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神经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外周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Ach) 去甲肾上腺素(NE)
根据神经纤维释放的递质: 分为两类 胆碱能纤维
肾上腺素能纤维 分布如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受体
(一)神经递质与受体相结合的特性 A+R AR
选择性 选择的相对性 反应的可逆性
生理功能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循环器官 对心脏起正性作用,大 对心脏起负性作用冠
(二)去大脑动物 fig 在中脑的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
表现 肌紧张亢进,动物四肢伸直, 头尾昂起,脊柱僵硬,称为去大脑 僵直。
三 小脑调节躯体运动的功能
(一)维持身体平衡:前庭小脑 (绒球小结叶)的功能。 (二)调节肌紧张:脊髓小脑(前 叶和后叶的中间带区)功能。 (三)协调随意运动:皮层小脑的 功能。 fig
肌纤维
特点:感受器与效应器在同一块肌肉
内。
(2)牵张反射的意义:
牵拉肌肉时肌梭兴奋,引起牵张反 射,出现肌肉收缩对抗牵拉。肌张 力增大时腱器官兴奋,抑制肌肉收 缩。
(四)脊髓离断
如果将脊髓在高位切断,使其失去 与高位中枢的联系,立即出现脊休 克。 定义: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造成 离断面以下的脊髓的各种反射活动 暂时消失,进入无反应的状态。 原因:不是脊髓损伤引起,而是失 去高位中枢的调控。
表现 离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伸肌 紧张性减低甚至消失、外周血管扩 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不能出现、 大小便潴留。一段时间后可以恢复。
二 脑干对运动功能的调节作用
维持姿势反射的中枢,调节机紧 张。
(一)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加强伸 肌的肌紧张与肌运动。
(二)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抑制伸 肌的肌紧张与肌运动。
群的运动。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硬瘫 肌紧张升高,反射亢进 无肌肉萎缩
软瘫 反射消失 肌肉进行性萎缩
第四节 递质、受体、自主神 经系统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植物性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
平滑肌、心肌
内脏活动 。
脊髓前角a运动神经元发出躯体运动神

骨骼肌
躯体运动。
比较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差异
四 基底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大脑基底部的一些核团:主要包括 尾状核和豆状核(壳核、苍白球)。 Fig 基底核损伤的临床表现:fig 1.运动过少而肌紧张增强—震颤麻 痹:黑质受损。 2.运动过多而肌紧张降低—舞蹈症: 纹状体受损。
五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皮层对运动的控制 1 皮层运动区 fig 2 锥体系 :管理随意运动。 fig 3 锥体外系:调节肌紧张,协调肌
髓板内侧核群
专一
广泛
点对点
弥散
特定区域(第四 广泛区域 层细胞)
产生特定感觉, 维持大脑皮层觉 并激发大脑皮层 醒状态。 发出神经冲动。
五 皮层感觉区 特点 fig 交叉投射 倒置分布 代表区面积与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有 关
六 痛觉
(一) 痛觉感受器及其刺激 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 刺激:各种刺激达到一定程度。
2.类型:腱反射和肌紧张。 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引起受牵拉的 肌肉迅速而明显缩短。如:膝跳反射。
减弱:反射弧的某个部分有损伤;亢进: 高位中枢的作用减弱。
肌紧张:缓慢而持续牵拉肌腱时引起受 牵拉的肌肉轻度而持续收缩,维持紧张 性收缩状态。
3.反射弧:fig
过程:肌肉中的肌梭 传入神经
脊髓
传出神经 梭外
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 作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fig
反射类型: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一)非条件反射
机体固有的,即出生后便存在的一 系列反射。
(二)条件反射
1 形成 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 在时间上的结合。
2 生物学意义 使机体更好的适应环境。
3 人类的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 具体的刺激 第二信号系统 语言和文字
3.髓板内侧核群:不与大脑皮层直接联 系。
五 感觉投射系统 fig
分类: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 统。
