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深圳特区报关键字:科学发展观;统计图;统计公报;统计口径;统计制度作者:2011-04-25 07:15
(表详见PDF版)
2010年,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本地生产总值9510.91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2.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0亿元,下降14.3%;第二产业增加值4523.36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4981.55亿元,增长9.9%。

三次产业结构为0.1:47.5:52.4。

现代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362.86亿元,增长10.0%。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5.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9.3%,房地产业下降5.4%。

民营经济增加值2510.56亿元,增长11.8%。

图1:2006-2010年本地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四大支柱产业中,金融业增加值1279.27亿元,增长10.6%;物流产业增加值926.30亿元,增长15.0%;文化产业增加值637.23亿元,增长22.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58.85亿元,增长17.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产业增加值141.10亿元,增长23.9%;互联网产业增加值(全口径)1160.98亿元,增长16.7%;新能源产业增加值182.38亿元,增长29.1%。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6.82亿元,增长25.7%。

其中各项税收收入991.98亿元,增长20.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65.27亿元,增长26.4%。

其中,教育支出124.55亿元,增长6.0%;科学技术支出99.84亿元,增长59.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8.74亿元,增长47.6%;医疗卫
生支出43.41亿元,增长14.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4.75亿元,增长11.1%;基本建设支出206.50亿元,下降4.7%。

图2:2006-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增长速度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3.5%,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3.8%,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6%。

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4.7%;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1.6%。

图3: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月度同比)

图4:2006-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6万亩,减少7.3%。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51亩,减少7.4%;蔬菜播种面积9.54万亩,下降3.2%。

水果播种面积5.36万亩,下降3.5%。

全年粮食产量49吨,下降5.8%;蔬菜产量11.07万吨,增加3.3%;水果产量0.32万吨,下降18.9%。

主要畜产品产量见表3。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72万吨,下降10.2%。

其中,海产品2.53万吨,下降11.4%;淡水产品0.19万吨,增长8.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233.22亿元,增长13.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4.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92.63亿元,增长13.8%。

其中,国有企业增长14.5%,集体企业增长12.9%,股份制企业增长14.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3.4%。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6.5%,重工业增长16.1%。

图5: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月累计增长速度

图6:2006-2010年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全年规模以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2152.75亿元,增长20.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2.6%。

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176.19亿元。

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115.89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60.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8027.71亿元,增长20.7%。

其中,出口交货值10130.62亿元,增长24.8%,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56.2%,比上年增加1.8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销售率99.0%,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8.7%,提高7.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8336.94亿元,增长28.5%;实现利税总额1604.11亿元,增长33.2%;实现利润总额1216.01亿元,增长40.1%;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2.80万元/人,增长0.4%。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90.14亿元,增长18.3%,占全市生产总值3.0%,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图7:2006-2010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44.70亿元,增长13.8%。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226.29亿元,增长17.5%;房地产开发投资458.47亿元,增长4.8%;更新改造投资187.23亿元,增长12.1%;其他投资72.71亿元,增长19.0%。

图8:2006-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速度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64亿元,增长9.4倍;第二产业投资480.86亿元,增长24.7%,其中工业完成投资480.86亿元,增长24.7%;第三产业投资1463.21亿元,增长10.6%。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0.76亿元,增长17.2%。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692.61亿元,增长17.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08.15亿元,增长12.8%。

在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限额以上商业零售额1354.11亿元,增长24.9%;限额以下和个体户零售额1338.50亿元,增长11.2%。

图9:2006-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全年商品销售总额8218.86亿元,增长29.2%。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中,十大类商品销售情况为:金银珠宝类增长83.3%;通讯器材类增长32.8%;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31.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5.3%;汽车类增长24.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3.2%;日用品类增长14.6%;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4.1%书报杂志类下降2.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4.2%。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467.49亿美元,增长28.4%。

其中出口总额2041.84亿美元,增长26.1%,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2.9%,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5.1%;进口总额1425.66亿美元,增长31.8%。

深圳外贸出口总额已连续十八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

图10:2006-2010年进出口总额及增长速度

表9: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及增速




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929宗,合同外资金额56.52亿美元,分别增长28.8%和58.9%。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42.97亿美元,增长3.3%。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93.58亿美元,增长26.7%;完成营业额77.53亿美元,增长8.5%。

七、交通、邮电与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89.31亿元,增长24.0%。


全年深圳港港口货物吞吐量22097.69万吨,增长14.1%,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250.96万标箱,增长23.3%。

