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钢2号高炉提高煤比、降低燃料比生产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前言
在钢铁微利时代,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是钢铁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炼铁工序占整个钢铁厂成本的70%左右,燃料成本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加上宁钢使用40%左右的外购焦炭,煤焦成本差距更为明显,因此降低焦比、提高煤比,同时控制较低的燃料比是宁钢控制成本的核心。
近年来宁钢炼铁厂通过管理提升和技术进步,两座高炉技经指标都取得了明显成绩。
2号高炉实现了利用系数长期保持在2.4t/m3.d 左右,煤比达到170kg/t 以上、燃料比控制在510kg/t 左右的水平,生产指标保持行业前列。
本文重点对2号高炉提高煤比、降低燃料比的生产实践进行总结。
12号高炉高煤比、低燃料比的生产实绩
宁钢2号高炉2008至2013年主要指标见下表1,2008年5月开炉,初期利用系数仅1.8t/m 3.d 左右、燃料比535kg/t 、煤比88kg/t ,2009年后利用系数提高至2.3-2.4t/m3.d ,燃料比降至520kg/t 、煤比150kg/t ,持续较长时间难以突破。
直到2012年四季度,通过管理提升与操业进步,利用系数提高至2.4-2.5t/m 3.d ,燃料比降至510kg/t 、煤比提高至170kg/t 以上,同时在2013年的3月和8月单月煤比均突破了180kg/t 、燃料比控制在510kg/t 以内,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表1宁钢2号高炉2008至2013年指标
22号高炉提高煤比、降低燃料比的主要措施
2.1
改善原燃料质量、控制渣量
通过发挥烧结的富余产能条件,逐步增加烧结比例、停用球团,改善软熔带位置及区间,从而改善料柱的透气性;同时优化配煤、配矿结构,有效地降低入炉燃料的灰分,将焦炭和煤粉灰分分别控制在12%和10%以内;同时提高烧结矿品位提高至57.5%-58%,控制渣比小于300kg/t ,为高炉提煤降焦创造了良好条件。
2.2减少设备故障降低非计划休风率
通过设备加强点检,确保稳定运行,减少因设备问题引起的非计
划性休风,2号高炉的非计划休风率降低至0.3%,非计划休风占总休风率比重15%左右,为高炉顺行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高炉煤比提高、燃料比的降低和成本的控制,打下良好基础。
2.3稳定炉况
随着焦比的下降,在炉内起到料柱骨架作用的焦炭含量不断降低,使料柱透气性不断恶化,需要改进以往的操业制度,使炉料下降顺畅、煤气流分布更加合理,宁钢2号高炉通过优化上、下部操业制度,使2#高炉的煤气分布更佳,减少了高炉崩、滑料,减少了热负荷的波动。
2.4煤气流的分布优化
提高煤比降低焦比后,由于大部分煤粉在靠近风口前燃烧,使风口回旋区发生很大变化。
初始煤气流分布表现为边缘气流发展、中心气流不足,炉墙热负荷增加。
高炉上部煤气流分布状况主要是依靠炉顶十字测温温度来反映,随着煤比增加,边缘气流指数W 值有所提高,中心气流指数Z 值有所降低。
通过上部布料制度、下部送风制度的优化,使2高炉煤气流分布更加合理,高炉持续保持稳定顺行。
(炉顶十字测温见下图1)
图1
2号高炉十字测温分布图
2.5
稳定的炉温控制
炉温忽高忽低必然导致热制度不稳定,从而影响炉况顺行,造成燃料比升高,因此必须制定合理的热制度,精心操作,确保炉温稳定。
通过2号高炉在高煤比下的探索,逐步将铁水物理热控制在平均1505-1510℃以上。
在炉温充沛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铁水含[SI],实现铁水[SI]稳定率90%以上。
2.6煤气利用率的改善
煤比提高以后需保证燃料比不增加,应力求煤气利用率的提高,真正实现以煤代焦。
通过上部装料制度的摸索调整,目前2高炉的煤气利用率可以达到49%以上,甚至超过50%,对2高炉提煤降焦起到重要作用。
3高炉提煤降焦应注意的问题
3.1
对燃料比的影响
随着煤比提高,热流比下降,会出现炉顶温度升高、热负荷升高等现象;炉顶瓦斯灰中C 含量略有升高,在30-40%之间,灰比也有一定增加,对高炉的燃料比有负面影响。
通过实践发现,当煤比达180-190kg/t 时,燃料比上升到515kg/t 以上。
3.2对炉况稳定性的影响
随着高炉喷煤比的增加,边缘气流发展,容易导致炉墙渣皮不稳定,造成炉体热负荷波动。
随着炉墙渣皮的不稳定,操作炉型也会随之变化,如果控制不好会出现局部滑料、崩料等;另外对铁水物理热和铁水含[S]也带来较大影响。
4结语
1)宁钢炼铁厂以高炉长周期低成本稳定顺行为(下转第354页)
宁钢2号高炉提高煤比、降低燃料比生产实践
王成龙
(宁波钢铁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000)
【摘要】宁钢炼铁厂以实现高炉长周期低成本稳定顺行为中心,通过采取改善原燃料质量,完善设备状态,优化操业制度以形成合理的煤气流分布,稳定炉温等措施,在提高煤比、降低燃料比实践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高炉冶炼;高煤比;操作技术;原燃料
日期利用系数(t/m3.d)煤比(kg/t)
燃料比(kg/t)风温(℃)ηCO(%)备注2008年 1.77688
535
1020
43.08
5月投产
2009年 2.31
1555141149
48.36
2010年 2.392156510
1188
49.25
2011年 2.330133527108247.35热风炉故
障
2012年前三季度 2.389151527115447.052012年四季度 2.486175506120249.062013年一季度 2.445175509120548.982013年二季度 2.406174510120749.722013年三季度 2.386177510119850.782013年四季度
2.410
168
512
1195
50.28
检修42小时
. All Rights Reserved.
