯光带纵断面、平面(单位:m)
特殊灯光带长150 m,根据宽度、长度以及结构安全要求,分为Ⅰ区、Ⅱ区,特
殊灯光设计段断面与正常断面采用渐变过渡。
最大断面为A-A断面,最大断面两
侧100 m和50 m渐变段中点处断面为B-B断面,2个B-B断面之间地段为特殊灯光段Ⅱ区,其余地段为特殊灯光段Ⅰ区。
特殊灯光带绝大部分位于混合花岗岩、混合片麻岩等硬岩地区,围岩级别Ⅰ级、Ⅱ级,约有70 m地段位于Ⅲ级、Ⅳ级围岩。
5 特殊灯光带隧道内轮廓设计
特殊灯光带内轮廓拟定过程中充分考虑本隧道埋深大,地应力复杂,岩石坚硬,易产生岩爆等主要地质特点,结合公路、铁路隧道设计及施工经验,在内轮廓设计中
充分考虑尽可能使衬砌圆顺、受力合理,以提高隧道开挖后的整体稳定及施工安全,采用曲墙衬砌。
隧道内轮廓满足建筑限界和灯光设计要求,同时考虑预留其他设备要求等,工程类比确定其内轮廓。
综上几个方面考虑,经比选采用三心圆内轮廓形式,最大断面处隧道建筑限界净宽为:7.5(行车道)+0.5(路缘带)×2+5.0(路面板)×2+1.2(右侧检修道及余
宽)+1.22(左侧检修道及余宽)=20.92 m,限高5.0 m,最高11.99 m;隧道断面
由正常宽10.92 m,高7.6 m至最大断面线性渐变。
最大断面内轮廓如图3所示。
图3 最大断面内轮廓(单位:cm)
6 特殊灯光段衬砌支护设计
设计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92)及《公
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283—1999)规定的结构可靠度选定。
隧
道结构的设计基准期暂考虑为100年。
安全等级为一级。
衬砌结构的设计是根据
正洞施工过程中编录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围岩类别、施工条件并结合正洞紧急停车带、行车横通道交叉口的设计成果,类比类似公路隧道的设计经验并进行结构检算后综合确定。
按喷锚构筑法技术要求设计。
特殊灯光带支护设计中将锚喷衬砌和复合式衬砌进行了比较,现介绍如下。
复合式衬砌中Ⅲ级、Ⅳ级围岩地段采用曲墙带仰拱衬砌,Ⅰ级、Ⅱ级围岩地段采用曲墙无仰拱衬砌。
衬砌支护参数见表1。
表1 衬砌支护参数围岩级别ⅣⅢⅡⅠ分区ⅠⅠⅠⅡⅠⅡ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喷混
凝土/cm锚杆(ϕ22)长度/m间距/mϕ8网间距/cm钢拱架位置间距/m预留变形量/cm拱墙/cm仰拱/cm274 0拱墙0 8×0 8拱墙20×20拱墙3榀/2m格栅
1060∗60∗253 5拱墙0 8×0 8拱墙20×20拱墙1榀/1m格栅850∗50∗193 0
拱墙1 0×1 0拱墙25×25——545—304 0拱墙1 2×1 2拱墙20×20拱墙1榀
/1mI20b650∗—132 5拱部1 5×1 5拱部25×25——345—304 0拱墙1 5×1 5
拱墙25×25拱墙1榀/1mI20b445∗—
注:表中二次衬砌带*号为C25钢筋混凝土。
特殊灯光带最大断面衬砌如图4所示。
图4 特殊灯光带最大断面衬砌(单位:cm)
喷锚衬砌Ⅲ级、Ⅳ级围岩地段采用曲墙带仰拱衬砌,Ⅰ级、Ⅱ级类围岩地段采用曲墙无仰拱衬砌。
衬砌支护参数见表2。
表2 衬砌支护参数围岩级别ⅣⅢⅡⅠ分区ⅠⅠⅠⅡⅠⅡ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喷混
凝土/cm锚杆(ϕ22)长度/m间距/mϕ8网间距/cm钢拱架位置间距/m预留变形量/cm拱墙/cm仰拱/cm277 0拱墙0 8×0 8拱墙20×20拱墙3榀/2m格栅1060256 0拱墙0 8×0 8拱墙20×20拱墙1榀/1m格栅850245 0拱墙1 0×1
0拱墙25×25—1榀/1m格栅5—3010 0拱墙1 2×1 2拱墙20×20拱墙1榀
/1mI20b6—235 0拱部1 5×1 5拱部25×25—1榀/1m格栅3—308 0拱墙1
5×1 5拱墙25×25拱墙1榀/1mI20b4—
特殊灯光段Ⅰ级、Ⅱ级围岩Ⅱ区系统锚杆采用MZ51预应力锚杆,其余均采用
YF1506H预应力锚杆。
为满足该段特殊灯光要求及改善洞内视觉效果,待锚喷衬
砌完成后在洞壁内采用装饰板材饰面以利美观。
特殊灯光带最大断面衬砌见图5。
图5 特殊灯光带最大断面衬砌(单位:cm)
复合式衬砌具有工程经验成熟,造价低的优点,但由于二次衬砌为大跨度渐变断面,施工较困难,工期较长;喷锚衬砌施工方便,工序少,尤其对渐变断面衬砌具有优势,但造价高,在硬岩地段施工长预应力锚杆困难。
本次考虑工期紧等因素,经过经济、技术比较采用复合式衬砌。
7 结语
通过特殊灯光带结构设计和目前施工状况来看,在混合花岗岩、混合片麻岩等硬岩地区,断面变化较大时,可考虑复合式衬砌和喷锚衬砌的经济、技术比较,结合已
有的国内、国外工程,可将喷锚衬砌作为一种快捷、较经济的施工工法和结构形式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SINTEF集团岩土力学研究所。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照明洞室岩石力学研究报告[R]。
2005。
[2]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秦岭终南山隧道特殊灯光带施工图设计[Z]。
兰州:2006。
[3] GB50153—92,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
[4] GB50283—1999,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