深圳港连续8年居全球集装箱枢纽港第4位。

全市年末拥有港口泊位数172个,增加4个,其中万吨级泊位69个,增加2个。

全年深圳机场货邮吞吐量80.91万吨,增长33.6%;机场旅客吞吐量2671.36万人次,增长9.1%。

年末开通运营国际、国内航线130条,增加17条。

全年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66.97万辆,增长17.7%,其中,私人小汽车拥有量117.63万辆,增长21.3%。

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全年邮电业务量816.25亿元,增长20.7%。

全年订销报纸1.04亿份;订销杂志823万份;收寄函件1.49亿份;特快专递2212万件(邮政口径)。

年末全市有邮政、电信局(所)756所,增加20所。

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50万门,增长1.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08.93万户,增长8.5%。

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2812万门,与上年末持平;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008.6万户,增长5.3%。

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261.5万户,增长5.6%。

(下转A7版)
表15:2010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增长速度
指标单位数量比上年增长%
客运量万人156047.696.7
#铁路万人2331.804.2
公路万人151133.006.6
水路万人271.1034.2
民航万人2311.7912.7
旅客周转量亿人632.4616.4
公里
#铁路亿人60.576.1
公里
公路亿人240.9816.4
公里
水路亿人1.1337.8
公里
民航亿人329.7818.4
公里
图11:2006-2010年年末电话用户数

全年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3285.31万人次,增长15.7%。

其中海外游客1020.60万人次,增长13.9%;国内游客2264.71万人次,增长16.5%。

在过夜海外游客中,外国游客167.58万人次,增长14.5%;港澳同胞806.57万人次,增长14.2%;台湾同胞46.45万人次,增长6.0%。

全年旅游外汇收入31.80亿美元,增长15.2%。

宾馆、酒店、度假村开房率62.4%,比上年上升3.1个百分点。

全年经过一线口岸入出境人数1.98亿人次;入出境交通工具1571.09万辆(艘)次。

经特区管理线进入特区人数6.12亿人次;车辆1.40亿辆次。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全市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0210.75亿元,比年初增长19.3%;
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3708.16亿元,比年初增长17.7%。

全年累计现金支出15289.93亿元,现金收入14053.36亿元,货币净投放1236.57亿元,比上年增长6.4%。

表16:2010年末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及增长速度
指标绝对数比年初
(亿元)增长%
国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210.7519.3
其中:企业存款余额8532.5916.9
储蓄存款余额6717.0517.4
国内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708.1617.7
其中:短期贷款2966.7225.6
中长期贷款10112.2723.5
图12:2006-2010年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937.89亿元,比年初增长19.5%;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808.12亿元,比年初增长13.7%。

年末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1169家,增加339家;上市股票1211只,增加339只,其中,A股1157只,增加339只;B股54只,与上年末持平。

总发行股本5044.98亿股,增长29.1%;总流通股本3410.85亿股,增长31.1%。

上市公司市价总值86415.35亿元,增长45.8%。

上市公司流通市值50772.97亿元,增长39.3%。

全年证券市场总成交金额247426.62亿元,增长24.5%。

其中,A股总成交金额240249.99亿元,增长27.5%;B股总成交金额1071.54亿元,增长4.2%。

总成交股数16187.55亿股,下降7.1%。

全年保险机构(含外资机构,下同)保费收入361.49亿元,增长33.1%。

其中,财产险120.57亿元,增长24.2%;人身险240.92亿元,增长38.0%。

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73.94亿元,增长0.8%。

其中,财产险支出52.91亿元,下降2.9%;人身险支出21.03亿元,增长11.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达1705所,比上年增加69所;毕业生29.87万人,招生数40.15万人,在校学生数136.04万人,分别增长4.5%、14.0%和7.4%。

年末全市有幼儿园1040所,增加66所;在园幼儿26.09万人,增长17.9%。

有小学340所,减少6所;在校学生61.85万人,增长4.9%。

有普通中学295所,增加10所;在校学生33.48万人,增长5.9%。

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保持在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1.3%。

全年普通高等学校8所,招生2.03万人,下降0.8%;毕业生1.8万人,增长4.5%;在校学生6.73万人,增长0.6%。

表17:2010年各类教育招生、在校生和毕业生人数及增长速度
指标招生数(万人)比上年增长%在校生(万人)比上年增长%毕业生(万人)比上年增长%
研究生教育0.3513.80.9210.70.264.1
普通本专科2.03-0.86.730.61.804.5
成人本专科0.83-16.12.36-6.40.7812.6
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含技工学校)0.96-4.42.973.90.81-6.7
普通高中3.527.29.857.72.645.1
初中8.515.523.625.26.568.6
小学11.8014.461.854.99.190.8
图13:2006-2010年各类教育在校生人数
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3.12万人,其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及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35.47万人,分别增长4.6%和3.2%。

