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长三角地区旅游重振措施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18期
总第927

旅游产业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
其经济产能更是长期位居前列,因此对于国家发展而言,旅游产业的经济贡献力很高,且对国家经济水平存在直观影响,此时在后疫情时代,自然不能放任旅游产业继续衰退,必须用有力措施来应对疫情遭受的影响及相关事宜,促使旅游产业重振。

我国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良好,整体颇具特色,因此是后疫情时代旅游产业重振的研究重点,对此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概况
依照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可
知,长三角地区包含上海市、江苏省、
浙江省、安徽省四大省份及直辖市,该区域被誉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内部各大产业发展在疫情发生前都表现突出,其中就包括了旅游产业。

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都发展涉及多个地区,在一体化发展纲要引导下,多方面都旅游设施建设及引流活动开展,使得该地区旅游产业取得了骄人成绩,如根据2016年长三角地区旅游接待人次及旅游收入比例可知,全国范围内长三角地区旅游接待人次为34.84%,旅游收入占比53.30%,可见在这两个旅游发展核心指标上,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表现十分优异,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

但突出的表现使得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在新冠疫情下受到了“重创”,各方面数据呈断崖式下跌状,此时说明该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受到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代表国家经济发展受阻,因此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继续恶化,
有必要对后疫情时代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进行治理,旨在令其重振雄风。

二、疫情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的影响1.直接影响
疫情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的直接影响体现于产业运作及经济产出上:其一,因为新冠疫情下的防控要求使得人们尽可能避免外出,要避开人口密集的地方,而旅游活动就具有需要游客外出,且旅游场地人数众多,属于人口密集处的特征,可见旅游活动与疫情防控要求存在冲突,所以全国各地旅游产业都被迫进入了停运状态,其中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更甚之,
旅游产业的停运会导致产业内大部分人员歇业,
丧失大部分经济来源,这一点在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内同样存在,如票务人员无法继续在岗位上完成工作,而无法完成工作,自然会导致其经济来源被大幅削减,可见疫情对整个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都造成了直接打击;其二,首先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停运就代表其无法像以往一样贡献巨大经济产能,这对于社会及国家经济发展都存在影响,其次在现代视角上,旅游产业之所以能够成为支柱产业,是因为其具有促进周边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所以在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停运后,不但产业本身丧失了大部分经济产出能力,周边产业都经济产出能力也受到了直接影响。

2.间接影响
疫情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的间接影响形式众多,其中比较主要的包括三项,整体体现于“后疫情时代”:其一,在后疫情时代,因为疫情刚刚过去,所以游客必然还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人们依旧担心自身外出旅游的风险,这种风险心理会极大的降低人们对旅游的热情,依靠常规手段很难再让游客前往长三角地区进行旅游,因此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重振在后疫情时代依旧遭受阻力,依靠常规手段很难实现目的;其二,根据现状可知,我国疫情只是受到了基本受控,全国各地依旧偶有新冠感染病例出现,说明新冠疫情“余威犹在”,而这种风险对于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内部工作人员也是一样,如果贸然让工作人员回到工作岗位依旧可能导致新冠疫情爆发,此时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又会遇到人力资源上的难题,
即根据现状可知,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内各大旅游产业都出现了大量人员离职的现象,小部分企业受此影响已经接近解散,这对于产业无疑也是一大打击,如何治理是产业内各人员应当思考的问题;
其三,因为长三角地区早期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所以疫情发生前,该地区旅游产业大量建设了各种旅游服务项目,这也是该地区旅游产业能一直保持良好发展表现的原因,但受疫情影响,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是不可能完全恢复所有旅游服务项目的,其中部分项目在疫情余威下依旧不得开展,此时就代表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对游客的吸引力下降,进一步加大了产业重振的难度。

此外值得注意的
后疫情时代长三角地区旅游重振措施探讨
■陈淑嫔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要:新冠疫情在近期发展中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性难题,
我国因疫情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其中比较直观的就是旅游经济影响,即旅游活动需要游客前往实地,而疫情当前,人们都要尽可能避免外出与接触,因此旅游产业运作几乎停滞,其经济受到了巨大打击。

而值得庆幸的是,我国疫情在目前已经得到了基本控制,旅游产业得以恢复运作,此时如何让旅游产业重振就成为了一项值得思考的问题,对此本文将以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为例,对其在疫情时受到的影响、
后疫情时代下重振路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

关键词:新冠疫情;长三角地区;
旅游产业184
. All Rights Reserved.
是,因为疫情的间接影响多体现于后疫情时代,所以在应对措施上是可以做到预防或治理的,能够挽回影响造成的损失,这也是措施设定时应当注意的要点。

三、后疫情时代下重振路线
后疫情时代下,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的重振路线为“以挽回间接影响为基础,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弥补疫情直接影响造成的损失”,即根据以上(二、疫情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的影响)论述可知,疫情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造成的直接影响无法挽回,只能弥补,而间接影响可以挽回,因此当间接影响被挽回,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将恢复一部分动力,这些动力就可以使产业的经济开始复苏,逐步弥补直接影响损失。

