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以下表述能正确反映夏、商、周时期社会经济的是:
①田野中种植着稻、黍、稷、麦、豆等农作物②劳动者手持大量木、石或青铜农具
③饲养很多家畜,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④商业有所发展,商朝以贝作为货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②③
2.鼎曾是地位和权利的象征,是王位的象征。

“楚王问鼎”的故事说明
A.周天子拥有九鼎,可以号令诸侯B.奴隶社会“礼崩乐坏”,处于瓦解时期
C.楚国综合国力强大,已经掌握中原政权D.各诸侯国纷纷变法,掌握政权
3.我们说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的依据是:
①兴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②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
③他强调“不耻下问”、“温故知新”④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汉书》记载:“汉因循(秦制)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其后颇有所改”。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颇有所改”表现在
①实行郡国并行制②三公九卿制③实行察举制④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D.①③
5.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A.江南经济发展迅速B.士族庄园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C.北方出现很多繁华的商业城市D.寺院经济发达
6.下列科技著作与称谓不符的是
A.《四部医典》——脉学之宗B.《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C.《本草纲目》——东方医药巨典D.《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7.《隋书》记载炀帝“诏发河北[黄河以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

”此处开的渠
应该是
A.永济渠B.通济渠C.会通渠D.邗沟
8.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有:
①江南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②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进一步改进
③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所提高④扬州、成都成为东、西地区经济中心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9.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其统治的影响有
①维护了国家的安定②增加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
③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荣旋,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A.渴望收复幽云地区B.将调兵权与统兵权相分离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D.重文轻武
11.有学者认为明末至清初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因为“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些最敏锐的心灵”是指
A.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贽B.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徐霞客
C.罗贯中、施耐庵、吴敬梓、蒲松龄D.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畬
12.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13.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严重危害是
A.它使中国丧失的领土范围大幅度增加
B.它使清朝的财政危机进一步加剧
C.它使外国资本主义的势力进一步渗透到内地
D.它使外国资本主义开始与清政府勾结
14.太平天国运动前期,英国出使中国的全权代表文翰声称:英国“绝不左袒(偏袒)中国政府(指清政府)”,表示要恪守“中立”,同时把《南京条约》的文本抄送给太平天国政府,英国人上述态度是因为
A.太平天国与英国有相近似的宗教信仰
B.英国人幻想太平天国会承认和维护英国在华的侵略权益
C.英国人惧怕太平天国会进攻沿海地区通商口岸
D.英国人要与太平天国维持一种相对平等的外交关系
15.慈禧太后在允签《辛丑条约》的上谕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

”所谓该条约“不侵我土地”的主要原因应在于
①瓜分狂潮中列强已将中国领土分割完毕②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③清政府已变成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工具④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业已根除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6.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使历史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若从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
17.1924年,孙中山指出:“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

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

”材料中孙中山关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对其晚年革命主张的主要影响是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B.提出反对民族压迫主张
C.提出节制资本主张D.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8.1998年4月28日,蔡元培白玉雕像陈列在北京大学,该举动可能被理解为
A.因毛泽东同志曾称他是“人世楷模,学界泰斗”
B.蔡元培创办了北京大学
C.蔡元培主持的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D.蔡元培在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主张对新旧思想“兼容并包”
19.20世纪30年代,中国奥运第一人、辽宁短跑选手刘长春发表过如下声明:余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又岂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作马牛!上述材料中的“傀儡”是指
A.伪满洲国B.冀东防共自治政府C.冀察政务委员会D.汪精卫伪国民政府
20.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目的:
A.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B.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
C.变为支持其战争的基地D.变为其殖民地
21.陕北民歌《移民歌》唱到“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

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

”这首民
歌最早可能发生于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
22.1942年美国发行的纪念邮票。

以罗斯福和孙中山的头像作为邮票的主要图案,其主要原因是
A.两人分别是美利坚合众国和中华民国的创立者
B.他们坚持的民族主义内涵一致
C.宣扬美中友好,加强反法西斯合作
D.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
23.1971年,当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时,毛泽东感慨地说:“不要忘了,是非洲的穷朋友们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这表明
A.两极格局瓦解B.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
C.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D.中国政治、经济的国际影响增强
24.小平在1984年和拉美的一位国家元首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这说明中国
A.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实行不结盟政策D.专注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2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
应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
2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具体体现在:
①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②一国两制③开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④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7.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说,中国共产党在85年里干了三件大事,第三件大事是指A.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8.毛泽东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

