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地铁车厢现暖心风景,硬核老人令网友爆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
地铁车厢现暖心风景,硬核老人令网友
爆灯
正文:
提示“勿需让座”让城市文明更可亲
2019-07-02 09:07:37 来源:北京青年报
满头银丝如雪,他斜挎着深绿色的布包,身姿笔挺地站在地铁车厢里,腰部挂着的LED小牌上,“勿需让座”四个字分外显眼……最近,大连老人刘增盛乘坐地铁时挂出“勿需让座”提示牌,引发了全国网友狂赞,被称为“硬核大爷”。
据报道,刘增盛老人今年76岁,每天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他挂上这样的牌子,主要是怕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
他说:“一个老年人,站在年轻人身前,他还得站起来让座……万一人家本身就累了或者不舒服,这不就尴尬了吗?”
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不愿增加他人负担,相比于近年来不时刷屏的“霸座男”“霸座女”丑闻,这位自尊、自强、自爱、爱人,时刻考虑他人感受的“硬核大爷”,道德境界上不知高出多少,十分令人感动、钦佩。
“霸座”闹剧受到舆论谴责和法律制裁,“勿需让座”事迹全网点赞,事实上为类似事件提供了法律与道德的镜鉴,厘清了一个生活常识,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购票上车、凭票入座是基本要求;乘客让座是传统美德而非法律义务,对美德可以提倡,应予赞扬,但不宜强求,更不能胁迫。
乘客与公交、地铁公司形成客运合同法律关系,承运方收取票款的同时有义务提供优质服务,如提供宽敞、舒适的座位,并负责将乘客安全送达。
乘客购票并检票上车后,得以享受愉悦旅程。
乘客之间并无客运合同权利义务关系,只是本着与人为善的人际交往原则而互相尊重、礼让。
如果车位是对号入座的,可按票入座。
否则,乘客们按常理应遵循先来后到的顺序,先到先坐,后到后坐。
乘客间可以礼让座位,但“礼”是一种礼仪,出于礼貌和美德,且是自愿、相互的,谁也没有天生让座的义务,更没有“霸座”的强权。
乘客凭票入座是合法权利,他人不得剥夺。
年轻乘客主动为老人、小孩或病人、孕妇等让座,是对自身权利的让渡,体现出公共道德和社会美德,而非法律义务。
事实上,让座与否是乘客的自由和权利,不受干涉。
和所有道德都靠自觉一样,公交、地铁上的礼让座位可以提倡,不应勉强。
让,是一种值得颂扬的美德;不让,也不宜对之苛责,更不能强迫让座。
有的年轻人没有及时为老人让座,可能是累了困了或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也是“无心之过”,并非不懂礼让老人。
对此要有所体谅,不能简单地从道德角度加以指责,甚至骂人、打人,那就涉嫌道德胁迫,乃至名誉侵权和人身伤害,触犯法律了。
尊重老人是传统美德,但“重人者,人重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对老人也是这样。
公共交通工具上的让座美德非关法律义务,不受道德胁迫,我们不能“把客气当成福气”,认为礼让座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如果有的人倚“弱”卖“弱”、倚老卖老,甚至为弱不善、为老不尊,作出伤害他人、触犯法律底线的事来,那就不但得不到他人尊重,还会承担法律责任。
像刘增盛这样的老人,在自强、自重的同时懂得尊人、爱人,体恤他人特别是年轻人的不易,在老有所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不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令人尊敬感佩。
和主动让座他人一样,“勿需让座”也是一种美德,一种道德自觉,而这种自觉,无论是基于内心朴素道德的自发,还是基于权利义务法律意识的觉醒,都是一座城市文明法治的闪光点,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法治文化建设进步发展不可或缺、必须倚仗的内在道德底蕴所在。
(符向军)
勿需让座!76岁老人坐地铁上下班自带logo 单程换乘时间超1个半小时! 2019-07-01 08:28 来源:大连广播电视台
这两天,一条标明事发地是大连的微博,被全国多地网友大量转发、评论。
事情源于网友在大连地铁上目睹的一幕。
一位头发花白、身穿浅条纹衬衫的老人,斜跨深绿色布包,拽着拉手,笔挺地站在地铁车厢里,他身前别着的一块儿LED胸牌,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勿需让座。
网友们纷纷“爆灯”:硬核爷爷。
@特级退堂鼓表演运动员:我愿意为这样的老人让座!
@徐时髦i:爷爷真棒!我愿意为爷爷让座!爷爷要身体健康!!
@皇甫隆鑫:能为他人着想,值得尊敬的老者!
