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赴美、加住宅产业考察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部赴美、加住宅产业考察报告
建设部赴美、加住宅产业考察报告
2002年6月应加拿大楼宇贷款保险及房屋署(CMHC)和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HUD)的邀请,以外事司司长李先逵、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副司长兼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沈建忠为正副团长的建设部赴美国、加拿大住宅产业考察团一行10人,对美国、加拿大住宅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访问、沟通和考察活动。
此次考察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参与第九届国际住房与住房保障制度大会,宣扬中国政府改革开放以来住宅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与国际社会广泛沟通,学习发达国家在推动住房建设与住房保障方面的阅历。
二是加强与美国、加拿大住房建设管理部门沟通与合作,就中加、中美住宅建设合作项目事宜进一步磋商,促进合作项目的顺当进展。
三是学习和考察美、加在促进住宅技术进步,发展住宅产业,推动住宅产业现代化方面的胜利阅历。
访问、考察期间受到了加拿大CMHC、美国HUD、美国商务部(DOC)、全美住宅建立商协会(NAHB)及两国住宅技术探讨机构、技术服务企业的热忱款待,并进行了深化细致的沟通和考察。
一、国际住房与住房保障制度大会的基本状况
6月2日-6日,代表团参与了在加拿大班夫举办的第九届国际住房与住房保障制度大会。
本次大会由加拿大阿尔伯达省新建住宅保障项目组织主办,加拿大CMHC特殊支持。
该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旨在加强国际间在住房保障制度方面的合作与阅历沟通。
参与此次大
会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法国、德国、日本等17个国家代表200多人,各国代表围绕住房建设与住房保障分别介绍了各国的进展状况。
我代表团长李先逵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住房发展与住房政策保障”报告,介绍了中国政府在改善人居环境和居住条件方面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成果,并具体介绍了中国政府在培育住宅消费市场、加快住宅产业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措施。
代表团副团长沈建忠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住宅建设与住宅质量保障”报告,介绍了中国住宅建设取得的成就、住宅建设的发展前景及住宅建设的质量保障体系,着重介绍中国政府在推动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方面所做的努力。
大会发言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国际社会对中国住宅产业发展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为加强国际沟通与合作创建了新的机遇。
从大会沟通的内容来看,各国政府把坚持人居可持续发展,提高住宅建设技术水平,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质量;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特殊是保障住房质量和购房者的利益做为政府工作的重点。
在保证住房质量方面,把推动住宅科技技术发展做为首要任务,通过加强和完善住宅技术标准,建立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制度,严格建立过程把关,完善质量检测手段等措施确保住房建立质量。
在住房制度保障方面,为保证人人享有住房为目标,通过建立不同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实行住房建设基金、住房贷款等经济手段,提高购房者的购房支付实力,使低收入者的住房能达到肯定的标准和相应牢靠的质量保证。
会议期间,我代表团还与加拿大、日本等国代表团进行了双边沟通活动,就住宅技术的发展与合作进行了进一步交换看法,为加强今后的国际合作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加拿大CMHC董事会主席PeterSmith先生介绍了CMHC的主要职能,并期盼着中加双方在住宅建设领域进一步合作与沟通。
加拿大卡尔加里高校唐力教授介绍了太阳能住宅建筑体系技术;加拿大建立材料中心主任波登介绍了加拿大住宅标准、规范和住宅建筑体系等内容。
