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012年自考《农业经济学(一)》课程考试大纲
经济学考试大纲及样卷2012年修订.pdf
(自2014年1月考试开...................................................................................... 2 一、课程内容和性质 ................................................................................................ 2 二、课程目标和框架 ................................................................................................ 2 (一) 课程目标 ............................................................................................... 2 (二) 考核要求 ............................................................................................... 3 (三) 课程目录 ............................................................................................... 3 专题一 经济学的性质 ......................................................................................... 3 专题二 微观经济学:市场理论 ........................................................................ 5 专题三 微观经济学:厂商理论 .......................................................................... 8 专题四 宏观经济:国民经济 ............................................................................. 12 专题五 国际经济 ................................................................................................. 16
2012年4月教材大纲说明——面向社会开考的专业本科段
建筑工程管理与法规
《建设法规》(第二版)
黄安永
东南大学
2010年
《建筑工程管理与法规自学考试大纲》
省考委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大学实用写作》
程学兰
武汉大学
2002年
《应用写作学自学考试大纲》
省考委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法律基础》(第2版)
程天权
中国人民大学
2005年
《法律基础自学考试大纲》
省考委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大学实用写作》
程学兰
武汉大学
2002年
《应用写作学自学考试大纲》
省考委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法律基础》(第2版)
程天权
中国人民大学
2005年
《法律基础自学考试大纲》
省考委
020222
物业管理
00054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附自学考试大纲)
李晓光
中国财政经济
2012年4月教材大纲说明——面向社会开考的专业本科段
本科段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课程
代号
考试课程
使用教材
版次(年)
使用大纲
名称
编者
出版社
名称
编者
公共课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政治经济学原理》(附自学考试大纲)
卫兴华、顾学荣
经济科学
2004年
00015
英语(二)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
高远
应用写作学(**加试)
《大学实用写作》
《农业》专业考试大纲.doc
《农业》专业考试大纲一、生物学1.生物的多样性1」植物和动物1.2细菌、真菌、病毒2.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2.1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2.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3细胞的分裂3.生物的新陈代谢3」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3.2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3.3动物的新陈代谢4.生物的生殖和发育4」生物的生殖4.2生物的发育5.遗传和变异5」遗传的物质基础5.2遗传的基本规律5.3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5.4生物的变异6.生命活动的调节6」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6.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7.生物的进化7」生物进化的证据7.2生物进化的原因8・生物与环境8.1生态因素8.2种群和生物群落8.3生态系统8.4人类与环境二、种植部分1.植物生产与环境1」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1.2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3光与植物生产1.4.温度与植物生产1.5水与植物生产1.6气体与植物生产1.7养分与植物生产1.8 土壤与植物生产1.9自然灾害与植物生产2.农作物生产技术2」农业生产概述2.2耕作制度2.3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技术2.4弓I种与良种繁殖3.植物保护技术3」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3.2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3.3病虫害防治3.4杂草防治技术三、养殖部分1.解剖生理1」消化系统1.2生殖系统2.畜禽的营养与饲料2」营养物质及其生理作用2.2饲料的营养特性与利用2.3畜禽的营养需要2.4饲养标准与日粮配合3・畜禽繁殖与改良3」生长发育与生产力的评估3.2选种选配3.3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3.4畜禽人工授精4.畜禽各论4」养猪4.2养牛4.3养鸡。
《农林经济学综合》考试大纲
《农林经济学综合》考试大纲《农林经济学综合》考试共包括农业经济学和林业经济学两大部分,各部分考试大纲分述如下:一、农业经济学(部分)(一)大纲综述《农业经济学》是报考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订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北京林业大学本科《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 考试内容1、绪论农业的概念与特性、农业的地位、作用、贡献与农业多功能性;粮食安全。
2、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农产品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概念、类型、影响因素及其应用、农产品供求均衡理论应用、恩格尔定律、农产品需求定律。
3、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的概念与作用、农产品流通及其环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零售市场概念与类型、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概念、功能及其运行原理。
4、农业家庭经营农业家庭经营的概念、家庭经营的理论分析、中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产生与发展。
5、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的含义、原则与作用、农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与其他组织形式的比较。
6、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内涵、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影响因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理论。
7、土地与水资源土地概念与特性、土地集约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流转、中国农村现行土地制度及未来发展、水资源概念及其经济学特性、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8、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概念及其特性、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农业劳动生产率、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概念、规律和主要理论。
9、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及农业技术进步概念、内容、作用和特点、诱致性技术进步理论、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
10、农业保护政策农业保护、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理论依据与判别标准、农业保护政策的内容、发展与演变、农业保护政策的后果、有关农业保护政策的争论。
《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大纲(中级)
⼀、农业合作经济概述 考试⽬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与考试,要求考⽣对合作经济的产⽣、合作社的概念与原则、农业合作经济的理论基础以及我国的⼏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有较为深⼊的理解,并提⾼组建与操作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能⼒。
考试内容 (⼀)合作经济的产⽣和合作社的概念与原则 了解⾃然经济中的农业⽣产;了解⼯业⾰命后合作经济的产⽣;了解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掌握合作社的定义与性质,熟悉合作社与集体经济的关系;了解合作社原则的发展史;掌握合作社原则的内容。
(⼆)农业合作经济的理论基础 熟悉合作经济质的规定性;了解合作经济对社会经济体制的从属性;了解合作经济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步性;熟悉⼤⽣产优于⼩⽣产原理;掌握正确照顾农民物质利益的原则;了解尊重农民⾃主权,保持合作经济形式和经营形式的多样性;掌握我国的农业经营制度;熟悉农业⽣产的特点对经营形式的选择;熟悉农户家庭经营的特点适合农业⽣产⼒的发展;了解家庭经营的结构;了解家庭经营的功能。