@倪太红:这种气质,年轻肯定是个大人物!
@把我锁好了:马上毕业了,大连真好,最喜欢,没有之一!
微博被多次转发后,有网友认出了照片上的老人,这是我们受人尊敬的刘老师,我的熟人!
这位网友告诉小编:老人是军人出身就在旅顺太阳沟上班!
小编辗转找到了这位老人,并与他通了电话,老人的声音很温和:“很小的一件事情,尽量压下去吧。
”
在小编“软磨硬泡”之下,本想低调的老人还是接受了采访,老人名叫刘增盛,76岁,现在家住西安路附近,年轻时当过3年兵,退休后在旅顺太阳沟胶片电影工作室做放映员,平时也负责这里的机械维修、保养等工作。
小编询问老人上下班坐车多长时间?老人说:没多长时间“您这把年纪,为啥还要坚持工作?”对于小编的疑惑,老人嘿嘿一笑:"退休后的这份工作也是爱好"“生命在于运动嘛!”
小编通过在线地图,把老人上下班的线路标记出来,从西安路搭乘地铁1号线、再转乘区间地铁12号线、旅顺10路公交车,往返于大连和旅顺之间。
网络地图计算出:老人单程换乘坐车的时间就超过1个半小时!
“您为何要挂'勿需让座'的标牌?”老人称:坐车时经常有年轻人为他让座,“现在的年轻人也都不容易,有个座当然更舒服些,但是我站着也是没有问题的。
”
为了避免被让座的“尴尬”,老人去年夏天网购了这块胸牌。
老人还告诉小编,佩戴这种胸牌的不止他一人,与他同在一起工作的,64岁的李丽业阿姨,也常在乘车时佩戴同样的,一块闪闪发光的胸牌。
虽然佩戴着这样的胸牌,但老人也还是经常被年轻人让座。
他告诉小编:有一次,一个年轻人坚持让座并称“马上就下车了”,到站后,年轻人果然下了车,但又从后面的门悄悄的上了车。
老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太让人感动了! 小编告诉他?全国网友都在转发和祝福他,能不能跟全国网友说句话?老人说:“同志们好,网友们好,我是老刘,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让我们做正能量的大连市民!”
小编曾经报道过不少,因不让座甚至占座产生的不文明现象很多,而在大连,还有很多像这位“硬核爷爷”一样的人,本应被照顾,却在做着为别人考虑的事儿。
“勿需让座”:这样的老人让我无地自容
好牛社会
07-0117:25
在乘坐地铁公交这类公共交通工具时,我们时常能在广播里听到这样的声音“如果您的身边有老人,孕妇,抱孩子的家长,请您献出自己的爱心为他们让座,我们也感谢您这样的行为”。
有心之人即便是不用提醒,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会让出自己的座位,给这些不便之人与方便。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倚老卖老的老人,诸如此前霸占着座位不起的老人,这无疑是在给老人的脸上抹黑。
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因为这些个体而将老人污名化,我们要相信绝大部分老人还是文明的践行者,正如大连这位76岁的老人所做的。
我们通过网友所拍的图片,可以看到在拥挤的车厢里,一个斜挎的深绿色布包的老人一手拉着扶手,身影笔直站立在车厢内,他的背包带子上一个LED 的显示屏有这样4个字,勿需让座,在消息发出的一个小时内,被网友点赞的次数已经超过了万次。
随后记者也了解到这名老人名字叫刘增胜,曾在部队工作,在退休之后开办了收藏胶片和影片的工作室。
几乎每天都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市区和旅顺之间往返,老人挂显示屏已经有了两年的时间,这次只不过是被网友记录了下来上传到网上。
他表示自己的身体目前还行,站立着并没有问题。
年轻人也有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位置本来就是让给需要的人。
据了解,他的一名64岁的工作搭档,也有一个这样的小牌子,乘车的时候提醒乘客不需要让座。
网友们纷纷称赞这个老人为硬核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城市的文明。
这样的老人在大连有很多。
也有网友给这位老人献上了自己的祝福,这样的大爷心态好,精神好,健康长寿也祝他晚年的生活幸福美满。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老人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与年轻人做同等处理,那我们青年人敬佩,更值得我们学习。
更让人羞愧的是在我们年轻人身上也会发生抢座的事情,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为了抢座位甚至和陌生人发生争执引起不愉快,简直让人无地自容。
我们当以这些老人为榜样学习。
南方日报:“勿需让座”
2019年07月02日08:18 来源:南方日报
编者按日前,大连一位叫刘增盛的老人别着一块“勿需让座”LED胸牌乘车的照片刷爆朋友圈,被网友称赞为“硬核大爷”。
