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上册部编本名著《西游记》练习题(含答案)2知识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七年级上册部编本名著《西游记》练习题(含答案)2知识梳理
一、选择题
1.《西游记》中的众多人物都写的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请你结合一个精读过的人物故事,从对这部分内容深入思考的角度,简要说明你是如何进行精读的。
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
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
是必借扇子用用。
”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
罗刹害怕,回头要走。
行者道:“嫂嫂,那里去?快借我使使!”那罗刹道:“我的宝贝原不轻借。
”
语段中的“罗刹”是谁?__________________
3.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
鹤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
师徒们正看碑文,只听得那浪涌如山,波翻若岭,河当中滑辣的钻出一个妖精,十分凶丑—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鹤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黏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那怪一个旋风,奔上岸来,径抢唐僧,慌得行者把师父抱住,急登高岸,回身走脱。
那八戒放下担子,掣出铁钯,望妖精便筑,那怪使宝杖架住。
他两个在流沙河岸,各逞英雄。
这一场好斗——九齿钯,降妖杖,二人相敌河岸上。
这个是总督大天蓬,那个是诸下卷帘将。
昔年曾会在灵霄,今日争持赌猛壮。
这一个钯去探爪龙,那一个杖架磨牙象。
伸开大四平,钻入迎风戗。
这个没头没脸抓,那个无乱无空放。
一个是久占流沙界吃人精,一个是秉教迦持修行将。
他两个来来往往,战经二十回合,不分胜负。
以上选段出自《西游记》,作者是明代著名小说家______。
选文中提到的“卷帘将”指的是____。
请写出除以上选文外的和他有关的一个故事情节___
4.《西游记》中,除了孙悟空老是喜欢叫八戒为“呆子”外,唐僧、沙僧有时也这样叫八戒,读一读下面几句话,判断都是谁说的。
(1)A 道:“那呆子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懞直,倒也有些膂力,挑得行李。
还看当日菩萨之念,救他随我们去吧。
料他以后再也不敢了。
”——《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2)被 B 揪着耳朵,方叫醒了,道:“好呆子啊!师父叫你化斋,许你在此睡觉的?”——《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
(3) C 笑道:“正是那样哀痛,再不许住声。
你这呆子哄得我去了,你就不哭,我还听哩!若是这等哭便罢,若略住住声,定打二十个孤拐!”——《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
A是___________ B是___________ C是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
《西游记》中“如来佛辨识假猴王”故事中, 那只假孙悟空是_______猴子变的。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称呼有好几种,他最不喜欢的是______。
书中孙悟空是在_______那里借来宝丹________,才能够抵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6.《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后被授以“________”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
职。
气愤至极,打出天门,回花果山,在独角鬼王的建议下自称________。
他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筋斗云,又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7.填空题
(1)为了借到满意的武器,孙悟空强行取走了东海龙宫里的___________(物品),即如意金箍棒。
(《西游记》)
(2)因为三次打死了__________(妖怪),孙悟空被肉眼凡胎不识妖怪的唐僧赶走了。
(《西游记》)
8.读完《西游记》,同学们对孙悟空这一形象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请你结合相关情节和链接材料,就“孙悟空是不是英雄”这个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40字左右)
(链接材料一)《现代汉语词典》中“英雄”的解释:1.本领高强、勇猛过人的人。
2.有远大抱负,不畏艰险,为国家为民族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链接材料二)后来兴起的科幻小说和电影……始终没有创造出像孙悟空这样家喻户晓的英雄来。
——《语文》七下(人民教育出成社)(链接材料三)有些同学总结:孙悟空爱“偷”,爱“逃离”,爱“哭”,爱“杀人”……
9.《西游记》中,孙悟空曾两度拜师。
请填写下表。
10.请从《西游记》中简要地写出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和感悟。
情节:__________________体验和感悟:________________