(三)我国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掌握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掌握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特征;熟悉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与作⽤;掌握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点;掌握稳定和加强家庭承包经营;熟悉充实和完善集体经济;掌握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掌握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特征;了解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与作⽤;熟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结构;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掌握股份合作经济的概念;掌握股份合作经济的特征;熟悉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作⽤;了解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创建;了解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熟悉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掌握股份合作企业的股份设置;熟悉乡村股和职⼯劳动贡献股的划分;掌握职⼯劳动贡献股划分给职⼯的办法;了解个⼈股、社会法⼈股及外资股的划分;掌握股份合作企业股权的管理。
⼆、农产品供求与价格 考试⽬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要求考⽣对农产品需求与供给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弹性的变化规律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并要求考⽣通过对短期价格及长期价格的形成、变化规律的理解,掌握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及变化规律,提⾼对农产品价格变化分析的能⼒。
农业经济学讲课提纲
《农业经济学》讲课提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农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专门研究农业领域中各种经济问题的部门经济学。
学习这门学科,主要是通过认识农业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掌握农业经济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稀缺资源的约束条件下,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农产品价格与市场、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与市场、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形式、农业宏观经济制度与政策,增强学员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解决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时间及考核方式共安排76学时,其中面授24学时,答疑辅导4学时,课外自学48学时,结业考核为开卷考试。
三、授课内容第一讲导论一、农业的概念、特性、地位、贡献与功能(一)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得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体,获取的是动植物产品。
因此,农业的本质实际上是人们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
(二)农业的特性农业是一个自然再生产过程,也是一个经济再生产过程,因而也是两个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
由农业这一根本特性派生出了农业中运用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的相结合性、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性,以及联合生产、外部性、公共产品性、弱质性和不稳定性等一系列特性。
(三)农业的地位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
②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任何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如果不是以本国农业为基础,就是以外国农业为基础。
2、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农业在国民经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地位有所不同。
①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是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
②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完成了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本原始积累的重任后,就到了国家对农业实施保护的阶段。
农业经济学1绪论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 • • • • 7 农业资金 7.1 农业资金的概念与分类 7.2 农业财政资金 7.3 农业信贷资金 7.4 农户资金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 • • • 8 农村经济的微观组织 8.1 农业家庭经营 8.2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8.3 国有农场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 9 农业产业化经营 • 9.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特征 与成因 • 9.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 • 9.3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 运行机制
三、课程学习教材及参考教材
1、课程学习教材
• 李秉龙等主编《农业经济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参考教材
• 朱道华主编《农业经济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郑景骥主编《农业经济学》,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雷海章主编《现代考教材
3、参考资料 • 《农业经济问题》、《农业经济》、《中 国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农业现 代化》、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学》 等杂志。《经济日报》、《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报纸。
• 第一节 农业的概念与根本特性
• 第二节 农业的地位、贡献与多功能性
• 第三节 农业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 • 第四节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一节 农业的概念与根本特性
• 一、 农业的概念 1.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 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 产部门。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体,获 取的是动植物产品。农业一般指植物栽 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 5 农业劳动力 • 5.1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 5.2 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 • 5.3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5.4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2012考试科目参考书
2012考试科目参考书科目代码科目名称参考书目101政治理论参见教育部公布的考试大纲111单独考试政治理论参见教育部公布的考试大纲201英语一参见教育部公布的考试大纲204英语二参见教育部公布的考试大纲211单独考试英语参见教育部公布的考试大纲301数学一参见教育部公布的考试大纲302数学二参见教育部公布的考试大纲303数学三参见教育部公布的考试大纲314数学(农)参见教育部公布的考试大纲315化学(农)参见教育部公布的考试大纲334兽医基础336农业知识综合一参见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的考试指导意见337农业知识综合二参见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的考试指导意见338农业知识综合三参见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的考试指导意见339农业知识综合四参见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的考试指导意见360高等数学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高等数学》王凯捷,高教出版社,第二版;《线性代数》张良云,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应用概率统计》吴坚,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参见教育部公布的考试大纲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参见教育部公布的考试大纲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参见教育部公布的考试大纲501园林快图设计(6小时)《园林规划设计》胡长龙,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二版;《园林建筑设计》成玉宁,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612化学《普通化学》,虎玉森田超,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第一版;《有机化学》,杨红,农业出版社;《有机化学学习指导》章维华,中国农业出版社;《有机化学学习指导》安徽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系;615政治学《政治学导论(第3版)》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新政治学概要》王邦佐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616食品卫生综合《食品营养学》(第二版)刘志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食品卫生学》何计国,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食品化学》汪东风,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618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学》,於忠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801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生物化学》第3版上下册,北大王镜岩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802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王忠,农业出版社,2000;《植物生理学》,蔡永萍,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803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骆世明,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业生态学》邹冬生,湖南教育出版社;809园林植物学《园林树木学》陈有民,中国林业出版社,第一版, 