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种群数量的变化》名师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2
.在高斯实验的基础上,如果要进一
步搞清是空间的限制,还是资源(食物)
的限制,该如何进行实验设计?
3.如何理解K值的前提条件“在环境
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请举例说
明。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学生讨论教材中“思考与讨论”素材。

小结:经过一定时间,在各种因素的作
用下,种群数量增长会趋于稳定,呈S
型曲线。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
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
量称为“环境容纳量──K值”。

理解K值,并解释和说
明实际问题。

学生讨论教材中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讨论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

提出问题: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是否
总能稳定在K值?为什么?
从多因素思考种群数量
的变化?
总结:从具体的生物现象与规律建立抽
象的数学模型,又用抽象的数学模型来
解释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与规律,这是学
习本节的要旨。

把握学习方法要旨。

课堂训练(优教提示:打开优教习题课堂训练-《种
群的数量变化》,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
更便捷的掌握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
教学小结
1、讨论建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的方案,程序和方法。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4、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板书提纲〗
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优教提示:可在优教同步学习网编辑自己的预习任务发给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