11.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四次落下了眼泪,将他的“人性”和“人情”表现得淋满尽致。
以下对他落泪的原因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回中,有一天,美猴王大摆宴席,正吃得开心,忽然想到有生终有死,十分烦恼,于是伤心落泪。
这一次的泪是情空对生命的渴望,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于是决定下山拜师学道,让自己的生命能永久长存。
B.第二回中因为悟空炫技,菩提祖师说:“我不怪你,你离开这里吧。
”悟空流下眼泪,磕头请求说:“我还没有报答师父的大恩呢。
”此时,他的泪既是对自己一时冲动、卖弄功夫的后悔,更是对自己还没学到更多本领的不甘。
C.在第三十四回中,在迫于救师降妖的特殊情境,不得不向老怪行礼时,孙悟空竟然“泪出痛肠”,从反面衬托出他视尊严为性命的刚强精神。
D.在第四十六回,为了让孙悟空彻底放弃营救唐僧的决心,妖怪们把唐僧锁在柜里,对
外放出谣言:唐僧已经被大王连夜生吃了。
孙悟空听闻后,焦急万分,混入妖怪老巢,看到八戒,当从八戒口中再次听闻师傅已经被妖怪吃掉,他失声痛哭起来,边哭边叫,迫不及待去请如来帮忙。
在佛祖面前,孙悟空说到师傅遇难禁不住泪流满面。
这是悟空为自己未能完成保护师傅的使命,而流下懊悔莫及的泪。
1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紫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最后还是观音菩萨出面带走了妖怪,悟空才救回王后娘娘。
B.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行者——弼马温——齐天大圣——孙悟空——斗战胜佛。
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C.孙悟空具有超高的斗争艺术,他善于透过迷人的假象认清妖魔鬼怪的本来面目。
比如,白骨夫人多次变化,均被悟空一一识破。
D.《西游记》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四位菩萨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
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
1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有很多故事深受孩子们喜爱,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大战红孩儿、偷吃人参果、真假美猴王等。
B.《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在鹰愁涧收了白龙马,在高老庄收了猪八戒,在流沙河收了沙和尚。
师徒历经磨难,取得真经。
C.阿长是《朝花夕拾》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中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和《狗·猫·鼠》都有提到。
D.作者在《五猖会》中,表达了对迎神赛会的热切期盼,也表达了对父亲让他背《天演论》的反感。
14.下列对《西游记》这部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扇时被公主扇得悠悠荡荡,后来他施计智取了芭蕉扇,可他得到的这一把芭蕉扇是假的。
B.《西游记》描写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作品中塑造的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他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深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C.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后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唐僧为他取名悟空。
D.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菩提老祖,孙悟空从菩提老祖处学得七十二变、筋斗云等超凡本领。
1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路遇火焰山时受阻,孙悟空万不得已,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
B.《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虽然给人的普遍印象是好吃懒做、偷奸耍滑,但在“智激美猴王”中却表现出了忠勇善良又不失机智聪明的一面。
C.《朝花夕拾》里的《五猖会》一文,父亲责令我去看五猖会前背《千字文》,让我无比沮丧,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D.《朝花夕拾》里的《父亲的病》一文,鲁迅回忆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
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16.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B.全书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前七回主要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
