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点:
构思:金以儿童口吻和心理,通过特有的奇思妙想,表达
母爱和童真;
荷写眼前之景,现实之事,直抒对母亲的感情。金为虚拟
情境;荷为真实情境。
金中母亲形象为具体、鲜活;荷中母亲运用象征。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第六课时
课时 要点
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 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儿子要 走小路的的原因。同时也表达 了母亲对孙子的理解和疼爱。 总结景物描写的作用 分析主题 你认为《散步》的主题是什么? 找出本文能体现主旨的语句并 加以分析。 总结主题: 1、本文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 爱,互相谦让的和谐的氛围。
画《散步》 一课中“母 亲、儿子、 妻子、我” 四人 的语 句,并分析 人物形象。 讨论、展示 勾画 并体 会,批注, 总结规律。
勾画,分析 讨论,从内 容、启示、 情感等方面 进行分析。
板书 设计
课时
2、本文营造了儿女对父母孝心 的可贵,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 敬老的美德。 3、本语文表现了中年人在家庭 中的特殊身份和担当。 4、本文旨在表达一种生命的感 慨。 5、本文蕴含着 “人生无处不在 选择”的感悟。 分析人物的方法: 1、通过情节的发展来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具体的人物描写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侧而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4、要抓住关键的抒情议论句去体会人物形象。 母亲: 顺从 善解人意 儿子: 活泼可爱 聪慧机灵 妻子: 贤惠 我: 颇有担当、体贴孝顺、深沉稳重 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 三、烘托人物心情; 四、展示人物性格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 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可以进行 朗读训练 指导
四、
板书 设计
课时
女儿……” (解读:母亲的一生最 牵挂的就是“我”和妹妹,她在生 命的最终, “呼吸困难” 、“昏迷” 的时候,她想到了只有“我”和妹 妹,于是,一幅伟大母亲的图画就 这样赫然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
总结:细节描写作用 1. 反应人物的某种心态,突出 人物的性格 ; 2. 使情节生动细致 ; 3 推动情节发展,为下一个情 节的铺垫。
细节描写 :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 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 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 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 评价。 细节描写作用: 1. 反应人物的某种心态,突出人物的性格 ; 2. 使情节生动细致 ; 3 推动情节发展,为下一个情节做铺垫。
本单元为写人记事诗文,学生有较为切实的生活体 验,应注重分析与感染教育, 主要通过诵读来达到此目标。 1、分析细节,挖掘文章深意,品味作品语言 2、学习景物描写的作用。 3、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挖掘文章深意,品味作品语言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课时 要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利用“三读一批注”自主完成对《秋天的怀念》 、《散 步》、《散文诗二首》的学习
勾画,评价
巡视、更正
检验学生的完成情况
学生说说课文
可采取范读、让学生自己读,
的哪些地方让
指名读,比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
自己感动,把
随着人物情绪的变化,语调或高或
感受读出来。 ”
补充
低,语速或慢或急, 声音或大或小, 在读中感受母爱的伟大、无私,把 自己这种感受读出来,受到情感的 熏陶,同时也学习作者这种通过细 节描写表现情感的表达方法。引导 学生抓住这些细节描写,进行朗读 指导。 批注要点: 1、抓住动词,如文中的“挡、躲、 扑、抓、忍、 ”等字词,来感受母 爱是理解、是宽容、是牵挂、是呵 护、是担忧、是细心。 (母亲挡在 窗前,是要挡住儿子看到落叶想要 死的心。一个“躲”字写出了母亲 对儿子的一片理解。母亲扑下去的 一定是儿子想要去死的念头;抓住 的是儿子想要死的念头,她想抓住 儿子,怕他轻生; 忍住儿子的抱怨; 忍住儿子的病痛给自己的双重打 击;更忍住病入膏肓的实情……所 有这一切都是告诉儿子要“好好 活”。)突破难点,从而感受母亲的 深沉无私的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深 深的愧疚与怀念之情。 