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五学案:第2单元 第5课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1.音正形准
(1)字音识记
①怦.
怦( ) ②苍穹.( ) ③斑斓..
( ) ④椭.圆( ) ⑤目眩.
( ) ⑥磐.石( ) ⑦烧灼.
( ) ⑧遨.游( ) ⑨中枢.
( ) (2)辨形组词
①⎩⎪⎨⎪⎧ 眶( )诓( )恇( )
②⎩⎪⎨⎪⎧
矫( )娇( )骄( ) ③⎩⎪⎨⎪⎧ 遨( )熬( )嗷( )
2.词语积累
(1)苍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斑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遨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坚如磐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辨词填空
反应·反映
(1)我无法形容那一瞬间人们的________。
(2)诗人要忠于自己的感受。
所谓感受就是对客观世界的________。
4.名言警句
有关“天”的名句
(1)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阿姆斯特朗
(4)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呆在摇篮里。
——齐奥尔科夫斯基
(5)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
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200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杨利伟
1.作者简介
王光荣,《光明日报》特派记者。
冯春梅,《中国青年报》记者;刘程,《中国青年报》特约记者。
2.背景展示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一个让所有中国人感到激动、骄傲、自豪的日子,欢乐的气氛弥漫着整个中国大地。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2003年10月15日9时整载着中国首名航天员杨利伟开始了21小时的航天之旅。
从那时候开始,中国成为了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文体知识
新闻
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或者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是广播中最常用的一种文体,它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
新闻要求用事实说话,它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具有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
一条新闻,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
标题包括正题、引题、副题,用多行形式表示。
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引题,多用来交代背景,点明中心;副题,用来揭示新闻的事实结果,或作为新闻的
内容提要。
有的新闻只有正题。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大多是简明地概括报道事实或中心。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是事实的叙述和展开。
背景是指事实的环境、历史条件及原因,可以在主体中出现,也可以在结语中出现。
背景和结语并非每条新闻都必须具备。
新闻的一般写法是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的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
特殊写法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
1.脉络梳理
心随飞翔⎩⎪⎨⎪⎧ 时间: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上午9时地点:中国北京航天城人物:指挥决策者、工程技术专家等组成的参试阵容
事件起因: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正式实施
事件经过:“神五”点火发射、逃逸塔、船箭、整流罩 正常分离、帆板展开事件结果:神五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状态良好
2.初读感知
(1)《心随飞翔》的主语应该是什么?本文侧重记事还是写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中的“英雄”指杨利伟,由此可以推断该文侧重__________,属于新闻中的__________。
(3)阅读课文,找出这两则新闻报道(消息与通讯)的侧重点,比较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1.阅读《心随飞翔》一文,回答问题:
(1)本文的导语是哪部分?请概括出这部分的内容,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现场的所见所闻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心随飞翔”为题有什么样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一文,回答问题:
(1)文中记叙了杨利伟的哪些英雄事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叙述杨利伟的英雄事迹时为什么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先从地面接受训练下笔,而是从飞天起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龙欲腾飞须妙笔点睛,文欲感人要匠心独具。
”在记叙中作适当的抒情与议论,就如同锦上添花,会使我们的表达更具特色,使文章更具魅力。
(1)“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苍穹。
这一刻,我们的心也随之飞翔!这一刻,所有的语言是那样苍白!喜悦与胜利的泪水夺眶而出!”《心随飞翔》中的这段抒情文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一文常在事件后,用一段简洁的议论,深化文章的主旨。
下列句子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①2003年10月15日这一天,成就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想,也书写了一名青年军人的特殊光荣。
杨利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飞天第一人,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坚如磐石的意志,也是练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杨利伟战胜了艰险,也战胜了自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说,杨利伟“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
作为一位偶像,杨利伟具备了哪些素养?他和你心目中的偶像是否吻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克服失重)不是一个简单的经历,杨利伟回忆时用了三句话:“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
”
(“空间运动病”)严重时,会使人产生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
杨利伟是单人执行任务,如果发生“空间运动病”,后果将不堪设想。
教练黄伟芬说:“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
”
运用示例诗人艾青说:“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的。
”英雄杨利伟潇洒走苍穹令人羡慕敬仰,但潇洒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和超出一般的艰苦付出。
杨利伟挑战生命极限的惊心动魄的经历,扣人心弦,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那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
人生路途坎坷曲折,磨难、险象时有发生,面对出现在身边的险情,我们要有无私无畏的勇气,用自己的智慧去摆脱险境,去挑战人生的极限,赢得最后的胜利。
2.课外素材
中秋月夜明天宫再升空
“天宫二号”是一个长期在轨自动运行、短期载人的飞行器,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的空间实验室。
它是继“天宫一号”后由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2016年7月9日,“天宫二号”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9月15日,“天宫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9月16日,“天宫二号”成功实施了两次轨道控制,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
阅读感悟在这个曾伴嫦娥升空、送“神五”飞天的中国航天飞行控制“神经中枢”,人们
再次用掌声标记出人类航天探索的又一个“中国时刻”:“天宫二号”发射。
中国人“敢上九天揽月”的飞天梦想正一步一步地变成了现实。
先有梦想,然后敢做、会做,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有了梦想谁都了不起。
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梦同飞
——献给中国航天事业(1)
①五千载沧海桑田,六万旬崎岖坎坷;十八遭风起云扬,一百年无语沉默(2)——铸就了中华民族这股伟大、神奇而又不可磨灭的力量!