一行30人的日本代表团特别珍惜与我代表团的会见和沟通。
日方表示,第十届年会将于2005年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在住宅建设方面的成就世界瞩目,中日两国间的住房合作与沟通始终开展得很好,盼望中方在下届年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双方就住宅技术方面的沟通与合作进行了商谈,为加强技术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中加技术沟通与合作
代表团在访加期间,与加拿大楼宇贷款保险及房屋署就中加技术沟通与合作状况进行细致的商谈,对今后合作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看法。
在加方的支配下,考察了加拿大住宅技术和住宅小区建设状况。
1、中加合作项目与沟通活动取得的初步成果。
我部与加拿大在建筑技术、住房金融、住宅产业、建筑标准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沟通与合作,主要的项目和活动有:
中加住房金融合作项目。
1999年11月,我部向外经贸部和加拿大国际发展署(CIDA)申请将”探讨和借鉴加拿大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制度与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面的阅历”列入CIDA的资助安
排,2000年2月获得批准。
加方供应300.000加元的资助,加方与我部共同实施该项目的合作伙伴是加拿大CMHC。
该项目的目的是学习和借鉴加拿大模式,为在中国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制度和抵押贷款证券化制度做打算。
该项目于2001年7月结束,中方完成了详实的探讨报告,提出了政策建议,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做为该项目的延长,由CIDA资助,并依据刘志峰副部长访加时与CMHC签署的合作协议,我部与CMHC于2001年8月起先进行在中国建立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制度的可行性探讨工作,此项探讨正在分阶段进行中。
中加建筑技术领域的合作。
加拿大住宅建筑体系主要以木结构和轻钢结构为住宅建筑的主导结构,在这方面有较成熟的阅历和技术。
中加双方在木结构建筑方面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与沟通,在加拿大CMHC、自然资源部、国家探讨中心、森林工业理事会等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下,为我国木结构标准修订供应了技术询问和服务。
目前木结构设计规范和木结构施工验收规范在双方的合作努力下,已正式出版。
同时,我部正在与加拿大CMHC就轻钢住宅结构技术标准制订方面进行合作,该项工作进展顺当。
中加双方在技术沟通与研讨、技术贸易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果。
2、中加技术沟通与合作的建设性看法。
代表团在双方的商谈中提出了加强中加技术沟通与合作的建设性看法。
在住房金融方面,加快在住房金融领域合作的进程,尽快开展住房抵押担保和抵押贷款
证券化试点工作。
同时,开展住房发展基金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中国产业基金的建立与发展。
在技术沟通与贸易领域,加快轻钢住宅建筑体系技术的合作,在制定技术标准等方面供应必要的技术询问和技术服务。
在技术引进方面,应与中方有关企业合作,引进成套生产技术,而不仅仅局限在产品的出口方面,以有利于降低运用成本和加快新技术的更新与进步。
在人才培训方面,应有实质性的进展,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促进技术沟通与合作。
3、加拿大住宅建设管理与技术发展的考察探讨。
在CHMC的支配下,代表团考察了加拿大政府住房建设与住宅技术管理机制及木结构建筑体系技术、轻钢住宅建筑体系技术、住宅供暖系统、新能源利用技术及参观了加拿大科学探讨院建筑探讨所试验室和居住区建设等。
加拿大住房建设及住宅技术的发展主要由加拿大CMHC、工业部、科学探讨院建筑探讨所、自然资源部、矿物与能源技术中心等部门协作共同完成。
加拿大CMHC是加拿大政府的住房机构,成立于1946年,其宗旨是帮助加拿大政府制订和实施住房建筑安排,以解决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加拿大国内存在的住房紧缺问题。
从那时起,该公司始终帮助政府为一代又一代加拿大人民供应住房,使加拿大人民居住条件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该公司多年来实行了各种途径,包括向加拿大家庭供应干脆和间接救济,以及帮助建立一种能促使加拿大住房建筑业健康发展的有利环境。
