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关于加速度表达式a=v
t
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a=v
t
求得的加速度是△t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
B.△v表示在△t时间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它的方向不一定与加速度a的方向相同
C.v
t
表示速度的变化率,是标量
D.加速度a与△v成正比,与△t成反比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速度、电流都有方向,它们都是矢量
B.功、加速度、磁通量都有正负,它们都是矢量
C.长度、质量、时间都是力学的基本物理量
D.库(仑)、安(培)、特(斯拉)都是电学的基本单位
3.一个以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秒末的速度为v,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t 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无法确定
4.近年来,登山步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健康习惯。
如图为某地生态公园的登山步行道线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丁家楼子村到目的地九仙山观景台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小王和小张两人选择了不同的路线,结果小王比小张先到达目的地。
对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王与小张的路程相同
B.小王的位移小于小张的位移
C.小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张的平均速度
D.小王的平均速率大于小张的平均速率
5.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方法.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下列有关质点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细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B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看成质点
C .研究地球自转的规律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D .研究地球公转的规律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6.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 1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 2=20km/h 行驶完其余1/3的路程,如果汽车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km/h ,那么汽车在前2/3路程上速度的大小是
( )
A .25 km/h
B .35 km/h
C .34 km/h
D .38 km/h
7.2004年8月27日21点30分,中国选手刘翔在奥运会田径110米跨栏的决赛中以12秒91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打破奥运会纪录,平世界纪录,这是中国男运动员在奥运会田径赛场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如图所示).如果测得刘翔起跑的速度为8.5 m/s ,12秒91末到达终点时速度为10.2 m/s ,那么刘翔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9.27 m/s
B .9.35 m/s
C .8.52 m/s
D .10.2 m/s
8.如图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 ,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
A .R π
B .2R
C .2R π
D 24R π+ 9.关于加速度和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B .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
C .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定相同
D .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10.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所受的合外力也越大
B .物体的速度为零,则加速度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为零
C .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一定为零
D .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可能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为零
1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减小,速度一定减小
B .速度变化越小,加速度一定越小
C .速度变化越慢,加速度一定越小
D .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12.如图,某一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半圆弧由A 运动到C ,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 .0,0
B .4R 、向下,πR
C .4πR 、向下、4R
D .4R 、向下,2πR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而体积较大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B .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间
C .跳水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为瞬时速度
D .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就是路程
14.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是 ( )
A .
B .
C .
D .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是:27430
1132150Al+He P+n →
B .机场、车站和重要活动场所的安检门可以探测人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是利用静电感应的工作原理工作的
C .考古专家发现某一骸骨中146C 的含量为活着的生物体中146C 的
14,已知146C 的半衰期为5 730年,则确定该生物死亡时距今约11 460年
D .根据v =
x t ∆∆,当∆t 非常小时,x 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这应用了类比法
16.相传我国早在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就已经发明了一种指南车。
如图所示为一种指南车模型,该指南车利用机械齿轮传动的原理,在任意转弯的情况下确保指南车上的小木人右手臂始终指向南方。
关于该指南车模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指南车为参照物,车上的小木人始终是静止的
B.如果研究指南车的工作原理,可以把车看成质点
C.在任意情况下,指南车两个车轮轮缘的线速度大小都相等
D.在任意情况下,车转弯的角速度跟小木人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17.在离地面一定高度处,以相同的动能,向各个方向抛出多个质量相同的小球,这些小球到达地面时,有相同的()
A.平均速度B.速度C.速率D.位移
18.百米赛跑中,一名学生在20m处的瞬时速度为8m/s,12.5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8.5m/s,则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8m/s B.8.5m/s C.8.25m/s D.9m/s
19.若物体在某一运动过程中动能保持不变,则在该过程中()
A.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重力对物体一定做正功
C.合外力可能对物体做正功D.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与速度始终垂直20.一物体朝着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是v,紧接着内的平均速度是.则物体在全过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
A.B.C.D.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矢量,冲量是标量
B.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
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船行”所选的参考系是“山”
D.只要物体相互接触,就存在弹力
22.汉代著作《尚书纬·考灵曜》中所论述的“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对应于现在物理学的观点是()
A.物体具有惯性B.物体运动具有相对性
C.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3.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
A.汽车的速度一定在增大
B.汽车的速度也减小