②千年飞天梦,一朝终成功。
有谁能数得清这其中究竟凝结了几代人的心血?有谁说得明这几世间的拼搏?有谁懂得一场场生与死、成与败的惊心动魄的较量?
③从不知矮了多少的地平线开始,从外邦轻蔑的冷嘲热讽开始,更从炎黄这充满想象力的企盼开始,六七十年代你们让中国成为举世瞩目的星座!
④真想问一问,那成功发射的第一枚探空火箭和自制运载火箭是否去慰问了你们于奋斗时斗转星移的星辰?那“东方红一号”是否真的红似你们赤子般的诚心?那“返回型人造星”载得回新发现,却是否载得回那些流逝的生命与青春?(3)二十年前风化的额前,是老一辈航天人光荣的皱痕,任期望的刻刀留下他们毕生的印记,却一刻也不曾有过悔不当初的誓言!
⑤世界日新月异,中国匍匐
..前进。
转眼到了八九十年代,这是航天人又一个探索的黄金时代,又一个牺牲的二十年:“东方红二号”继续让国人看到他们的心一直如红旗的光泽;第一艘“神舟”号更是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技术与精神共同的峰巅!
⑥时间的巨型磁针倏然划过2000年,一个崭新的世纪。
这个时代的中国罩着层层光环:
⑦神五神六载了三个华人升向太空,也带着华夏儿女的亿万颗心飞到了太空。
我们都不曾身处船舱,却能深切体会到那种胜则英魂、败则冥魂的义无反顾;却能显然听得见点火的刹那幕后工作者异常猛烈的心跳;更能看得见飞船安全着陆时那么多人泪流满面……
⑧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并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开始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任
务。
⑨2011年9月29日发射的天宫一号载人航天器,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的能力。
2016年中秋之夜,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太空科技事业迈上了崭新的台阶,再次在全世界面前展示出了“太空强国”的实力。
(4)
⑩与星月交会的人必将与星月齐辉,与天地共舞的人必将与天地共存。
热爱科学的人们,崇尚真知的巨子,献身人民的英雄啊,地球不会忘记你们,宇宙不会忘记你们,历史更不会忘记你们!
⑪最后以一首小诗结束我的文字,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
⑫大漠孤云蔽,惆怅广寒波,人间自别华夏,千载识干戈。
望尽黄尘古道,舞断浮云流水,沧海易蹉跎。
激时舒广袖,寄语慰嫦娥。
(5)
思悟要点
(1)采用副标题形式有什么好处?
提示主标题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语言文采兼美;副标题进一步揭示本质,是对主标题的辅助和补充,语言简洁明确。
(2)用对联开篇有什么妙处?
提示真实描写了我国航天梦想的坎坷曲折的历程。
精美整齐的文字,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动与感慨之情。
(3)这三个排比问句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提示连续发问,催人深思,引起人们对航天探索艰辛历程的思考,从而证明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漫长,赞美了航天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提醒“匍匐”一词用得好,请琢磨一下。
(4)从发射时间上看,“天宫一号”和嫦娥三号探测器的位置是否应该调换一下?
提示不能调换。
“天宫一号”和下文的“天宫二号”的内容放在一起介绍,这样写使结构更加严谨合理,描写重点更加突出。
(5)你对最后一首小诗的内容有怎样的理解?