这一条件下,聚焦于后疫情时代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曾遭受的间接影响,首先产业应当着眼于内部,先解决内部人员空乏,且不稳定的状况,确保自身内部动力充足、稳定,其次对外发展,打消游客的畏惧心理,同时做好服务项目创新,尽可能在后疫情时代开创规避疫情风险的服务项目,让产业焕然一新,加大吸引力,最后针对直接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通过运维手段来进行弥补即可。

四、后疫情时代下重振措施
根据后疫情时代重振路线,针对疫情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的直接、间接影响,后疫情时代下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的重振
措施如下。

1.疫情防控为先,做好内部人员引入
首先在疫情防控角度上,建议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内各企业高层人员对中层、基层所有工作岗位的工作需求进行分析,根据需求确认各岗位是否有必要一定要在实地作业,如旅游票务岗位就不一定需要实地作业,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利用电子票务系统及网络沟通软件来工作,而场地管理人员就一定需要实地作业,否则无法了解实地情况,并直接实施管理措施,这一条件下,所有不一定需要实地作业的岗位可以采取“网络在线办公”工作模式,或者采用轮班制,以每周7日为一周期,期间同岗位实际在岗人员要尽可能的少,其余人员均在家办公,由此轮换,可避免办公环境人口密集,而针对一定需要实地作业的岗位,则必须做好集中管理,相关人员每日开展正式工作前都要接受体温测试等,一旦发现异常则要及时隔离,且任意没有接受体温测试就进入工作环境的人员都要进行处罚,并对其再次测试体温。

其次针对每日所有在岗人员,企业高层应当购入充足的疫情防控资源,如消毒液等,要求在岗人员每日工作时定期使用,且针对人员进出也应当要求此类人员使用,全面防控疫情。

最后,以上两大措施已经全面解决了内部人员疫情防控需求,因此可以聚焦于内部人员引入上,即针对原有人员,企业应当极力挽回,尽可能避免人员流失,有必要时可以提高岗位待遇,而针对不可避免的人员流失现象,企业应当积极对外招收人员,但针对新招收人员也必须执行防控工作,同时对外招收人员必然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议企业可以降低某岗位的工作量,
维持基本运作即可,且也要做好岗位激励工作,尽可能在现状下提高工作效率,待人员充足后再逐步恢复正常状态即可。

2.做好游客疫情防控,控制旅游场地内人数
针对疫情造成的游客心理影响,打消这种心理的最好方法就是做好旅游场地的疫情防控,对此首先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各企业在后疫情时代应当将旅游场地设立为封闭环境,只留一个出入口,此时所有游客就必须从该出入口才能进入旅游场地,这一条件下,企业应当安排专人在出入口负责检测,对所有游客进行体温测量,若发现异常应当同时相关部分进行处理,并将其移入暂时隔离区,同时无论游客是否存在异常,在其进入旅游场地之前,都应当要求游客用消毒液洗手,全面防控疫情,这样在全面防护下,游客才能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消除心理影响。

其次考虑到人口太过密集也会导致游客出现心理负担,且也确实会造成新冠感染率增加,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内各企业应当对场地内人数进行控制,建议对每日门面进行数量限定,尽可能避免人口过于密集,此举也有利于打消游客心理负担,加强旅游疫情防控的作用,有助于产业经济复苏。

此外,在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与周边产业的合作关系上,考虑到周边产业也会与游客接触,可能造成疫情感染事件发生,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应当加强管理,重点监督周边产业的行为举措,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感染率,例如在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中最为常见的周边产业之一就是餐饮,而餐饮行业就可能在多个角度上导致游客感染病毒,包括服务场所以及食品引入,对此在服务场所上,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应当要求周边餐饮企业依照疫情基本防控要求来进行防护,所有游客进入餐饮门店之前都要测量体温、登记、消毒吸收,而在食品引入渠道上,应当帮助餐饮企业去监督食品引入渠道,尽可能避免国外渠道(因国外疫情状况比较严重,尚未得到控制,所以国内渠道相对安全),且有必要按批次对引入食品进行测试,若发现疫情,必须对相关餐饮门店进行重点检查,检查期间不得接待游客。

3.注重项目创新,加强旅游吸引力
不可否认,在后疫情时代的疫情防控中某些旅游服务项目确实无法开展,因此为了挽回此类项目上的损失,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应当加强项目创新,利用一些不会造成人口密集的项目来加强自身对游客的吸引力,逐渐推动经济产能恢复。

例如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中某旅游企业就利用先进技术进行了项目创新,推出了“VR 体验式旅游”,其利用VR 技术将原本停运的旅游项目放入虚拟环境,
游客通过VR 设施能够真实体验,此举不但没有造成游客心理负担,还让游客感到新奇,因此在周边范围内,该旅游企业的后疫情时代恢复速度相对较快,这有利于企业的后续发展,能更快的弥补疫情造成的直接影响。