通过推广有关住房方面的探讨与专业技术学问,帮
助住房建设削减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
并与其他部门和单位合作,支持和修订加拿大的住房建筑标准,确保加拿大在解决目前出现的各种住房问题和面对各种新兴的发展趋势的同时,能够全面考虑国内和国际因素,做出统筹兼顾的主动反应。
为了实现其支持住房产业的目标,该公司实行各种途径,包括技术与经济探讨、信息沟通、人员培训、示范工程、规章制度的制定、研制行业标准等促进和协调住房产业与各级政府机构以及加拿大国内外的住房用户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加拿大科学院建筑探讨所是加拿大的建筑技术中心,从事综合性探讨、制订建筑法规和供应质量鉴定服务等,其所从事的消防平安、建筑性能、室内环境、材料与结构、产品鉴定等方面的探讨在国际同行享有较高声誉,对促进加拿大住宅产业技术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是主管加拿大能源、采矿、地质和森林资源的联邦政府部门。
该部门通过各种措施,主动发展和促进住宅建设中的能源效率,包括为新建住宅制定的R-2000安排和适用于现有旧房的”住房能源改造措施”。
负责管理运用能源的设备,包括住房设备和家用电器,并为制定和实施加拿大住房建筑能源法规供应帮助。
矿物与能源技术中心作为自然资源部的下属技术开发机构,主要从事建筑节能设备与系统的探讨和技术开发工作。
该中心为新建住房和现有旧房的节能住宅技术供应技术支持和安排管理服务,包括研制技术标准、鉴定工具、质量性能检查、建筑培训和安排评估等。
同时,还致力于开发太阳能、风能、小型水力发电及生物能源。
加拿大的住宅技术发展,在各有关部门共同协作下通力合作、协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住
宅产业技术的大发展,使加拿大住宅工业化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加拿大住宅建设提倡”健康住宅理念”。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证居住者健康。
包括室内空气质量、水质、采光照明、隔声及电磁辐射等因素。
二是能源效益。
包括建筑物的保温性能、用于采暖与制冷的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利用、用电及高峰用电需求等。
三是资源效益。
可再生材料的利用、节水器具、建筑物的耐久性及长期性等。
四是环保责任。
包括排放及燃烧副产品的设备性能、废水及污水处理、社区的选址及自然环境的利用等。
五是可支付实力。
包括住宅的性能价格比、建设的工业化水平、住宅的适应性和市场性等。
加拿大的住宅建筑技术发展以”健康住宅”理念为原则,发展相应的体系与技术,形成了以木结构、轻钢结构、混凝土板式结构、轻钢与混凝土复合结构为主要建筑体系和与其相配套的工业化生产的墙板、布线、门窗、厨卫部品及技术体系,实现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施工、一体化管理的住房现代化生产体系。
木结构住宅体系在加拿大已成为低层住宅发展的主要建筑体系,其源于加国拥有丰富的木材资源、现代化生产工艺和其成熟的配套技术。
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是:应用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可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高效建立;其空间布局可改性好,可根据市场要求临时变更其空间布局;在安装配电系统、管道系统、供暖系统与空调系统以及其他现代化系统时可节约时间、提高工效,可达到最高的绝热保温标准,保证既节约能源,又能供应长期的舒适环境。
同时,可以尽量削减废料和工序,并能充分利用回收材料。
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在加拿大住宅建设中也有较大发展,其技术特点及技术体系和木结构体系具有相像之处,其不同之处在轻钢结构体系中的结构由钢代木,是加拿大低层、多层住宅常用的结构形式,具有很大的市场。
其优点在于:质轻高强,抗震性能好;有利于环保,回收率可达100%;材料性能好,结构质量有保证;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快,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不行燃、不助燃,防火性能好等特点。
目前,加拿大轻钢结构体系用于旅馆等公共建筑可盖到七层,用于住宅可盖到四至五层,今后发展还在进一步探讨。
混凝土板式结构、轻钢与混凝土复合结构是加拿大高层住宅的主要建筑体系。
混凝土板式结构综合利用了加拿大各种模板技术及现场浇注混凝土板等工艺技术,实现了机械化施工。
轻钢与混凝土复合结构是将冷轧钢与现场灌注的混凝土粘合在一起或在工厂制成板,构成楼板、横梁、顶梁、立柱和墙壁等结构,是渐渐取代混凝土板式结构的新的结构型式,在高层住宅建筑中具有广袤的发展前景。
