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调查研究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调查研究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一上·大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百度已死”固然,而争议的焦点恰恰在于,百度通过提供有选择的信息结果,达到向自家产品引流的商业目的,而且内容,甚至存在涉嫌侵权和虚假的信息,这无疑从根本上违背了其作为公共搜索引擎的初衷。
无论如何,一个已达到垄断级别的搜索引擎,已经不是哪个企业的“私家花园”,而首先是互联网的公共平台。
倘若以亲近远疏为规则,那么搜索引擎只会沦为牟利的私器。
曾经的教训:当贴吧的公共空间标上“可售卖”的价码,当寻医问诊的页面布上广告陷阱,病友的家园变成骗子的“狩猎场”。
这些悲剧一再警醒我们,谁掌握了信息入口,谁就要相应地担起责任,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共识。
不可否认,对每一个搜索引擎而言,排名总有先后,结果总有页码。
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考量、用怎样的思维加以布局。
“按照优质内容排序”的承诺践行了吗?平台内容的把关义务尽到了吗?事实证明,那种只在乎企业利益不注重公共效益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仅失去用户,而且触犯众怒。
对于直接服务亿级用户的互联网平台,()。
平台越大,责任越大。
平台的公共性与资本的逐利性,似乎存在天然的冲突,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正是对企业最大的考验之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耸人听闻良莠不齐记忆犹新竭泽而渔
B . 骇人听闻良莠不齐历历在目釜底抽薪
C . 骇人听闻参差不齐记忆犹新釜底抽薪
D . 耸人听闻参差不齐历历在目竭泽而渔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思维进行布局、用怎样的方式加以考量。
B . 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逻辑进行考量、用怎样的方式加以布局。
C . 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逻辑进行布局、用怎样的标准加以考量。
D . 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标准进行考量、用怎样的逻辑加以布局。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公益性和公共性是第一属性
B . 公共性和公益性是第一属性
C . 公共性和盈利性是第一属性
D . 盈利性和公共性是第一属性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7高二下·玉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旧时,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好贵古贱今。
凡今人做了什么好事,这些人总觉得无论这事做得如何好,但比之古人,总要差一点,古人所做的事,一定更好,或做得更好。
如果今人做了什么坏事,这些人便借题发挥,用“世风不古,人心日下”等滥套,将令人骂得“狗血淋头”。
在旧时,除了些庙堂颂圣的作品外,在私家著作里,很少看见称赞他自己时代的文章。
王充《论衡·齐世》篇说“古有无义之人,今有建节之士,善恶杂厕,何世无有?述事者好高古而下今,贵所闻而贱所见。
”王充看出了大部分人的错误,所以他在他自已的书里有《宣汉》篇。
在这篇里,王充指出,汉朝的文治武功,都超越前古。
在旧时,大部分人所以都贵古贱今,其原因有两点可说。
就第一点说,大部分人本来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
“今”是一个人之“所见世”,“古”是一个人之“所闻世”。
大部分人本来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所以他们亦是贵古而贱今。
就第二点说,中国旧时的社会,是农业的社会,在农业的社会里,人所注意的事情,如四时之变化,五谷之种植收获等,大部分都是循环的,人靠经验即可以知之、治之。
农业社会的人,特别“尊高年”。
高年是有经验的人。
青年人有什么不了解或不能应付的事,即请教于高年。
高年凭他的经验,可以教训青年,而这些教训,大致都是不错的。
在这种情形下,人对于“古”即不知不觉地起了一种尊敬之心。
但在工业社会,新的事情时常发生。
而其新又不只是个体上的新,而是种类上的新。
对于人所没有经过的事,旧经验的教训即不可用,至少是不一定可用。
所以在工业社会里高年不是一个傲人的性质,而青年反是一个傲人的性质了。
因青年对于种类上的新的事物,可以学习,而高年则不能学习也。
在农业社会里,人所以尊高年,一半是由于道德的理由,一半是由于实用的理由。
在工业社会里,如果人亦尊高年,其所以尊高年完全是由于道德的理由。
近数十年来,中国自农业社会渐变为工业社会,所以贵古贱今的人,在现在是很少的了。
但有一部分人另外又
犯一种毛病,即贵远贱近。
凡中国人做了什么好事,这些人总觉得,比之外国人,总要差一点。
他们总想着,外国人所做的事一定更好。
如中国人做了什么坏事,这些人一定要借题发挥,用“中国不亡,是无天理”等滥套,把中国人骂得“狗血淋头”。
现在所以有这一部分人,贵远贱近者,其原因亦有两点可说。
就第一点说,近是人之所见,远是人之所闻。
人既易于“贵所闻而贱所见”,所以也易于贵远贱近。
就第二点说,中国现在一部分人还有殖民地人的心理。