据当地电视台报道,老人76岁,被问及LED胸牌的用意,其解释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易,我身体还可以,站着也没有问题”“万一人家本身就累了或者不舒服,这不就尴尬了吗?”老人如何感动了很多网友,这背后又传达了怎样的尊老爱幼之道?不妨听听以下三位作者怎么说。
读懂“勿需让座”的深意
■刘天放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可如今,却不时有老人公交车上强迫年轻人让座导致冲突见诸报端,掀起舆论争议。
在这种情况下,大连这位老人因“怕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明示他人不要给自己让座,显然如一股清流浸润人心。
应该看到,“倚老卖老”的毕竟是少数,全社会的文明程度,还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个别不讲理的老人,不能代表所有老人。
那些见年轻人不让座就索性坐在人家腿上,辱骂甚至殴打年轻人的毕竟是极少数,不能因为有这样的老人存在,就以偏概全认为所有老人都不善良。
前一阵子,“容嬷嬷”的扮演者、83岁的李明启老师,在北京公交车上按住给自己让座的小朋友。
可见,不少老人也在身体力行地体谅他人。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让座”已不再是问题。
不能总在“抓眼球”新闻中了解社会,也不能一叶障目,就匆忙下定论。
人们看到更多的,是年轻人主动给老人让座,而推辞好意的老人也越来越多。
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一颗善良包容之心,相互理解,换位思考,就一定能使社会的文明程度再提升一个档次。
有善心无需特别明示
■范军
虽然“给老人让座”不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更多的是一种道德要求,但是,我们乐见主动给老人让座在不少城市蔚然成风,这是现代文明在每一个年轻人身上的闪光。
当给老人让座越来越成为一种“道德必然”时,刘增盛老人的“勿需让座”给这种“必然”作出了及时而又必要的回应。
让不让座是他人的权利选择。
强行要求让座,不仅仅源于个别老年人对“让座”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误读,更在于这些老年人蛮横霸道的品性。
一定程度上,“勿需让座”不是刘增盛老人一个人的回应,而是代表一个群体的共同呼吁。
“勿需让座”里,有角色互换的善心,有相互体谅的爱心,它向世人宣示了一种生活态度:倘若力所能及,何须年轻人让座?
不过,腰挂“勿需让座”的牌子似乎并不值得仿效,因为这可能会让打算让座的年轻人十分尴尬,从而阻断了年轻人给老人让座的善意。
年轻人给老人让座是一种美德,应当体现在行动上;“勿需让座”也是一种美德,但完全可以放在心里。
只要老年人心有“勿需让座”的善念,又何必对年轻人做这种“特别的提醒”?
身体硬朗的老年人有不接受让座的度量,但也应当有接受让座的坦然。
每一次让座都是年轻人的一次道德修炼,老年人应当给他们更多的机会。
想让座则让座,该接受就接受,如此甚好。
和谐就需要相互理解
■胡子民
一定程度上,“勿需让座”是该不该为老年人让座的疑惑做出的自我答复,为年轻人卸去了心理上的负担。
不是说现在的老人为老不尊吗?不是还有许多人提议应该取消免费老人公交卡吗?在刘增盛老人面前,所有的对老年人不满情绪没有了,反而多出的是尊敬,是感恩,是心悦诚服。
这种体谅得到了善意的回报,网友纷纷留言:“我愿意为这样的老人让座”“能为他人着想,值得尊敬的老者!”可见,心灵一旦沟通了,心气也就顺畅了,这种良好的互动方式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即老人姿态越高,年轻人越觉得心里不安,有座位的一定得让出来。
假如有老人觉得年轻人理所当然就得让坐,甚至蛮不讲理地采用粗暴的方式要年轻人让坐,年轻人反而越发不满。
社会的和谐本来就需要相互的理解,相互的包容,刘增盛老人用一块胸牌表明了理解之意,包容之心。
人心都是肉长的,年轻人在刘增盛老人面前还会淡定地“稳坐钓鱼台”吗?禅家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唯物论者认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都共同阐述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种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刘增盛老人种下的是理解包容的种子,回报他的必然是感恩的花。
“勿需让座”的硬核大爷,让代际和解
充满可能
2019年07月02日14:46 | 作者:然玉| 来源:光明网
近日,辽宁大连一位老人别着“勿需让座”LED胸牌乘地铁的照片,刷爆朋友圈,被称为硬核大爷。
据了解,老人名叫刘增盛,今年76岁。
老人表示,此举是怕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现在的年轻人不易,我身体还可以,站着也没有问题。
”实际上,老人挂着“勿需让座”的牌子已有两年时间,只是这次被网友拍了下来。
