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横峰县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横峰县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7高二下·微山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1月16日,50余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数以千计的全球商业精英纷至沓来,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

②在大众传播媒介高度发展的今天,“名人”辈出,而过去要成为名人必须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才能通过薪火相传、书籍记载等方式广为人知。

③在跨年雾霾中,防霾产品种类繁多,花样翻新,但是经科学研究证明,许多被宣传得天花乱坠的产品纯粹是无稽之谈。

④他读了青年作家郝景芳的获奖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后,掩卷沉思,惊觉人生如梦,白云苍狗,因此不必执念太多,要学会放手。

⑤特朗普早在大学时代就孜孜不倦地汲取商业领域新知,加上父亲耳提面命的教诲,年轻的特朗普就已蠢蠢欲动,欲在商界闯出一片天地。

A . ①⑤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⑤
2.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B . 如何防止上海世博会参展的贵重物品免遭盗窃,这是上海保安部门深感责任重大的事情。

C . 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特点,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D . 心理学家分析“偷菜”现象时说,现实中无法获得的“违章窃喜”心理不仅可以在虚拟世界得以满足,而且朋友间的交往模式也因此变得简单而富有趣味。

3.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韩寒是愤青,而鲁迅、闻一多、柏杨同样是愤青。

一位位愤青,都是以骂而闻名于世。

愤青不是因为年轻,而是他们爱愤怒,因为愤怒他们永葆年轻人的活力。

愤青,,,,,。

①或为惊醒,或为疗救,不平则鸣②看清了社会的种种无良
③却能发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④手无实权而心有正义公理
⑤很难居于高位,却能居于思想和灵魂的高地⑥虽不能与主流之音共鸣
A . ⑤②⑥③①④
B . ④①⑥③⑤②
C . ①④⑤②⑥③
D . ⑤②④①⑥③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
4. (6分) (2016高三上·翔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

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见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

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

大额紫荆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玩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

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

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

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

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量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

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23期,有删改)
(1)
下列关于“技术崇拜”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从现象看,技术崇拜就是大型文艺晚会中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和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等诸多技术手段的过度应用。

B . 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

C . 从结果看,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技术使用的受惠者。

D . 从实质看,技术崇拜无异于工具崇拜,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忽视了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在艺术生产
中的作用。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追问,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自然引出本文话题。

B . ②段先明确艺术和技术的关系,借着分析文学作品成文经典的原因,指出在现代社会艺术和技术本末倒置;
③段联系中国艺术传统,进一步阐述艺术和技术的关系。

C . ④段与②③两段形成递进关系,先指出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接着通过一些娱乐现象表明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主题贫乏,技术游离了艺术的初衷。

D . ⑤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然后联系社会现象,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与①段相照应。

(3)
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 艺术生产从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如果艺术作品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那么炫目的技术就只能是虚有其表的形式。

B . 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

C . 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因而从事文化生产应该审慎地考虑技术使用的意义。

D . 如果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就能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5. (13分) (2017高一下·福建月考) 阅读下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毛猴的大树
徐国平
出事那天上午,全村的人正兴高采烈地挤在村委大院,个个蘸着唾沫,起劲地点着分到手的钞票。