提示描绘航天研究的地点及环境;慨叹航天研究的曲折及艰辛;抒写飞天梦圆的激动及喜悦。
答案精析
语言知识积累
1.(1)①pēnɡ②qiónɡ③bān lán④tuǒ⑤xuàn
⑥pán⑦zhuó⑧áo⑨shū
(2)①眼眶诓骗恇惧②矫健娇惯骄傲
③遨游煎熬嗷嗷待哺
2.(1)天空。
(2)灿烂多彩。
(3)眼花。
(4)漫游;游历。
(5)像大石头一样坚固。
比喻不可动摇。
错点提醒:“坚”不能写作“艰”。
近义成语“固若金汤”。
二者都可形容事物的稳固、牢靠。
但“固若金汤”只用于物,大多形容跟防守有关系的关隘、阵地、防线等的牢固,不易攻破;而“坚如磐石”不可形容工事的坚固程度,“坚如磐石”可以用来形容物体,也可以用来形容组织或团体团结的程度,也可指某组织思想的一致性,比如该集团(组织、国家)十分团结,坚如磐石。
3.(1)反应(2)反映
解析“反应”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
也指物质受作用而引起变化的现象和过程。
“反映”指物体的形象反着映射到另一个物体上。
也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整体感知
2.(1)主语应该不定指,可以理解为全中国人,也可以理解为全世界人。
本文属于记事新闻,是一篇消息。
(2)写人通讯(人物通讯)
(3)
课堂互动
1.(1)开头四句话(开头至“我们激动的心狂跳不停”)。
点明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历史时刻,表达了作者期待、兴奋、激动的心情。
(2)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正式实施的过程。
这样写能使文章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使文章结构严谨。
(3)“神舟”五号飞船仿若矫健的雄鹰,在太空中尽情地飞翔;“心随飞翔”表明了人们对“神舟”五号的关注以及“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之后人们的自豪、激动之情。
2.(1)①飞船起飞后克服失重的状态;②平时苦练,练就了坚如磐石的意志(在家中的客厅坚持跑圈,转椅训练时间最长,离心机训练咬牙坚持,水上训练虽呛不误,为控制体重不多吃肉);③返回时穿越“黑障”,战胜“黑视”。
(2)采用倒叙手法,先写飞天失重、克服困难,更能突出杨利伟在严峻考验面前的英勇表现,一下子就把人物形象树立起来了,在人与困难的矛盾中有力地展现了人物的风姿神貌。
3.(1)运用了短句,简洁有力,表达了火箭升空时人们激动的心情和强烈的喜悦。
(2)①强调了“神舟”五号飞天的历史意义,也赞美了杨利伟的人生价值及现实意义,带动了读者的阅读情绪。
②承上启下,既点明了杨利伟战胜失重的原因,又以赞美的笔调领起下文对杨利伟平时苦练的叙述。
③紧承上段“穿越黑障”的叙述,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彰显主旨。
延伸探究
(1)远大的志向,奉献的精神,顽强的意志,艰苦的磨炼,杰出的才华。
(2)开放性探究,答案不强求一致,只要是积极健康的偶像标准都可以认同。
写作导学案
训练目标叙事散文的写作技巧及训练。
叙事散文是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作者某种特定的感受和情思的文章。
它是散文中的一个类别,必须具备散文的文体特征: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生活场景和细节的艺术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个性特征的“散点式”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形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叙事散文常用的写作格式主要有三种:
1.引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睹物思人——联想回忆——议论总结。
《报任安书》就是这一模式的典范篇目。
2.议证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阐明中心——叙写事实——总结照应。
《陈情表》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3.寻访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寻访缘由——寻访经过——寻访结果——寻访感想。
《游褒禅山记》就是通过游览褒禅山的过程,抒发感慨,揭示人生哲理。
一、文本借鉴
叙事散文重在抒情,也贵在抒情。
真情实感是散文之魂。
如何让叙事散文中的“情”鲜活、灵动、感人呢?在写作中要运用哪些写作技巧呢?
