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跆拳道比赛前的心理调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跆拳道比赛前的心理调整
摘要:跆拳道比赛的竞技性决定,运动员要取得优异的成绩,除赛前要对自身的技战术和体能尽可能的强化外,一定对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调整。

为对跆拳道赛前心理调整问题系统的认识,本课题对苏州市跆拳道专业队第20届运动员的相关比赛录像进行反复观看的同时,对其教练员进行访谈,从中整理出跆拳道比赛前运动员心理简单出现的问题,心理问题如果未有效调整在赛场中会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本人对运动训练理论和跆拳道项目的了解,针对性的提出在赛前可采取的有效调整方法。

关键词:跆拳道;赛前;心理调整
Abstract: The competitive decision of taekwondo competitions requires athletes to achieve excellent results. In addition to strengthening their skills, tactics, and stamina before the game, they must make effective adjustments to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e. In or der to understand Taekwondo’s system of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before the game, the subject of the Suzhou Taekwondo professional team's 20th athlete's related game video was watched repeatedly, while interviewing its coaches, from which Taekwondo pre-gam e athletes’ mentality could be easily sorted out. If there is any problem,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 will not effectively adjust the impact it will have in the arena, combined with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sports training theory and the taekwondo program, and the effective adjustment method that can be taken before the match is targeted.
Keywords: Taekwondo; before the gam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目录
前言 (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1研究对象 (1)
1.2研究方法 (1)
1.2.1文献资料法 (1)
1.2.2观察法 (1)
1.2.3访谈法 (1)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
2.1跆拳道比赛前运动员心理简单出现的问题 (2)
2.1.1情绪障碍 (2)
2.1.2认知失调 (2)
2.1.3紧张过度 (3)
2.2跆拳道比赛前心理问题对比赛可能产生的影响 (4)
2.2.1注意力不集中 (4)
2.2.2技战术失准 (4)
2.2.3气概和力度不够 (5)
3.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的建议 (5)
3.1灵活的使用心理训练方法 (6)
3.2注重差异化的心理引导 (6)
3.3提升技战术训练的科学性 (7)
3.4积极使用鼓舞性的训练语言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8)
前言:自2000年跆拳道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开始,每届奥运会我国在此项目都会猎取金牌,优秀的奥运比赛成绩不仅彰显我国在跆拳道项目中处于较领先的水平,而且带动民众对跆拳道运动的喜爱程度不断提升。

本人在在对喜爱的跆拳道项目的相关比赛进行观察中发觉,很多技战术水平和身体素养并未表现出明显差距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却差异明显,与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素养可能具有紧密关系,所以针对此项目的赛前心理调整问题展开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为对跆拳道比赛前的心理调整问题系统的认识,本文以苏州市跆拳道专业队第20届的13名男子运动员为对象展开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利用知网和万方查阅竞技比赛赛前心理调整的相关文章,从中选择10篇文档,对其进行资料分析,为本文研究做好一定的理论准备。

1.2.2观察法
通过观察研究对象参加的2017江苏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以及日常训练中模拟比赛的录像视频,观察研究对象在比赛中的具体表现。

结合相关运动员的日常表现,为进行赛前心理调整问题分析提供依据。

1.2.3访谈法
通过与调查对象的教练以及本人接触的其他多位跆拳道俱乐部优秀教练面对面的访谈交流,确定跆拳道比赛前心理调整的重要性以及目前调整采纳的主要方法。

访谈教练员数量共7名,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具体访谈问卷见附录。

表1 接受访谈的教练员基本信息
序号年龄性别教龄机构
136男9俱乐部
239女13体校
339男11体校
440男15体校
538女11俱乐部
635男8俱乐部
732男6俱乐部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跆拳道比赛前运动员心理简单出现的问题
通过对跆拳道教练员访谈结果的整理,发觉跆拳道比赛前运动员简单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2.1.1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一般表现为运动员在比赛前期会无端的恐惧、抑郁、愤慨或对比赛很冷漠[1]。

接受访谈的7名教练员中有4名教练员表示在赛前运动员出现情绪障碍现象非常常见,2名表示间或会出现,占调查对象的85.7%,说明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前,很简单表现出情绪障碍。

另外,访谈中,苏州市跆拳道专业队第20届男子运动员的教练员表示,在13名运动员中,技术水平一般且前期训练不充分、经验并不丰富的运动员,或在前期训练中过于疲劳或自身有未痊愈伤病的运动员,或自身意志力较差的运动员在赛前出现此类心理问题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并指出李轩、马创业、王坤等人在赛前均出现过此心理现象。

可见,情绪障碍的出现与运动员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具有紧密的关系,会主要的集中在某类或某几类运动员群体中。