4.做好运维工作,逐步恢复直接影响损失
针对直接影响,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应当着重开展运维工作,兼顾挽回间接影响的三大措施,
将其纳入运维体系中,保持185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0年18期
总第927

各项措施运作稳定,同时要加强旅游场地环境管理、市场秩序管理等相关运维工作的力度,保障游客在旅游途中能得到优良体验,并借助游客进行传播,这样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内的游客数量才会逐渐增多,经济产能也将逐步恢复,最终促使产业恢复疫情前的状态,甚至得到进一步发展。

首先在旅游场地环境管理上,建议相关企业对场地开放时间进行调整,如凌晨6:00至8:00为不开放时间段,该时间段需要进行每日杀毒,将疫情防控融入到场地环境管理当中,一方面打消游客顾虑,另一方面保障环境安全,其次在市场秩序管理上,不可否认以往长三角地区部分旅游产业都存在秩序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后疫情时代爆发,
对该地区产业复苏造成了阻力,因此相关企业必须重视市场秩序,对于市场环境中诸如“拉客”、“乱排放污水等垃圾”、“摊位摆放位置混乱”,甚至是“强买强卖”的现象进行全面治理,做到游客体验优化。

五、结语
综上,本文对后疫情时代长三角地区旅游重振措施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概况、疫情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的影响及后疫情时代的重振路线、
措施。

通过分析可知,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在疫情发展前发展势头良好,但受疫情直接、间接影响,其不复往日荣光,各项数据断崖式下跌,若放任不管,势必导致产业乃至国家受到重大经济损失,对此根据文中提出的重振路线及措施,从治理疫情间接影响出发,在后疫情时代进行全面治理,并通过运维手段弥补直接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整体措施的应用可以起到逐步推动长三角地区旅游在后疫情时代发展,赋予发展充足动力,促进经济复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抒望.高质量: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J].海峡通讯,2018(01):14-17.
[2]黄晨,宋月婵.新常态下江西旅游业发展路径研究[J].老区建设,2017(16):33-37.
[3]卢汉林.重大疫情影响下文旅企业的危机管理与财务应对措施[J].财务管理研究,2020(04):50-58.
[4]王少华,王璐,王梦茵,王伟.新冠肺炎疫情对河南省旅游业的冲击表征及影响机理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02):1-7.
[5]崔凤军.新冠肺炎疫情对文旅产业的冲击与对策———兼论文旅产业的敏感性与脆弱性[J].台州学院学报,2020(01):1-5+48.
[6]张毓利,石培华,申军波.多维度减轻疫情对旅游业的负面影响[J].中国国情国力,2020(05):20-22.
[7]高原丽.疫情防控时期加大对旅游企业帮扶力度[J].奋斗,2020(06):68-69.
[8]于凌炜.疫情危机下对海南旅游企业救助政策的建议[J].新东方,2020(02):15-18.
作者简介:陈淑嫔(1982.12-),女,汉族,江苏常州人,硕士,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
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产业融合视角下
会展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黄彬彬
厦门华厦学院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的研究逐渐深入,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由于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使得不同产业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各个产业能够相互的融合,促进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旅游产业的规模逐渐的扩大,由于旅游产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旅游产业结构不断的调整,并且与其他的产业进行相互的交融,促进了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便首先讲述会展旅游融合的条件,最后讲述产业融合视角下会展旅游发展的思路,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交流。

关键词:产业融合视角;会展旅游发展;
具体对策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作为服务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能够与其他的产业的融合,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大力的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转型,是区域经济能够协调发展的需要。

会展业与旅游业同属于服务业两者的相关性较大并且涉及的层面较广,实现会展业与服务业相互的融合不仅能够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同时也能够提高举办地的形象以及知名度,产生新的产业形态即会展旅游业。

一、会展旅游融合的条件1.市场的需求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为了能够满足游客以及参会者的需求,旅游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需要与会展的相互融合。

通过调查,发现会展商除了能够完成国家或者企业的参展任务之外,在比较休闲的时间会在当地进行旅游,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并且购买纪念品,由于会展型城市,旅游者较多,对于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也比较大。

这部分游客不仅想要单纯的观光体验,
满足自己的求新求异的心理,也希望能够在旅游的过程当中去当地比较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考察,为之后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旅行社为了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人们对于旅游的实际需求,便会提供会展设计的专项旅游产品,提供专业服务,提高与会者的体验价值。

对于会展业而言,参展客商的主要目的是在会展上获取关于行业的各种有效的信息,且能够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由于旅行社的自身客户资源比较多,在会展期间通过组织普通的游客参加会展活动,能够提高旅游客的旅游体验,丰富旅游过程,并且能够为会展提供潜在的客户,促进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阶段的市场发展动向以及实质需求存在区别,在促进产业融合的过程中,
一方面需要结合会展旅游业186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