1.画面神化
在叙事散文的写作中,为了增加抒情性、文学性,往往要适当地来一点写景状物、模山范水,这就有了画面描写;而散文的画面如果没有飘逸、神韵、诗意的话,那就是“死”画面。
因此,“画面神化”就是美景丽物与神韵诗意的融合。
其神韵,是感人的情趣;其诗意,是灵动的文字。
问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葱兰的特点和抒发对葱兰的礼赞向往之情的。
葱兰的颜色是如此的洁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只是纯粹的白。
白得无畏无惧、肆无忌惮,纯粹得叫人嫉妒。
她的花瓣是如此舒展,毫无保留地露出她金黄色的花蕊——像是一颗
炽热的心。
那滚烫的金黄啊,我真怕会溅出来。
而她的花柱高高地立起,卑而不微,纤而不弱。
从侧面看去,她则呈现一种拥抱的姿态——张开双臂企图把蓝天拥在怀里。
(高考作文《生如葱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景活化
在叙事散文中,哪怕是叙述一件琐事,描述一个片段,如果能够显现出人性的迷人光辉,散发出生活的芬芳气息,那就是“情景活化”。
问题(2)阅读下面的文段,试分析作者是怎样记叙和抒情的。
走过旧街南边的老房子,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铁门已生出了暗红的花纹,墙上的爬山虎绿意盎然,清冷缠绕,仿佛纠结在心中的往事;凉风吹开记忆之门,从前的一幕幕光影重现。
童年,是菜园里菜叶上安静蛰伏的七星瓢虫,是明媚阳光下天真纯洁的笑脸,是打碎瓷碗后等待责备的惊恐,是考试得双百后一路狂奔的气喘吁吁,是手牵手的真诚,是泪水的透明清澈,是张开双臂拥抱梦想的毫无畏惧……每一个人的童年都各不相同,然而每一个人的童年又何其相似!一生中最纯净无瑕的东西,都埋在那个叫童年的地方,那里埋着善良,埋着懵懂,埋着第一次的悸动和害羞的甜美。
(高考作文《无处告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虚实互化
一般而言,文章中的“虚”,指的是思想情感、哲理意趣;“实”,指的是记叙的事情。
但是在散文中,虚实还有另一层含义:实,即文中的琐事或片段;虚,即与之相关的情景或者材料。
这情景,这材料,或是回忆所得,或是想象而成。
在写作中,若能将这或回忆或想象的材料恰到好处地组合进文章中,虚实互化,就能起到或对比或烘托的作用,使文章既有思路开阔、内容充实的丰厚之美,又有构思精巧、文笔跌宕的灵动之美。
问题(3)阅读下面的文段,分析本文在叙事抒情方面有何特色。
不经意就走到了老家门口,岁月斑白了门上的门神壁纸,消褪了朱红色的门漆,朽蚀了高悬的门檐。
叩门的手停在半空,不知该进还是走开。
一路的疑问一一跳出,儿时的画面纷至沓来。
我们的胡同还在吗?那棵高大的槐树还在等着我放学回家吧!
转身拐入小院,古槐还在,恍惚间看见奶奶依然安详地在树下纳着鞋底,总感觉奶奶纳的鞋底沾了槐花的香味,总爱穿着不肯脱下。
恍惚间看见母亲在屋内张望,该是在想今天贪玩的娃又忘了回家吧!看见父亲弯着腰,将水桶放进水井,捞起满满的一个月亮,然后有节奏地担进家门,该是那月儿也进了我家门儿了吧!恍惚间看到我自己在放学后的雨天,穿着凉鞋跳跃在石板道上,一步、两步……
后来,一纸封条贴住了我向里张望的眼睛,村子里传言上级发命令要整治村容,将老院改成商业街。
那时奶奶慌了,满院里转,却不讲话,如同枝柯间找不着窠的寒鸦,在枝柯间翻飞,孤独惆怅。
再后来一切都变了,古镇如同一个抹着脂粉的老妇人,在时代T台上走秀,却让人惊喜不起来。
我流泪了,古院也流泪了,那条穿过院子的小河涨得飞快,那奔流的不是水,而是古院的眼泪吧!一滴、两滴……
肆虐的笑声传过来,惊醒了我的梦,我还站在原地,站在老家门口,舍不得进,更是不忍进,害怕进,如同怕看旧照片里的初恋情人。
转身,回首。
默默走开,眼泪成诗。
(高考作文《站在老家的门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言诗化
散文是文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艺术的语言就要诗意化。
语言诗化有如下途径:
(1)用字求新。
即遣词造句要力避陈词滥调。
实际上,有时候一个字或一个词就能救活一个句子,一句妙语就能激活一段文字。
如:
“我知道,那十几里山路还等着空腹的父亲去一步一步地走(量)。
”
最后一个“走”字若换成“量”字,原本读起来感觉平淡的句子效果会大不一样。
(2)角度求妙。
叙述事件时如能从人们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也能使语言富有诗味。