这种心理,以在清末民初时候为最甚,盲目地崇拜西洋人,相传有人以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
这种殖民地人的心理,在中国到现在还有残余。
贵远贱近,虽亦是人之常情,但他们又并不是只贵远贱近,他们对于埃塞俄比亚的英勇,总觉得“不过如此”,而对于捷克的怯懦,总觉得“没有什么”。
在这些方面看,这一部分人的贵远贱近,是由于他们的心理,是殖民地人的心理。
就人之常情说,人贵所闻而贱所见。
这并不是人的弱点,而正是人的优点。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其一即是人有理想。
人有理想,而其所见的事物,都不尽合于他的理想。
人总有缺点,他所做的事亦总有缺点。
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离我们远的人,亦有他们的缺点,他们所做的事亦有缺点。
不过这些缺点,因为距离远的缘故,不容易看见,都只看见其大体轮廓,其详细则看不清楚。
如其大体轮廓无大缺点,人即以为其是完全的。
人对于其同时同地的人或事,则是深知其详的。
不但看不见其大体轮廓的无大缺点,而且简直看不见什么是其大体轮廓,如所谓见树不见林者。
(节选自冯友兰《新事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些人用“世风不古,人心日下”等词评价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不好现象,正是旧时中国人好贵古贱今心态的体现。
B . 旧时私家著作里,很少看见称赞自己时代的文章,只有王充在《宣汉》篇里赞美了汉朝超越前古的文治武功。
C . 在旧时,也有称赞当时时代的文章,但大多数都是庙堂颂圣的作品,不能由此而否定中国人贵古贱今的心态。
D . 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所以也就使得旧时很多中国人总认为古人所做的事一定比今人更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论是农业社会时中国人的贵古贱今还是工业社会里中国人的贵远贱近,都和“贯所闻而贱所见”这一心
理有关。
B . 当中国处在农业社会的时候,贵古贱今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说整个社会普遍的对老年人的尊重就是如此。
C . 在农业社会的中国,人们“尊高年”,其实尊的并不是年辈,从本质上看他们尊的是经验,尊的是正确的知识。
D . 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如果人们依然“尊高年”的话,这敬意应该是源于道德,高年,已经不是一个傲人的性质。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贵所闻而贱所见可以说是人之常情,贵远贱近却是是工业社会后才有。
B . 贵远贱近是一种殖民地人的心理,以清末民初时候为最甚,盲目地崇拜西洋人,甚至认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
C . 崇洋“贵”外是不理性的思想行为,但它却恰恰展示了人类优于禽兽的地方,即人类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完美的渴望。
D . 距离产生美,从这个角度看,不论是贵古贱今还是贵远贱近,不过是同一种心理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形式罢了。
3. (9分) (2019高三上·天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当前信息的困境由过去的遗乏转化为过剩。
一方面,海量信息以及其无序性挑战着人们的认知能力,无效信息、虚假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另一方面,人们应用谋体的能力和时间有限,如何快速高效获取所需信息成为迫切需求诸如“今日头条”等资讯类APP,借助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数据自动过滤掉部分信息,在短时间内呈现给用户更多的有效信息,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信息过剩的困境。
信息化社会的加速发展激化了现代人追求个性化的心理需求市场需求决定着供给,用户对于个性化信息的需求,刺激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产生。
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送技术,通过信息呈现方式的不同实现有效的个性化服务。
这种基于算法的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服务,较之传统的人工信息在内容的把关上更为精准,给用户带来直接的“私人定制”感,真正实现了用户对于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
(摘编自齐沛尧《浅析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
材料二
算法主导的信息分配机制,高效地打造了一个“私人订制”的时代。
然而换个角度看,技术、算法与其说是引领者,不如说是迎合者;与其说是提供思考的导师,不如说是强化偏见的囚徒。
技术为用户量身打造信息,开启了符合读者口味的一扇窗,却关上了多元化的一道门。
我们或可名之为“孤岛效应”—在自我重复、自我肯定、自我强化中,公众的知识、思想逐渐固化,成为海面上的一座座孤岛只看自己喜欢的、只读自己认同的,难免会带来固执己见、故步自封的危险。
(摘编自《算法时代,人民日报透过舆情看大势》)
材料三
