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水平考试总复习-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桑水制作
湖南省高中水平考试物理总复习必修1-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基础知识:
(一)机械运动:_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例1、下列哪些现象是机械运动( ABC )
A.神舟5号飞船绕着地球运转
B.西昌卫星中心发射的运载火箭在上升过程中
C.钟表各指针的运动D.煤燃烧的过程
(二)物体和质点
1. 质点的定义:在某些情况下,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它简化成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2.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
(1)平动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

(2)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时,可以把物体看成一质点。

(3)有转动,但转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也可以把物体看成一质点。

例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离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
例3、在研究下列哪些运动时,指定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AC )
A.从广州到北京运行中的火车 B.研究车轮自转情况时的车轮.
C.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时的地球 D.研究地球自转运动时的地球
(三)参考系
1. 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2. 说明:
(1)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结果往往是不同的。

如行驶的汽车,若以路旁的树为参考系,车是运动的;若以车中的人为参考系,则车就是静止的。

(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
(3)选择参考系时,应以方便观测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例4、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参考系必须选取静止不动的物体
B. 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联系在一起的
C. 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考系
D. 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
例5、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考系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考系又是运动的,那么,
以乙物体为参考系,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C )
A. 一定是静止的
B. 运动或静止都有可能
C. 一定是运动的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四)坐标系
1.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
系。

2.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变化,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
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如图所示,若物体运动到
A点,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 A= -3m ,若它运动到B点,则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 B =
-2m 。

例6、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B点静止。

如图,若AC=100m,BC=30m,
以B点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则:出发点的位置为 -70 m,B点位置是 0 m,C点位置为 30 m,A到B位置变化是 70 m,方向向右。

C到B位
置变化为 30m,方向向左 .
课后练习:
1. 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
A.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是多少
B.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C. 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D. 正在进行花样滑冰的运动员
2.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B. 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心的点没有区别
C. 凡是轻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
D.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3.下面关于质点的正确说法有()
A、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把太阳当做质点
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把地球看做质点
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把地球看做质点
D、原子核很小,可把原子核看做质点
4. 下列情况的物体,哪些情况可将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A. 放在地面上的木箱,在上面的箱角处用水平推力推它,木箱可绕下面的箱角转动
B. 放在地面上的木箱,在其箱高的中点处用水平推力推它,木箱在地面上滑动
C. 做花样滑冰的运动员
D. 研究钟表的时针转动的情况
5.下面是我国宋代诗人陈与义所写的《襄邑道中》的绝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
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诗中描述“我”运动时选取的参照物
是。

6. 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

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

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 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B. 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
C. 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D. 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
1 2 3 4 5 6
A AD
B B 树、岸BCD
运动的描述第二节时间和位移(一)
基础知识: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

时间轴上的
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一段线段表示的
是一段时间间隔。

2.在学校实验室里常用停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测量时间。

【例1】下列说法中指的是时间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时刻的有
________________。

A.第5秒内 B.第6秒初 C.前2秒内 D.3秒末 E.最后一秒内 F.第三个2秒 G.
第五个1秒的时间中点。

课堂训练:
二、路程和位移
1.路程:质点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
量。

2.位移:是表示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量。

它是用一条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
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位置,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
动路径无关。

3.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路程是与质点的运动轨迹有关的,位移的大小则取决于物体
初末时刻的位置变化。

4.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

只有质点大小才等于路程。

三、矢量和标量
(1)矢量:在物理学上的物理量叫做矢量。

位移是矢量。

(2)标量:在物
理学上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例如:等
都是标量。

(3)矢量相加和标量相加遵从不同的法则。

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的
法则。

而矢量相加遵从法则。

例2: 从A点向北走了40m到C,再从C向东走了30m到D,则有向线段AC、
CD和AD分别表明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

如图1—2
—3。

第一次位移大小为40 m,第二次位移大小为30 m,两次行走的合位
移大小为50 m.
课后练习: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则它们的位移的大小也一定相同。

B.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同,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能相同。