2008;《花卉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出版社;813农药学概论农药学概论》韩熹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新农药研究与开发》陈万义,化学工业出版社;《农药残留分析》岳永德,中国农业出版社;814测树学孟宪宇主编(第3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815土壤农化分析《土壤农化分析法》第三版,鲍士旦,中国农业出版社816食品化学《食品化学》,王璋主编,轻工出版社;819大气科学概论《大气科学概论》徐玉貌,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820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李良光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821机械原理与设计《机械原理》(第七版)郑文纬,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设计》邱宣怀,高教出版社;或《机械原理与设计》王三民、诸文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822木材学《木材学》尹思慈,,中国林业出版社,第1版, 1996;《木材学》徐有明,中国林业出版社,第1版, 2006;825理论力学《理论力学》(第六版)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26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农业生物环境原理》鲁纯养主编,农业出版社,1994.827环境保护概论《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等,高等教育出版社;830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阮文彪,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王钊,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第1版;831土地资源管理学《土地管理学总论》陆红生,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土地管理概论》刘胜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833宏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宏观经济学学习精要及习题集》,李晓明,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一版;83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逄锦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835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育部社科研究与思政工作司组编;838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学》(上/下),陆景陵/胡霭堂,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839土壤学《土壤学》黄昌勇,中国农业出版社;《土壤地理学》张凤荣,中国农业出版社。
农业经济专业知识和实务(初级) 考试大纲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农业资源与产业结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补贴制度、农村土地承包及经营权流转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与资产管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与经营活动分析、农产品市场与互联网技术应用、农业新业态发展概况等相关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农业经济专业实务工作的初步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1.农业资源与环境。
理解农业资源、农业面源污染、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总结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特点和发展状况,根据农业资源经济原理,理解农业的多功能性,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加强农业资源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农业产业发展。
理解农业生产结构、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内涵、分类和作用,掌握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原则和评价指标,了解农村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和调整方向,了解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涵和发展重点,通过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实现农村三产高质量融合。
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别与特点。
比较各类新型农业主体的发展差异,理解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产生与发展,总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措施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
4.主要涉农补贴制度。
了解农村税费改革及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减轻农民负担与建立涉农补贴制度体系的意义,理解涉农补贴的主要内容、类别和政策,切实加强涉农补贴的发放和政策的落实。
5.农村土地承包及经营权流转管理。
理解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演进和农村土地问题的特殊性,了解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把握农村土地承包的基本要点,明确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以及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的工作重点。
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
理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概念、特点及处理方式,总结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的特点,以及与司法的衔接。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的原则、范围和程序,依法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农业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它研究农业生产这一具体国民经济部门的产生和发展的经济规律及其运用的科学;同时它又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即经济理论在农业部门的具体应用。
本课程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60学时(含18学时实验),3.5 学分;也是农林大学其它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从宏观经济的角度,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农业中生产力要素的合理组织与开发利用,农业中生产关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农业与农业外部经济之间关系的分析论述,来阐明我国农业发展的经济规律及其运用。
学习该课程,要求掌握农业经济的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农经问题的基本方法,明确党的有关农业经济的方针、政策及其所依据的客观规律。
要求学生把所学的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总结我国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农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分析国外发展农业经济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作好笔记;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复习思考题、课外作业);课外阅读报刊,关注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教师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及多媒体教学。
