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2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2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课时练必修1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2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课时练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2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课时练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1、2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选择题
1.(2018年湖南怀化一模)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从而提高了化学反应速率
B.活细胞能通过转录、翻译产生酶,或通过转录产生酶
C.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
D.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2.(2016年新课标Ⅰ卷)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3.(2018年安徽淮北模拟)下图曲线分别为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条件下(酶的最适条件)底物M生成产物N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能体现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
B.该反应过程中有能量的释放
C.若改变酶促条件,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D.若仅增加底物M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4.(2017年山东聊城三模)下列与酶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进行鉴定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低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结果都是未知的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5.(2017年四川成都七中诊断)ATP、GTP、CTP和UTP是细胞内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只是碱基的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TP的合成常伴随着细胞内的放能反应
B.1分子GTP彻底水解可得到3种小分子物质
C.CTP中“C”是由胞嘧啶和脱氧核糖构成的
D.U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可作为基因转录的原料
6.(2017年山东日照一模)下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B.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C.升高温度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
D.减小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7.(2018年浙江五校联考)下列关于ATP和ADP的说法,错误的是()A.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C.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
D.在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8.(2017年山西太原质检)下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淀粉溶液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还原糖的结果,请据此分析,改变下列哪种因素才能获得改变后的结果?()
A.温度 B.pH
C.淀粉溶液量 D.唾液量
9.(2017年天津卷)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

下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10.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TP 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
B.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合成ATP都依赖于氧
C.核糖体上合成血红蛋白的过程需要消耗ATP
D.活细胞内时刻都有ATP生成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11.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

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图1
图2
(1)查询资料得知,18 ℃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

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 ℃~18 ℃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 ℃~18 ℃之间。

他们设置15 ℃、16 ℃、
17 ℃、18 ℃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__试剂鉴定。

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____。

③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________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

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
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中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______________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12.(2018年广东广州质检)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探究pH对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速率影响的实验,小潘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以下步骤依次进行):
①取5支试管,标上A、B、C、D、E.
②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

③向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 mL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

④在A试管中加入2 mL质量分数为2%的盐酸,B试管中加入2 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C试管中加入2 mL蒸馏水,D试管中加入2 mL质量分数为2%的氢氧化钠溶液,E试管中加入2 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摇匀.
⑤室温下进行实验5 min后,从各试管中分别取3份样液以测定计算相应组别的淀粉含量。

(1)请指出上述实验方案中存在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小朱同学对上述实验方案修正后,重新进行了实验,记为实验一。

同时还做了如下实验二:将加入5支试管中的淀粉酶溶液的量减半,重复上述实验.在相同时间内,分别测得两次实验中淀粉含量变化,实验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①实验一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②曲线甲是实验________的结果,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③曲线甲和乙中,淀粉含量的最低点所对应的横坐标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pH上升到一定值时两组实验的淀粉含量均为100%,请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小李同学对该探究活动存在一个疑问,他不肯定在没有唾液淀粉酶的情况下,淀粉在不同pH的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若要解答这一疑问,应对实验方案进行的修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1、2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B 解析: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经转录、翻译合成)或RNA(经转录合成);酶在体外也可起作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酶一般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少数酶是RNA,其合成不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

2.C
3.B 解析:图中缺少加入无机催化剂的反应所需能量的曲线,能体现酶具有催化性,但不能体现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A错误;该图表明反应物M初态所含的能量高于产物终态所含的能量,所以能表明反应过程中有能量的释放,B正确;根据题意,图中曲线是在酶的最适条件下测得的,此条件下酶活性最高,若改变酶促条件,酶活性降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C错误;若仅增加底物M的量,则催化剂降低活化能的能力不变,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

4.A 解析: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A正确;低温能降低酶活性,但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B错误;验证性实验结果是可以预期的,C错误;探究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先将酶与底物溶液分别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再把同一温度下的酶和底物溶液混合,D错误。

5.C 解析:细胞的吸能反应常伴随着ATP的水解,放能反应总是与ATP 的合成相关联,A正确;ATP、GTP、CTP和UTP是细胞内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只是碱基的不同,1分子GTP彻底水解可得到3种小分子物质,即磷酸、核糖和碱基,B正确;CTP中“C”是由胞嘧啶和核糖构成的,C错误;U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可作为基因转录的原料,D正确.
6.B 解析: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限制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酶量减少,在反应物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反应速率下降,可用曲线a表示;图中曲线b是最适温度、最适pH下的曲线图,因此,升高温度或减小pH,酶活性均下降,反应速率下降,均可用曲线a表示。

7.B 解析:ATP的A代表腺苷,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两部分.在叶绿体基质中ATP分解产生ADP,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参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8.C 解析:分析图可知,条件改变后还原糖的生成量减少;温度、pH、酶的量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量;淀粉溶液减少会影响还原糖的生成量.
9.C 解析:T1时加入酶C,A物质减少,B物质增加,可推测酶C催化A 物质生成B物质,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由曲线可知,T1~T2间,酶促反应速率加快,超过T2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B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底物A含量过少所致,C错误;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的,若降低反应温度,则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正确.
10.B 解析:线粒体中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合成ATP时不需要氧,叶绿体中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光能,不需要氧。

11.(1)幽门盲囊蛋白酶
(2)①蛋白质双缩脲②2和8 ③水浴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 ④不能据图可知,随着温度的提高,酶活性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
(3)淀粉、脂肪
12.(1)①实验中③④的顺序不对,应先进行④再进行③
②没有对温度等无关变量进行控制,步骤⑤应改为将5支试管放在适宜的恒温水浴中,实验进行5 min后测定试管中可溶性淀粉的含量(2)①pH 实验温度、唾液淀粉酶溶液的量
②二pH为7时(最适pH实验条件下),曲线甲对应淀粉分解量比曲线乙少
③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会随酶的浓度不同而改变pH过高使淀粉酶失去活性,不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3)在实验步骤①中添加5支试管,分别对应A′、B′、C′、D′、E′五组,在步骤②中不加入2%的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而是加入1 mL蒸馏水,其余按修正后方案中的实验步骤和条件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