C.一个物体在某一运动中,位移大小可能大于所通过的路程。

D.若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2.关于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的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B.路程就是质点运动时实际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C.任何质点只要做直线运动,其位移的大小就和路程相等。

D.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因而位移不可能和路程相等。

3.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就是路程。

B.位移的大小永远不等于路程。

C.若物体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D.位移是矢量,有大小而无方向,路程是标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4.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

B.路程是标量,也是位移的大小。

C.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

D.位移的数值一定不会比路程大。

5.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和路程的大小总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位移描述的是直线运动,路程描述的是曲线运动。

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径。

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

6如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到B,关于它们的位移,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沿Ι较大 B.沿Ⅱ较大 C.沿Ⅲ较大 D.一样大
7.一小球在周长为2m的圆形轨道上运动,从某点开始绕行一周又回到该点,则小球的
A.位移大小是0,路程是2m B.位移大小和路程都是2m
C.位移大小是2m,路程是0 D.位移大小和路程都是0
8.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5s时就是指物体在5s末时,指的是时刻。

B.物体在5s时就是指物体在5s初时,指的是时刻。

C.物体在5s内就是指物体在4s末到5s末的这1s时间。

D.物体在第5s内就是指物体在4s末到5s末的这1s的时间。

1 2 3 4 5 6 7 8
BD AB C D C D A D
答案:例1 ACEF、BDG二1.运动轨迹、标、2物体位置变化时、失、初末位置、初位置指向末。

4.做单向直线运动位移三(1)既有大小又有方向、(2)温度、质量、电流(3)算术加法、
平行四边形
运动的描述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二)
基础知识
一、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在直线运动中,用 表示物体的位置,坐标的正负表示位
置 ;
坐标的数值表示 ;用 表示物体位移,坐标差的正负表
示 与坐标轴正方向相同还是相反,坐标差的数值表示 —
—位置移动的距离。

物体做直线运动,若物体在时刻t 1处于“位置”x 1,在时刻t 2处于“位置”x 2,那么,
x 2-x 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x=x 2-x 1。

即初、末位置坐标的变化量△x 表示物体的位移。

例如:物体从A 到B ,x A =2m x B =5m ,△x AB =x B -x A =5-2=3m,从C →B ,x C =6m ,△x CB
=x B -x C =5-6=-1m ,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和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所以在直线运动中,矢
量运算可化为代数运算,用正、负代表方向。

【例1】A 、B 、C 三地彼此间的距离均为1m ,如图1-2-4所示,物体以每秒
走完距离1m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着折线经B 、C 点又回到A 点.试分析说
明从运动开始经1 s 、2 s 、3 s ,物体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各是多少?
图1
-2-4
【例2】一质点沿x 轴运动,开始时位置为x 0=-2m ,第1s 末位置为x 1=3m ,第2s 末位置为
x 2=1m 。

请分别求出第1s 内和第2s 内质点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例3】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 =20 cm 的圆周自A 点出发,逆时针
运动2 s ,运动4
3圆周到达B 点,求: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三、位移—时间图象(s-t 图):
1.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叫位移
-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
的变化规律。

3.坐标轴的含义: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

由图象可知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或发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4.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或某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倾斜直线则表示其作匀速直线运动。

②x-t图象中斜率(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斜率(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③x-t图象中直线倾斜方式(方向)的不同,意味着两直线运动方向相反。

④x-t图象中,两物体图象在某时刻相交表示在该时刻相遇。

⑤x-t图象若平行于t轴,则表示物体静止。

⑥x-t图象并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⑦x-t图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5.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为曲线。

6.图象的应用:(1)求各时刻质点的位移和发生某一位移对应时间
(2)求速度:
(3)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例4】某同学以一定速度去同学家送一本书,停留一会儿后,又以相同的速率沿原路返回家,图3中哪个图线可以粗略地表示他的运动状态?
【例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原点运动的s-t图,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t2时间内甲和乙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1
C、乙比甲早出发t1时间
D、乙运动的速率大于甲运动的速率
(四)课堂训练
1.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
(1)哪几秒内的位移最大?…………… ( )
A.1s
B.2s
C.3s
D.4s
(2)第几秒内的位移最大?…………… ( )
A.第1s
B.第2s
C.第3s
D.第4s
(3)几秒内的路程最大?……………… ( )
A.1s
B.2s
C.4s
D.5s
(4)第几秒内的路程最大?…………… ( )
A.第1s
B.第2s
C.第3s
D.第4s
课后作业:
1.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是不变的。