三、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使用教材《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主编(第四版)(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0 年10月版.参考教材:雷海章主编《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7月参考资料:《农业经济问题》、《农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农业现代化》、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学》F2等杂志。
四、学分与学时分配:本课程60学时(含18学时实验),3.5 学分。
(一)理论教学内容(42学时)第1 章导论(3 学时)第一节农业与国民经济1、农业的概念2、农业生产的特点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农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农业经济学的体系结构、内容与方法1、体系结构2、内容3、方法第2章农业制度的建立(2 学时)第一节土地改革1、土地改革的原因2、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践第二节农业合作化运动1、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历史背景2、我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第三节农村人民公社1、人民公社的起因2、进度与做法3、结果第3 章农业经营制度(4 学时)第一节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建立1、经营制度的含义2、农业基本经营制度重要性3、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职能第二节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1、土地规模经营的形成2、土地规模经营的条件3、规模经营的发展道路第三节农业产业化经营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必然性3、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对策第4 章农民组织制度(4 学时)第一节合作经济组织1、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3、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类型第二节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兴起1、产生的背景2、发展极其特点3、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情况第三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效与经验1、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效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第四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1、章程的制定2、制定章程的方法第5 章农业产权制度(4 学时)第一节我国农村产权的改革1、产权的概念2、我国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第二节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1、现代产权制度的概念2、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三节农业多种企业组织1、合伙制企业2、股份制企业3、股份合作制企业4、农业中的公司制第四节农地产权制度1、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问题2、完善我国现行农地制度的对策第6章农业劳动力资源(3 学时)第一节农业劳动力资源1、农业劳动力的概念2、农业劳动的特点3、劳动力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第二节农业劳动力的利用率1、农业劳动力利用率概念2、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第三节农业劳动生产率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内涵2、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3、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第四节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1、农业剩余劳动力2、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现状4、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第7 章农业中的土地(3 学时)第一节土地的作用1、农业土地的概念2、土地的作用3、土地的利用第二节保护和扩大农业用地1、我国土地资源2、扩大农业用地第三节农业的集约经营1、集约经营的概念2、集约经营的类型3、农业集约化的道路第四节级差土地收入1、、级差土地收入概念2、级差土地收入的性质3、级差土地收入的分配第8 章农业科技进步(3 学时)第一节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容1、内涵2、农业技术进步的特征3、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因素第二节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1、农业高新技术的概念与特点2、农业高新技术的优势3、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4、农业高新技术的领域第三节利用农业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1、国外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的分析2、利用农业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第9 章农业中的资本(2 学时)第一节农业资本的作用及其运动规律1、农业资本的概念2、农业中资本的主要作用3、农业中资本运动的规律第二节农业资本的来源和合理使用1、农业资本的来源2、农业资本的合理使用3、农业资本的管理第三节农业资本使用的经济效果分析1、农业资本使用的经济效果分析的作用2、农业资本使用经济效果分析的基本指标3、农业投资效果的边际分析4、农业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分析第10章农业生产社会化(4 学时)第一节农业生产社会化的客观必然性1、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概念2、农业生产社会化的形成3、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方向第二节农业企业专业化和农艺过程专业化1、农业企业专业化2、农艺过程专业化第三节农业的地区专业化和综合发展1、农业地区专业化发展2、农业的综合发展第四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义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容第11章农业的市场化(3 学时)第一节农业商品化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2、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第二节市场农业和市场调节1、市场农业2、农业中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3、我国市场农业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与供给1、农产品的市场需求2、农产品的市场供给3、农产品的供求平衡第四节农产品流通与价格1、农产品流通2、农产品价格第12 章农业的产业结构(3 学时)第一节农业产业结构的一般原理1、农业的产业化2、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3、农业产业结构的量变和质变4、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作用5、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因素6、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第二节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1、改革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2、改革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3、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方向第三节主要农业产业部门的发展1、狭义的农业2、林业3、畜牧业4、渔业第四节粮食问题1、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2、我国粮食生产的内部结构3、我国粮食问题展望第13 章农业的宏观调控(2 学时)第一节农业宏观调控的必然性1、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职能2、农业市场机制失灵3、农业宏观调控的合理性第二节农业宏观调控目标1、农业宏观调控目标的作用2、农业宏观调控目标的基本内容3、农业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方式第三节农业宏观调控手段1、计划手段2、经济手段3、法律手段4、行政手段第14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 学时)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基本理论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2、可持续发展含义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第二节农业可持续发展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5、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难点6、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第三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1、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和模型(二)实验教学内容(18 学时)实验一:讨论对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再认识(2学时)1、目的: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
自学考试本科农业经济学
自学考试本科农业经济学农业,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农业经济学,则是研究农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
对于选择自学考试本科农业经济学的人来说,这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学习之旅。
农业经济学的学习内容丰富而多样。