C.汽车的速度可能不变
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
24.如图所示,在利用v-t图象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我们可以把运动过程按横轴t划分为很多t 足够小的小段,用细长矩形的面积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
应用上述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析其他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横轴表示速度v,纵轴表示外力F,可以求得外力的瞬时功率
B.若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合外力F,可以求得物体的动量
C.若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磁通量Φ,可以求得感应电动势
D.若横轴表示路程x,纵轴表示速率的倒数1
v
,可以求得运动时间
25.如图所示为中国“立体巴士”,这种新型高大的汽车可跨越车流行驶,行驶速度在6080km/h,同时它承载的人数大约在1400人左右。
某次在十字路口有一约100m长的汽车长队,立体巴士利用其优势,从车队尾部开始刹车,正好与第一辆小车平齐停在十字路口,用时10s,若将上述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以上数据能估算出立体巴士()
A.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
B.刹车时所受的合力大小
C.刹车时制动力所做的功
D.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大小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利用a=v
t
求得的加速度是△t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故A正确.根据a=
v
t
知,速度变化
量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故B错误.v
t
表示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故C错
误.a=v
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变化的时间无关.故D错误.故选
A.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知道加速度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或速度变化率的方向相同.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力、速度、加速度是矢量,电流、功、磁通量是标量,故AB错误;
C.长度、质量、时间都是力学的基本物理量,故C正确;
D.安(培)是电学的基本单位,库(仑)、特(斯拉)是导出单位,故D错误。
故选C。
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连接图线的起点和终点,该连线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线围成的面积小于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线围成的面积,而时间相等,则知
该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速度时间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瞬时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将该运动与匀加速直线运动相比较,分析平均速度的大小。
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路程是运动的轨迹的长度。
他们选择不同的路线,路程可能不同。
故A错误;
B.位移为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他们的起点与终点是相同的,所以位移相等。
故B错误;
C.平均速度是由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小王与小张的位移相同,但由于小王用时较短,故小王的平均速度较大,故C正确;
D.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由于小王和小张的路程大小关系不能确定,则不能
比较平均速率关系。
故D 错误。
故选C 。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
B 项:质点是只有质量没有大小的抽象的点,是实际物体的理想化模型.只要物体的大小形状不影响研究的问题,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所以不能说“只有细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故A 、B 错误;
C 项:因为有大小才可能自转,而且地球表面线速度的大小跟地球半径有关,所以研究自转时不能看成质点,故C 错误;
D 项:地球的大小比公转轨道长和公转半径小的多,不影响对公转运动的研究,可看作质点,故D 项正确.
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设全程的位移为3x ,则汽车以速度v 1行驶了前2x 的位移。
以速度v 2=20km/h 行驶了后x 的位移,则汽车通过前位移的时间为:
,汽车通过后位移的时间为:,全程平均速度
;代入解得v 1=35km/h.故选B.
【点睛】 本题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 去求解,区别匀变速直线运动适用的公式. 7.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刘翔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100/8.52/12.91x v m s m s t =
==,故选C. 考点:平均速度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及计算;首先要理解和区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另外只有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才可以用02t v v v +=
计算;而公式x v t
=适用于任何物体的运动,此题是基础题. 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正下方时轮子向前运动半个周长,气门芯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R
π,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2R,由勾股定理可知,气门芯位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项正确;
B.加速度为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一定为零,B项错误;
C.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不一定相同,减速时,加速度的方向就与速度的方向相反,C项错误;
D.物体以较大的速度匀速运动时,加速度为零,D项错误。
故选A。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所受的合力不一定越大,例如机车恒定功率启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即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但加速度越来越小,故A错误;B.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所受的合力不一定为零,例如竖直上抛一个物体运动到最高点,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故B错误;
C.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的合外力可能很大,如枪膛中点火瞬间的子弹速度为零,加速度很大,所受的合外力很大,故C错误;
D.物体做速度很大的匀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为零,故D正确;故选D。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与速度无关。
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v
t
∆
∆
,加速度在
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为零。
【详解】
A 项: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不一定减小,如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增大,故A 错误;
B 项: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v t ∆∆,知速度变化越小,加速度不一定越小,还与速度变化所用时间有关,故B 错误;
C 项: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慢,加速度一定越小,故C 正确;
D 项: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一定为零,故D 错误。
故应选:C 。
【点睛】
把握加速度的定义式a=
v t
∆∆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以及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位移是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路程是物体运动路线的长度,由此即可解答;
【详解】
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为2R R R πππ+=,没有方向,位移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为4R ,方向从A 到C ,即向下,故D 正确,ABC 错误.