谁也没注意到毛猴。

其实,毛猴一早就从大喇叭里听到消息,开发商要发放树木补偿款。

他没有一丝兴奋,也没像老婆那样急三火四地撅着屁股朝村委跑。

毛猴慢吞吞地扒拉了几口早饭,就耷拉着脑袋出了家门。

村外已变得十分旷阔,没有了在晨风中梳理绿云的的大树,没有了鸟儿的啼鸣,整个村野像是被掏空了心脏,干瘦苍凉。

毒辣辣的日头,一时晃得毛猴有些眼花。

最近这些日子,他总是病怏怏的。

毛猴的这种情况,是从村外那些大树被伐倒后出现的。

毛猴很小的时候就离不开大树。

他生就一副瘦小骨肉,伙伴们小瞧他,就连村里的小猫小狗都欺负他。

有一回放学,一条恶狗死劲地撵他,他吓得哭爹喊娘,没命地逃,伙伴们却站在一旁看笑话。

最后,他见路边有一棵大树,被逼无奈,使出吃奶的力气,手脚并用噌噌爬上了树梢。

恶狗徒劳地围着大树汪汪叫了几声离去。

眼瞧着树下一个个扯着脖子目瞪口呆的伙伴,毛猴突然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感。

还有一次,毛猴骑在树头上,咔嚓一下把树梢压折了,整个人从十几米高的大树上摔下。

伙伴们吓个半死,毛猴却从土窝窝里爬起,筋骨无伤。

那时,村外四周大树极多。

当地有个风俗,伐树前要在最高的树梢上挂一块红布,然后用斧砍下树头。

毛猴便有了用武之地,一年四季总有人请,好吃好喝,另有赚头。

没想到会爬树也是挣饭吃的一行。

邻村一老木匠还托媒上门,把小闺女嫁给了毛猴。

毛猴整天乐呵呵的。

毛猴最喜上面有鸟窝的树。

每到树顶,他就先把手伸到鸟窝里,摸摸里面是否有鸟蛋,若有,就把那蛋在门牙上一碰,仰脖子喝干。

他说鸟采五粮之精,杂草之华,饮天之露,喝了它们的蛋长寿呢。

他更喜欢登高后的眺远,白云在上,鸟雀比肩,纵横的河流在下,连地上高大的房子都显得矮小了,自己就有了种冲天的豪情。

后来,大树越来越少。

也很少再有人请毛猴爬树了。

一想到站在树梢上的快意,毛猴就激动得心颤,他想就是没有人请,自己也得找棵大树爬上去,掏几个鸟蛋,亮亮腔,活动活动身子骨。

只是,出了门,一连走了几里地,都看不到一颗直刺云天的大树。

他沮丧极了。

打那以后,毛猴就疯了似的买树苗,然后,没日没夜地在自家地里挖坑栽树。

恨不得一夜间,那些树苗能长成参天大树。

正当树苗碗口粗,村里所有的地,却被乡政府卖给了开发商。

自然,那片树苗会补偿一大笔钱。

毛猴老婆的嘴都笑歪了,拿毛猴当财神一样供着。

村人自然眼馋,也纷纷在各家地里,杂七乱八插了一地树苗。

毛猴很气恼,连着骂了几天几夜开发商的娘。

毛猴想着想着,就一跺脚搭上了一辆进城送民工的三轮车。

劳务市场上,来招人的包工头问毛猴有啥特长,毛猴说,会爬树。

一阵哄笑后,包工头便带着毛猴来到一个建筑工地,安排他干架子工。

这活儿跟爬树一样,毛猴毫不胆怯,一攀上架子,顿时就来了精神。

半晌,天空有些灰蒙蒙的。

毛猴感到有些压抑,便摘下安全帽。

可偏在这时,发生了点意外,随着吧嗒一声,安全帽上遍是蛋液和碎壳,竟是个鸟蛋,蛋液迸溅了毛猴一脸。

毛猴一惊,忙仰脸往天上看,只见一群鸟儿从他头上飞过。

他纳闷,这鸟怎么飞着飞着就下起蛋来。

随后,他环视了一下脚下的城市,光秃秃的,竟然没有一颗大树,更没见到一个鸟窝。

毛猴不由得为这群无处栖身的鸟儿感到难过。

猝然,一只鸟儿盘旋着又朝他头顶飞来,一声凄厉的啼鸣过后,就见一枚鸟蛋,清楚无比地坠下。

毛猴惊喜万分,慌忙侧身翻过安全帽。

就在他全神贯注去接那个鸟蛋时,熟料,自己的整个身子却离开了脚手架。

一瞬间,他觉得自己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大鸟,急速地向下坠落着。

这种感觉好久没有了,就像先前自己从一棵大树上落下来一样。

只是,当他轰然落地,骨碎筋断,才发觉再也没有先前那么幸运了。

透过模糊的视线,他最后望了一眼身边的安全帽,那枚鸟蛋在里面安然无恙。

毛猴微笑了一下,闭上了眼。

(选自《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8月第22期,略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将毛猴作为主人公的名字,生动贴切,很形象地体现了他古灵精怪的性格以及攀爬技艺高超的特点。

B . 毛猴爬上大树之后的所见所闻使其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反衬出他内心深处无法回避的自卑。

C . 因妻子的贪婪、不理解以及村民们的短浅之见,毛猴一怒之下离开了这个给他留下无尽伤痛的村子,头也不回地搭上了进城务工的三轮车。

D . 小说以插叙的手法,介绍了毛猴与大树的渊源,补充了相关的具体内容,既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也丰富了人物形象。