全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333.83亿元,增长19.3%,占本地生产总值的3.5%。

到2010年末全市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234家。

年末三项专利申请受理量49430件,增长16.9%。

其中发明专利23956件,增长16.7%;实用新型15117件,增长19.0%;外观设计10357件,增长14.4%。

专利授权量34951件,增长35.0%。

其中发明专利9615件,增长18.2%;实用新型14266件,增长58.5%;外型设计11070件,增长26.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全市文化系统共获省级以上奖项1001项,其中国际级奖235项,国家级奖446项,省级320项。

全年市属专业艺术单位共举办各类艺术演出231场。

全市公共图
书馆627座,公共图书馆总藏量2295.7万册(件),增长14.4%。

全市拥有区级及以上博物馆、纪念馆15座,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中心3座,有线广播电视站20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

公开发行报纸14家,全年出版72338.4万份;公开发行期刊38家,全年出版2230万册;全年出版图书483种、1076.38万册。

年末全市有卫生医疗机构1769间,其中医院107间。

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2679张,比上年增加1280张,其中医院病床21126张,增加1254张。

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56195人,增长4.5%。

全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完成诊疗量7914.3万人次,增长4.8%,其中处理急诊606.3万人次。

收治住院病人86.4万人,增长8.3%。

病床使用率89.5%。

出院病人治愈率为60.4%。

全市成年人每周参加三次或三次以上体育锻炼者占20.9%。

市民体质水平达到优秀、良好、合格的分别占14.6%、41.3%和36.0%。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741.74亿元,增长5.9%。

全年全市用电量663.54亿千瓦时,增长13.3%。

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82.69亿千瓦时。

全市自来水日供应能力692.00万立方米,全年供水总量15.65亿立方米,增长4.2%。

其中居民家庭用水量5.02亿立方米,增长3.0%。

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100%。

全市年末公共汽车营运线路758条,比上年末增加180条。

公共交通营运线路总长度16987.00公里,增加4049.30公里。

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26796辆,增长5.8%。

其中,公共汽车12456辆,增长4.4%;出租小汽车14340辆,增长6.9%。

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22.81亿人次,增长6.8%。

轨道交通线路长度63.50公里,增长154.0%,轨道交通客运总量1.63亿人次,增长17.7%。

全市建成区面积830.01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0%。

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4.6%。

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100%。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二级处理)88.8%。

全年达到Ⅰ级和Ⅱ级空气质量天数356天。

全年亿元本地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7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3.60人。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数251.0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4.0%;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0456元,增长8.0%。

根据600户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80.86元,增长10.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0%。

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2806.5
4元,增长5.9%,实际增长2.3%。

恩格尔系数为35.5%。

图14:2006-201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表18:2010年末全市参加各类保险人数及增长速度
指标参保人数(万人)比上年末增长%
基本养老保险年末参保人数691.3518.4
社会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数1038.0413.9
其中: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数115.0410.1
劳务工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数798.5114.8
少儿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数76.9419.7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58.6218.1
生育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数397.6318.9
工伤保险年末参保人数919.5712.7
其中:劳务工工伤保险年末参保人数825.4113.5
年末全市有691.35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258.62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分别增长18.4%和18.1%。

年末社区服务设施6774个,增长1.6%。

社会福利院数33个,比上年末增加1个;社会福利院床位数4347张,比上年末增长1.2%。

年末享受城镇居民低保人数12220人,减少1381人;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121.70万元,下降25.4%。

注1.本公报所列2010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统计图中2006-2009年数据为年报数。

2.个别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要等待广东省批复,本统计公报暂不公布常住人口及相关人均指标。

5.根据国家统计制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统计范围为辖区内全部独立核算的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6.因我市公共汽车车型日益多样化,难以严格区分大巴、中小巴,故自2010年起,将原“大巴”、“中小巴”合并为“公共汽车”,2009年数据亦按可比口径作相应调整。

7.2010年公共交通营运线路总长度、条数包含夜班线、高峰专线、高快巴士、假日专线、旅游专线等公共交通线路,2009年数不含上述线路。

8.2010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增长速度和2010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增长速度中的公路、水路客货运输量、周转量已按2008年全国公路、水路专项调查统计口径填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