这种集中性决定运动员在产生情绪障碍后所产生的具体状态也存在共性,访谈发觉其主要表现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注意力不集中和无法顺利的完成赛前打算是最集中的行为表现,本人认为这与此类运动员在比赛压力和自身不自信等因素下,大脑皮层兴奋度降低或过于抑制具有紧密的关系。

表2 访谈中教练员认为情绪障碍在运动员赛前训练行为中的主要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不关怀
比赛
认为比赛必
定失败
简单与他人产生
冲突
无法顺利完
成赛前打算
其他
人数743472
比例(%

10057.142.957.110028.6
2.1.2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主要表现是运动员在赛前对自己的比赛成绩盲目的自信,认为自己一定能够取胜,或对自己盲目的悲观,认为其他选手在任何技战术上都优越于自己[2]。

访谈中有3名教练员表示此
问题在比赛前非常常见,2名教练员表示只有较少的情况下会出现,这虽然反映出认知失调心理问题产生的可能性相比情绪障碍低,但也属于较常见的赛前心理问题。

在针对苏州市跆拳道专业队第20届男子运动员的教练员访谈时,该教练员表示通常技术水平在队中相对较好,比赛经验相对丰富的运动员出现盲目自信的可能性较高,如王晨满、顾孝龙、王怡杰等人均曾出现过此类心理问题,而盲目的悲观主要出现在曾对自己比较自信,但在比赛中遭受过较大挫折的运动员中,并举例陈信在2017江苏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中虽然获得了乙组63kg级第三名,但由于比赛成绩未达到预期,在后续进行的队内模拟训练中,甚至都因自我否定和怀疑难以发挥正常水平。

盲目的悲观主要是影响运动员的意志力,盲目自信的表现相比更加复杂,表3是访谈教练对其主要表现的选择情况,可见忽视比赛的复杂性与困难性,不进行比赛分析师最常见的表现。

本人认为这与跆拳道运动在竞技中运动员使用的技术动作主要是屈伸、旋转、跳跃、平衡、翻腾等几种,而部分运动员片面的认为以上技术练法娴熟,在竞技中就可以取得较理想分数,是导致运动员出现盲目自信的主要原因,而在盲目自信的情况下,发觉技术战术外、假象战术、心理战术、防守反击战术等大量战术的运用也直接关系到得分后,则可能将本场比赛的盲目自信念理转化为下一场比赛的盲目悲观心理[3]。

表3 访谈中教练员认为盲目自信在运动员赛前训练行为中的主要表现
不进行比赛分析忽视比赛
的复杂性
忽视比赛
的困难性
不遵守赛前规划
要求
过于强调高
难度动作
其他
人数577331
比例(%

71.410010042.942.914.3
2.1.3紧张过度
过度紧张是相对于一般紧张而定义的心理问题,一般紧张是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常规现象,因为比赛中有诸多的不确定性,而且对个人和团体利益均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此类紧张通过运动员的自我调节可以控制[4]。

而过度紧张除会导致运动员出现焦急、不知所措等反应外,还可能会导致运动员出现口渴、尿频、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等身体症状,直接关系到运动员能否顺利的参加比赛,所以影响相比更大[5]。

调查中5名教练员表示过度紧张在赛前极为常见,另外2名教练员也表示间或会出现,可见过度紧张是跆拳道运动员在赛前最有可鞥出现的心理问题。

苏州市
跆拳道专业队第20届男子运动员的教练员表示过度紧张在每个运动员赛前都可能出现,而且同一个运动员在面对不同比赛时的具体状态也会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此心理问题的常见性。

表4对访谈教练对其主要表现的选择情况进行了整理,从表4可以看出对比赛信息敏感是紧张过度在赛前训练中最常见的表现。

出现紧张过度心理,本人认为与跆拳道成为国际体育竞技项目的时间相对较短,运动员普遍存在比赛经验较少状态,而且跆拳道比赛的战术多样,比赛中不确定性较多,控制难度较大存在一定的关系。

表4访谈中教练员认为紧张过度在运动员赛前训练行为中的主要表现
过于注重比赛环境过于注重
对手成绩
过于注重
社会舆论
对比赛信息非常
敏感
过于注重教
练员态度
其他
人数545741
比例(%

71.457.157.110057.114.3
2.2跆拳道比赛前心理问题对比赛可能产生的影响
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的目的是减少赛前心理问题对运动员比赛的影响,这也决定了赛前心理调整的必要性,所以在对赛前心理问题调整对策进行分析前,本人现对心理问题对比赛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2.2.1注意力不集中
跆拳道比赛动作速度非常快,2分钟内可以实现多个轮回,所以需要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从对方快速的反应动作中找到技术破绽,并主动制造得分机会[6]。