下列诗句反映的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③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④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A.③①④②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
29.下列对于我党历史上几次会议的中心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
A.“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B.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八大”:确定人民公社运动的方针D.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战略
30.辽宁称为“新中国工业的长子”是因为
A.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机器工厂B.最早将官僚资本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C.建成新中国第一家汽车制造厂D.是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
31.商鞅变法中,在变革经济基础方面最突出的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B.令民为什伍C.燔诗书而明法令D.平斗桶权衡丈尺32.我国用高表这一仪器来推算节气和时间始于
A.东汉B.唐朝C.北宋D.元朝
33.下列改革中,属于或包含封建生产关系调整的是
①管仲改革②王安石变法③改土归流④“更名田”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34.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注重通过机构改革加强皇权。

其中明朝统治者的突出表现是
A.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B.设立枢密院
C.确立三省六部制D.设置军机处
35.太平天国运动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所起的最主要作用是
A.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B.主张与各国平等往来、自由通商
C.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
36.“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

”的情形始于
A.清朝统治初期B.清朝统治晚期
C.袁世凯统治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3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这场运动后来发展成抑制日货运动。

……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材料中所言的这场运动是指
A.一二•九运动B.五卅运动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运动
D.五四运动
38.“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这一思想出自中共
A.遵义会议决议B.八七会议的决议
C.瓦窑堡会议的决议D.洛川会议的决议
39.有人将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国共关系分成三大阶段。

其中1945年8月至1947年3月为第一阶段。

这一时期国共关系总的特点是
A.两党还维系着谈判关系,但在一步步走向决裂
B.两党摒弃前嫌,共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大计
C.两党以军事斗争为主,呼应以政治斗争
D.全面战争与和谈交叉进行
40.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开始建立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主要是通过
A.五反运动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C.合理调整工商业D.企业公私合营
二、综合题
1.材料一:史学界认为:“任何文化都是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内部心态二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

当两种
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
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

”近代前期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是走过了这样的历程。

材料二: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
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

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
法权利。

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
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选集》第2卷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心态层面”各指什么历史事件?(3分)
(2)分析从“物质层面”过渡到“制度层面”的原因。

(至少三个要点,共3分)
(3)“心态层面”的主要内容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这与材料二的内在联系是什么(1分)
(4)材料二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5)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出近代中国探索的哪些趋势?(2分)
2.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
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一一《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二:唐太宗评价隋文帝杨坚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

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衍违,莫敢谏争,此所
以二世而亡也。

朕则不然。

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

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是如何实现他的意图的。

(3分)
材料三时间中国人口
公元1651年,顺治8年, 10,630,000(丁)
公元1712年康熙51年, 24,621,324(丁)
公元1741年乾隆6年 143,411,559人
公元1790年乾隆55年, 301,487,115人
(清代前期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户口统计只重男丁,对“未成丁”或“男女幼丁”等人口不作统计。


(1)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被后世所称颂为“开皇之治”。

说一说隋文帝是如何“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
(3分)
(2)你是否同意唐太宗的评价?请依据材料和所学阐述理由。

(2分)
(4)请分析导致清代人口发生变化的政策原因有哪些?(3分)
(5)根据以上三个著名治世,归纳概述中国古代形成治世的主要原因。

(2分)
甘肃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以下表述能正确反映夏、商、周时期社会经济的是:
①田野中种植着稻、黍、稷、麦、豆等农作物②劳动者手持大量木、石或青铜农具
③饲养很多家畜,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④商业有所发展,商朝以贝作为货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B
【解析】略
2.鼎曾是地位和权利的象征,是王位的象征。

“楚王问鼎”的故事说明
A.周天子拥有九鼎,可以号令诸侯B.奴隶社会“礼崩乐坏”,处于瓦解时期
C.楚国综合国力强大,已经掌握中原政权D.各诸侯国纷纷变法,掌握政权
【答案】B
【解析】略
3.我们说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的依据是:
①兴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②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
③他强调“不耻下问”、“温故知新”④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略
4.《汉书》记载:“汉因循(秦制)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其后颇有所改”。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颇有所改”表现在
①实行郡国并行制②三公九卿制③实行察举制④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D.①③
【答案】D
【解析】略
5.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A.江南经济发展迅速B.士族庄园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C.北方出现很多繁华的商业城市D.寺院经济发达
【答案】C
【解析】略
6.下列科技著作与称谓不符的是
A.《四部医典》——脉学之宗B.《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C.《本草纲目》——东方医药巨典D.《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答案】A
【解析】略
7.《隋书》记载炀帝“诏发河北[黄河以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