相较于动辄“抢座”“要座”的老人,“勿需让座”的硬核大爷,倔强中透着一丝可爱,着实算一股清流。
老人为他人着想的通情达理,应该可以让公众讨论起“让座”议题时,势必会多一份平和、多一点思路。
就如我们此前一再重复的,“给老人让座”不是义务,而是一种道德倡议,是约定俗成的惯例,基于当事人的自觉自愿。
只是很遗憾,现实中一些人似乎对此存有误解,各种争端也肇始于此。
某些人认为“自己是老人,年轻人就天经地义要让座”,这种偏执,最终呈现出来很容易就变成为老不尊。
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一个人想要获得尊重先要懂得自重。
之于此,硬核大爷可谓教科书式示范。
“勿需让座”的牌子,对同车年轻人来说是个提醒,对刘大爷自己来说是一种解脱。
相比于某些人一上年纪就“放飞自我”“不管不顾”,硬核大爷的生活态度显然要健康得多。
“我身体还可以,站着也没有问题”,这不仅仅是“要强”,更是对自己状况的理性评估,是对自己社会行为的合适限定。
这是严格的自我管理,这是彻底的自觉自律。
“是否接受让座”,是老人的权利,不同个体的选择理应得到尊重。
我们激赏“勿需让座”所传递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却也并不提倡老人们就一定
要“拒绝让座”。
是否让座、是否接受让座,都应该是特定对象基于特定场景所做的灵活决定,这没有标准答案,更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太久以来,“让座”成为一种强加责任,一些老人制造了裂痕,而硬核大爷则示范了一种和解的可能。
“勿需让座”的背后是可贵的道德自觉
华声在线
07-0214:52
苑广阔
满头银丝如雪,他斜挎着深绿色的布包,身姿笔挺地站在地铁车厢里,腰部挂着的LED小牌上,“勿需让座”四个字分外显眼……6月24日以来,大连地铁上出现的一名老人,因挂出不需让座的小牌引发了全国网友狂赞,被称为“硬核大爷”。
(7月1日澎湃新闻)
关于地铁、公交车让座,近年来可谓是什么事情都有,什么事情都发生过。
虽然我们也知道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座位的人,都得到了别人的让座,但是在“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一传播规律之下,我们还是看到了太多围绕让座产生的纠纷、矛盾、奇葩行为。
比如有乘客为了谁应该让座争执不休,最终当众拿出身份证比年龄大小;比如有老人为老不尊,面对不愿意让座的女孩子,直接坐到了人家的大腿上……。
让座说到底是一个道德问题,无关法律,所以只能在道德范畴内解决。
其实在之前每次围绕让座发生纠纷和矛盾的时候,都有很多网友表示,不管是需
要让座的人,还是应该让座的人,如果都能够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文明水平,那么让不让座完全不会成为一个问题。
换句话说,即便自己需要座位,但是如果没人让座,也无须气恼,无须道德绑架。
同样的道理,面对身边的“老弱病残孕”群体,需要我们让座的时候也理应毫不犹豫地站起来。
而在这其中,就涉及到一个道德自觉的问题。
当别人有需要的时候积极让座一种道德自觉,而在别人没有给自己让座的时候,不逼迫别人让座,不对别人进行道德绑架,也是一种道德自觉。
如果人人都能够具备这样的道德自觉,不但地铁、公交的让座问题解决了,而且在其他任何场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大连这位“硬核老人”主动在自己腰上挂上一块“勿需让座”的LED牌,显然正是出于一种高度的道德自觉。
这样一来,那些本来就不愿意让座的人,可以心安理得地坐着,而那些纠结到底要不要让座的人,也就不用纠结了,安心坐着即可而不用背负道德包袱。
当然对于那些不管老人挂不挂牌子,都坚决要让座的人,也尽可以给老人让座,然后把接不接受让座的权利交给老人自己来选择。
这位老人的举动,得到了全国网友的热情点赞,无数网友更是借此送上自己的衷心祝福,认为老人不但身体好,而且心态好,此举既为自己赢得人格尊严,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对他人的一种宽容与理解。
诚如斯言,如果人人都像这位老人一样,自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纠纷和矛盾了,年轻人也就不用抱怨老人在早晚高峰期出门和自己抢夺公共资源了。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这样的“硬核老人”越来越多,除了大连这位“挂牌老人”之外,还有老人在乘坐公交、地铁的时候,自己主动携带小板凳,不占用地铁、公交上的座位。
这同样是出于一种可贵的道德自觉,值得我们点赞。
身挂LED小牌写着“勿需让座”,网友
纷纷点赞这个老人
月亮姐姐说教育
07-0217:23
近日,辽宁大连地铁上,一名老人因身挂“勿需让座”的LED小牌,引发众多网友点赞。
老人名叫刘增盛,今年76岁,曾当过兵。
他说,坐车时经常有年轻人为他让座:“现在的年轻人不容易,我身体还可以,站着也没问题。
” 网友纷纷点赞:这位大爷真棒!