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更多关注,催生了“流量焦虑”;而智能推荐改变原有分发模式,又带来了“算法焦虑”。
流量焦虑之下,各种“哭晕体”“震惊体”频现,偏激观点、浮夸文风令人不适;算法焦虑背后,则是所谓的“推荐阅读”助长了虚假信息、低俗内容的传播。
现实中,一些互联网信息平台确实在内容审核上下了大力气某信息聚合类APP的员工中,内容审核团队几乎占去了一半但“偏轨”问题一再发生,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内容的生产靠“众包(一种新闻生产模式,新闻机构通过网络平台邀请用户为新闻报道贡献内容,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性,承担包括消息源、文字记者、摄影师、评论员等多种角色)”、内容的分发靠算法,这些具有谋体属性的平台,既缺少“总编辑”,也缺少“把关人”,技术取代内容成了主角。
生产和分发一旦“去编辑化”,审核团队人再多,也无法应付海量内容而如果谋体平台变成了纯粹的流量平台,既难言质量,也难保导向。
技术承载着价值,决定了它可以也应该成为主流价值的载体比如,在决定给用户推送哪些内容时,不但要考虑用户的个人兴趣和习惯,帮助他们“各取所需”;更需要对内容产品的质量做出全面评价,善于辨别真伪、敢于判断对错技术不是号称中立、逃避责任的借口,而应该成为启发思考、启迪智慧、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流量入口。
重视技术带来的问题,并不是要拒绝技术,而是更需要保持技术敏感,学会“驯服”算法、驾驭技术算法的优势在于充分了解读者、不断回应诉求这也启示主流谋体,不能再“埋着头”创作、“仰着头”传播,而必须发挥技术的“赋能”作用,让主流价值搭上新技术的快车。
(摘编自《用主流价值纤解算法焦虑》)
(1)下列不属于对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产生的原因的一项是()
A . 海量信息以及其无序性挑战着人们的认知能力,无效信息、虚假信息充斥人们的眼球,使当代社会的人陷
入困境。
B . 当代社会已经由信息匿乏转化为过剩,人们应用媒体的能力和时间有限,快速高效获取所需信息成为迫切需求。
C . 当代社会高度信息化,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焦虑,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更多关注,催生了广泛的“流量焦虑”。
D . 基于算法的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服务,能给用户带来直接的“私人定制”感,满足当代社会追求个性化的心理需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算法推送能让被过剩信息包围的用户减少虚假信息的干扰,但又因“推荐阅读”的方式迎合用户而助长了虚假信息。
B . 算法主导的信息分配机制实现有效的个性化服务,受用户欢迎,看上去好像在引领用户成长,实则放弃了媒体的社会责任。
C . 一味追求“众包”生产新闻内容和靠算法分发内容都体现了互联网信息平台对技术的过分依赖,容易导致新闻价值偏差。
D . 技术取代内容成了主角,使得一些具有媒体属性的平台变成了纯粹的流量平台,既难言质量,一也难保导向。
(3)在信息化社会,众多网络信息平台盛行运用算法推送,你如何认识这一现象?请结合全文思考和分析。
4. (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骑马
王了一
①大家都知道,古代的英雄是怎样爱他们所骑的马。
楚霸王的乌骓和虞姬并重,或者可说比虞姬更为重要,因为等到“骓不逝”的时候,虞姬只能陪着他徒唤“奈何”。
名将有了良马,然后相得益彰。
直到现代,我还觉得一位军长骑上马就格外显得威风凛凛。
那种“逸势凌蚊虬” 的神气决不是任何机械所能代替。
②还会联想到西洋古代的“骑士”。
只有那种任侠仗义扶弱锄强的人,才不辱没了名马。
依照传说,中古时代只有“骑士”能有骑马的权利,而“骑士”又都是忠勇的人。
不管它是不是事实,只这忠勇和马的搭配就够有
趣的。
咱们可以说,马就是忠勇的象征。
③文人的骑马,一般说起来,却是最可鄙的。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我们读到这一类的诗句的时候,眼睛里活现出戏台上状元游街的景象:一个弱不禁风的瘦书生拿着鞭子像挥扇般地摇了又摇。
这和骏马的神态形成一种极端的矛盾。
马者,怒也,武也。
多数书生非但不能武,连怒也不过五分钟,如果他们要骑马的话,最好择一些“驾骀,’给他们骑。
不过,这也不可一概而论。
像陆放翁的骑马也就不凡。
“ 射雉西郊常命中”,这种畋猎的英姿并不亚于冲锋陷阵。
也许因为他是帅府的参议,所以能有“上马杀敌,下马作露布”的豪情。
必须是他这种人,才够得上说:“ 中原北望气如山。
”
④女子骑马自然别有风韵;然而骅骝毕竟是配英雄的,不是配美人的。
除非是美人而兼英雄!抗战以后,女同胞当中产生了不少的阿马孙英雄,她们非但有马革裹尸的志气,而且有跃马檀溪的胆量。
她们和白云观外的嬉春女士相差得实在太远了。
⑤《封神榜》里的神仙有骑狮子的,有骑虎的,有骑鹿的,有骑仙鹤的,依我猜想,都不如骑马的英雄气概。
当我骑马的时候,非但不喜欢按辔徐行,而且不爱它那种赛跑式的步伐。
我喜欢它飞:我爱它如天马行空;我爱它如风驰电掣。
我们的土话把马的小跑叫做“小滚”,马的大跑叫做“大滚”。
“小滚”只觉得颠簸不堪;“大滚”的时候,就大大不同了。
马似流星人似箭,你只觉得身轻如叶,飘飘欲仙,并不像一匹马载着你在走路,只像一只神鹰载着你在凌空!只有这样,你才尝得到骑马的乐趣。
“小滚”的结果,会使你头昏脑涨;“大滚”的结果,会使
你忘却疲劳纵然疲劳了,也包管你夜里睡得安稳。
会骑马的人不喜欢“小滚”而喜欢“大
滚”,正像喝酒的人不喜欢淡酒而喜欢白兰地。
不看见那些能喝一瓶白兰地的人只喝四两“时酒”就叫头疼吗?