2 、抓语言,如母亲扑过来抓住我 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 一块儿, 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 表面上写的是劝慰“我” ,不使我 失去生活的勇气,但实际上母亲说 的是“俩” ,母亲已经知道了自己 的病,但为了让儿子好好活着,先 自己好好活着。对于母亲这些话外 话的意思,“我”因为自己的原因, 根本就没有想过,直到后来妹妹告 诉我,我才知道。再如:别人告诉 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 那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
介绍分析人物的方法 分析《散步》中人物形象
学生活动
体会 分别圈点勾
补充
三、 四、
讨论并展示
勾画《散步》一文中景物描写, 与前一单元写景文中景物描写 进行比较,体会写法的不同, 并谈一谈本文景物描写的作 用。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 块……生命 。
通过初春景色的描绘,表 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使人感 到生命的召唤,暗示母亲熬过 严冬,将会获得新的活力。同 时为散步做垫底。景物描写, 烘托散步心情, 设置散步背景。 深化中心。 2、那里有金色的菜花, 两行整 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 的鱼塘。
三读一批注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
流程 一、 二、 三、
板书 设计
课时
导入:以家庭生活导入,并阅 纷说、阅读 加 入 课 前
读单元导读
口语训练
引领学生复习“三读一批注” 各环节及方法,重点补充词义
再现
可以举例
与语境的关系。
示范
巡视并督促,并要求学生完成 批注
或掌握如下内容:
1、字词:憔悴、膳、瘫痪、侍
学生活动
听评 互动 在练习本上 完成 展示并更正
补充
可以补充 介绍作者 史铁生 泰戈尔
了菊花,表达了对母亲的无比 怀念。 《散步》 主旨: 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 的经过,表现出一家人互敬互 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 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可多 解) 主要内容: 一家人在初春散步 可是出现了母亲要走大路 儿 子要走小路的分歧 “我”爱 幼更敬老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 子展现了一家人相互体谅、生 活和谐的画面。 情感:一家人 互敬互爱的真挚 感情, 结构 :第一部分(1、2段) , 交代散步的地点、人物和散步 的缘由。 第二部分 (3~8段),写散步 的过程: 第一层(3~5段),写田野的 春色和一家人散步的乐趣。 第二层(6~8段),写散步中 的波澜和解决的办法。 《金色花》 主旨: 表达母爱。 主要内容: 通过对儿童特有的 奇思妙想,通过虚拟之境,表 达动人的母爱和童真。 情感: 表达孩子对母亲的热爱 和亲昵。 结构 :第一部分 (1 ~ 4 段 ) , “我”在妈妈祷告时,悄悄地 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第二部分 (5 ~6 段) ,“我”在 妈妈读诗时,将影子投射在书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第五课时
课时 要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流程 一、 二、
对比阅读两首散文诗,通过对作品构思技巧的学习, 学会从小事入手揭示生活哲理的方法。
对比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介绍散文诗及两位作者 再现《金色花》、《荷叶母亲》 两文二读成果,对比二者的异
体会 再现内容, 思考对比。
3
、利用工具书、课下注解对生词进行理解、
掌握。
二读:读懂 仔细阅读课文,把握作品主要内容、作者情
感、文章结构、文章主旨。
三读:读精 反复阅读课文,对文章中修辞句、主旨句、
难于理解的句子、描写句、议论句、中心句、
哲理句、独句段、抒情句、开头、结尾、富
有表现力的句、词进行品析,还可以把你的
疑问提出来,并鼓励有创造性的批注。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第二课时
课时 要点 教学 方法
检测并归纳批注情况 讲练结合
教学 流程 一、 二、 三、
四、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检查批注,进行点评 互助解决生字字形、词语理解 以多媒体对字词进行检测