现在的老人可以说分为两种,有倚老卖老的,有关爱小辈的。
举个例子,倚老卖老的这类老人,无需多说,但凡是有他们在的地方,比如超市、公交车或医院、公园等地,全都“寸草不生”,稍微言语不和就开始谩骂或动手直接打人,在这些老人眼里,唯我独尊,没有合理不合理,只有应该应份,我们也在网络上看到许多这样的老人,其中不讲理的老人还算是好的了,更有甚者还对女孩子动手动脚的,真的是为老不尊。
而关爱小辈,通情达理的这类老人也有很多,比方说文中的主人公,就非常理解年轻人,会说出“现在的年轻人不容易”这样的话。
那么,这类老人,除了身体健康以外,最关键是他们有一颗年轻不服老而又善良的心肠。
我记得自己有次从终点坐公交车,坐在门口的第一个座位上,开了不久,就上来一位刷老年卡的大爷,我赶紧站起来给他让座,可是他摆摆手说:“我不坐,一会就下车了”,然后我继续乘车,到了下一站,上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我又站起来,结果,这位老太太也摆摆手说:“姑娘,我不坐,我想站一会”。
我只好又坐下,第三站,又上来一位老大爷,我刚要站起来,这位大爷直接摆摆手,向后走去,我忽然听见后面传来笑声,估计我三番两次地让不出去座位都把后面的人看笑了,这时,我又听见一声刷老年卡的声音,我尴尬地站起来,直接走到后面站着了,谁爱坐谁坐,让不出去,也够尴尬的。
对于老年人喜欢在出行的高峰期乘车的现象,有的公交车站点直接贴出了提示语:请老人们避开早晚乘车的高峰时间,把座位让给上学和上班的人,他们也很辛苦,老人就不要跟着一起挤公交车了。
也有的公交车站点拉同的横幅是:让座人人参与,从我做起,我们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关爱老人,那么,我们成为老人的那一天,即使不能成为这样让年轻夸赞的老人,也不要成为让年轻人轻视的老人。
我想不管大家的出发点是什么,尊老爱幼,需要的是互相尊重,不能只尊老,不爱幼,也不能只爱幼,不尊老,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老的那一天,只是当我们老的时候,我们要做个优雅的老人。
“勿需让座”:谦让的良性互动
■李萌
让座本身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近年来,“让”与“不让”反而成为了一个问题,引发了诸多矛盾,其中不乏“没让座者”被批、“硬要座者”被骂等现象。
不过,近日这位“勿需让座”的老人,则让人们看到了“让座”回归良性互动的另一种可能。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无疑正是这种美德的体现。
但是没给老人让座,就是不尊老吗?将不让座等同于不尊老,无疑是给年轻人戴上了道德枷锁,也给了“强硬讨座者”理直气壮的盾牌。
“尊老”绝不是单方面的道德和义务,因为“应该尊重”与“值得尊重”之间隔着一颗相互理解的心。
挂出“勿需让座”牌的老人给了“让座”一种新的打开方式,他体谅年轻人的不易,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为避免给其他乘客增加心理负担,用这种方式告诉年轻人“可以不让座”,这饱含了对他人的谦让和体谅。
老人因此得到网友的狂赞,这彰显的正是“道德自觉”和相互尊重。
“勿需让座”让人明白,做好“让与不让”这道选择题,归根结底,要从“需不需要”上寻找答案。
之所以提倡给老人让座,并不是因为其“老”,而是因为老人相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弱者。
年纪大小本不应该是被让座的理由,在有限的座位面前,给“更有需要的人”让座,才能唤起人们心中的理解和温情。
其实,让座本身就是一种美德,不管是谁给谁让座,都值得赞赏和推崇。
一个身体硬朗的老人,完全可以给体弱或疲惫的年轻人让座,而被让座者也无需承担道德压力。
无论是老人让年轻人,还是年轻人让老。