⑥我十四岁就学骑马。
虽然栽了不少的筋头,但是那种飞行的乐趣,至今犹萦梦寐。
这二十年来,总没有痛痛快快地骑它一次,不免有髀肉复生之感。
我自信盛年虽逝,豪气未销。
等到黄龙既捣,白堕①能赊的时节.定当甘冒燕市之尘,一试春郊之马!
一九四二年冬
(有删改)
注:①白堕,人名,《洛阳伽蓝记-法云寺》中记“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
”后用作美酒别称。
(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
第③段中“文人的骑马,一般说起来,却是最可鄙的。
”这句话怎样理解?
(3)
文章结尾作者说“ 等到黄龙既捣,白堕能赊的时节,定当甘冒燕市之尘,一试春郊之马!”请结合全文说说其中包含了哪些深意。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一下·沈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成功,初名森,福建南安人。
父芝龙,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累擢总兵。
顺治三年,贝勒博洛师自浙江下福建,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博洛师次泉州,书招芝龙;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
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
俄而,上命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师讨成功。
十二年,左都御史龚鼎孳请诛芝龙,国器亦发芝龙与成功私书,乃夺芝龙爵,下狱。
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
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
荷兰筑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门。
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
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
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
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
”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
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
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
台湾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莱、兴屯聚。
是岁圣祖即位,戮芝龙及诸子世恩、世荫、世默。
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而令子锦居守思明。
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
恶锦与乳媪通生子,遣泰就杀锦及其母董;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用芝龙初封称平国公,举兵拒命。
成功方病,闻之,狂怒啮指。
五月朔,尚据胡床受诸将谒;数日遽卒,年三十九。
(节选自《清史·郑成功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B . 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C . 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D . 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贝勒,全称“多罗贝勒”。
贵族称号,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
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
B . 左都御史,属于我国古代中央的监察官,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御史。
明清中央监察机构称为都察院,首长称为左、右都御史。
C . 爵,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D . 朔,表时间,指农历每月初一。
也可表方位,指北方。
如杜甫《咏怀古迹》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中“朔漠”就指北方的沙漠地区。
本文中指郑成功住在北屋。
(3)下列对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郑成功面对强敌,决不投降。
不管是他的父亲郑芝龙,还是郑亲王的担任定远大将军的儿子济度对他劝降,他最终都没有投降。
B . 郑成功收复台湾,可谓天时地利。
他率军到达时,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他直接进入海岛,于是荷兰人退守到王城。
只可惜顺治诛杀了他的亲人。
C .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励精图治。
郑成功攻下当时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后。
采取了制定法律、设立职官、兴办学校等一系列措施。
D . 郑成功怒病交加,英年早夭。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误听周全斌谗言,导致陈豹抗命。
加之身患疾病,三十九岁竟英年早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20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猎奇
薛逢①
兵印长封入卫②稀,碧空云尽早霜微。
浐川桑落雕初下,渭曲禾收兔正肥。
陌上管弦清似语,草头弓马疾如飞。
岂知万里黄云戍③ ,血迸金疮卧铁衣。
【注释】①薛逢,晚唐诗人。
②入卫,入京守卫。
③黄云戍,唐代驻防边境的军事机构的名称。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首联第一句叙写京城守卫情况。
调兵遣将的符印长久封存,入京守卫的将士城头很少见到。
这一句含蓄地表现了当时天下承平已久、百姓安乐的景象。
B . 首联第二句写景的同时巧妙地交代了季节——深秋。
霜降在农历九月中旬,天降早霜应在深秋季节,此时万里无云,长空湛碧,与夏季的景色大不相同。
C . 颔联描写深秋景象,为后文的打猎做铺垫。
浐水两岸桑叶落尽,渭曲地区秋禾已收,天上的飞雕眼睛非常敏锐,第一个直冲而下,去捕捉膘肥体硕的野兔。
D . 颈联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打猎的喧闹场面。
田间大帐里管弦吹奏,丝丝乐声像人在细语,秋草之间奔驰的骑兵弯弓射出的箭向猎物飞去,场面热烈而且壮观。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7高二下·温州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_______?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
②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