批注结果展示 《秋天的怀念》 主旨: 对母亲的爱与自己少不 更事的追悔 , 全方位挥撒得淋 漓尽致 , 表现了母爱的无私 , 理 解与伟大。 主要内容: 主要是写自从作者 的腿瘫痪以后,他的脾气变得 暴怒无常,母亲却默默地忍受, 不但不责骂他,反而以一颗慈 善、宽容的心来关爱他、照顾 他。每当作者摔东西时,母亲 没有办法,只好自己躲在角落 哭,因为母亲恨铁不成钢又不 忍心伤害他的自尊心。后来, 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他去 看花,结果花没看,母亲就永 远地离开他了。可是母亲临走 前,还记挂着作者。 情感: 对少不更事的追悔,对 母亲的怀念,对母爱的赞美。 结构 : 1-2, 母亲强忍疼痛,激励安慰 因双腿瘫痪而暴怒绝望的儿 子。 3-6 秋日的一天, 已重病缠身 的母亲为宽慰儿子,和儿子约 定去北海看花,但未能实现, 临终的母亲对子女无比牵挂。 7 在母亲去世后又一个秋日, 作者与他的妹妹一起去北海看
实之事,直抒对母亲的感情。
金为虚拟情境; 荷为真实情境。
金中母亲形象为具体、鲜活;
荷中母亲运用象征。
构思启示 教师总结:学会从小事入手揭
纷说、体会
示生活哲理的方法。
相同点:
主 题:表达母爱
表现手法:运用象征手法。 (金色花:孩子的天真;荷叶:
母爱厚重)
语言风格:清新雅致(金活泼、口语化;荷典雅、书面化)
补充
三、
四、 板书 设计 课时
同。教师引导比较点。
展示研讨成果
展示
相同点:
Hale Waihona Puke 主 题:表达母爱 表现手法: 运用象征手法。(金
色花:孩子的天真;荷叶:母
爱厚重)
语言风格: 清新雅致(金活泼、 口语化;荷典雅、书面化)
不同点:
构思:金以儿童口吻和心理,
通过特有的奇思妙想,表达母
爱和童真;荷写眼前之景,现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单元 主题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教 材 分 析
学情 分析 单元 教学 重点 单元 教学 难点
课时
第二单元:亲情之爱
1、通过对课文情感的把握,激发学生的情感,训练学生 语音技能,包括重音、停连、语气与节奏。 2、利用对细节的分析,挖掘文章深意,品味作品语言。 3、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4、在第一单元学习景物描写方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景 物描写的作用。 5、通过对作品构思技巧的学习,学会从小事入手揭示生 活哲理的方法。 6、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品析,学会多角度理解作品主题。 7、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 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 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 的情感体验。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 感情基调,注重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 易于直接把握; 有的则深沉含蓄, 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弄、捶打、絮叨、诀别、戚、
利用多媒
分歧、取决、一霎、粼粼、各
体课件检
得其所、蒂、梗、匿笑、菡萏、
测
攲斜、沐浴、祷告、姊妹、徘
徊、荫蔽
2、掌握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情感、文章结构、主旨。
3、对四篇文章进行个性化批
注。
一读:读顺 1、标注自然段落
2
、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生词,并在练
习本上对生字字形进行掌握。
字词检测 批注结果展示 (以上内容以多媒体形式出现)
授课时间 第三课时
授课班级
课时 要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流程 一、
二、
三、
利用《秋天的怀念》一课,学习品味细节描写
批注法、朗读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介绍“细节描写”,举适当事例, 体会 最好是生活中的事例。
找出本文细节描写,体会作品 深意,及细节描写作用。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第四课时
课时 要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流程 一、 二、
1、通过对《散步》中人物的描写,学习如何分析人物形 象。 2、在第一单元学习景物描写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散步》 一文,继续学习景物描写的作用。 3、通过对《散步》一文的主题挖掘,学会多角度理解作 品主题。
勾画法、探究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板书 设计
课时
页上。 第三部分 (7 ~9 段) ,“我”在 妈妈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 到她身边恢复原形。 《荷叶母亲》 主旨: 表达母爱。 主要内容: 通过写前之景、现 实之事,直接抒发自己对母亲 的热爱。 情感: 表达少女对母亲的依恋 和感激。 结构 :第一部分( 1—— 3)写 我回忆我和祖父一起赏莲。 第二部分( 4—— 9)写现在的 雨打红莲,荷叶护莲还有我的 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