加拿大的住宅配套技术与产品水平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混凝土砌块技术、屋面装饰技术、塑料产品技术、空气流通与热量限制技术、门窗技术、厨卫技术供暖技术等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值得我国学习和沟通。
三、中美住房合作项目与沟通
代表团访美期间,与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商务部就中美住房合作项目事宜进行了实质性协商。
同时,对美国住宅建设的政策和技术发展进行了较深化的调研,达到了预期效果。
1、合作项目的进展状况。
中美住房合作项目由2000年5月优先启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合作项目”和”住宅产业示范工程”以来,在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果。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合作项目。
2000年5月,在上海实行了中美住房金融研讨会,具体了解了美国在住房抵押证券化方面的阅历。
2000年7月和9月,中美双方先后派出了代表团就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行沟通,为中国实施住房抵押证券化进行了技术打算。
目前中方有关部门正就在中国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工作进行努力。
住宅产业示范工程合作项目。
依据《关于建设示范工程的谅解》,初步选定北京龙泽苑小区和上海新里程小区做为中美住宅示范项目。
2001年3月,中美双方联合评审组在北京召开了龙泽苑示范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评标会,美国FRANKWILLIAMS建筑事务所的方案中标。
2002年3月在北京实行了龙泽苑示范项目环境规划设计方案评标会,美国盛林景公司的设计方案中标。
龙泽苑项目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已于6月29日开工建设。
上海示范工程项目于2001年9月召开了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评标会,美国DESIGNCOLLECTIVE建筑事务所的设计方案中标,目前设计方案仍在修改阶段。
2、合作项目的建设性看法。
住宅示范工程合作已经步入到技术合作的实质性阶段。
此次访问和沟通就有关示范技术和产品事宜与美国商务部、住宅建立商协会等部门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和协调,明确了示范技术与产品的内容和要求。
在引进美方规划设计理念的同时,重点应在引进和示范技术和产品方面,要侧重于工业化建筑体系、
部品体系以及建筑节能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居住区环境保障技术等方面。
经过双方协商,同意先由美方提出可供中方住宅示范工程选用的技术和部品清单,再由中方依据清单提出详细技术要求和选用要求,双方协商确定。
双方认为,为保证示范工程项目启动后各项工作的顺当绽开,双方应建立工作协调小组及协调机制。
3、美国住房建设的考察探讨。
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是负责美国住房投资、住房安排和住宅技术的发展的主管部门。
从1930年起先,美国国会推动公共住房安排,共新建120万套住宅供应给最低收入家庭。
从1993年起先启动盼望6工程,主要解决低收入者、经济落后地区以及居住条件较差的群体的住房。
主要是改造危旧和居住质量差的住宅,1993年-2001年安排拆除危旧住宅78156套,新建住宅83163套,到2000年实际新建住宅70898套,其中58%作为公共住宅供应给低收入者。
公共住宅的投资来自国会拨款、地方机构筹措和私人投资等多种渠道。
2001年国会拨款45亿美元,地方机构筹到90亿美元用于公共住房建设,为解决低收入住宅供应了巨大的资金来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美国政府为逐步消退贫民区和贵族区的居住者素养的差别,在公共住宅中吸引高收入者来居住,共同提高全民素养。
公共住宅在40-50年头以建高层住宅为主,实践证明,高层住宅管理难度大,除纽约等城市外,已不再新建高层住宅。
在发展住宅技术方面,美国政府特别重视住宅技术的探讨与开发工作,国会每年拨款1000万美元用于住宅技术的探讨与开发,并且在公共住宅建设中大力推广住宅建设新技术,不断改善住宅的综合质量。
四、美、加住宅产业考察的启示
1、住宅区规划。
住宅的规划设计理念应从住宅小区为主发展到居住社区为主的转变。
北美的住宅很少见到像我国封闭式布局和封闭式管理的住宅小区,其规划设计是以居住社区的理念,形成邻居邻里和组团区段的布局模式,体现社区开放沟通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社区服务、生活设施等),有利于城市交通疏散。