5.4.1如果有列检车站,通告列检进行处理;没有列检车站,让机车司机、车站值班员、运转车长会同检查处理。
5.4.2同时应该注意停车的时候,应先按照规定做好安全防护,载客旅客列车让检车乘务员进行检查处理,其他的列车由当班司机进行处理。
先打开燃轴车箱的盖,扑灭火种以后,注入黏度较大的润滑油,同时降低运行速度至前方车站停车进行后续处理。
5.4.3在车站停车进行处理的时候,不得浇水及用砂土灭火,以防车辆骤冷产生裂损。
打开轴箱盖的时候,让开身体,以防轴箱内的烟火喷出伤伤到员工。
必要的时候,科技把燃轴车辆整体摘下,通告列检所派相关人员前来处理。
6列车运行中发现装载异状、货物坠落处理
列车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货物突出、篷布被掀起、索绳松动或倾斜,情况不是很严重,不至于碰撞线路两侧的建筑物的时候,对装运的砖、砂土、煤、碎石、等散装货物,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发生一些撒漏或震
落,在不影响列车行车及外侧行人安全时,不必在意停车,可以运行到下一车站进行处理。
如过发现装的货物篷布掀开、窜出、歪塌、脱落,超过了机车的车辆限界,会触及到线路两侧的建筑物及接触网等相关设备,危害到行车及人身的安全等严重情况的时候,应该采取紧急停车的措施,同时要做必要整理,电气化区段如果不停电时不得上车进行整理。
区间坠落的货物如果能搬动可以跟随列车装载运走,要不然应该移动到不妨碍行车的地点,同时派人进行看守。
7总述
笔者通过总结朔黄铁路4年的车辆行车经验,上述车辆行车中应急事件的处理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责任编辑:汤静]
(上接第336页)理制度存在的空缺。
因此,完善公路桥梁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制度已刻不容缓。
只有健全了我国的公路桥梁法规,完善了公路桥梁的行业管理制度,才能够使得我国的公路桥梁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结束语
总之,对提高公路桥梁实验检测水平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公路桥梁整体施工质量,促进公路桥梁
施工实验检测水平的提高,就必须努力提高实验检测人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涵养,实验检测人员在工作中应始终坚持科学、公正,做到秉公办事,并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质量体系,进一步为公路桥梁实验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便充分发挥公路桥梁工程的经济效益,为公路桥梁的投入使用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从而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薛俊歌]
(上接第341页)同条款的内涵及其要求,使项目管理人员明确知悉本企业在合同履行中享有的权利义务及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从而减少纠纷产生。
建立起责任分解制度,由管理人员将合同责任分解到各个项目组,由项目组负责工程的实施和责任的履行,通过分工合作而保证承包合同的全面履行。
建立起分包合同监督制度,规定由合同管理人员对分包人合同履行情形进行监督,确保分包合同的履行。
源结束语
公路与桥梁工程合同所涉及的金额巨大,合同履行过程中稍有闪失将可能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因而,建设企业在重视项目建设质量的同时,应当加大对工程合同的重视力度,配备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建立起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能够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保证企业合法利益的最大化。
[责任编辑:薛俊歌
]
(上接第278页)中心,从高炉生产的外围与基础抓起,通过改善原燃料结构和质量、改善设备状态降低休风率、为2号高炉提煤降焦创造了条件。
2)通过内部的技术进步,从优化操业制度形成合理的煤气流分布、保持稳定炉温与低硅冶炼、改善高炉煤气利用率等方面进行生产
实践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通过2号高炉生产实践表明,只有高炉相关的系统综合能力提升,才能带来整体指标与成本的改善。
[责任编辑:薛俊歌]
(上接第311页)踪,扰动观察法输出功率虽然稳定一个小范围之内,但是振荡严重,能量损失较大,且出现了误判现象。
而恒压法结合扰动观察法有效地减少了最大功率附近的振荡,并能迅速实现最大功率的追踪。
4结论
本文使用MATLAB/SIMULIK 对光伏电池建模仿真,得到其输出特性,证明光伏电池的存在最大功率点。
在深入了解各种最大功率算法的优缺点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案,即将恒压法和扰动观察法相结合,并通过
电池的效率。
[1]冯垛生,宋金莲,赵慧,等.太阳能发电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罗建军,杨琦.精讲多练MATLAB[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3]张森,张正亮.MATLAB 仿真技术与实例应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王富卿.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算法的稳定性研究
[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0,26(10):66-70.
[5]王武军.太阳能光伏发电
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6]Mummadi Veerachary,et
al.Neural -network -based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of coupled -inductor interleaved
-boost -converter -supplied PV system using fuzzy controller [J].IEEE Trans Ind Electron,2003,50(4):749-758.
[责任编辑:薛俊歌]
(上接第314页)题与解决对策[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20(10):45-47.
[2]詹辉铭.浅谈继电保护整定计算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广东科技,2012,14(21):89-91.
[3]孙建波,廖永红,权宪军,王玲.继电保护的现状与思考[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
制,2012,24(12):152-154.
[责任编辑: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