C.孙悟空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一副钢筋铁骨,又在菩提祖师的炼丹炉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
D.《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修成正果。
唐僧被如来佛封为旃檀功德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
17.下列关于《西游记》内容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在高老庄,唐僧收了第二个徒弟猪八戒,他原来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为醉酒戏弄嫦娥被贬凡间投错了胎变成现在的妖样。
B.唐僧师徒在黄风岭遇到的黄风怪原来是灵山脚下的一只得道的黄毛貂鼠,因为偷了琉璃盏内的灯油怕金刚捉拿因此逃走来到此处成精作怪。
在打斗中,孙大圣败在妖怪的绝技三昧真火之下,最后大圣请来灵吉菩萨收服了此妖。
C.唐僧、八戒误喝子母河的水怀孕了。
悟空得知落胎泉的水能解胎气,就用调虎离山之计引开如意真仙,取了水给唐僧、八戒喝,解了他们的胎气。
D.悟空请观音菩萨来收伏妖怪。
观音让惠岸借来天罡刀,变作一个莲花座,诱红孩儿坐上去,捉住了他,收做善财童子。
红孩儿野性不定,菩萨又给他套上金箍儿。
18.《雷音寺如来赐真经》故事中,唐僧送给阿傩、伽叶什么礼物?()
A.袈裟B.经卷C.紫金钵盂D.锡杖
19.下列对《西游记》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得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了五百年。
B.观音院的金池长老是个贪心的主持,为了得到唐僧的锦斓袈裟,不惜放火烧院,欲烧死唐僧,幸亏孙悟空向灵吉菩萨借了避火罩,师徒才化险为夷。
C.《西游记》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黎山老母等化做母女四人,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沙僧一心跟随师傅,八戒却动了凡心。
D.《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行至鹰愁涧时,唐僧的马被龙太子吃了。
孙悟空前往讨要,与龙太子搏斗,后经菩萨点化,龙太子化作白龙马,随同取经。
20.名著阅读。
(1)填空。
《西游记》中孙悟空从___________处学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________为兵器。
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
(2)请判断一下描写的人物是谁。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
21.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
好大圣,捻着诀,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蜜蜂儿,展开翅,飞近边前,钻进幔里观看,原来里面坐的是个小孩儿。
再去第二家笼里看,也是个小孩儿。
连看八九家,都是个小孩儿。
却是男身,更无女子。
有的坐在笼中顽耍,有的坐在里边啼哭;有的吃果子,有的或睡坐。
行者看罢,现原身,回报唐僧道:“那笼里是些小孩子,大者不满七岁,小者只有五岁,不知何故。
”三藏见说,疑思不定。
……
忽听得半空中一声风响,路两边落下一千一百一十一个鹅笼,内有小儿啼哭,暗中有原护的城隍、土地、社令、真官、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护教伽蓝等众,应声高叫道:“大圣,我等前蒙吩咐,摄去小儿鹅笼,今知大圣功成起行,一一送来也。
”那国王妃后与一应臣民,又俱下拜。
行者望空道:“有劳列位,请各归祠,我着民间祭祀谢你。
”呼呼淅淅,阴风又起而退。
行者叫城里人家来认领小儿。
当时传播,俱来各认出笼中之儿,欢喜喜,抱出叫哥,叫肉儿,跳的跳,笑和笑,都叫:“扯住唐朝爷爷,到我家奉谢救儿之恩。
”
(节选自《西游记》)(1)以上选段出自《西游记》中哪个相关情节?笼里关着的小孩儿本来是要做何用的?(2)从上面的选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征?
22.名著阅读。
(1)《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路降妖除魔去西天取经。
请将下列事件①平顶山逢魔、大战金角大王、银角大王②大战黄袍怪、救出宝象国公主③大战红孩儿④乌鸡国救主。
请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①④③②
(2)《西游记》里的那只石猴,除了法名“孙悟空”外,还有下列称呼①美猴王②弼马温③齐天大圣。
请从中选择一个,依据原著简述与该称呼的由来相应的故事情节。
23.下面的文字选自《西游记》,读后回答问题。
正行处,只见一道大水狂澜,浑波涌浪。
三藏在马上忙呼道:"徒弟,你看那前边水势宽阔,怎不见船只行走,我们从那里过去?"八戒见了道:"果是狂澜,无舟可渡。
"……师徒们正看碑文,只听得那浪涌如山,波翻若岭,河当中滑辣的钻出一个妖精,十分凶丑: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那怪一个旋风,奔上岸来,径抢唐僧,慌得行者把师父抱住,急登高岸,回身走脱。
(1)语段中所描写的“那怪”是指_______,该处所提的河名为_________。
(2)语段对于“那怪”的描写采用了那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4.下面是《西游记》反映“一调芭蕉扇”情节的四幅画面,请你分别为四幅画面配写简洁的说明性文字。
(一)(二)(三)(四)
25.阅读名著《西游记》后,回答问题。
(了解“章回体”)下面语段选自《西游记》,其中“妖怪”是谁?为什么变作孩童并把自己吊在树梢?