它涵盖了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优化组合。
我们要了解土地的利用与管理,如何合理分配劳动力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如何有效地筹集和运用农业资本。
农产品市场也是农业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市场波动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比如,当某种农产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会下降,这可能会导致农民减少种植面积;反之,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又会刺激农民扩大生产。
农业政策在农业经济中起着关键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农业政策,如补贴政策、税收政策、价格支持政策等,来保障农业的稳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自学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分析这些政策的效果和影响,以及如何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优化政策的实施。
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是当今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学习农业经济学,需要研究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整合,包括农产品的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
同时,要关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如新品种的培育、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等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作用。
在自学考试本科农业经济学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系统地阅读教材,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
每一章、每一节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次,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学习。
农业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生动的例子。
可以关注农业新闻、政策解读,或者实地考察农村的生产经营情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再者,做好笔记和总结也非常重要。
农业经济管理考试大纲
《农业经济管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使应考者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农业宏观调控、农业发展战略、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的利用与管理、农业组织等方面的问题有所了解。
并熟悉管理的方法和相关的理论和要求,拓展理论视野,从而培养应考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题型和题量1、考试时间及合格要求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满分为100分。
2、考试题型、题量及配分如下:单项选择题每题1 分共30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判断是非题每题1分共30题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考试要求层次大纲中对每章的具体内容做出了包括了解、理解和掌握等深度和广度上不同层次的要求。
了解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能知道概念的定义、原理的基本内容,也就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理解是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能较全面地领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把握有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也就是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掌握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或案例,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见解、方案,也就是回答“怎么办”或“如何做”的问题。
2.考试内容和具体要求第一章导言掌握1.农业的概念2.农业的特征3.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农业经济管理的概念5.农业经济管理的性质第二章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掌握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概念2.传统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3.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内容及优点理解1.农业经济管理的影响因素2.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了解我国宏观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的主要方向第三章农业宏观调控掌握1.农业宏观宏观调控概念2.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必然性3.农业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4.农业宏观调控手段的特点和功能理解1.农业宏观调控的原则2.农业宏观调控的对象和特征3.农业宏观调控的职责了解农业货币政策的内容第四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掌握1.农业发展战略的概念2.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概念3.可持续农业的概念理解1.农业发展战略与农业区划和长期规划的区别2.农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3.农业现代化的标准了解1.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2.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第五章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掌握1.农业产业的分类2.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确定或合理农村产业结构的客观标准3.优化和调整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4.农业外向度的概念理解1.产业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2.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了解1.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农业对外开放的对策措施第六章农业资源的管理掌握1.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2.土地资源的特点3.如何合理利用土地4.农业集约经营的概念和种类理解1.土地资源的概念2.土地管理的原则3.土地的管理和土地改良了解1.水资源的概念2.生物资源的概念3.农村能源的种类第七章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管理掌握1.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概念及特点2.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概念3.提高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4.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5.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原理理解1.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2.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转移途径。
二、系统委托开考的专业
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
《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附自学考试大纲)
王国枢
北京大学
2010年
0092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附自学考试大纲)
姜明安
高等教育
2002年
05677
法理学
《法理学》(附自学考试大纲)
周旺生
北京大学
2007年
05679
宪法学
《宪法学》(附自学考试大纲)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附自学考试大纲)
包玉娥
《国家税收》(附自学考试大纲)
郝如玉
中国财政经济
2000年
00062
税收管理
《税收管理》(附自学考试大纲)
李大明
武汉大学
2000年
00999
政府预算管理
《政府预算管理》(附自学考试大纲)
李燕
中国财政经济
2004年
020105
金融
00041
基础会计学
《基础会计学》(附自学考试大纲)
李相志
中国财政经济
2009年
冯晓霞
北京师范大学
2000年
00396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附自学考试大纲)
屠美如
东北师范大学
2003年
040103
小学教育
00405
教育原理
《教育原理》(附自学考试大纲)
柳海民
中国人民大学
1999年
00406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附自学考试大纲)
杨小微
北京师范大学
1999年
2012学年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大纲
