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是否有福——剖析《祝福》中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祥林嫂是否有福——剖析《祝福》中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作者:郝达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2期
【摘要】《祝福》是鲁迅先生非常成功的一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勤劳善良、吃苦耐劳
的女性走向人生覆灭的全过程。
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是多种原因交织的产物。
本文从物质、家庭、健康、工作这四个维度,评判祥林嫂是否为有福之人,简要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
【关键词】高中语文;祥林嫂;悲剧根源
一、是否有福
1.从物质生活条件来看,祥林嫂不是一个有福之人
祥林嫂初到鲁镇时脸色青黄,可见以前在以打柴为生的家庭中物质生活条件很差;祥林嫂
第一次到鲁镇的工钱一千七百五十文,一文也没用,第二次到鲁镇,两年的工钱十二千(每月
五百文),换了十二元鹰洋全都捐了门槛,辛苦劳作得来的工钱一分也没用来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嫁进深山野坳,说明山里条件很差,祥林嫂在贺家坳死了男人后打柴、摘荼、养蚕都得来,大伯来收屋,只剩了一个光身了,第二次到鲁镇脸色依然青黄,可见孤儿寡母时期的祥林嫂生
活条件依然很差;离开鲁四老爷家后,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物质生活条件就更不用
说了。
2.从家庭状况看,祥林嫂不是一个有福之人
二十六七岁时小她十岁的丈夫祥林就死了;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用嫁了她的钱做聘礼给
小叔子娶亲;她的小叔子竟然和两个男人使劲捺住她拜天地;嫁给贺老六不到两年,贺老六就
得伤寒死去;春天阿毛又被狼吃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走。
3.从健康状况来看,祥林嫂不是一个有福之人
初到鲁镇脸色青黄,再到鲁镇,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
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
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
听了柳妈的话以后,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
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但依旧不能参加祭祀的劳动,她像是受了炮烙
似地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不到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至常常忘
却了去掏米。
“我”再回鲁镇见到的祥林嫂:之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
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
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
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4.从工作情况看,祥林嫂不是一个有福之人
初到鲁镇,四叔就讨厌她是一个寡妇,只是因为她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才留下她,被婆婆
合伙劫去后,人们便把她忘却了,一年后四婶对她再来也就绝望了。
第二次到鲁镇,四叔照例
皱过眉,四婶起刻也踌躇,祭祀时绝不许她沾手,因为她的工作状况大不如前,四婶的口气上,
已颇有些不满了。
捐过门槛以后她仍不被允许参加祭祀劳动,她的工作状态越来越差,四婶有
时当面就警告她。
后来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于是他们打发她走了。
二、因何无福
1.命运悲剧——“狼吃阿毛”
一种局面的形成往往是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祥林嫂之所以反复向人说她
悲惨的故事,是因为阿毛的意外夭折给她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加上两任丈夫都不幸早逝,不幸
的命运让祥林嫂无福可享。
2.社会悲剧——封建伦“理”
(1)祥林嫂的婆婆是造成祥林嫂无福可享悲剧的重要因素
作为童养媳的祥林嫂和她的工钱都是夫家的财产,三从四德的伦理规定了女子出嫁从夫,
她婆婆有权处置祥林嫂,把她嫁到深山里,让祥林嫂无法守节,也为她再寡埋下了祸根,从而
也断送了祥林嫂的幸福。
(2)祥林嫂的小叔子、大伯是造成祥林嫂无福可享悲剧的重要因素
小叔子为了娶妻赞成将祥林嫂嫁到山里去,小叔子的行为实质上是保证了封建宗法制度的
延续,更让人发指的是他竟然和其他人一起擒住自己的嫂子,造成了祥林嫂无法守节。
大伯来
收屋实际也是封建伦理赋予的权利,改嫁而来的女人在家族中是没有地位的,男人和孩子死了,财产归家族所有,迫使祥林嫂一无所有,不得不再次回到鲁镇。
(3)四叔和四婶是造成祥林嫂无福可享悲剧的重要因素
四叔讨厌祥林嫂是寡妇,当祥林嫂再寡的时候,在他看来祥林嫂不但不祥而且不干净,是
败坏风俗的,他授意四婶坚决不允许祥林嫂参加祭祀劳动,这是对封建伦理特别是夫权和神权
的自觉维护,但是祥林嫂被劫走他在心里是默认的,“然而”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既是她的婆
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
”这也是对封建夫权族权的自觉维护。
当祥林嫂妇德、妇言、妇容、妇红在他们看来一无可取时便毫不留情地将她赶出家门。
(4)柳妈是造成祥林嫂无福可享悲剧的重要因素
柳妈也是当时普通民众的一个代表,她们把佛家的阴间地狱观念与封建的伦理道德相结合,形成一套“阴间报应”思想,相信阎王会把再婚过的祥林嫂锯成两半。
这是封建思想观念的另
一种存在形式,说明当时社会封建礼教的天罗地网是多么严密,使可怜的祥林嫂无处遁形,并
最终从精神上摧毁了她。
3.祥林嫂自身的性格悲剧
不甘于被族权和夫权虐待,却逃到封建政权的羽翼之下,须知它们是一丘之貉;拼死反抗
改嫁,恰恰是对封建节烈观的愚忠和坚守;捐门槛反抗自己的运命,却又是对封建神权的膜拜;怀疑魂灵的有无,则又是建立在封建迷信的基础之上。
反抗的过程却恰恰是维护甚至加强封建
伦理的过程。
其反抗的实质是“想作奴隶而不可得”,这种自觉的奴隶性格,也是造成祥林嫂
悲剧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说祥林嫂的悲剧是冷漠的民众和奴性的祥林嫂共同制造的性格悲剧。
无福之人祥林嫂,其不幸命运值得我们同情,封建伦理制度,以及在这种“酱缸”一样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冷漠、集体无意识,祥林嫂自身的奴性,知识分子的彷徨,都注定了祥林嫂无福可手。
【作者简介】
郝达,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重要荣誉】
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