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腺瘤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
• T1WI呈均匀性或混杂性低信号 • T2WI呈均匀性高信号, 血管瘤信号甚亮有如灯泡称为“灯泡征”。纤维瘢痕、间
隔和钙化在T2W上呈低信号; 如并发出血和血栓,则TW上可见高信号影。 • Gd-DTPA增强扫描, 3种类型,Ⅰ型注射对比剂后立即出现病灶的均匀强化,此
种强化方式仅见于小血管瘤,直径常小于1.5cm;Ⅱ型强化方式,早期病灶周边 出现结节样强化,逐渐向中心填充,直至病变呈均匀强化,即所谓“早出晚归”, 此种强化方式最常见;Ⅲ型增强早期病灶周边出现结节状强化,逐渐向中心充填, 但中心瘢痕不强化,主要见于大血管瘤
影像表现
X线:
• 造影检查,供血动脉增粗, 巨大肿瘤压迫, 周围血管弧形移位,呈“抱球征” • 早起动脉相肿瘤周缘出现斑点、棉花团状显影,“树上挂果征” • 静脉期, 肿瘤显影逐渐向中央扩散,变现为密度均匀、轮廓清楚的肿瘤染色 • 肿瘤染色持续至肝实质后期不退, 表现为“早出晚归”
DSA:早期注药后2~3s,病灶周边即有染色, 造影剂清除缓慢,可充盈持续18s以上, 呈“早出晚归”征。
• 动脉期可见肿瘤边缘出现散在斑状,结节状明显强化灶, 接近同层强化的大血管密 度。
• 门脉期可见散在的强化灶互相融合,同时向肿瘤中央扩展。密度高于肝实质。 • 延迟期可见肿瘤均匀强化,且强化程度逐渐下降。对比增强过程 期边缘明显强化, 门脉期及延时扫 描持续呈稍高密 度。符合“ 快进 慢出”特点。
供血动脉未见增粗, 肿瘤压迫周围血管弧形移位, 可见“血湖”, 动脉早期肿瘤周缘出 现斑点、棉花团状显影,“树上挂果征”
CT:
• 平扫检查表现为肝实质内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肿块,CT值约为30HU左 右。巨大型血管瘤中央纤维疤痕或血栓形成出现裂隙状、星状或不规则形空腔呈 更低密度区,少数瘤灶内见高密度钙化灶。
肝细胞癌
(A)平扫呈不均匀 低密度
(B)增强扫描动脉 期病灶斑片状 强化
(C)门脉期强化程 度降低,低于肝 实质,中央见裂 隙样坏死,周围 环以假包膜(↑)
(D) 三维重建
肝腺瘤 Hepatic adenoma
• 在肝脏良性肿瘤中,肝腺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肝血管瘤。 • 本病发生的真正原因未明,现认为其发生与口服避孕药有着密切的关系 • 发生于男性的肝腺瘤可能与糖尿病、糖原贮积症及使用雄性激素等有关。
➢ 病理表现: 肿瘤由分化良好但排列失常的肝细胞组成, 肿瘤内一般缺少汇管和正 常胆管或门静脉。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比正常肝细胞体积稍大, 可有空泡形成。间 质为纤维的毛细血管及结缔组织。由于血管供应仅限于肿瘤的表面, 腺瘤易 发 生中央坏死和出血, 具有出血和破裂倾向(30-50%)。
套针穿刺活检标本在高倍显微镜照像(苏木精-伊红染色)示: 紊乱的肝细胞束组成 腺瘤。个别细胞与正常细胞相似, 但是包含大量的脂类和醣原, 表现为苍白的细 胞质
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腺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
• 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 • 本病好发于30~60岁的成年人,女性多见, 90%为单发 • 常见病因肝毛细血管组织感染,血管发育异常 • 常见症状: 大多没有临床症状, 巨大肿瘤(瘤体直径大于5cm)时可出现上
MRI:
• 平扫:肝腺瘤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较大病灶周缘可见低信号包膜,病灶内可见液性囊 变坏死区和出血;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大多数信号欠均匀有坏死、出血等异常信号 表现。化学位移成像正反相位像易显示脂肪变性的特点。
• 动脉期:显示早期明显强化,多发性病灶数目明显多于平扫。 • 门脉期和延迟期:多为近似等信号或略高信号。病灶可见明显强化包膜。
影像表现
CT:
• 平扫:表现为周边分界清楚,因为病灶内的脂肪、陈旧性出血或坏死,常为低密度,当有 新鲜出血时可表现为高密度。在5~10%的病例中可有钙化。平扫超过30%的病人瘤 周出现较完整的低密度“透明环”常为特征性表现,其病理基础为被肿瘤挤压的肝细 胞脂肪变性。
• 动脉期:可见均匀强化 • 门脉期和延迟期:多表现为和正常肝组织等密度。
女, 43岁, 发现肝占位一年余
T1低信号, T2明亮高信号, 动脉期边缘明显强化, 门脉期及延迟期向中央填充, 中央的瘢痕未见强化
鉴别诊断: • 海绵状血管瘤常需与多血供的肝细胞癌和转移瘤鉴别。 • 肝细胞癌在CT增强扫描中表现为快进快出。T2WI为稍高信号。 • 转移瘤CT增强表现为快进快出,可有原发病灶。
➢ 5%~10%无任何症状。约1/3的肝腺瘤患者有腹块及近期发生的右上腹疼痛, 性 质可为隐痛,并有恶心、纳差等不适;但当肿瘤发生破裂出血时,患者可出现 突发的右上腹剧痛,查体可发现腹肌紧张,局部压痛、反跳痛,严重者可有失 血性休克的表现;黄疸及发热偶见,值得注意的是肝腺瘤不仅有破裂出血的倾 向,而且还有恶变为肝细胞肝癌的潜能。
腹部胀痛不适, 破裂时引起出血 • 由肝动脉供血,引流静脉有肝静脉周围支和门静脉
➢ 大体组织切面可见: 纤维化、血栓、囊性变、偶见钙化
➢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由高度扩张、且不相吻合的血管腔隙——血窦构成,血窦内 衬扁平的依托于纤维组织的上皮细胞,窦内血流缓慢地从肿瘤外周向中心流动。 瘤内常常出现不同时期的血栓机化。出现时间较长的病变可出现广泛玻璃样变 性或钙化。肿瘤边界清晰锐利,无包膜,周围肝实质也无反应性改变。
CT平扫呈等密度, 动脉期显著强化, 内有线样分割延迟强化, 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密度
谢谢
鉴别诊断
➢ 肝局灶结节性增生(FNH): 平扫等密度, 动脉期明显强化, 门脉期和延迟期强 化降低呈等低密度, 中央的瘤巢延迟强化
➢ 分化较好的HCC: 肝细胞癌增强方式多表现“快进快出”特点。但大于3cm 者强化往往不均匀,不像腺瘤内除出血坏死灶外其强化多均匀一致。HCC多 发于乙肝和肝硬化背景,AFP检查阳性。但有些HCC血供丰富,门脉也参与供 血,在门脉及延迟期扫描显示为等密度,此时与肝细胞腺瘤鉴别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