特点、作用:见下表
联系:特异性投射系统产生特定感觉 依赖于非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 射系统来源于特异性投射系统。
丘脑核团 投射途径 投射特点
投射区域
主要功能
特异投射系统 非特异投射系统
特异核团
交感神经
低级中枢 脊髓第1胸节至第3腰
位置
节侧角
神经节 椎旁节和椎前节
副交感神经 脑干副交感核,脊髓 第2~4骶节副交感核
器官旁节、壁内节
节前、后 节前纤维短,节后纤
纤维
维长
分布范围 全身血管,胸、腹、 盆腔器官的平滑肌、 心肌、腺体以及立毛 肌和瞳孔开大肌等
节前纤维长、节后纤 维短
胸、腹、盆腔脏器的 平滑肌、心肌及腺体 以及瞳孔括约肌和睫 状肌
部分血管收缩
脉、外生殖器血管舒

呼吸器官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消化器官 抑制消化道活动及消化 促进消化道活动和消
腺的分泌
化腺的分泌
眼的瞳孔 放大
缩小
汗腺
分泌
特点
1.一般双重支配,但汗腺、肾上腺髓质、 皮肤及肌肉内血管只受交感神经支配。
2.功能互相拮抗,但对唾液分泌相互协 同。
交感神经:心肌兴奋,血管平滑肌即兴奋 亦抑制,但支气管、胃肠道、泌尿道平 滑肌抑制,括约肌兴奋。
(二)皮肤痛
分类: 快痛:“刺痛”,产生快、消失快;定 位明确。 慢痛:“烧灼痛”,产生慢、消失慢, 持续时间长;定位不准确;伴有情绪反 应。
(三)内脏痛与牵涉痛
特点:类似皮肤痛“慢痛”。 (1)产生慢,持续时间长。 (2)定位不准确,不清晰。 (3)对牵拉、痉挛、缺血、炎症等
刺激敏感。
牵涉痛定义:内脏疾患引起体表特定部 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第九章 神 经 系 统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上传 大脑皮层
丘脑
脑干网状结构 脊髓 感受器
一 感受器 将各种刺激转变成动作电位
二 脊髓在感觉功能中的作用 感觉传导通路 浅感觉传导路 fig 深感觉传导路 fig
三 脑干网状结构
不同的特异的感觉传入在脑干 中都可发出侧支进入网状结构,因 此脑干网状结构是不同感觉的共同 上行系统,它可投射到皮层的各层 细胞。
一 递质
在化学性突触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化 学介导物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经 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并与相应受 体结合而产生作用
(一)中枢神经递质
1、Ach 第一个发现脑内神经递质—M受体 (主要) 2、GABA(r-氨基丁酸)最重要的抑制性递质 3、兴奋性氨基酸 4、NE 5、多巴胺(DA) 6、5-羟色胺 7、组胺 8、神经肽
迷走神经:心肌抑制,血管平滑肌无作用, 但支气管、胃肠道、泌尿道平滑肌兴奋, 括约肌抑制。
3.迷走神经释放递质一定是Ach,交感神 经释放递质一般是NE,而支配汗腺、肾 上腺髓质交感神经释放递质确是Ach。
4.意义不一样:
迷走神经—休息养生
交感神经—参与应急反应
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
一 神经反射 神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
意义:有助于某些内脏疾病的诊断。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 运动的调节
下传:大脑皮层
基底核
小脑
脑干
脊髓
骨骼肌的收缩与舒张
一 脊髓对运动的调节:完成躯体运动 的最基本中枢。
(一)脊髓前角的两类神经元:和 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直接支配肌纤维,引起肌肉收缩,
产生运动
运动神经元 支配梭内肌纤维,调节肌梭的敏
感性
(二) 屈肌反射与交叉伸肌反射
屈肌反射:肢体皮肤受到伤害性 刺激时,反射性引起受刺激一侧肢 体的屈肌收缩,肢体屈曲。意义: 避开伤害性刺激。
交叉伸肌反射:伤害性刺激较强, 则这本侧肢体屈曲时,对侧肢体伸 直的反射。意义:维持姿势。
(三) 牵张反射
1.定义: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能通过反 射性活动,使受牵拉的肌肉收缩。
二 学习与记忆
记忆的过程:
三 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一)语言中枢的分区:
(二)语言功能的一侧优势:语言 活动的中枢集中在一侧大脑半球。
习惯用右手的人,优势半球在左侧。
意义:左右大脑功能不对称。
四 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正常脑电图波形:fig
五 觉醒与睡眠
(一)觉醒状态维持:非特异投射系统 (二)睡眠的时相 1.正相睡眠 2.异相睡眠
功能 维持和改变皮层的兴奋状态, 是实现很多反射的基础
四 丘脑的作用
感觉通路的重要中间站—各种感觉通路 在此处换神经元;整和中枢—粗略的分 析与综合。
丘脑的三类核团:
1.感觉接替核:接受感觉的投射纤维, 经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的感觉区。 是机体特定感觉冲动传向大脑皮层的换元 站。
2.联络核:不接受感觉的投射纤维,而 是接受感觉接替核和其它皮层下中枢的纤 维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的感觉区。 是联系与协调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