【点睛】
本题是基础题,紧扣位移和路程的概念,抓住位移的方向从起点指向终点.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与它们的大小无关,关键在于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大小和形状是否能够忽略,故A 错误;
B .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某一过程开始或结束的瞬间,是时刻,故B 错误;
C .跳水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对应的是经过一个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C 正确;
D .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故不能把位移说成路程,故D 错误;
故选C 。
14.B
解析:B
【解析】
匀速直线运动中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相等.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与点之间的时间都相同,只要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就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只有选项B 正确.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是
9
41214260Be+He C+n →
选项A 错误;
B .金属探测仪利用的是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使金属内产生交流电,产生的磁场反过来影响仪器内的电磁线圈,类似互感,选项B 错误;
C .146C 剩余
14为两个半衰期,距今约11 460年,选项C 正确; D .x v t ∆=∆,当∆t 非常小时,x t
∆∆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应用了极限思想,选项D 错误。
故选C 。
1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 .以指南车为参照物,车上的小木人相对于小车的位置不变,所以始终是静止的,故A 正确;
B .在研究指南车的工作原理时,不可以把车看成质点,否则车上的小木人右手臂始终指向南方的特点不能体现,故B 错误;
C .在指南车转弯时,两个车轮的角速度相等,线速度不一定相等,故C 错误;
D .由题,车转弯时,车转动,但车上的小木人右手臂始终指向南方,可知小木人是不转动的,所以它们的角速度是不相等的,故D 错误;
故选A 。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D .小球向不同的方向抛出,抛出点相同而落地点不同,小球的位移不同,小球向不同的方向抛出,它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不同,竖直上抛运动时间最长,竖直下抛运动时间最短,则平均速度不一定相同,故AD 错误;
BC .在离地面一定高度处,以相同的动能,向各个方向抛出多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重力做功相等,由动能定理可知,小球到达地面时的动能相同,
则速率相同,但速度方向不同,所以速度不同,故B 错误,C 正确。
故选C 。
1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百米赛道为直道,其位移为100米,所以平均速度为 100m/s 8m/s x v t =
==12.5
故BCD 错误,A 正确。
故选A 。
1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动能保持不变,速度的大小不变,不代表速度方向不变,比如匀速圆周运动,故A 错误;
B .由动能定理知,动能保持不变,说明合外力的功为零,不说明重力对物体一定做正功,比如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重力不做功,故B 错误;
C .由动能定理知,若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动能一定增加,不会保持不变,故C 错误;
D .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与速度始终垂直,比如匀速圆周运动,故D 正确。
故选D 。
2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物体在全过程内的平均速度
A.
与计算结果不相符,故A 不符合题意; B.
与计算结果不相符,故B 不符合题意; C. 与计算结果不相符,故C 不符合题意;
D. 与计算结果相符,故D符合题意。
2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速度和冲量都是矢量,故A错误;
B.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故B错误;
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以山为参考系,船是运动的,故C正确;
D.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产生弹力,还要发生弹性形变,故D错误。
故选C。
2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球在不停地运动,而人不知道,就好比人在大船上,关着窗坐着,不知道自己在运动。
因为人随着地球也在不停地运动,相对地球而言人是静止的,即物体运动具有相对性,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一致,合力与初速度方向一致,汽车速度在增大,故A正确,BC错误;
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2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则瞬时功率只能表示为F v-图像中某一点的纵坐标与横坐A.外力的瞬时功率P Fv
标的乘积,而不是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故A错误;
=可知,若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合外力F,可以通过面积求B.根据冲量的定义I Ft
得力的冲量,故B 错误;
C .感应电动势E n
t
∆Φ=∆,不能通过t Φ-图像的面积求得,故C 错误; D .由运动时间 1x t x v v =
=⋅ 故横轴表示路程x ,纵轴表示速率的倒数
1v
,可以用面积求得运动时间,故D 正确。
故选D 。
2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已知立体巴士的初速度和刹车时间,由∆=
∆v a t 可求得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故A 正确;
BCD .因为未知立体巴士的总质量,故不能求得刹车时所受的合力大小,也无法求得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大小和刹车时制动力做功情况,故BCD 错误。
故选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