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应当关注的几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应当关注的几个问题
讷河市第二高级中学徐秀丽
新课程改革下,高效课堂是师生普遍关心的课题,也是全社会极其关注的话题。
在保证和提高学习质量的前提下,构建高效课堂是一大创新之举,特别是在当前减负增效的背景下,越发具有特殊的意义。
但是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需改进的问题,如存在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跟不上;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学手段偏激;教学评价片面的现象。
在课堂上,讲究形式而忽略内容和目标;讲究结果而忽略过程和方法;讲究过程和方法而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讲究目标达成而忽略评价。
上述问题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值得我们去分析、思考和研究。
一、全盘“老化”
‚什么课堂改革?因为升学还是主要凭几张考卷‛;‚我看‘猫论’最有效‛;‚只要学生能会就是好方法‛。
这些想法和做法,仍然处于传统教学状态,显然存在严重的不足。
数学课堂上,引入开门见山;新知单刀直入;范例演示一遍;机械模仿训练;小结简单回放;作业当堂完成;拓展课后思考。
这种粗线条的数学教学模式严重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或许这种模式短时效应比较明显,听课教师,感觉到学生有活动,有讨论,有演示,练习效果很好。
这只是表面现象,教学效果仅仅处于浅表型状态中。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理念,传统教学观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教师是课堂教
学的主宰者、支配者和统领者,是主帅;完全把课堂和课程、学生上课时间和课余时间统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苦教书、教死书;苦学习、学习苦;长时间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此外,传统教学法,追求教学目标单一化,教学评价单一化,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养成;重方法、解题技巧,轻过程和思维训练;重模仿演练,轻能力养成。
二、全盘“新化”
‚既然是课改,那么就整个实行以旧换新,来个彻底翻新,与传统彻底决裂‛,这是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
课改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的,它是根基,是新课程理论和实践的沃土。
它是对传统的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的传承与发扬,它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推进和变革,所以学习新课程必须借鉴传统里面极富有价值和创造力的东西。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灵活地运用新课程理念,好的传统需要发扬如双基训练,的确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形成严谨的学习品质;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学习,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只要不必然导致学习过程的枯燥和乏味,以建立实质性联系为本质特征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还是应该继续坚持的。
三、穿新鞋走老路,貌和神离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跟不上,在课堂上,讲究形式,而忽略过程和方法,导致表面上看很象新课改,有问题设置,有问题情境,有小组活动等,但在教师方面仍然不能把握新课改的实质,走一阵,停一停,不能持续沿着新课程走下去。
如,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没有启发性的问
题充斥整课堂,‚是不是‛、‚对不对‛、‚会不会‛满堂飞。
再者,有些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把本该知识体系很强、思维程度缜密、知识衔接很好的问题给肢解地支离破碎,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还有,在课堂上,把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互动,单一化,一问一答,答对了,给掌声,一堂课,掌声不绝。
这种方式实质是用‚问‛作为载体,按照教师事先预定的圈子钻进去的.这样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是不利的。
四、使用多媒体就等于课堂有高效率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着明显的优势,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优点,但是,多媒体只是一种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它是建立在课件软件制作的基础上,按照事先预定的程序,在教师的指令下完成演示活动的。
要注意课堂教学活动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思维、有灵性、有情感、活生生的人。
因此,凡是刻意讲求静态的事情,总会有偏离轨道的地方。
所以,使用多媒体必须要和传统的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此外,课堂教学,面对的是班级全体学生,而学生本身具有个性差异,课堂的‚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会让一部分学困生掉队,从而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又何谈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呢?
五、滥用评价
新课程提倡使用鼓励性评价,这大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时,教师要平等待生,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双基的掌握,更要关注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评价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评价的本质功
能在于促进人的发展。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评价的单一性、庸俗性、空泛性。
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你真棒!‛、‚哇噻,你真聪明‛、‚好,来给某某同学来点掌声‛、‚啪、啪、啪‛不绝于耳。
课堂上,学生做错了,教师不是针对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而是鼓励学生,真勇敢,不简单,能主动回答问题,或到黑板板演。
当然,表扬本无可厚非,但是,过多外在的‚掌声‛会削弱学习的兴趣,有的会被喜悦冲昏头脑,而迷失方向。
因此只有坚持鼓励为主的评价原则,才是富有价值的评价。
六、三维目标的融合程度参差不齐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应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学生以知识为基础。
以学习方法和过程为载体,获得正确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获得能力和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但是,事实上,人们往往不太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偏离素质教育的方向和新课改的理念。
三维目标要共同发展,互相促进和影响,最后达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主要是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需要通过实践反思、策略研究、行为调整等措施进行调控;需要避免各种偏向,彻底解决课堂教学假、虚、空等不良现象。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还会有许多值得研究和商榷的问题,但是,这些丝毫不会阻挡我们课改前进的车轮。
因此,我们要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求创新,在创新之中求发展,认真学习新理论,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要辨证地,科学地,理性地构建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