2012年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专业知识和实务)测试大纲一、现代农业和发展概论测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现代农业、农业科技进步和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以及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测试内容(一)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类型;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科技进步和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特点和内容;农业科技进步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农业科技进步对于农业发展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和职能;农业技术推广的一般程序;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三)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特征;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现状。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基本特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
二、农业企业经营和管理体制测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农业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理论,并能够使用农业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从事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工作,解决农业企业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测试内容(一)农业企业概述农业企业的概念和特征;农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农业企业生产要素的特点。
(二)农业企业的分类和企业组织形式农业企业的分类;企业组织形式,区分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合作社企业、公司制企业的异同。
(三)农业企业组织管理体制农业企业管理体制的含义和不同所有制农业企业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健全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建立和完善农业企业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四)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企业经营机制的含义;企业经营机制和企业经营方式的区别;企业经营机制的构成;企业经謦机制的功能和特点;企业管理机制的含义和内容。
(五)农业企业的经营形式国有农场承包经营的含义及具体做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经营的含义及具体做法;股份制经营的含义、优点及操作方法;租赁经营的含义、基本形式及主要特点;租赁经营的操作程序;租赁合同的重要意义。
201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大纲
201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大纲一、现代农业与发展概论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现代农业、农业科技进步与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以及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考试内容(一)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与主要类型;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科技进步与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特点与内容;农业科技进步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农业科技进步对于农业发展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和职能;农业技术推广的一般程序;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三)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特征;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现状。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基本特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目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
二、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体制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农业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理论,并能够应用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从事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工作,解决农业企业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一)农业企业概述农业企业的概念和特征;农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农业企业生产要素的特点。
(二)农业企业的分类与企业组织形式农业企业的分类;企业组织形式,区分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合作社企业、公司制企业的异同。
(三)农业企业组织管理体制农业企业管理体制的含义和不同所有制农业企业的管理体制;建立与健全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建立与完善农业企业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四)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企业经营机制的含义;企业经营机制与企业经营方式的区别;企业经营机制的构成;企业经謦机制的功能与特点;企业管理机制的含义和内容。
(五)农业企业的经营形式国有农场承包经营的含义及具体做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经营的含义及具体做法;股份制经营的含义、优点及操作方法;租赁经营的含义、基本形式及主要特点;租赁经营的操作程序;租赁合同的重要意义。
《农业经济学》考研大纲
《农业经济学》考研大纲大纲要点:第一章1.掌握农业的概念、农业的地位和农业的特点2.了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3.了解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指导思想与方法;第二章1.了解生产方式的概念、组成及其关系;2.掌握五种基本生产方式及其复杂性特点;3.掌握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4.了解生产方式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点、分析的两条线索;5.掌握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阶段划分及其基本特征、现代农业的主要成就;6.了解农业生产关系的历史阶段及其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关系的类型、典型形式、结构、农业危机,以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国家)农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原苏联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和对它的评价;第三章1.了解旧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2.了解新中国农业生产方式演变的四个历史时期及其演变脉络;3.掌握改革开放时期农业生产方式的主要变革点;4.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5.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基本点第四章1.了解农业生产力要素的组成及其含义;2.掌握农业生产力系统的概念及其各组合方式含义;了解农业生产力系统的外部环境及含义3.了解农业生产力增长的意义、规模和速度;4.掌握农业生产力增长过程中的重要问题;5.了解农业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及必须重视的国情现状6.掌握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了解反映战略目标的指标体系7.掌握战略措施的概念和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第五章1.了解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经济对发展农业和社会经济的意义;2.掌握为农业商品经济发展应积极创造的条件;3.掌握农业资源配置、市场农业的概念、农业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和特点、促进实现农业市场化的措施;4.掌握农产品需求的概念、影响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因素,农产品需求规律的例外,需求曲线的表达,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交叉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人口弹性的概念及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5.掌握农产品供给的概念、影响农产品市场供给的因素,农产品供给规律的例外,供给曲线的表达,供给弹性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农产品供给弹性的特点;6.了解农产品供求平衡曲线的表达及其分析,蛛网理论的定义及其图示表达与分析,我国农产品供求的基本状况7.了解农产品流通的意义和特点,农产品流通的市场体系及其含义,农产品的采购和销售策略;8.掌握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农产品差价的概念及其主要形式的含义9.掌握工农产品交换“剪刀差”的概念、产生原因、缩小对策,农产品价格合理化的意义及其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第六章1.掌握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的含义、集约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掌握土地的概念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土地资源的经济特征、我国农用土地资源的基本状况、我国耕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3.