”此处开的渠
应该是
A.永济渠B.通济渠C.会通渠D.邗沟
【答案】A
【解析】略
8.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有:
①江南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②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进一步改进
③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所提高④扬州、成都成为东、西地区经济中心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略
9.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其统治的影响有
①维护了国家的安定②增加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
③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略
10.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荣旋,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A.渴望收复幽云地区B.将调兵权与统兵权相分离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D.重文轻武
【答案】D
【解析】略
11.有学者认为明末至清初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因为“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些最敏锐的心灵”是指
A.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贽B.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徐霞客
C.罗贯中、施耐庵、吴敬梓、蒲松龄D.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畬
【答案】A
【解析】略
12.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答案】A
【解析】略
13.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严重危害是
A.它使中国丧失的领土范围大幅度增加
B.它使清朝的财政危机进一步加剧
C.它使外国资本主义的势力进一步渗透到内地
D.它使外国资本主义开始与清政府勾结
【答案】C
【解析】略
14.太平天国运动前期,英国出使中国的全权代表文翰声称:英国“绝不左袒(偏袒)中国政府(指清政府)”,表示要恪守“中立”,同时把《南京条约》的文本抄送给太平天国政府,英国人上述态度是因为
A.太平天国与英国有相近似的宗教信仰
B.英国人幻想太平天国会承认和维护英国在华的侵略权益
C.英国人惧怕太平天国会进攻沿海地区通商口岸
D.英国人要与太平天国维持一种相对平等的外交关系
【答案】B
【解析】略
15.慈禧太后在允签《辛丑条约》的上谕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

”所谓该条约“不侵我土地”的主要原因应在于
①瓜分狂潮中列强已将中国领土分割完毕②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③清政府已变成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工具④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业已根除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略
16.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使历史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若从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
【答案】C
【解析】略
17.1924年,孙中山指出:“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

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

”材料中孙中山关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对其晚年革命主张的主要影响是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B.提出反对民族压迫主张
C.提出节制资本主张D.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答案】A
【解析】略
18.1998年4月28日,蔡元培白玉雕像陈列在北京大学,该举动可能被理解为
A.因毛泽东同志曾称他是“人世楷模,学界泰斗”
B.蔡元培创办了北京大学
C.蔡元培主持的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D.蔡元培在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主张对新旧思想“兼容并包”
【答案】C
【解析】略
19.20世纪30年代,中国奥运第一人、辽宁短跑选手刘长春发表过如下声明:余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又岂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作马牛!上述材料中的“傀儡”是指
A.伪满洲国B.冀东防共自治政府C.冀察政务委员会D.汪精卫伪国民政府
【答案】A
【解析】略
20.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目的:
A.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B.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
C.变为支持其战争的基地D.变为其殖民地
【答案】D
【解析】略
21.陕北民歌《移民歌》唱到“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

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

”这首民歌最早可能发生于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
【答案】B
【解析】略
22.1942年美国发行的纪念邮票。

以罗斯福和孙中山的头像作为邮票的主要图案,其主要原因是
A.两人分别是美利坚合众国和中华民国的创立者
B.他们坚持的民族主义内涵一致
C.宣扬美中友好,加强反法西斯合作
D.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
【答案】C
【解析】略
23.1971年,当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时,毛泽东感慨地说:“不要忘了,是非洲的穷朋友们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这表明
A.两极格局瓦解B.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
C.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D.中国政治、经济的国际影响增强
【答案】B
【解析】略
24.小平在1984年和拉美的一位国家元首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这说明中国
A.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实行不结盟政策D.专注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答案】C
【解析】略
2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
应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
【答案】C
【解析】略
2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具体体现在:
①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②一国两制③开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④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略
27.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说,中国共产党在85年里干了三件大事,第三件大事是指A.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D
【解析】略
28.毛泽东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

下列诗句反映的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③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④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A.③①④②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
【答案】A
【解析】略
29.下列对于我党历史上几次会议的中心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
A.“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B.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八大”:确定人民公社运动的方针D.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战略
【答案】C
【解析】略
30.辽宁称为“新中国工业的长子”是因为
A.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机器工厂B.最早将官僚资本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C.建成新中国第一家汽车制造厂D.是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
【答案】D
【解析】略
31.商鞅变法中,在变革经济基础方面最突出的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B.令民为什伍C.燔诗书而明法令D.平斗桶权衡丈尺
【答案】A
【解析】略
32.我国用高表这一仪器来推算节气和时间始于
A.东汉B.唐朝C.北宋D.元朝
【答案】D
【解析】略
33.下列改革中,属于或包含封建生产关系调整的是
①管仲改革②王安石变法③改土归流④“更名田”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答案】B
【解析】略
34.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注重通过机构改革加强皇权。

其中明朝统治者的突出表现是
A.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B.设立枢密院
C.确立三省六部制D.设置军机处
【答案】A
【解析】略
35.太平天国运动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所起的最主要作用是
A.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B.主张与各国平等往来、自由通商
C.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
【答案】A
【解析】略
36.“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

”的情形始于
A.清朝统治初期B.清朝统治晚期
C.袁世凯统治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答案】C
【解析】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