好妖怪,即散红光,按云头落下。
去那山坡里,摇身一变,变作七岁顽童,赤条条的,身上无衣,将麻绳捆了手足,高吊在那松树梢头,口口声声,只叫“救人”!“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塑造“人物形”)从下面给出的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则人物简介,不超出60字。
孙悟空猪八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掌握“读书法”)《西游记》这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
“_______________”我们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______与______并用。
26.名著阅读
好大圣,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就变作一个“假行者”,立在唐僧手下。
他的真身出了元神,赶到半空中,高叫:“那司风的是那个?”慌得那风婆婆捻住布袋,巽二郎札住口绳,上前施礼。
行者道:“我保护唐朝圣僧西天取经,路过车迟国,与那妖道赌胜祈雨,你怎么不助老孙,反助那道士?我且饶你,把风收了。
若有一些风儿,把那道士的胡子吹得动动,各打二十铁棒!”……
行者下来,与三藏、八戒、沙僧立在殿前,见那道士在滚油锅里打挣,爬不出来,滑了一跌,霎时间骨脱皮焦肉烂。
监斩官又来奏道:“万岁,三国师煠化了也。
”那国王满眼垂泪,手扑着御案,放声大哭道:“人身难得果然难,不遇真传莫炼丹。
空有驱神咒水术,却无延寿保生丸。
圆明混,怎涅槃,徒用心机命不安。
早觉这般轻折挫,何如秘食稳居山!”
这个故事名称是_____________,双方斗争经历了登坛祈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砍头剖腹剜心、下滚油锅洗澡等过程,“那道士”是________。
27.名著阅读。
下面是《西游记》某一章回故事结尾处的颂子,阅读并回答问题。
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
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
圣僧有德换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
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①《西游记》的“回目”有形式整齐的特点,请根据颂子的内容,补全“回目”。
三藏不忘本,_______。
②在这一章回中,面对美色师父装聋作哑,孙悟空知道是菩萨设计;______意志坚定,尘心已绝;唯_____意动神摇,扭捏出悄语低声,动了凡心想留下作她们的女婿,以放马为由溜进后堂去撞天婚、穿汗衫,被捉弄捆于树上。
28.名著阅读
(1)下列《西游记》的部分回目,其情节与白龙马相关的一项是(_______)
A.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B.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
C.第六十三回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
D.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
(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前,曾到东海龙宫索要了几样宝贝,请写出其中两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西游记》的节选文字,概括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形象特点。
29.阅读文字后答题
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
”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
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作‘白骨夫人’。
”
选段出自《西游记》中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这部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的作者是明代的_______________。
在以上描写的故事情节里,你是否喜欢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0.名著阅读。
修行是一种成长。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修行路上遇到了众多山。
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座山
....,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说说它对孙悟空成长的意义。
①舒适——花果山②磨练——五行山③坚持——火焰山
31.《西游记》第九十九回,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在返回大唐的途中为何会在通天河落水,且弄湿了经书呢?请至少说出两个原因。
32.名著阅读。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古代古典小说中塑造的最为成功和最受人喜欢的艺术形象之一,在他的身上既有神性又有猴性和人性。
结合下面的选文,分析其人性方面的特点。
二魔拿入里面道:“哥哥,拿来了。
”老魔道:“拿了谁?”二魔道:“者行孙,是我装在葫芦里也。
”老魔欢喜道:“贤弟请坐。
不要动,等摇了响再揭帖儿。
”行者听得道:“我这般一个身子,怎么便摇的响?只除化成稀汁才摇的响。
等我撒泡溺罢,他若摇的响时,一定揭帖起盖。
我乘空走他娘罢!”又思道,“不好不好!溺虽可响,只是污了这直裰。
等他摇时,我但聚些唾津漱口,稀漓呼喇的,哄他揭开,老孙再走罢。
”大圣做了准备,那怪贪酒不摇。
大圣做个法,意思只是哄他来摇,忽然叫道:“天呀!孤拐都化了!”
那魔也不摇。
大圣又叫道:“娘啊!连腰截骨都化了!”老魔道:“化至腰时,都化尽矣,揭起贴儿看着。
”
3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大圣道:“你是不知。
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
”那大圣睁圓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
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节选自《西游记》第七回)悟空为什么会在佛祖手指上看到他写的字?此后佛祖是如何处置孙悟空?