但在运动员在赛前存在心理问题的情况下,很难对比赛产生合理的比赛热忱和主动性,所以在比赛中注意力也难以集中,造成错失比赛得分机会。

例如,潘家强在2017江苏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男子丙组63kg级中,虽然最终获得了第三名,但在比赛刚开始就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连续被对手用正拳和脚背集中头部失分,而且在对手表现出明显的动作单一问题情况下,仍没有采取主动进攻,使2分钟后仍没有产生有效得分。

在比赛中谢家强心理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在进入第二个2分钟后才陆续获得分数。

可见,比赛前的心理问题会直接对比赛中运动员的表现产生影响。

2.2.2技战术失准
跆拳道比赛中,要求运动员结合对手的特点以及赛场的实际情况,对迫使对方失分战术、接近比分战术、空间战术、特长发挥战术、步法战术、乱打战术等近20种战术进行灵活的技战术布局和应用[7]。

而技战术的应用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赛前对比赛的分析情况、自身对训练打算的完成情况以及对赛场情况的分析和推断情况,但上文分析发觉,在心理问题产生后,运动员在训练行为上很难达到以上要求,所以很可能导致运动员在赛场中的技战术失准。

例如,在观察陈信在2017江苏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男子乙组63kg级半决赛的比赛时发觉,陈信在比赛中前期和后期技战术运用的得分情况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如表5所示,在比赛中前后差距较大,初期技战术并未猎取较高的得分,本人认为与陈信在比赛前过渡紧张,造成身体的灵活性差具有较紧密的关系。

表5陈信在比赛中前后半场相同技战术的得分对比
防守反击战术击倒战术其他
假象战术技术战术先得分战

前半场120001
后半场320112
2.2.3气概和力度不够
跆拳道是讲究爆发力和气概的项目,而以上心理问题的存在必定会使运动员表现出或紧张或不自信或轻浮的情绪。

导致运动员行为可能会因身体紧绷而失常,这不仅会表现在运动员对对手的出击失去灵活的应对能力方面,甚至可能造成运动员因情绪而肌肉僵硬而难以正常发力,导致技战术变形或无效,不仅错失得分机会,而且可能会主动为对手制造机会,加重问题心理[8]。

可见,球员存在心理问题非常在气概和动作力度上占有优势。

例如,在观看谢辉在2017江苏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男子乙组50kg级半决赛中的比赛录像时发觉,谢晖在比赛初期连续被对手用旋转踢技术踢中躯干有效部位,造成了4分的失分,而谢晖虽试图通过旋转踢技术进行反击,但因电子感应护具反映其力度不达标而未得分。

本人认为在比赛刚进行阶段,谢晖就出现气概不足和力度不够的问题,与其在赛前出现认知失调而且没有得到有效的调整具有一定关系。

3.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的建议
部分跆拳道运动员即使在赛前出现心理问题,在比赛中通过对环境的适应可以逐步的缓解,如潘家强在2017江苏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男子丙组63kg级中的表现,但也有部分运动员会将比赛前期的心理一直贯穿比赛,难以猎取理想的成绩,但不论哪种都会影响比赛成绩,所以对跆拳道运动员进行有效的赛前心理调整是训练准备阶段的重点工作。

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3.1灵活的使用心理训练方法
目前形成的针对运动员比赛前心理调整的方法较多样,教练员应有意识的引导运动员结合自己的需要灵活的选择。

例如,过于紧张的运动员可以选择呼吸调节法进行自我调整,即通过对呼吸的频率以及深度进行调整,使身体的吸氧水平得到改善,进而强化自身身体的活动性的方法。

盲目自卑的运动员可以选择自我暗示训练的方法,使意志力更为坚定,“我能行”、“我很棒”等均是较常见的自我暗示性语言。

针对存在情绪障碍的运动员,教练员应引导其进行表象训练,强化自身的注意力,表象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应引导其先进入放松状态,然后在头脑中表象自己在比赛中的训练场景,在表象的过程中要求运动员一定要想象的非常的准确和具体,甚至要包括自己在对手反击下的反映以及比赛环境中观众的反应等,表象训练越具体,越可以使运动员对赛场的环境客观分析的越全面,对比赛的适应能力也会随之增加[9]。

除此之外,针对性的技能训练、意志力训练、模拟训练等也是可以选择的训练方式,具体如何选择训练方法,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需要注意的是,心理调整的训练方法产生的效果需要在一段时间后显现,不能操之过急。

3.2注重差异化的心理引导
教练员应认识到不同心理问题的表现以及发生的原因是存在差异的,并不能将所有的心理问题等同。

这就要请教练员结合表现出心理问题的运动员的个性化差异,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例如,针对出现情绪障碍的运动员,教练员应主动的与其进行面对面的私下交流和沟通,与其分享比赛经验以及比赛中发生的趣事等,使运动员在沟通中队比赛的陌生感得到有效的消除或缓解,以此降低对比赛的逆反心理。