C.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都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方向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2.关于质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线代表质点运动的轨迹。

B.图线的长度代表质点的路程。

C.图象是一条直线,其长度表示质点的位移大小,每一点代表质点的位置。

D.利用s-t图象可知质点任意时间内的位移,发生任意位移所用的时间。

3.如图示,是A、B两质点沿同一条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由图可知()
A.质点A前2s内的位移是1m 。

B.质点B第1s内的位移是2m。

C.质点A、B在8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

D.质点A、B在4s末相遇。

4. 以下的说法中指时间的是……………()
A. 天津开往德州的625次列车于13时35分从天津出发
B. 某人用15s跑完100m
C.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19时开始 D. 某场足球赛在开赛80分钟时,甲对才攻入一

5.邮递员从邮局A出发,按图1—2—6所示路线A→B→C→D→E投递信件.若ABCD是边长为
10km的正方形,D→E是以A为圆心的半径为10km的半圆弧,则邮递员走过的路程
为________,位移的大小为________,方向由________指向____________.
图1—2—6
1 2 3 4
A D AD B
5. 61.4km 、 10km 、 A 、 E 。

答案:一坐标轴上的点、在坐标轴正方向还是负方向、距离、坐标轴上有向线段、位移、
位移大小。

例1:1S 位移 1m A到B 路程 1m 2s 1m A到C 路程 2m
3s o 路程 3m
例2:第1s内向右 5m 第2s 向左 -2m 例3:位移0.22方向A到B 路
程0.3
例4:B 例5:BD
课堂训练:1 D2B3D4B
运动的描述第三节速度
基础知识
1.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1)位移是描述的物理量,所以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来表示。

(2)设时刻t1物体处于A点,其位置坐标为x1,一段时间后,时刻t2物体处于B点,其位置坐标为x2,这一过程中,坐标的变化量为△x=x2-x1,则△x的大小表示,△x的正负表示。

同样这一过程中时间的变化量可表示成△t =。

(3)要注意:①位置“坐标的符号”、“坐标的数值”与“坐标的正负”的意义;②某个物理量的变化量的一般计算方法是:用后来的量减去原来的量;③用位置坐标差表示位移,强化“差的数值”与“差的正负”的意义。

2.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

(2)定义: 叫做速度,通常用字母v 表示。

(3)表达式:。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合是m/s或m·s-1。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

1m/s= km/h
(5)速度是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速度的方向就是的方向。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①定义:平均速度。

②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③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方向相同。

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取不同的时间段或位移段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2) 瞬时速度
①定义:叫做瞬时速度。

②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关系:如果时间非常小时,就可以认为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时刻t的瞬时速度。

③瞬时速度精确地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快慢。

4.速度和速率
(1) 定义:叫做速率。

(2) 速度与速率的区别: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速率只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而速度却同时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

(3)测量仪器:速度计(速度计所指的数值就是某时刻汽车的瞬时速率,随着行驶的快慢而定)。

注意点:瞬时速率等于瞬时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例如,沿闭合圆周运动一圈,位移是零,平均速度是零,但平均速率并不等于零。

(三)典型例题
【例1】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
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例2】下列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
定等于零。

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一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一定等于零。

C.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变速直线运动中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例3】某同学在百米比赛中,以6m/s的速度从起点冲出,经50m处的速度为8.2m/s,在他跑完全程中间时刻t=6.25s时的速度为8.3m/s,最后以8.4m/s速度冲过终点,他的百米平均速度大小为多少?
【例4】一列火车从站台开出后,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头5 s通过的位移为50m,则5 s 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第5 s内的位移为20m,则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4.0 s到4.1 s 内的位移为1.8 m,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例5】一辆轿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速度计显示的读数为72 km/h,在一条与公路平行的铁路上有一列长为200 m的火车与轿车同向匀速行驶,经100 s轿车由火车的车尾赶到了火车的车头.求火车的速度.
五、课后练习
1.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A .蜗牛:1.5mm/s
B .炮弹:1000m/s
C .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km/s
D .火车:360km/h
2.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速度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C.位移方向和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变的
3.下面的几个速度中, 是平均速度, 是瞬时速度。