如:
“妈妈对我投来赞许的微笑。
”
这一句若换成“妈妈把对我的赞许放置在一个微笑里”就新颖许多。
(3)意蕴求厚。
炼字就是要炼意,诗化的语言既要优美凝练,又要含蓄隽永,即所谓“字惟期
少,意惟期多”。
如:
①老牛的长尾巴一甩,一个未经构思的黄昏,就随归巢鸟儿的翅膀上的斜阳飘落下来。
②奶奶的童话,连同那遥远的歌,一块儿为我编织了睡意,把我送到了一个星星与蝙蝠萦绕的梦境中。
这两句美得让人心醉神迷。
可见,语言一旦有了意蕴,就有了浓浓的诗意和独特的魅力。
(4)形式求美。
这就要运用排比、对偶、拟人、比喻、移用、通感、整散结合等手法,使文字优美灵动,充满诗意。
如:
江南雨斜,斜成檐前翻飞的燕子;江南雨细,细成荷塘浅笑的涟漪;江南雨密,密成原上青青的小草。
(高考作文《江南情思》)
二、写法总结
1.画面神化。
美景丽物与神韵诗意的融合。
2.情景活化。
显现人性光辉,散发生活气息。
3.虚实互化。
既开阔思路、充实内容,又构思精巧、文笔跌宕。
4.语言诗化。
(1)用字求新。
(2)角度求妙。
(3)意蕴求厚。
(4)形式求美。
病文呈现
母亲的“快”
①终于,母亲说她累了,“快”不起来了。
②一直觉得母亲的“快”是一种轻快,从不风风火火,却总是跑在时间的前面。
这种感觉来自于母亲的身份,母亲总是轻盈地飘在病房与办公室之间的过道上,飘在被消毒水气味浸染的氛围中。
③母亲总是能以最快的速度把手边的事做好。
快速地作诊断,快速地开处方,快速地书写病历。
她慢不下来,却不出差错。
④时常望着母亲疾速离去的背影,也时常捕捉到她的行色匆匆,我总是不解她的“快”。
母亲从不教育我“女孩子吃饭要细嚼慢咽”,“女孩子走路要小步慢慢走”,在她的字典里,每一页都写满了“快”字。
“做事要快!”母亲总是这样嘱咐我。
⑤终于渐渐明白,母亲为何而“快”。
她的职业总是不停告诫她,时间就是生命,救护车急促的声响,提醒着母亲进入她的快节奏,母亲总是跑步进抢救室,她说,快一秒钟病
人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而她的职责,就是挽救一个个病危的生命。
母亲总是感叹,有太多生命因抢救不及时而永远地逝去了。
“其实他们是有可能活下来的”,母亲带着对生命的虔诚和惋惜,敦促自己去快些履行职责,快些抢救生命。
⑥对母亲的“快”有了理解,于是,我也渐渐加快了自己的步伐。
⑦又是一个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我兴高采烈地把一捧花递到母亲面前,母亲笑了,似乎有很长时间,没有看到母亲这样会心地笑过了。
电话铃总是在最不该响起的时间不近人情地响起,母亲拿起电话,表情一点点凝重起来,继续她的匆匆,以最快的速度扔下花和我,换好衣服,往医院赶去。
我委屈地抱着那捧鲜艳的花,站在阳台上看母亲渐渐远去的背影,心里十二分的不满。
⑧我家附近有个很漂亮的化妆品店,我让母亲带我去看看,母亲却一脸茫然,“我们家附近有这样的店吗?”母亲总是行色匆匆,于是错过了太多。
⑨最近的某一天,母亲却说,她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快”了,是的,母亲老了,尽管我不愿提及这个字。
母亲,你要放心,有好多人会接替你的“快”,你应该慢下来,去生活中漫步。
问题诊断
问题(1):第②段写母亲的“快”是否过于笼统?有感情色彩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③④两段具体描写母亲的“快”,但描写效果如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是否表意不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4):“心中的不满”和上文的“感情影响”是否协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5):第⑧段不注意化妆品店的细节叙述,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6):第⑨段画线的议论句改为抒情句是否更适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升格路径
这篇叙事散文以“快”为着眼点,选择几个“镜头”或细节,勾勒了一位忠于职守的医务工作者形象。
文章选材富于生活气息,语言流畅自然,材料剪裁得体,显示了较厚实的叙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