了解扩大与节约农用用地的措施,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途径及其衡量指标;4.了解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现象描述,追加投资适合度的概念、意义及其指导农业投资的原则,对土地报酬递减现象的科学认识;5.掌握农业劳动力的概念、农业劳动的特点、农业劳动力的作用6.了解我国农业劳动力作用的特点,影响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因素和提高途径;7.了解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和提高途径,农业劳动生产率指标的核算,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状况的一般分析;8.了解农业资本的概念、分类,农业资本的作用,农业资本运动特点,农业资本的来源与合理使用原则、资本投放主要方向,加快农业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周转的途径9.了解农业资本使用经济效果的概念、作用、评价基本指标及其表达式,农业投资效果边际分析的概念、作用、边际效益变化的阶段性特点及其分析方法的扩大运用,农业投资的三个效益综合性分析;10.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特征,理解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及其实现;第七章1.掌握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其量变指标的含义、质变阶段的含义,农业产业结构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分析;2.掌握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阶段特点,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方向对策;3.了解我国主要农业产业部门的发展概况;4.认识粮食的重要性及其粮食安全的意义,了解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概况和内部结构,我国粮食问题的展望;第八章1.了解科学技术是发展农业的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贡献率的概念,现代农业的一般特征,农业科技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2.了解农业科技进步的基本途径,现代农业科技体系的内容,对21世纪农业科技进步的展望;3.了解农业科技的经济类型及其含义,农业科技进步途径的国际经验类型及其含义,一般各国农业科技进步途径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影响农业科技进步的进步国情,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选择途径;4.掌握农业科技进步的内部动力机制和外部动力机制,农业科技进步的条件,确定科教兴农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规划,构筑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推广的概念及其应注意的问题,农业适用先进技术的概念,大力发展农业教育;第九章1.了解农业分工与合作的含义及其动力源,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概念、特点、意义、基本趋势;2.掌握农业规模经营的形成原因和主要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农业经济学(一)课程代码:00137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为农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本课程涉及农业经济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以及土地、水、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资源和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规律、农业宏观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等内容,为考生从事涉农工作打下经济学基础。
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覆盖面广,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际联系紧密。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应达到以下目标: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与方法;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和完善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与措施。
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是:熟悉农业经济学的有关概念、知识的内涵,并能正确表述;正确理解农业经济学的经济范畴、基本原理和农业经济运行规律;正确分析和阐释农业经济学的各种理论问题;运用本课程所学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和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中的有关理论和现实经济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农业经济学是农学专业本科自考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与农产品加工、农业推广等后继课程知识有密切联系。
二、课程基本要求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导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弄清农业的概念与特点,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中外农业经济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农业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和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农业,农业的特点理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的地位(二)(次重点)识记: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方法理解:农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三)(一般)理解:中国农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熟悉当前我国农村的产权结构,了解农户家庭经营的特征,弄清农业合作经济的含义与类型,认识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与经济功能。
(一)(重点)识记:产权,合作经济理解:家庭经营的特点应用:合作经济的原则(二)(次重点)识记:产权结构理解:合作经济的功能(三)(一般)识记:合作经济的类型理解:农户家庭经营的缺陷第三章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的发展阶段,理解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特征,弄清农业现代化的含义,认识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和发展模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农业现代化理解:现代农业的特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二)(次重点)识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理解: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三)(一般)识记: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理解:传统农业的特点第四章农业市场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市场化的含义,认识和我国农业市场化的现状,明确我国农业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对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农业市场化理解:我国农业市场化的现状应用:农业市场化的动力机制分析(二)(次重点)识记:农业市场化的内容理解:我国农业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三)(一般)识记:土地使用权市场化理解: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措施第五章农业的国际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全球化的含义和中国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意义,弄清WTO的原则、机制与内容,认识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和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