我国封闭式住宅小区(组团)是几千年来”围城”思想的持续,每个小区必需配套相应的商业服务设施、中心广场、教化设施等,是资源的极大奢侈,而且造成小区内外交通组织困难,生活不便等。
假如封闭式围墙是起到平安防范的作用,那么现代化监控技术、门禁系统完全可以取而代之,使住宅小区由封闭走向开放,资源(如绿地、设施)由小区独享变为社会共享。
2、住宅的装修。
供应毛坯房的做法是我国住宅建设的特有现象,在住房商品化、社会化高度发达的美国、加拿大的住宅全部做到一次装修到位,而且住宅装修实现一体化设计、施工,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有利于实现装修工业化。
装修讲求简洁、明快、舒适和好用,创建一种便利、安逸的居住环境。
我国目前住宅装修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装修的宾馆化或装修繁琐化给人以纷繁芜杂之感。
3、居住区环境。
不管在美国、加拿大的高档社区,还是一般社区,很少看到像我国住宅小区环境塑造的大手笔做法,目前我国住宅小区建设中大做环境文章,大是指人工造景,以宣扬广告式手法为环境而环境。
如:浩大的中心广场、人造瀑布、山石景观等,既是形
式主义,又是一种极大的奢侈,在国外也只是在公共公园或城市广场中才能看到。
在美国、加拿大的居住区环境讲求利用自然、回来自然、享受自然的原则,以种树、种草为主,营造朴实、自然的环境,既经济实惠,又具有园艺美的自然和谐,而不是人工过份做作造景。
4、住宅技术的好用性和高效性。
在美国、加拿大资源丰富的国度,主动开发、推广应用污水处理和回用技术、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太阳能和地热等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小型箱式变压器技术等,体现”健康住宅理念”的”4R”理论,即检查(Review)标准程序和做法;削减(Reduce)产生的奢侈;重复利用(Re-use)资源和材料;回收(Recycle)通常被废弃的材料。
5、重视新技术的探讨。
尽管美国的建筑技术处于领先水平,美国政府仍旧重视新技术的探讨工作,国会每年拨付住宅与城市发展部1000万美元特地用于新技术的开发与探讨费用,托付美国国家建筑技术探讨中心负责建筑技术的探讨开发工作。
而美国的各种协会等社团组织,更是集中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推动美国住宅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科研单位的改制与政府部门脱钩,技术探讨工作弱化,同时,科研经费严峻不足,很难调动起企事业单位开展新技术开发探讨的主动性,严峻阻碍新技术的发展。
在新技术探讨领域,不仅要加大科研投入,而且要稳定一批技术设备齐全、技术实力雄厚的科研单位和科研队伍,主动投入新技术、新产品的探讨和开发,推动新技术的发展。
6、加快我国住宅建筑体系的探讨。
美国、加拿大住宅建设的
工业化之高,是因为有成熟的成套建筑体系(如木结构、轻钢建筑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成套技术。
我国的住宅建筑体系较多,尚未形成系列化体系,而且建筑技术以单项技术发展为主,缺乏标准化、配套化技术,住宅部品的配套性、通用性差,限制了住宅建设工业化的发展。
加快我国住宅建设工业化进程,首先是解决建筑体系问题。
应加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的标准化探讨,形成完整系列的体系。
其次是完善住宅技术、部品的通用性探讨,逐步形成系列化、规模化的生产体系。
7、木结构、轻钢结构住宅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我国城镇住宅主要已集合式住宅为主,由于木结构、轻钢结构的建立层数所限,其建筑结构体系在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应用范围有限,但与其配套的屋面体系、内墙体系及其配套的技术在集合式住宅中仍有广袤的用途。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及广阔农村住房条件的改善,木结构、轻钢结构住宅在小城镇及广袤的农村住宅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轻钢结构住宅在发展小城镇和农村住宅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建设部赴美、加住宅产业考察团
团长:李先逵建设部外事司司长
副团长:沈建忠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副司长兼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
团员:
王瑞春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处长
田灵江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