34.名著阅读。
(1)余秋雨评价《西游记》时,把师徒四人的性格概括为“皮猴”“憨猪”“严师”“忠僧”。
其中“皮猴”的“皮”是顽皮之意,孙悟空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之前表现尤其明显,请列举两个相关情节。
(2)唐僧认为“劝善”就是“惩恶”,孙悟空认同这样的看法吗?结合《西游记》中具体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35.阅读下面名著片断,回答问题。
悟空打死小妖,变作它的模样,来到妖怪母亲门前,叫开了门,道:“我是平顶山莲花洞差来请老奶奶的。
”到了二层门下,闪着头往里观看,见那正当中高坐着一个老妈妈。
悟空见了,在二门外捂着脸,偷偷地哭起来。
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年曾下九鼎油锅,炸了七八
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
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心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道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
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
为他使碎了肝肺,用尽了心。
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
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
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给奶奶磕头。
”老怪问道:“你是哪里来的?”悟空道:“平顶山莲花洞,二位大王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
”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就叫抬出轿来。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四回,有改动)(1)选文中孙悟空说“两界山师父救了我”,请联系选文之前的情节,概述孙悟空被压两界山的原因。
(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艺术形象。
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写出他身上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一事例证明。
36.根据《西游记》的阅读体验,回答问题。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只填字母)。
孙悟空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最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
他生性_____,号称“美猴王”,敢于挑战天宫权威,自封“齐天大圣”。
后来,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_____,制服了无数的妖魔鬼怪,为取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被封为“斗战胜佛”。
A.善恶不分 B.忠诚不贰 C.搬弄是非 D.桀骜不驯
(2)某同学阅读《西游记》时,发现作品中多用“三”的结构组织故事,如“尸魔三戏唐三藏”、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更像是一个励志故事。
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从唐僧身上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那道士与大圣战经五六十合,渐觉手软,一时间松了筋节,便解开衣带,忽辣的响一声,脱了皂袍。
行者笑道:“我儿子!打不过人,就脱剥了也是不能毂的!”原来这道士剥了衣裳,把手一齐抬起,只见那两胁下有一千只眼,眼中迸放金光,十分利害……行者慌了手脚,只在那金光影里乱转,向前不能举步,退后不能动脚,却便似在个桶里转的一般。
(《西游记》第七十三回)文段中“道士”的真实身份是什么?悟空为什么和他打斗?结局怎样?
38.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六段话,回答问题。
嫌”,“前嫌”指的是什么事?
(2)童年是生命的底色,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许多篇章都表现出儿童的天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①_______、折腊梅花等情节,表现出儿童对大自然的亲近;《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对《②_______》的渴望,表达了儿童对未知的好奇;《狗·猫·鼠》中追忆童年时救养一只可爱③_______的经历,流露出儿童对弱小者的同情;《④________》中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苦,抒发了儿童对自由成长的渴望。
39.《西游记》的主体部分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这些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请你写出两个你认为精彩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
40.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先关题目。
却说那个妖王在洞里欢喜道:“小的们,孙行者吃了亏去了。
这一阵虽不得他死,好道也发个大昏。
咦,只怕他又请救兵来也,快开门,等我去看他请谁。
”众妖开了门,妖精就跳在空里观看,只见八戒往南去了。
妖精想着南边再无他处,断然是请观音菩萨,急按下云,叫:“小的们,把我那皮袋寻出来。
多时不用,只恐口绳不牢,与我换上一条,放在二门之下。
等我去把八戒赚将回来,装于袋内,蒸得稀烂,犒劳你们。
”原来那妖精有一个如意的皮袋。
众小妖拿出来,换了口绳,安于洞门内不题。
却说那妖王久居于此,俱是熟游之地,他晓得那条路上南海去近,那条去远。
他从那近路上,一驾云头,赶过了八戒,端坐在壁岩之上,变作一个“假观世音”模样,等候着八戒。
(1)文中的那个妖王是谁?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妖王:赏析:
(2)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这一路对唐僧保护备至,但唐僧仍旧被劫走,你认为此妖王阴谋得逞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示例:精读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这一章节充分体现了孙悟空的性格和形象,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并且面对不公敢于反抗,奠定了整个著作中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