再如,针对出现认知失衡的运动员,教练员可组织其与队员进行模拟
比赛练习,使其在练习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能力以及比赛的复杂性产生重新的认识,进而对原本的认知进行补充和纠正[10]。

在此过程中,教练员要对于存在认知失衡心理问题运动员进行比赛的队员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如果运动员表现出的是盲目自信的状态,那么教练员应选择技战术水平相比较高,但并不会差距过于悬殊的队员作为对手,以此使存在心理问题的运动员在比赛受挫的同时自尊心得到爱护;如果运动员表现出的是盲目自悲的状态,那么教练员应选择技战术水平相比持平或稍低的队员作为对手,以此使存在心理问题的运动员在比赛中通过得分树立自信的同时,不对作为对手的队员心理产生冲击。

3.3提升技战术训练的科学性
在赛前如果教练员过分的增加训练任务,会使运动员在承受身体疲劳的同时,在精神上陷入紧张;而
在赛前如果教练员过分的减少训练任务,又会使运动员在放松身体同时,在精神上过于兴奋和松懈,两种状态都可能会导致运动员出现心理问题,更难以达到心理问题调整的效果,所以教练员应有意识的提升技战术训练的科学性。

本人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教练员应结合日常的训练强度,对所有的运动员提出相同的训练打算,该打算要涵盖所有的常规训练项目,但训练强度应以不损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为前提,相比日常训练的难度要有所降低。

其次,教练员要针对不同的运动员设计具体的训练打算,例如,针对简单犯规的运动员进行专项的比赛规章理论教学,针对比赛中无效进攻比例较大的运动员进行专项的腿部动作训练等。

这种差异化、针对性的训练打算,不仅可以提升运动员在技战术方面的实际能力,而且无形中会帮助运动员强化对自己技战术的信念,使运动员在比赛前主观上消除自卑心理,这位运动员在赛场上正常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制造了较好的氛围和条件。

3.4积极使用鼓舞性的训练语言
教练员的语言对运动员的影响通常较大,所以教练员在认识到运动员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的情况下
,要有意识的通过语言的运用,帮助运动员进行心理调整。

例如,针对出现过度紧张情绪的运动员,教练员应积极的指出其在技战术方面表现出的优势,使其对自己取胜的信念得到强化,进而减轻内心的紧张情绪。

针对出现盲目自卑心理问题的运动员,教练员要对其日常表现进行比较中肯的评价,使此类运动员可以结合教练员的评价对自己重新的定位;针对出现盲目自信念理问题的运动员,教练员要适当的指出其不足,但语言仍要以肯定为主,幸免导致此类运动员因心理调整不当,而专项过度自卑。

在运用鼓舞式语言的过程中,教练员一定要结合实际进行,切不可一视同仁或过于形式,否则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造成运动员对教练员此类语言的阐述初衷难以清楚定位,因猜忌使心理问题更加的严峻。

结论:
综上所述,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前,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很简单出现情绪障碍、认知失调、过度紧张等心理问题,而以上心理问题的产生不仅会导致运动员在赛前的准备工作难以有效的落实,而且可能会造成其在比赛中因注意力不集中、技战术失准或其实和力度不够等问题而难以获得有效的分数,所以在赛前对跆拳道运动员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整具有必要性。

灵活的使用心理训练方法、注重差异化的心理引导、提升技战术训练的科学性、积极使用鼓舞性的训练语言等均是较有效的赛前心理调整策略,教练员可以结合对运动员的实际观察和推断,进行灵活的运用。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运动员都会产生心理问题,而且心理问题产生后如果教练员过分的放大,可能会造成心理问题的激化,所以如何有针对性且合理的落实心理调整策略是教练员在实践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可芳.心理训练在跆拳道竞技比赛前应用的综述[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4):253-254.
[2]陈亮.跆拳道队员赛前心理调整问题探讨[J].运动,2014(21):22-23.
[3]刘瑶.浅谈跆拳道运动中的“亮剑”精神[J].现代企业教育,2014(18):217-218.
[4]庄长宽,杨晓军,许丹.跆拳道心理战术训练与临战指导方法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3,10(1
0):66-67.
[5]王栋.影响跆拳道心理因素及对策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9):158.
[6]王蓓.论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中小企业治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0):123.
[7]庄长宽. 跆拳道心理战术训练与临战指导方法探析[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进展的科学思考——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
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9:4.
[8]林敏,刘志英.江西省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心理技能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25(02):90-92.
[9]朱璞玉.跆拳道心理训练方法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5(03):156-157.
[10]曾庆国,郑国威.实战跆拳道心理训练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12(02):116-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