A.子弹以790m/s 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
C.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100m/s
D.在市区某段对汽车限速,不得超过60km/h
E.台风以36m/s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
4.如图所示,一人沿一直山坡,自坡底A 以速率v 1跑到坡顶B ,随即又以速率v 2返回到A ,已知AB 间的距离为s ,那么人在这一往返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0
B. 22
1v v + C. 2
1212v v v v + D. 无法确定 5.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米处的即时速度是6米/秒,16秒末到终点时的即时速度为 7.5米/秒,则全程内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 )
A.6米/秒;
B.6.25米/秒
C.6.75米/秒;
D.7.5米/秒。

6.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
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
7.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 m /s ,则物体在1 s 内一定走了3 m
B.物体在某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 m /s ,则物体在这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 /s ,则物体在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 m /s ,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
定是3 m /s
8.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运动,以速度v 1=25m/s 匀速通过前1/3路程,以速度v 2=50m/s 通过其余2/3路程,则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答案:1(1)物体位置变化、位置坐标的变化量 (2)位移大小、位移方向、t2-t1
2(1)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3)t
x V ∆∆= (4)米每秒、3.6(5)失、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物体运动。

3.(1)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的(2)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
的速度
4.瞬时速度的大小;例1 ACD 例2 AC 例3 8m/s 例4 10m/s 20m/s 18m/s 例5 18m/s 1
2 3 4 5 6 7 8 C
B BCE AD A
B D B 37.5
运动的描述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基础知识:
一、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交流的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所示。

它的工作电压是4~6V。

电源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O.02s打一个点。

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时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所示。

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低盘轴上,并夹在两条纸带之间。

当接通
220V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

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列点迹。

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O.02s打一次点。

如果把纸带跟运
动的物体连接在
一起,打点计时器
便在纸带上打下
一系列的点,这些
点既记录了运动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也记录了相应的时间。

通过对纸带上点子之间距离的研究,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二、注意事项:①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片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②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③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④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之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三、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四、对打上点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目的是研究纸带或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情况。


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T ,那么纸带上相邻两个点所表示的时间间隔就是T 。

如果数出纸带上一系列点的总数为N ,则打这些点所用的总时间为t=(N-1)T 。

如果测出这N 个点之间的总距离s ,则t 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如果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式计算出来
的就是纸带的运动速度。

2、常见计算:
(1)2B AB BC T
υ+=
2C BC CD
T υ+=
(2)2
C B C
D BC
a T T
υυ--== 课堂训练: 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___(交流?直流?)电源的________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________伏特。

当电源频率是50赫兹时,它每隔________s 打一次点。

2.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A .时间间隔
B .位移 c .加速度 D .平均速度。

3.关于计数点的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 A .用计数点进行测量计算,既方便,又可减小误差。

B .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应是相等的。

C .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应当是相等
的。

D .计数点是从计时器打出的实际点中选出来,相邻计数点间点痕的个数相等。

4.本实验中,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秒。

B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O .08秒。

C .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秒。

D .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秒。

E .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秒。

5.打点计时器振针打点的周期,决定于: ( )
A .交流电压的高低。

B .交流电的频率。

C .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 .振针与复
写纸的距离。

6.如图所示的四条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纸带的右端后通过打点计时器。

从点痕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_______是匀速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_____是越走越快的,纸带_______是先越走越快,后来又越走越慢。

7.若所用电源频率是50赫,图中D 纸带,从A 点通过计时器到B 点通过计时器,历时________s ,位移为______米,这段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m /s 。

BC 段的平
T N x t v )1(-=
=x • • •
• •
• O A B C D E
3.07 12.38
27.87
49.62.
77.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