E . 结尾处鸟儿凄厉的啼鸣和毛猴的轰然坠地,给小说笼罩上沉痛的气氛,即便那最后的微笑也难以使其化开。

(2)
请简要概括毛猴的形象。

(3)
小说两次写到毛猴从高处坠落,有何区别?请从这个角度探究小说的主旨。

6. (12分) (2019高一下·张家口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莎士比亚传
在英国中部、伦敦西北面的沃里克郡,有一个普通的小镇,名叫斯特拉特福,莎士比亚就是诞生在这个小镇上。

7岁那年,莎士比亚进了镇上的文法学校。

除了在学校读书以外,少年时代留给莎士比亚深刻印象的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

茂密荒凉的亚登森林从北方一直伸展到斯特拉特福镇周围,莎士比亚在童年时就听说过有关这个森林的许多故事。

后来,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这部喜剧里特别提到故事里的英雄罗宾汉。

莎士比亚在童年的时候还听过一些可怕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讲到有几个极其丑陋的巫婆,她们能预言人的未来。

后来,莎士比亚在悲剧《麦克白》中生动地描写了三个巫婆的形象。

1575年7月,伊丽莎白女王到离斯特拉特福镇不远的肯尼沃斯城堡做客,欢迎仪式上,许多人装扮成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牧神、海神、河神和其他各种神怪,走在游行的队伍里。

11岁的莎士比亚也见到了这次欢迎仪式的盛况。

当时英国已经有不少流浪的剧团多次到过斯特拉特福镇。

少年时代的莎士比亚有很多机会观看戏剧演出;少年莎士比亚对演戏很感兴趣,也许这正是他把毕生贡献给戏剧的最初的原因。

后来他在戏剧《哈姆莱特》里满怀亲切之感地描写了流浪剧团的演出情况。

16世纪是文艺复兴时代,那个时代的精神是进取的、开放的,许多年轻人都不安于现状,想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

莎士比亚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气氛中离开他的故乡小镇,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更多更大的发展机会的。

1587年左右,莎士比亚来到伦敦,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他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年)以写历史剧、喜剧为主,有9部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第二时期(1601—1607年)以写悲剧为主,写了3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3部“阴暗的喜剧”或“问题剧”;第三时期(1608—1613年)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

莎士比亚已经逝世300多年了。

几百年来,不同的民族都用各自的语言赞扬过莎士比亚,历代的大作家们几乎都将莎士比亚视为不可逾越的艺术高峰。

他们都认为莎士比亚是不朽的。

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戏剧家本·琼生评价他:“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17世纪英国伟大的诗人、一个真正的清教徒——弥尔顿也对莎士比亚推崇备至。

17,18世纪的一些古典主义作家,如德莱顿、蒲柏等人不得不赞美莎士比亚“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德莱顿语)。

到了19世纪,莎士比亚更是风靡全欧洲。

雨果、司汤达等人在与古典主义做斗争时,都高举莎士比亚的大旗。

18,19世纪的许多大作家如伏尔泰、雨果、屠格涅夫、罗曼·罗兰等都曾或多或少地对莎士比亚作品进行模仿,在作品中留下了莎士比亚的影子。

到了20世纪,莎士比亚在国际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更加突出,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莎学批评流派和令人眼花缭乱的莎剧舞台艺术。

心理学、美学、语言学、社会学等新兴的学科都以莎士比亚的作品为研究对象,使莎士比亚的作品在新的时代产生了新的价值。

现在全世界有众多的莎学研究机构,每年都会举行世界性的莎士比亚研究会议,全世界还有各种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刊,莎士比亚图书馆等。

在电影和电视出现以后,莎士比亚的戏剧更是不断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世界文学史上那些不朽的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总体上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莎士比亚的戏剧常常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性的某些本质特征。

莎士比亚的创作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真实性是他遵循的根本原则。

莎士比亚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源于生活的材料写进作品,必然会唤起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又是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相结合的。

他常常以诗人般的激情,抒情的笔调和浪漫的风格,歌颂人文主义者理想中的社会和人际关系。

这一点在他的喜剧创作中尤为突出。

莎士比亚把现实的世界与幻想的世界相对照,以此鼓励人们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摘编自《莎士比亚传》)
【相关链接】①莎士比亚独自来到伦敦后,最初是给到剧院看戏的绅士们照料马匹,后来他当了演员,演一些小配角。