(一)(重点)识记:外向型农业,农业国际竞争力理解:经济全球化(二)(次重点)识记:农业标准化理解:WTO的原则(三)(一般)识记:比较优势理解:发展外向型农业的现实意义应用: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计量方法第六章农业可持续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弄清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了解可持续农业模式,掌握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应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二)(次重点)识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理解:可持续农业的主要技术措施(三)(一般)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七章农业自然资源:土地和水资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弄清地价、地租理论要点,了解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的内涵,掌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土地资源,水资源理解:土地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土地资源价格的计算公式应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二)(次重点)识记:规模经营理解:我国实行集约经营的意义,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应用: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途径,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三)(一般)识记:地租理解:规模经营的优点第八章农业劳动力资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概念和作用,弄清影响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的因素,认识充分合理利用农业劳动力资源的途径,理解人力资本和含义,认识农业劳动力智力开发的意义与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农业劳动力资源理解:影响农业劳动力利用的因素应用: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率的措施(二)(次重点)识记:人力资本理解:农业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农业劳动力智力开发的意义应用:农业劳动力智力开发的措施(三)(一般)识记:农业剩余劳动力理解:合理利用农业劳动力的途径第九章农业中的资金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农业中资金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农业中资金的运动规律,弄清农业财政资金的内容与投入原则,了解农业信贷资金的含义与作用,熟悉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与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农业资金,农业财政资金理解:农业资金的分类,农业财政投资的意义应用:农业资金的运动规律(二)(次重点)识记:农业信贷资金理解:农业信贷资金的作用应用:农业财政资金的有效管理措施(三)(一般)识记:农村金融理解:农村金融的特点,农业财政资金的投入原则第十章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科技进步的含义和特点,理解农业中技术创新的原理,熟悉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措施,弄清农业教育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地位和促进我国农业教育体系优化的举措。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理解:科技进步的特点,农业技术创新假说应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措施(二)(次重点)识记:农业技术推广理解:农业技术创新中的制度安排应用: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与道路(三)(一般)识记:农业技术扩散理解:农业教育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地位,我国农业教育体系的优化应用: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第十一章农产品市场供求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产品供给、农产品需求、农产品供求均衡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熟悉农产品供给和需求弹性的含义,掌握农产品市场供求均衡的原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农产品需求,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求均衡理解: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影响农产品供给的主要因素应用:农产品市场供求均衡的原理(二)(次重点)识记:农产品需求弹性理解: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农产品需求的交叉弹性应用:农产品供求均衡的蛛网理论第十二章农产品市场体系与农产品物流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含义,熟悉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分类,理解发展农产品物流的意义,认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趋势和战略举措。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物流理解:农产品物流的功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分类应用: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战略举措(二)(次重点)识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期货市场理解:发展农产品物流的意义(三)(一般)理解:农产品物流的特点,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应用:国外发展农产品物流的经验第十三章农产品价格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认识农产品差价的种类,掌握农产品比价变动规律,理解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形成原因,认识缩小“剪刀差”的途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农产品价格,农产品差价,农产品比价理解: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基础应用:缩小“剪刀差”的途径(二)(次重点)识记:工农产品比价理解:农产品价格的特征,农产品差价形成的原因应用:农产品比价的变动规律(三)(一般)理解: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第十四章农村消费市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消费的内涵,弄清农村消费市场的功能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意义,理解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含义,了解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因素,认识农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和恩格尔定律,掌握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途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消费,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理解: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意义应用: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途径(二)(次重点)识记:消费市场,恩格尔系数理解: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农民消费结构的一般变化趋势应用: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措施(三)(一般)理解:农村消费市场的功能第十五章农业宏观调控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职能,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弄清农业宏观调控的目标,认识农业宏观调控的内容,熟悉农业宏观调控的手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宏观调控理解: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职能,宏观调控目标的基本内容应用:宏观调控手段的综合运用(二)(次重点)识记:市场失灵理解: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应用:农业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方式(三)(一般)识记:农业的弱质性理解:农业的外部性应用:农业宏观调控应注意的问题第十六章农业中的财政、信贷与保险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投入保障的内涵和类别,理解农业信贷的必要性,熟悉农业信贷投入的主体和现状,弄清农业保险的必要性,认识促进我国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农业投入保障,农业信贷,农业保险理解:农业投入保障的类别应用:促进我国农业信贷发展的措施(二)(次重点)识记:农产品价格支持与补贴,农业保险需求理解:农业保险的必要性应用: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对策(三)(一般)识记:农业信贷投入主体理解:我国农业信贷投入的现状第十七章农业产业结构与结构调整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产业结构的内涵,掌握农业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认识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因素,理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原则,认识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中粮食安全的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农业产业结构理解: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因素,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应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达成的目标(二)(次重点)识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理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应遵循的原则(三)(一般)识记:粮食安全理解:农、林、牧、渔业内部结构调整,粮食安全的意义第十八章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市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产业化的概念,理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弄清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掌握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对策,了解农村城市化的含义,弄清农村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了解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