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开始独立创作。

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下。

(《莎士比亚的故事》)
②莎士比亚曾说:“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奋斗一生,可永远长眠。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
来。

”“我没有路,所以不需要眼睛;当我能够看见的时候,我也会失足颠仆,我们往往因为有所自恃而失之于大意,反不如缺陷却能对我们有益。

”(《莎士比亚经典名言》)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莎士比亚从小除了接受学校教育外还广泛接触到校外生活,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这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生活基础。

B . 莎士比亚在悲剧《麦克白》中描写的三个巫婆的形象就是他童年时听说过的非常可怕的故事中能预言人的未来的极其丑陋的巫婆。

C . 莎士比亚受到许多赞扬,古典主义作家德莱顿、蒲柏等人都不得不赞美莎士比亚“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

D . 莎士比亚曾在少年时代多次观看流浪剧团的戏剧演出,他对演戏很感兴趣,这是他把毕生贡献给戏剧并取得成就的真正原因。

(2)文中说“少年时代留给莎士比亚深刻印象的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具体指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莎士比亚为什么能成为不朽的大家?请结合材料分析探究其原因。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7高三上·赤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绘,字敬文。

年六岁,便自愿入学,家人以偶年俗忌,约而弗许。

伺其伯姊笔牍之间,而辄窃用。

未几遂通《急就章》,内外异之,以为非常儿也。

及长,仪貌端伟,神情朗隽。

河间邢晏,即绘舅也,与绘清言,叹其高远。

每称曰:“若披云雾,如对珠玉,宰相之寄,良在此甥。


素长笔札,尤能传受,缉缀词议,简举可观。

天平初,世宗用为丞相司马。

每朝,文武总集,对策王庭,常令绘先发言端,为群僚之首。

音辞辩正,风仪都雅,听者悚然。

武定初,兼常侍,为聘梁使主。

梁武帝曰:“黑獭①若为形容?高相②作何经略?”绘曰:“黑獭游魂关右,人神厌毒,连岁凶灾,百姓怀土。

高相奇略不世,觇候敌衅,攻昧取亡,势必不远。

”梁武帝曰:“如卿言极佳。

”前后行人,皆通启求市,绘独守清尚,梁人重其廉洁。

使还,拜平南将军、高阳郡内史。

郡境旧有猛兽,民常患之。

绘欲修槛,遂因斗俱死。

咸以为化感所致,皆请申上。

绘曰:“猛兽因斗而毙,自是偶然,贪此为功,人将窥我。

”竟不听。

高祖东巡郡国,在瀛州城西驻马久立,
使郎中陈元康慰之曰:“孤在晋,知山东守唯卿一人用意。

及入境观风,信如所闻。

但善始令终,将位至不次。

”河间守崔谋恃其弟暹势,从绘乞麋角鸰羽。

绘答书曰:“鸰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逐飞追走远事佞人。

”是时世宗使暹选司徒长史,暹荐绘,既而不果,咸谓由此书。

天保初,为司徒右长史。

绘质性方重,未尝希事权势,以此久而屈滞。

卒赠南青州刺史,谥曰景。

(出自《北齐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一》)
【注】①黑獭:即宇文泰,字黑獭,鲜卑族,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

②高相,即高欢,字贺六浑,东魏权臣。

齐王朝奠基人,史称齐神武帝。

(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鸰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逐飞追走/远事佞人
B . 鸰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逐飞追走/远事佞人
C . 鸰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逐飞追走/远事佞人
D . 鸰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逐飞追走/远事佞人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代兄弟姊妹间的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伯姊即为大姐。

B . 我国封建王朝有时使用年号纪年,如“武定”“天保”;“改元”指改变纪年的年号。

C . “经略”有筹划、谋划之意;我国古代有时也指官职名称,如文中“高相作何经略”。

D . 古代朝廷有时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会追封某爵位官职或荣誉称号,称为“赠”。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绘不畏权势,为人持重。

郡守崔暹依仗其弟崔谋的权势,向李绘讨要麋角鸰羽,李绘回信拒绝,致使在崔暹选拔司徒长史时,李绘未被举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